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采用半導體光催化技術降解環(huán)境中的有機污染物是一種高效和清潔的方法。在眾多光催化劑中,TiO2因其高效、穩(wěn)定、清潔、價廉等優(yōu)點而受到廣泛關注。但仍然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在評估TiO2“表觀”光催化活性時候,尤其在解釋TiO2混晶機理時候,我們常常沒有考慮不同樣品對氧氣吸附能力的不同,導致得出不合理的結論;第二、TiO2的光催化量子效率依然很低,難以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由于金紅石TiO2具有高的“固有”光催化活性,開發(fā)金紅石TiO2“固有
2、”光催化活性是改進TiO2活性的重中之重。
針對以上兩點,本論文制備了板鈦礦/金紅石混晶和板鈦礦/銳鈦礦混晶,通過考察其“表觀”/“固有”光催化活性,重新研究板鈦礦基TiO2混晶的氧氣轉移機理;通過分別加入CuWO4、貴金屬和陰離子這兩種方法來開發(fā)金紅石的固有光催化活性。具體內(nèi)容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板鈦礦基雙相TiO2混晶的協(xié)同效應通過光催化降解苯酚重新進行研究。為了避免制備過程中TiO2自身物理性質改變的
3、影響,所有樣品事先在500℃處理后,再按不同比例混合于異丙醇中,干燥后在450℃焙燒。所有催化劑通過多種表征手段來證實其純度。為了避免有機物吸附、光敏化.和自降解等影響,選用苯酚作為降解底物。另外,通過雙氧水檢測實驗來研究混晶的氧氣轉移方向。
第二部分,加入少量鎢酸銅能顯著加快金紅石光催化降解水中苯酚,并且該幅度遠高于在相同煅燒溫度(600℃)下制得的銳鈦礦和板鈦礦。此結果說明通過加入助催化劑鎢酸鋼,高溫焙燒溫度合成的金紅石所
4、具有的高固有光催化活性可以被開發(fā)出來。重要的是,隨金紅石煅燒溫度從150℃增大到800℃,因鎢酸銅而引起的金紅石光催化活性增加的倍數(shù)也持續(xù)增加。此外,在過量苯酚存在下,H2O2的生成量隨鎢酸銅的加入量而先增加后減少,并且該趨勢與苯酚降解速率基本一致。鎢酸銅的這種正效應歸結于固態(tài)的鎢酸銅,而不是溶于水中的銅離子。(光)電化學測試表明,體系發(fā)生了從受光激發(fā)的金紅石到鎢酸銅的電子轉移。這將提高光生載流子的分離效率,從而增大了O2還原和苯酚降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36023.金紅石tio2(110)表面光催化研究
- TiO2基復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備及光催化活性.pdf
- TiO2金紅石基黃色陶瓷色料的合成與表征.pdf
- 金紅石型TiO2及TiO2-SnO2固溶體納米晶的低溫制備方法研究.pdf
- 碘摻雜TiO2及磁性碘摻雜TiO2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光催化活性.pdf
- TiO2光催化活性及其應用的研究.pdf
- 混晶型納米TiO2混懸液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pdf
- 金紅石TiO2陣列薄膜的制備、摻雜及其性能研究.pdf
- 納米TiO2的合成、改性及光催化活性研究.pdf
- 新型共摻雜TiO2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pdf
- 納米TiO2的制備、表面修飾及光催化活性研究.pdf
- 33320.銳鈦礦tio2高活性(001)面光催化降解nox機理研究
- 氮摻雜TiO2光催化劑制備及光催化活性研究.pdf
- TiO2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pdf
- N、Ag摻雜TiO2的制備及光催化活性的研究.pdf
- tio2光催化原理及應用
- tio2光催化原理及應用
- 25007.暴露晶面可控的金紅石型tio2納米棒的自組裝及其光催化性能
- TiO2系納米光催化劑合成、表征、光催化活性研究.pdf
- 貴金屬修飾的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