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非真誠性邀請行為語用研究——Searle言語行為理論適切條件詮釋與批判.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非真誠性邀請作為漢語中一種典型的言語行為多在跨文化領域進行探討。本研究通過在言語行為理論框架內(nèi)對這種言語行為的分析,旨在對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中適切條件進行闡釋與批判,進而說明這些條件未能解釋言語交際中非真誠言語行為,提出對于言語行為,無論真誠還是非真誠,成功條件更具解釋力。本論文首先對于邀請行為在言語行為中的分類進行了回顧和討論,然后研究了漢語中非真誠邀請語用特征,以及這些語用特征和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適切條件的關系。本文

2、還探討了作為交際中的佯裝表達方式,非真誠性言語行為與其它語言的非嚴肅使用的不同。在實施非真誠性言語行為時,說話人傳達不同的命題態(tài)度。
  本論文由七章構(gòu)成。第一章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理論基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論文的組織結(jié)構(gòu)。本研究主要目的包括:(1)說明即使在傳統(tǒng)言語行為理論框架下,根據(jù)Searle的分類標準,邀請行為也不能被劃分為純粹的指令性言語行為;(2)分析漢語中非真誠性邀請行為的語用特征及其與適切條件的關系;(3)對Sea

3、rle言語行為理論適切條件進行闡釋與批判,并基于對漢語非真誠性邀請的研究,對適切條件提出修訂。具體的研究問題包括:(1)邀請行為的本質(zhì)是什么。(2)非真誠性言語行為與其它語言的非嚴肅使用的差別是什么。(3)與真誠性相比,非真誠性邀請具有哪些語用特征。(4)為什么成功條件能夠解釋真誠與非真誠性言語行為,而適切條件只能解釋真誠性言語行為。
  第二章主要從人類學、社會學以及語言哲學對語言使用作為行為進行評述。本部分詳細回顧了哲學家及語

4、言學家對言語行為的不同分類,總結(jié)出雖然對于言語行為的種類劃分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大多分類依然遵循Searle的標準。本章探討了按照Searle的分類標準,邀請行為同時具有指令性與承諾性言語行為的特征,因為在邀請中,邀請者一方面在請求被邀請者做某事,另一方面,他/她也同時(隱含地)承諾接受被邀請者出席所邀請的事件中。
  第三章研究了漢語中非真誠性邀請的語用特征,通過對自然語料的分析,發(fā)現(xiàn)非真誠性邀請不同于真誠性邀請的六個特征,同時

5、探討了這些語用特征的作用和功能。不同于西方傳統(tǒng)理論將邀請作為一種威脅面子的行為,在漢語文化中,邀請起到維護交際雙方面子的作用。從邀請者的角度看,這些語用特征實際是他/她所采取的交際策略的體現(xiàn),傳遞出其邀請不應按表面意義理解的意圖。從被邀請者的角度看,它們也是被邀請者推測邀請者意圖的理解策略,從而做出適當回應。
  第四章討論了非真誠性邀請語用特征與各適切條件的關系。雖然有研究表明在非真誠性邀請中預備條件不被滿足,但未見充分解釋。本

6、章通過對這些語用特征的分析,總結(jié)出在非真誠性邀請中,除了真誠條件之外,至少有一個其它條件不被滿足。而這些其它條件的不被滿足恰恰是為了掩蓋邀請者在實施邀請行為時其真誠條件不被滿足的事實。通過上述分析,作者認為,Searle的適切條件不能解釋像非真誠性邀請這樣的非真誠性言語行為。
  第五章研究語言非嚴肅使用的各種情形中的佯裝表達問題。語言非嚴肅使用中的假裝在哲學與心理學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在語言學領域,對于交際中的假裝多見于對某些具體

7、言語行為的研究,如反諷和夸張,在這些形式的言語交際中,通常認為說話人的假裝是非欺騙性(non-deceptive)的?;诘谌碌难芯?,本部分提出,作為語言非嚴肅使用的一種現(xiàn)象,在非真誠性邀請中既有非欺騙性的又有欺騙性的假裝,雖然在后一種情況下,邀請者的意圖并非要欺騙被邀請者,而是為了滿足言語交際中的某些社會規(guī)約,即出于維系交際雙方良好的社會關系的考慮。
  第六章對Searle言語行為適切條件進行了系統(tǒng)的闡釋和批判。對于語言的嚴

8、肅使用,即Searle所言的“理想化”(idealized)使用,其適切條件是有解釋力的,但對于像非真誠性邀請這樣的非嚴肅使用,即言語行為的不適切或有缺陷(“infelicitous/defective”),雖然它們在交際中能被成功實施,這些條件則無法解釋。本部分提出真誠條件言語行為成功實施中并非必要條件,一個言語行為即使有缺陷,依然可以成功實施;與言語行為適切條件相比,成功條件能夠充分解釋無論是適切的或不適切的言語行為,因為在實施這兩

9、種性質(zhì)不同的行為時,說話人實際在表達不同的命題態(tài)度,前者表示意圖做某事,而后者表示假裝做某事。
  第七章是本研究的結(jié)論部分。除了對本研究進行了簡要的總結(jié)之外,指出其意義和貢獻所在,并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對于以后這個領域的發(fā)展研究進行了概括展望。
  本研究的主要貢獻在于:第一,在言語行為理論的框架內(nèi)對非真誠性言語行為,特別是非真誠性邀請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第二,發(fā)現(xiàn)了非真誠性邀請語用特征與各適切條件的內(nèi)在關系,解釋了這些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