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空間的嬗變——人類教育空間的歷史演進與發(fā)展意向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人類教育的歷史上,教育活動的空間曾發(fā)生過三次質的改變:其一是在人類原始社會時期,氏族的長者引領青年一代在生活中沿襲經驗,教育本身還沒有從社會生產、生活中分離出來,也沒有專門的教育機構和專制教育人員,教育以“大自然”為空間,用“日出日落”作為信號來規(guī)定作息的時間。此時的教育,無論在空間還是時間上都是相對自由的,它隨著生活的進程而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其二是近代學校教育的產生和班級組織形式(即制度化教育)的出現(xiàn),教育的原始空間由“大自然”及相

2、對松散的多形態(tài)空間壓縮到一個圈定的范圍——教室,并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系列教育及教學的任務。教育此時的空間是教育社會化的產物,它雖規(guī)范了教育的行為與教育系統(tǒng)內部的進程,但作為社會空間的一個部分,制度化的教育空間使受教育對象成為教育對象集體的對象,成為了一種社會的“產品”,并在師生關系上產生了斷裂,使得師生關系權力化與抽象化,并進一步衍生出教育過程社會化與個性化的悖論。教育空間的第三次改變就是當前正在發(fā)生和發(fā)展著的以數(shù)字革命為代表的“賽博

3、空間”的生成,它把我們的教育推向一種后地理和后歷史的變革之中,它作為對于教育制度化空間的突破與化解,將打破歷史教育意義上對于“空間”的基本概念,并將教育的空間由實踐空間階段轉向表征空間階段,從一個新的經驗維度來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地交互。 從教育空間的三次遷徙可以看出,教育的發(fā)展與進化過程是一個形態(tài)逐漸分化與異化的過程,教育形態(tài)的分化直接導致了教育空間的分化與變遷。因此,對這三次教育歷史的變遷進行考察與研究(從空間演進的角度),是該論

4、文的基本思路。 在教育空間的演變過程中,學校教育依靠一些物質性的實體(例如:圍墻、教室、課桌、講臺等)首先從大自然(田野、鄉(xiāng)村、天空)中脫離出來,使空間在物質的層面不斷被凸顯;信息化的空間在遷移的過程中,空間的實踐性又不斷地從物質層面脫離,使象征符號系統(tǒng)充斥教育的基本空間,使教育由物質空間逐步向虛擬的新型空間轉化。綜觀教育空間的發(fā)展,后一階段的空間都是對前一階段空間的顛覆與超越,教育在不斷否定的道路上,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

5、 教育空間的演化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由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由非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對制度化教育進行顛覆的演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處于不同階段的教育具有符合于此階段不同形態(tài)與不同規(guī)定的教育體制。在空間的視角下,對于各個階段的教育體制及其生存的狀態(tài)進行研究,對于理清教育發(fā)展的思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歷史的經驗表明,每一次科學技術的變革都會造成教育本身革命性的變化,教育空間的變革也必會帶來教育的革命。異質空間正以不可擋之

6、勢逐步侵入人的生活及教育中,成為人的一種新的生存方式。在網絡技術的催化下,整個教育的系統(tǒng)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并進行著深層次的整合與重構。在時代的變更中,新的空間正以“隱性的”姿態(tài)伸入教育的平面,并以巨大的引力將教育的空間吸至一個無限延伸的場,在數(shù)字革命的巨大背景下,在迫在眉睫的教育改革實踐中,新的價值觀念——無論是好是壞——將沖蝕我們的社會。對于這個新生的事物,我們應該從其根源上把握它的實質,既看到它積極的一面,又要充分認識到它所帶

7、來的負面影響,使教育的發(fā)展具有一個正確的導向。 本研究主要采用歷史研究、比較研究、邏輯推理和發(fā)生學的方法來對論文展開深入、系統(tǒng)地研究與論述。 論文結構共分五個部分:一、概念部分,主要對“空間”及相關概念進行詮釋與辨析;二、教育空間的第一階段,主要對原始社會的教育空間與教育的形態(tài)進行考察與分析;三、教育空間的第二階段,主要對近現(xiàn)代以來“制度化”的教育空間與教育的形式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與分析;四、教育空間的第三階段,主要對當代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