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在食管癌精確放療及療效評價中的應用價值.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觀察胸部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技術在食管癌靶區(qū)勾畫中的應用及放療前、中、后腫瘤組織表觀彌散系數(shù)(ADC值)的變化,探討胸部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在食管癌精確放療及療效評價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收集自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經(jīng)病理學證實的序貫入組的食管癌患者88例,放療前均行食管鏡和食管鋇餐造影檢查。經(jīng)體部熱塑膜固定后采用治療體位分別在磁共振機(SIEMENS,MAGNETOM Avanto1.5T)及計算

2、機體層成像(CT)機下模擬定位并進行圖像采集,所獲圖像經(jīng)局域網(wǎng)傳送至Pinnacle8.0m治療計劃系統(tǒng),利用Syntegra軟件根據(jù)骨性標記進行CT-DWI圖像融合、靶區(qū)勾畫并制定放療計劃,處方劑量54-61.2Gy。全部患者在放療前1天、放療結束時行常規(guī)胸部MRI常規(guī)掃描(T1WI、T2WI序列)及彌散加權序列掃描(DWI序列),其中35例患者每周復查胸部常規(guī)MRI及DWI掃描,放療結束后每個月復查MRI,隨訪1-3個月。(1)比較

3、食管鋇餐造影、食管鏡、CT圖像、原始磁共振DWI圖像(DWI-ORI)及傳輸后磁共振DWI圖像(DWIT)上顯示的食管病變長度差異,以及定位CT圖像與DWIT上食管病變最大橫徑的差異。(2)根據(jù)CT和胸部磁共振DWI對縱隔淋巴結轉移分別進行判定,比較單純DWI診斷轉移淋巴結和兩者共同診斷轉移淋巴結ADC值的差異,并觀察單純DWI序列對臨床分期及治療目的的影響。(3)分別依據(jù)CT圖像、DWIT圖像進行靶區(qū)勾畫GTV-CT、GTV-DWIT

4、,比較二者體積及其上下界的差異。(4)利用DWI-ORI測量放療前后食管病變長度變化,并觀察正常食管組織及腫瘤組織ADC值的變化。(5)隨訪1-3個月,比較食管病變與淋巴結于DWI序列高信號完全消失的患者(1組)與未完全消失的患者(2組)放療前及放療結束時病變長度、ADC值的大小,并對其中35例每周復查磁共振的患者進行動態(tài)觀察放療期間食管病變長度及ADC值的變化,進一步分析ADC值對預后推斷的價值。(6)放療結束后根據(jù)食管鋇餐造影評價近

5、期療效,并觀察ADC值對療效評價的影響。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1)共有4例患者食管病變及淋巴結在磁共振DWI序列均無高信號表達,為磁共振假陰性(其中2例患者經(jīng)食管鏡病理診斷為食管早期癌),余84例患者食管鋇餐造影、食管鏡、CT、DWI-ORI、DWIT所示的食管病變長度分別為:5.64±2.10cm、5.60±2.44cm、8.00±2.91 cm、5.66±1.92cm、6.23±2.70cm

6、,各種檢查結果與CT之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均小于0.001。CT與DWIT所示病變最大橫徑分別為3.67±0.93cm、3.24±1.03cm,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有意義,P值為0.001,病變橫徑與ADC值之間呈負相關(P=0.002,相關系數(shù)r=-0.335)。(2)CT圖像診斷145枚淋巴結轉移,DWIT診斷115枚淋巴結轉移,二者共同診斷94枚淋巴結轉移。DWIT排除51枚CT診斷陽性的淋巴結,其中14枚為主肺動脈窗淋巴結,而2

7、1枚磁共振DWI圖像顯示為高信號的淋巴結于CT圖像上診斷陰性或未顯影,其中9枚為食管旁淋巴結。CT和DWI二者共同診斷淋巴結ADC值為1.74±0.46×10-3s/mm2,單純DWI診斷的淋巴結ADC值為2.17±0.67×10-3s/mm2,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二者無差異。在84例患者中,由于磁共振DWI圖像信息的參與,20.24%(17/84)患者的臨床分期發(fā)生改變,1例患者治療目的發(fā)生改變。(3)GTV-CT與GTV-DWIT體積分別

8、為45.78±26.48cm3、40.87±24.66cm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0.001。假定以DWIT信息為準,CT在病變上端64例平均高估1.12cm,12例平均低估0.7cm;在病變下端61例平均高估1.35cm,12例平均低估1.0 cm。(4)(b=600)食管正常組織ADC值為3.13±0.45×10-3s/mm2,食管病變組織ADC值為1.68±0.44×10-3s/mm2;(b=1000)食管正常組織ADC值為

9、2.09±0.42×10-3s/mm2,食管病變組織ADC值為1.42±0.38×10-3s/mm2。83例患者中(除外4例磁共振假陰性患者及1例因骨髓抑制停止放療患者),放療前DWI-ORI顯示食管病變長度為5.66±1.92cm;放療后食管病變長度為2.32±2.23cm,P值為0.000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放療前食管病變組織ADC值為1.68±0.44×10-3s/mm2,放療后食管病變組織ADC值為2.62±0.67×10-3

10、s/mm2,P值<0.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放療前與放療結束時食管病變ADC值均與正常食管組織ADC值有差異;其中35例患者放療期間每周復查胸部MRI+DWI,食管病變長度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隨著放療次數(shù)的增加,食管病變長度逐漸縮短;食管病變ADC值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隨著放療次數(shù)的增加,ADC值逐漸升高(Fig.4)。(5)放療前后1組ADC值升高差值為1.08±0.53×10-3s/mm2,2組ADC值升高

11、差值為0.87±0.47×10-3s/mm2,P值為0.00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6)療效評價:除1例因骨髓抑制停止放療患者。87例患者中食管鋇餐造影CR54例,PR32例,NR1例。根據(jù)磁共振DWI食管病變及淋巴結高信號消失情況,造影CR患孝中有15例高信號未消失,改為磁共振PR,造影PR患者19例于DWI上無高信號表達,改為磁共振CR,造影NR患者因放療結束后于DWI序列仍有高信號,較放療前信號降低,在磁共振DWI療效評價中歸為P

12、R,最終磁共振DWI療效評價:CR58例,PR29例。造影PR患者放療后ADC值低于磁共振PR患者。
  結論:不同檢測方法顯示的病變長度存在差異,原始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與食管鋇餐造影最為接近。二種方法勾畫的GTV體積存在差異,DWI可作為重要參考信息用于確定靶區(qū)。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較易發(fā)現(xiàn)與食管粘連的食管旁淋巴結。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的參與可以使部分食管癌患者的的臨床分期發(fā)生改變。正常食管組織ADC值高于病變組織。ADC值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