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資料)507-診家正眼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診家正眼書名:診家正眼作者:李中梓朝代:明年份:公元1642年卷一脈之名義屬性:《內經》曰∶“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清者為營,濁者為衛(wèi);營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此明胃氣為脈道之根,臟腑之本,氣血之所由出也。凡人之生,皆受氣于谷,萬物資生之本也。凡谷之入,必先至于胃,萬物歸土之義也。坤土不敢自專,精微上輸于肺,蓋地道卑而上行也。肺為干金,所受精微,下溉臟腑,蓋天道下濟而光明也。金土互輸,地天交泰,清而上升者為

2、營血,陰生于陽也;濁而下降者為衛(wèi)氣,陽根于陰也。營血為陰,故行脈中;衛(wèi)氣為陽,故行脈外也。)【按】審病察脈,以決死生,非指下了然,將安所憑借乎!深慨世醫(yī)不知脈為何物。若以為氣乎,而氣為衛(wèi),衛(wèi)行脈外,則知非氣矣。若以為血乎,而血為營,營行脈中,則知非血矣。若以為經隧乎,而經隧實繁,則知非經隧矣。然則脈果何物耶?余嘗于此深思,久而始悟其微。古之脈字,從血從HT,謂氣血流行,各有分派而尋經絡也。今之脈字,從肉從永,謂胃主肌肉,氣血資生而永其天

3、年也。夫人之生,惟是精與神而已。精氣即血氣,而神則難見也。人非是神,無以主宰血氣,保合太和,流行三焦,灌溉百骸,故脈非他,即神之別名也。神超乎氣血之先,為氣血之根蒂,善乎華元化曰∶“脈者,氣血之先也”,氣血之先,非神而何!然神根據于氣,氣根據于血,血資于谷,谷本于胃,所以古之論脈者云∶“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睎|垣亦曰∶“脈貴有神,正指胃氣言也?!笔侵葰獬鋭t血旺,血旺則氣強,氣強則神昌,神之昌與否,皆以脈為征兆。故脈也者,實氣血之先

4、也。先也者,主宰乎氣血之神也。脈即神之別名,此千古未剖之疑義也,特表而出之。卷一氣口獨以為五臟主屬性:黃帝問曰∶“氣口何以獨為五臟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養(yǎng)五臟氣。氣口,太陰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于胃,變見于氣口。”(氣口者,六部之總稱,非專指右關之前也?!景础俊端貑柦浢}別論》云∶“食氣入胃,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氣歸于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庇墒侵獨饪诩创缈谝?。曰變見者,飲

5、食所變之精微,皆顯見于手太陰之氣口,而陰陽盛衰之象,莫不從此見矣。吳草廬曰∶“兩手寸部俱名為氣口,不僅言右寸肺脈為氣口者也?!保峨y經》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何謂也?’扁鵲曰∶‘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保ǚ螢槲迮K六腑之華蓋,位處至高,受百脈之朝會,布一身之陰陽,故經曰,“臟真高于肺,以行營衛(wèi)陰陽”者是也。是以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肺家一經之動脈,可以見五臟六腑強弱吉兇之征兆也。)卷一脈辨至數屬性:《內經》曰∶“人一

6、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出氣曰呼,入氣曰吸。一呼一吸,謂之一息。動,至也。再動,再至也。常人之脈,一呼兩至,一吸亦兩至。呼吸定息,謂一息將盡,而換息未起之際,脈又一至,故曰五動。閏,余也,猶閏月之義。言平和之脈,若得五動,即太過矣;惟當太息之際,亦為平脈,何也?凡人之呼吸,三息后必閏以一息之長,五息再閏,謂之太息。故曰‘閏以太息’,乃應歷家三歲一閏、五歲再閏之數也。此即平人不病之常度。然則總計定息太

7、息之間,大約一息脈當六至,故《五十營篇》曰,‘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乃合一至一寸也。呼吸脈行丈尺,凡晝夜五十度,合一萬三千五百息,五十營氣脈之數,以應周天二十八宿。人之經脈十二,左右相同,則為二十四脈。加以蹺脈二,任、督脈二,屬性:(增補)《內經》曰∶“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關。”(大指從魚際穴至高骨,得一寸,故名為寸也。肘腕內廉尺澤穴至高骨得一尺,故名為尺也。正當高骨之上,乃尺與

8、寸交界之際,故名為關也。其義豈茍哉?。┍怡o曰∶“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所治也?!保ㄒ?,扼要也。會者,朝會也。尺寸皆肺之經脈,百脈皆來朝會,豈非扼要之所乎!腎肝為陰,處乎尺內。心肺為陽,處乎寸內。治,猶屬也。言所屬之位也。)岐伯曰∶“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而除邪疾?!保ㄈ浚现邢乱?。三候,天地人也。上古診脈,不獨寸口,于諸經之動脈皆診之。此云三部九候也???/p>

9、見扁鵲之三部九候,大非經旨明矣。)帝曰∶“何謂三部?”岐伯曰∶“有上部,有中部,有下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上部天,兩額之動脈;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上部人,耳前之動脈。中部天,手太陰也;中部地,手陽明也;中部人,手少陰也。下部天,足厥陰也;下部地,足少陰也;下部人,足太陰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钡墼弧谩爸胁咳蚰魏??”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以候心?!钡墼?/p>

10、∶“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頭角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保ㄒ源送浦浺鹿谖奈镏溉松砩现邢聞用}各有所候,以診諸臟之氣,非獨以寸口為言也。如仲景脈法,上取寸口,下取趺陽,正是此意?!峨y經》所云∶“三部者寸關尺,九候者浮中沉”,乃只以寸口而分三部九候之診,后世言脈者皆宗之,雖為捷法,不無背謬經旨乎!【按】扁鵲曰∶

11、“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仍宗經旨“上竟上、下竟下”之義。但九候之說,以寸關尺之三部而分浮中與沉之三候,得無又謬乎!若以扁鵲之說為是,則軒岐之說為非;軒岐之說為是,則扁鵲之說為非矣!故不得不置一喙于其間也。浮之與沉,固無庸議矣。中則止有浮之中耳,奚能有沉之中乎!浮而無中,固曰無根。沉則必無中矣,何僅以為沉脈主里,而全無必死之癥乎!蓋人但知有中正之中,而不知有中和之中。經云

12、∶“真臟脈見者死”,脈無胃氣者,謂為真臟脈也。是除諸怪脈之外,皆得謂之有中脈耳。何棄其彰明較著之經文,而反以浮中與沉,索摸于不可知之陋習乎!此事之不可解者也。況診脈之法,或以手測,或以目視,而非僅從事于指按也。史稱扁鵲以診脈為名,而倉公、仲景以下,有不競趨于名者哉!沿襲至今,而訛以傳訛,為其所紛更者愈多矣。余嘗尋繹經文,得其旨趣。人迎止隸于喉旁,三部須兼乎手足。臟則候之于左手,腑則候之于右手。寸以候上,尺以候下,臟腑皆然,庶不使有纖毫之

13、疑,而熒惑于其間也。彼七表、八里、九道之紛紜,智又出扁鵲下矣。世多識之,故不贅焉。)【按】《內經》以三部各有天地人,三而三之,為九候。上中下不定乎寸部之位,與扁鵲之寸上關中尺下不同。上部俱定于頭面兩額之動脈,即下文天以候頭角之氣,動應于指(此脈在額兩旁瞳子骨空處);人以候兩頰之動脈(即聽會穴等分);地以候口齒之氣,動應于指(此脈在鼻孔下旁,近巨穴之分)。是則面部不獨色診,且脈診矣。脈診則仍用七診,可以知頭面之詳矣(獨大、獨小、獨疾、獨遲

14、、獨熱、獨寒、獨陷下也)。中部之三候,俱以寸診。其地候胸中之氣,則氣口也。本經《經脈篇》所謂行氣于府,即膻中氣海穴也。下部之天,候于關之肝,地候于尺之腎,人候于脾胃之氣。三部之候,天位乎上,人位乎中,地位乎下。獨下部人候反在天之上者,天氣下降,接乎地之陰氣,此地中之天,人高于地,即高乎地中之天矣。三部以頭候頭之屬,以手候臟腑之屬,不及臍以下至足者,以足之四經,腎主骨,肝主筋,脾主四肢,胃主宗筋,與腎相連,并筋骨主之矣。是則手候臟腑之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