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研究了TiC含量、燒結溫度和保溫時間對碳纖維編織物增韌補強WC-Ti C層狀復合陶瓷刀具材料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當燒結溫度為1500℃、燒結壓力為20MPa、TiC含量為10wt.%時,保溫30min的CWT11高速切削技術加工效率與加工精度較高,在機械加工領域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高速切削技術對切削刀具的性能要求較高。目前,常用于高速切削加工的刀具有硬質合金刀具、金屬陶瓷刀具、金剛石刀具、陶瓷刀具等,其中陶瓷刀具以其優(yōu)越的
2、性能和較低的價格而受到廣泛的關注。然而陶瓷刀具韌性較低這一缺點嚴重制約了其進一步推廣與應用。本文針對其缺點設計制備了碳纖維編織物增韌補強WC-Ti C層狀復合陶瓷刀具材料。研究了TiC含量、燒結溫度、保溫時間對碳纖維編織物增韌補強WC-TiC層狀復合陶瓷刀具材料力學性能和微觀組織的影響;分析了其增韌補強機理;研究了陶瓷刀具與難加工材料間的摩擦磨損性能。
本研究主要內容包括:⑴提出了碳纖維編織物增韌WC-Ti C層狀復合陶瓷刀具
3、材料的設計原則,并根據(jù)這一設計原則分別選擇納米WC和TiC作為基體相與添加相;確定了粘結劑的成分為 Ni,并對其潤濕性做了分析;對材料間化學相容性以及物理相容性進行了分析,證明了本課題選擇的材料符合層狀復合陶瓷刀具的設計原則。⑵實驗分析了燒結溫度、TiC的質量分數(shù)和燒結過程中的保溫時間對碳纖維編織物增韌補強WC-Ti C層狀陶瓷刀具微觀組織的影響及刀具本身的增韌補強機理。結果表明,隨著TiC含量、燒結溫度和保溫時間的升高,材料的晶粒尺寸
4、與氣孔率不斷增大,從而影響了材料的力學性能。分析材料的微觀組織可知,材料的主要增韌方式有裂紋的偏轉、橋聯(lián)、分叉以及纖維增韌、層狀復合增韌等。刀具同時存在沿晶斷裂與穿晶斷裂兩種斷裂方式。⑶實驗研究了刀具樣品與316L奧氏體不銹鋼、GCr15軸承鋼、TC4鈦合金間的干摩擦磨損性能。通過對不同滑動速度與載荷下的材料間摩擦因數(shù)與磨損率的測試,研究了不同燒結溫度、TiC含量、保溫時間對刀具樣品摩擦因數(shù)和磨損率的影響,同時得到了不同滑動速度與載荷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層狀WC-TiC陶瓷刀具材料制備及影響因素研究.pdf
- 牙用亞微米氧化鋯增韌氧化鋁陶瓷的摩擦磨損性能研究.pdf
- CNTs增強A12O3-TiC陶瓷拉拔模具的制備及摩擦磨損性能研究.pdf
- 帽用纖維及其編織物性能研究.pdf
- 碳纖維酚醛樹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摩擦磨損性能的研究.pdf
- 納微復合陶瓷的設計、制備及其摩擦磨損性能研究.pdf
- 液中脈沖放電制備TiC陶瓷涂層及其滑動磨損性能研究.pdf
- 納微米復合梯度自潤滑陶瓷刀具材料的摩擦磨損性能研究.pdf
- WC基硬質合金材料制備及摩擦磨損性能研究.pdf
- 針刺纖維編織物-莫來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 SiC晶須改性WC基復合材料制備及摩擦磨損性能研究.pdf
- 碳纖維增強PEEK復合材料摩擦磨損性的研究.pdf
- 聚乙交酯-殼聚糖混編織物的制備與性能.pdf
- Si3N4基梯度納米復合陶瓷刀具的摩擦磨損性能研究.pdf
- 玻璃纖維軸向經(jīng)編織物增強夾層結構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pdf
- 石墨混粉液相脈沖放電技術制備TiC基涂層摩擦磨損性能的研究.pdf
- WC-15%TiC-Co功能梯度硬質合金刀具的摩擦磨損及切削性能研究.pdf
- 碳纖維增強受電弓滑板的制備與性能及摩擦磨損機理的研究.pdf
- TiC耐磨復合材料設計及高溫摩擦磨損性能研究.pdf
- 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復合材料及其摩擦磨損性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