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L10-FePt因具有很高的磁晶各向異性而被認為是新一代磁存儲材料,然而該材料的矯頑力過大而存在寫入問題,這是磁記錄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而基于交換耦合的軟/硬磁介質可以有效降低硬磁的矯頑力,同時能夠保證熱穩(wěn)定性。另外,比特圖形化介質能夠有效降低磁存儲的噪音。所以基于交換耦合的圖形化介質的研究對于實現超高密度磁存儲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文以高Ku的L10-FePt為基體,通過微磁學模擬研究了多種不同結構的軟/硬磁復合介質單元的磁性能,以及雙
2、層型軟/硬磁復合介質單元的微波輔助磁化翻轉情況。
首先研究了層型結構復合單元的磁性能,模擬結果表明,當Ku(L10-FePt)小于5×106J/m3時,由于軟磁和硬磁之間交換耦合作用很強,復合單元的磁化反轉過程為一致翻轉,并且L10-FePt矯頑力的矯頑力大幅降低。但是當Ku(L10-FePt)大于5×106J/m3,復合介質的磁滯回線中出現臺階,呈現兩相翻轉,這對于磁存儲是不利的。另外,隨著軟磁層厚度的增大,復合介質單元的矯
3、頑力會進一步減小,但磁滯回線中的臺階依然存在。
為了消除磁滯回線中的臺階,模擬研究了核殼型結構的復合單元。結果表明,結構B、C均能有效降低矯頑力,使其小于最大寫入場,并且磁滯回線中無臺階。相比于結構B,結構C型復合單元的矯頑力雖略增大,但矩形度提高。通過增大軟磁材料的厚度,矯頑力會降低,而且整個體系由剛性耦合狀態(tài)逐漸變成exchange spring耦合狀態(tài)。此外,探究了結構B、C兩種介質單元在磁頭雜散場下的穩(wěn)定性。隨著Ku(
4、L10-FePt)的增大,翻轉場大小隨外場角度的變化逐漸由Stoner-Wohlfarth模型向Kondorsky模型轉變。對于Ku(L10-FePt)=1×106J/m3的結構B型Co/L10-FePt單元,隨著軟磁層厚度增大,翻轉場大小隨外場角度的變化逐漸由Stoner-Wohlfarth模型向Kondorsky模型轉變。
另一種有效降低L10-FePt寫入場的方法是利用共振吸收能量的微波輔助磁化翻轉。雙層型Co/L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交換耦合硬-軟磁多層膜體系的微磁學研究.pdf
- 交換耦合復合磁存儲介質的微磁學仿真研究.pdf
- 交換耦合磁致伸縮多層膜微磁學研究.pdf
- 外應力下交換耦合硬-軟磁雙層膜磁化方向研究.pdf
- 易軸取向和軟磁晶系對硬軟磁三層膜退磁過程影響的微磁學研究.pdf
- 易軸取向和軟磁晶系對硬軟磁三層膜退磁過程影響的微磁學研究
- 磁存儲單元微磁學模擬與交換偏置實驗研究.pdf
- 軟磁薄膜材料高頻響應的微磁學研究.pdf
- 垂直取向硬磁-軟磁FePt交換彈簧的制備與性質.pdf
- 立方各向異性下交換耦合硬-軟磁雙層膜自旋波性質研究.pdf
- 磁性納米線、反鐵磁耦合多層膜磁特性的微磁學研究.pdf
- 磁記錄用軟磁薄膜材料的微磁學模擬研究.pdf
- 鐵磁薄膜圖形化單元磁特性的微磁學研究.pdf
- 反鐵磁耦合雙層膜、三層膜磁特性的微磁學研究.pdf
- 軟磁薄膜磁化過程的微磁學模擬及高頻磁性的研究.pdf
- 鍶和鈷鐵氧體基硬磁-軟磁納米復合物的磁性研究.pdf
- 應力作用下鐵磁薄膜單元的微磁學研究.pdf
- 微胞軟磁復合材料軟磁特性的有限元模擬.pdf
- 基于L10-FePt的垂直取向交換耦合復合型磁記錄介質研究.pdf
- 納米磁結構功能器件的微磁學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