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軾《葉嘉傳》中的茶文化解析蘇軾在《葉嘉傳》中塑造了一個胸懷大志,威武不屈,敢于直諫,忠心報國的葉嘉形象。葉嘉,“少植節(jié)操”,“容貌如鐵,資質(zhì)剛勁”,“研味經(jīng)史,志圖挺立”,“風味恬淡,清白可愛”,“有濟世之才”,“竭力許國,不為身計”,可謂德才兼?zhèn)?。《葉嘉傳》通篇沒有一個“茶”字,但細讀之下,茶卻又無處不在,其中的茶文化內(nèi)涵豐厚。蘇軾巧妙地運用了諧音、雙關、虛實結(jié)合等寫作技巧,對茶史、茶的采摘和制造、茶的品質(zhì)、茶的功效、茶法,特別是對
2、宋代福建建安龍團鳳餅貢茶的歷史和采摘、制造,宋代典型的飲茶法——點茶法有著具體、生動、形象的描寫。下面試對《葉嘉傳》中的茶文化進行解析。一關于茶史葉嘉,閩人也。葉嘉,是雙關語。從表面上看,葉嘉即嘉葉。陸羽《茶經(jīng)》開篇便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奔文旧稳~,故葉嘉即嘉葉即茶葉;另一方面以葉嘉諧葉家,宋代建安確有不少以茶為業(yè)的葉姓之家,葉家茶聞名于宋代。蘇軾生活的北宋時代,建安北苑龍鳳團茶如日中天,北苑附近的壑源諸家葉姓茶園尤其著名。蘇軾
3、《寄周安孺茶》詩有“閩俗竟傳夸,豐腴面如粥。自云葉家白,頗勝山中醁”。梅堯臣《王仲儀寄斗茶》詩有“白乳葉家春,銖兩直錢萬”。曾鞏《方推官寄新茶》詩有“壑源諸葉品尤新”。劉異《北苑拾遺》記:“北苑之地,以溪東葉布為首,葉應言次之,葉國又次之……”。宋子安《東溪試茶錄》“序”稱:“好者亦取壑源口南諸葉,皆云彌珍絕”,諸葉指諸家葉姓茶園。其“茶名”章又記:“今出壑源之大窠者六(葉仲元、葉世萬、葉世榮、葉勇、葉世積、葉相),壑源巖下一(葉務滋)
4、,源頭二(葉團、葉肱),壑源后坑一(葉久),壑源嶺根三(葉公、葉品、葉居)”。壑源葉姓茶園的白茶在宋代殊為有名?!洞笥^茶論》“名茶”記:“名茶各以所產(chǎn)之地,如葉耕之平園臺星巖,葉剛之高峰青鳳髓,葉思純之大嵐,葉嶼之眉山,葉五崇林之羅漢上水葉芽,葉堅之碎石窠、石臼窠(以作穴窠),葉瓊、葉輝之秀皮林,葉師復、師貽之虎巖,葉椿之無雙巖芽,葉懋之老窠園,名擅其門……”葉家茶乃當時名品,故而取姓為葉,取名為嘉,嘉與佳同義。北宋時期,建州建安茶異軍
5、突起,北苑的龍鳳茶名冠天下,聲名遠播。梅堯臣詩云:“陸羽舊茶經(jīng),一意重蒙頂。比來惟建溪,團片敵湯餅”;曾任建州知州的周絳因陸羽《茶經(jīng)》不載建州之品,遂詳記建安北苑之茶,成《補茶經(jīng)》一書。其書稱:“天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序記:“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宋代茶書絕大多數(shù)是關于建安茶事的。如曾任福建路轉(zhuǎn)運使的丁謂撰《北苑茶錄》(或作《建安茶錄》),
6、福州人劉異撰《北苑拾遺》。福建人蔡襄在福建路轉(zhuǎn)運使任上因“陸羽《茶經(jīng)》,不第建安之品;丁謂《茶圖》,獨設采造之本,至于烹試,曾未有聞”,故撰《茶錄》,述建安茶的烹飲藝術。宋子安“集丁、蔡之遺”,撰《東溪試茶錄》,言北苑焙數(shù)、相去道里、茶產(chǎn)品味差異等。建安人黃儒撰《品茶要錄》,論其家鄉(xiāng)建安茶的品鑒。建陽人熊蕃撰《宣和北苑貢茶錄》,趙汝礪撰《北苑別錄》,呂惠卿撰《建安茶記》,章炳文撰《壑源茶錄》,羅大經(jīng)撰《建安論》,以及佚名的《北苑煎茶法》
7、、《北苑修貢錄》等。宋代詩詞賦文,也有許多對建安茶的描寫。因當時閩茶甲于天下,故以閩為葉嘉居地,“閩人”喻指“閩茶”?!叭~嘉,閩人”,反映出當時閩茶興盛,甲于天下的實際。曾祖茂先,養(yǎng)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悅之,遂家焉?!梆B(yǎng)高不仕”,喻茶隱于山林,遠離朝市。山區(qū)適宜茶樹生長,名山產(chǎn)名茶,故謂“好游名山”。武夷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武夷指閩贛交界的武夷山山脈,狹義的武夷山指主峰在崇安縣境的武夷山。武夷山產(chǎn)茶聞于唐,興于宋,元明清至今
8、一直盛產(chǎn)茶葉。武夷茶元朝列為貢茶,武夷巖茶名揚中外。故謂“至武夷,悅之,遂家焉?!薄拔嶂补ΨN民,是謂“然其正色苦諫,竭力許國,不為身計,蓋有以取之”。二關于茶的采擇、制造至嘉,少植節(jié)操?;騽裰畼I(yè)武。曰:“吾當為天下英武之精,一槍一旗,豈吾事哉!”唐代王敷《茶酒論》稱茶為“百草之首,萬木之華”。唐代詩人鄭遨《茶詩》謂茶“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唐代詩人杜牧《茶山詩》有“茶稱瑞草魁”?!安葜杏ⅰ保叭鸩菘?,“百草之首,萬木之華”。喻指“
9、天下英武之精”。宋黃儒《品茶要錄》“白合盜葉”記:“茶之精絕者曰斗,曰亞斗,其次揀芽?!壁w佶《大觀茶論》“采擇”記:“凡芽如雀舌谷粒者為斗品,一槍一旗為揀芽,一槍二旗為次之,余斯為下”。宋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記:“凡茶芽數(shù)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鷹爪,以其勁直纖銳,故號茶芽。次曰揀芽,乃一芽帶一葉者,號一槍一旗。次曰紫芽,乃一芽帶兩葉者,號一槍兩旗,其帶三葉四葉,皆漸老矣?!辈蓳褡钌险咴欢菲罚恍⊙?,如雀舌、谷粒、鷹爪,其次為揀芽,一芽
10、一葉,號一槍一旗;再次為紫芽,一芽二葉,號一槍二旗;余斯為下。宋周絳《補茶經(jīng)》言“茶芽只作早茶,馳奉萬乘嘗之可矣。如一槍一旗,可謂奇茶也。”一槍一旗的揀芽雖貴重,可謂奇茶,但比之供萬乘天子以嘗的斗品、芽茶,又為下矣。建安茶貴“英武之精”的斗品、芽茶,故謂“一槍一旗,豈吾事哉!”郡守始令采訪嘉所在,命赍書示之。嘉未就,遣使臣督促。采造貢茶,地方官須親自督辦。此外,朝廷還遣使臣督造,如丁謂、蔡襄先后作為福建路轉(zhuǎn)運使督造大、小龍團茶。故稱“郡
11、守始令采訪嘉所在”,“遣使臣督促”。郡守曰:“葉先生方閉門制作,研味經(jīng)史,志圖挺立,必不屑進,未可促之?!薄叭~先生方閉門制作”,意指茶的加工制作。宋代建安貢茶制造,經(jīng)采、洗、蒸、榨、研、造、焙等工序。“經(jīng)史”即“經(jīng)洗”,運用諧音。黃儒《品茶要錄》記:“蓋清潔鮮明,則色香如故。故采佳者,常于半曉間沖蒙云霧,或以罐汲新泉懸胸間,得必投其中,蓋欲鮮也?!辈璨珊罅⒓赐度胙b有新泉的罐中清洗。趙佶《大觀茶論》亦記:“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隨,得芽則投諸
12、水”,“滌芽惟潔”。趙汝礪《北苑別錄》則記:“茶芽再四洗滌,取令潔凈,然后入甑”。采下的茶芽務必清洗潔凈,然后方入甑而蒸。既熟謂茶黃,又須用冷水淋洗,使茶黃冷卻?!跋础笔墙ò脖痹坟暡杓庸さ谋匾绦颉!把形丁敝秆胁?。茶黃先入小榨去水,后入大榨去膏(茶汁)。去膏的茶黃加水研磨,研磨過的茶黃謂之黃細。黃細入圈制銙,或方或團,謂之造茶。因入圈模制成團餅茶上貢朝廷,不是以碎茶(屑)上貢,所以稱“必不屑進”。建安北苑貢茶始于南唐,熊蕃《宣和北苑貢茶
13、錄》記:“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為之最?!宕?,建屬南唐。歲率諸縣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繼造臘面。既又制其佳者,號曰京鋌?!蓖?,鋌諧音,以京鋌上貢故謂其“志圖挺立”。親至山中,為之勸駕,始行登車。遇相者揖之,曰:“先生容質(zhì)異常,矯然有龍鳳之姿,后當大貴?!必暡栌墒钩己偷胤焦俣皆欤蓪H搜核途┏?,故稱“親至山中,為之勸駕,始行登車”。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記:“圣朝開寶末,下南唐,太平興國初,特設龍鳳模,遣使北苑造團茶,以別庶飲,龍
14、鳳茶蓋始于此”。茶的表面飾以龍鳳圖案,稱龍團、鳳餅,專供御用,始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俺C然有龍鳳之姿,后當大貴”喻指建安制成龍團鳳餅上貢朝廷,名振天下之事。嘉以皂囊上封事。龍鳳貢茶多層密裹裝匣,且加蓋朱印。宋人周密《乾淳歲時記》:“福建漕司進第一綱茶,名北苑試新,方寸小夸,護以黃羅軟盝,籍以青箬,裹以黃羅夾複,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笈貯之,凡數(shù)重”,是謂“嘉以皂囊上封事”。三關于飲茶法天子見之……因顧謂侍臣曰:“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葉嘉瑩先生唐宋詞十七講31蘇軾
- 葉嘉瑩先生唐宋詞十七講28蘇軾
- 葉嘉瑩先生唐宋詞十七講31蘇軾
- 葉嘉瑩先生唐宋詞十七講29蘇軾
- 葉嘉瑩先生唐宋詞十七講29蘇軾
- 宋史蘇軾傳
- 莊子寓言的文化解析
- 圖像文化解析.pdf
- “鞭桿”技術動作的文化解析
- 漢語熟語中蘊涵的茶文化
- photoshop人像技術的視覺文化解析
- 犯罪的社會文化解析.pdf
- “鞭桿”技術動作的文化解析.pdf
- 茶文化的弘揚與發(fā)展——論茶文化在茶葉包裝中的應用.pdf
- 【茶文化】
- 學生評教的文化解析.pdf
- 網(wǎng)絡流行語的文化解析
- 《宋史-蘇軾傳》原文、譯文
- 玉樹州新寨村嘉那曲卓的形態(tài)特征及其文化解析_21491.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