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半夏瀉心湯的臨床應(yīng)用,腦病二科田立,,瀉心湯類方 半夏瀉心湯 臨床應(yīng)用,瀉心湯類方(11方),1、大黃黃連瀉心湯 2、附子瀉心湯 3、半夏瀉心湯 4、生姜瀉心湯 5、甘草瀉心湯 6、黃連湯 7、黃芩湯 8、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9、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10、旋復(fù)代赭湯 11、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原文】
2、 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guān)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154),【提要】論熱痞的證治,【釋義】主癥: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guān)上浮,——無形邪熱壅滯于心下。,——中焦有熱(關(guān)主中焦,浮主熱),【主治】熱痞證,1、大黃黃連瀉心湯,【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病機:無形邪熱壅滯于中焦。,【治法】 瀉熱消痞。,瀉熱和胃開結(jié),服用法:以麻沸湯(沸水)漬之——取其輕清宣泄 之氣,以瀉
3、熱消痞。,——清瀉心胃之火,,【臨床應(yīng)用】 本方多用于治療各種血證、高血壓病、神經(jīng) 性頭痛、口腔潰瘍、糖尿病、急慢性胃炎、結(jié) 腸炎、急慢性結(jié)膜炎等。,,【釋義】主證:心下痞惡寒汗出,【原文】心下痞,而復(fù)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155),【提要】論熱痞兼表陽虛的證治。,——邪熱壅滯于中——表陽不足,肌膚失其溫煦。——衛(wèi)陽不固,津液外泄。,病機:熱痞
4、兼表陽虛。,【主治】熱痞兼表陽虛證,2、附子瀉心湯,【方藥】附子瀉心湯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附子一枚(炮),【治法】 瀉熱消痞,扶陽固表。,瀉熱消痞,——扶陽固表,服用法:三黃以麻沸湯漬之,取其味薄以瀉熱, 附子單煎,取其味厚以扶陽。,,【臨床應(yīng)用】 凡前面所述大黃黃連瀉心湯后【臨床應(yīng)用】 中所列病證而屬陽熱內(nèi)郁,表陽不
5、足者,皆可 用本方治療。,,【原文】 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①,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②,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157),【提要】 論胃虛食滯水停痞的證治。,指噯氣中帶有食物的酸腐氣味。即腸鳴音亢進。,【詞解】 ①干噫食臭: ②腹中雷鳴:,【主治】寒熱錯雜痞兼食滯水停,3、生姜瀉心湯,主癥: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氣機痞塞,兼食滯水停。
6、 ——水食不化,中虛氣逆。,病機:寒熱錯雜于中,兼食滯水停。,【治法】 和中降逆,散水消痞。,,水飲內(nèi)停,水氣相擊。,——運化失職,水氣下趨。,【釋義】,生姜四兩半夏瀉心湯,——散水止嘔,本方即半夏瀉心湯加生姜四兩,減干姜二兩,重在和胃降逆,宣散水氣。,【臨床應(yīng)用】 本方可用于半夏瀉心湯的臨床應(yīng)用范圍,但以其證兼有食滯水停為辨證指征。,【方藥】生姜瀉心湯,——和中降逆消痞,【提要】 論誤下中虛,痞利俱甚
7、的證治,,【原文】 傷寒中風(fēng),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①,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fù)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jié)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158),【詞解】 ①谷不化:,大便排出物夾有未消化的食物。,【主治】寒熱錯雜痞,胃氣虛,痞利俱甚,4、甘草瀉心湯,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脾虛氣陷,運化失職。
8、——水谷不別,水氣相擊。 ——中虛氣滯,氣機痞塞。,胃虛氣逆,主癥:,復(fù)下之,(下利、腸鳴、干嘔、心煩等證也必加重。),其痞益甚——胃氣更虛,痞滿更甚。,,【釋義】,傷寒中風(fēng),醫(yī)反下之,——中虛邪陷,寒熱錯雜于中。,,【臨床應(yīng)用】 本方與半夏瀉心湯藥物組成相同,故可用于半夏瀉心湯的臨床應(yīng)用范圍,然更適用于脾胃虛弱較重者。另據(jù)報道,本方可用于治療白塞氏病,療效顯著。,病機:
9、胃氣重虛,氣機痞塞。,【治法】 和胃補中,消痞止利。,【方藥】甘草瀉心湯 本方即半夏瀉心湯加重炙甘草用量(四兩), 意在補虛健脾,余義相同。(原書本方無人參,是屬遺漏。),【詞解】 ①蒸蒸而振:,【原文】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fù)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①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jié)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
10、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149),蒸蒸,形容熱勢由里向外蒸騰。 振,指周身振顫。蒸蒸而振,是形容內(nèi)熱由里向外蒸騰,身體振顫,即戰(zhàn)汗的前趨表現(xiàn)。,【提要】 論柴胡證誤下后的三種不同轉(zhuǎn)歸。,【主治】 寒熱錯雜痞,5、半夏瀉心湯,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柴胡湯證具,邪郁少陽,治宜和解,不可攻下。,誤下轉(zhuǎn)歸,①柴胡湯證仍在—邪未內(nèi)陷—復(fù)與柴胡湯,必戰(zhàn)汗而解。,③但滿而不痛—邪熱內(nèi)陷,中虛氣滯(痞證)—宜半
11、 夏瀉心湯。,,,,【釋義】(1)誤下轉(zhuǎn)歸,②心下滿而硬痛—邪熱內(nèi)陷,與水相結(jié)—大陷胸湯主之。,,(2)半夏瀉心湯證治,主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嘔逆下利腸鳴,——寒熱錯雜,氣滯于中。,,氣機升降失常,,胃氣上逆,——寒滯于下。,病機:寒熱錯雜于中,氣機失降失職。,傳導(dǎo)失司,【方藥】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 干姜三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 大棗十二枚,,【
12、治法】 和中降逆消痞。,——降逆止嘔開結(jié)——溫中散寒,辛開苦降法,瀉熱消痞,補益脾胃,煎服法:七味同煎,去滓后再煎,取其寒熱補瀉藥性相合,以除寒熱錯雜之痞。,,,,【臨床應(yīng)用】 1.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慢 性肝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 亂、等多種消化系統(tǒng)疾??; 2.妊娠惡阻; 3.眩暈如美尼爾氏綜合證
13、 4.失眠。,,化裁方比較生姜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減干姜二兩,加生姜四兩而成。方中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氣而消痞滿,配合辛開苦降、補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熱互結(jié)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證。甘草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調(diào)中補虛,配合辛開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氣虛弱,寒熱錯雜所致的痞證。黃連湯:即半夏瀉心湯加黃連二兩,并以黃芩易桂枝而成,本方證為上熱下寒,上熱則欲嘔,下寒則腹痛,故用黃連清
14、上熱,干姜、桂枝溫下寒,配合半夏和胃降逆,參、草、棗補虛緩急。全方溫清并用,補瀉兼施,使寒散熱清,上下調(diào)和,升降復(fù)常,則腹痛嘔吐自愈。,綜上諸方,或一二味之差,或藥量有異,雖辛開苦降,寒熱并調(diào)之旨不變,而其主治卻各有側(cè)重。正如王旭高所說:“半夏瀉心湯治寒熱交結(jié)之痞,故苦辛平等;生姜瀉心湯治水與熱結(jié)之痞,故重用生姜以散水氣;甘草瀉心湯治胃虛氣結(jié)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補中氣而痞自除。”至于黃連湯寒熱并調(diào),和胃降逆,則治上熱下寒的腹痛欲嘔之證。由
15、此可見,方隨法變,藥因證異,遣藥組方必先謹守病機,方能應(yīng)手取效。,相關(guān)條文1.痞“……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中痞硬……,生姜瀉心湯主之?!薄皞酗L(fēng),醫(yī)反下之,其人………心下痞硬而滿,……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fù)下之,其痞益甚,……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婦人吐涎沫,醫(y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dāng)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
16、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2.納差、厭食“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主之?!?3.嘔吐“傷寒中風(fēng),醫(yī)反下之,其人……干嘔心煩不得安……甘草瀉心湯主之。”“嘔而腸鳴,………半夏瀉心湯主之?!?4.下利“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 “傷寒中風(fēng),醫(yī)反下之,其
17、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甘草瀉心湯主之?!?.噯氣 “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干噫食臭……生姜瀉心湯主之。”,半夏瀉心湯類方在《傷寒論》主要治療痞證1.痞證的定義 以心下痞滿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類病癥。 一般不痛不硬,有時也見輕微痛、硬,甚至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痞塊。2.痞證的基本病機 脾胃升降失常,脾不升,胃不降,無形之氣壅塞于心下。,3.人體氣行四種基本形式 升、降、出、入4.人體氣行
18、的二大樞紐 脾胃、肝膽脾胃居于人體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清,降者降濁,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相輔相成。脾或胃的功能失常,常常會影響到另一方的升降功能,所以脾胃升降失常多同時存在。,《傷寒論》論述的痞證主要有6種類型: 熱痞(熱痞兼表陽虛) 寒痞 寒熱錯雜痞 痰氣痞 水痞 食痞,熱痞脈癥:心下痞,小便黃,大便干、難,或粘滯不爽,或出血,或嘔吐、吐血,牙齒出血,或目赤,舌紅苔黃,脈關(guān)上浮,或滑或數(shù),面
19、多赤色,或大便。治法:瀉熱消痞。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煎煮:開水浸漬大黃、黃連、黃芩,取其寒氣,薄其苦味,以免直走下焦,不能作用于中焦。,熱痞兼表陽虛脈癥:兼見惡寒、自汗。治法:瀉熱消痞,溫復(fù)表陽。方藥:附子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麻沸湯漬之,附子別煮取汁。附子不僅能溫表陽,也能溫心胸陽氣,溫腹中陽氣而散寒,溫暖腎陽,故心下熱壅的病證,同時存在表陽不足,或心陽不足,腹中寒,腎陽不足,都可以用本方治療。,寒熱錯雜痞脈癥:心下痞
20、,嘔吐、下利,既見有寒象,又見有熱象。治法:寒溫并用,清熱散寒,辛開苦降,和中消痞。方藥:半夏瀉心湯類方: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比較病機相同點:胃陽虛損,表邪化熱乘虛入內(nèi),寒熱相搏,熱郁不得外透 。 不同點:半夏瀉心湯:兼挾濕濁或寒飲 生姜瀉心湯:在半夏瀉心湯基礎(chǔ)上兼有兼有食積 停滯 甘草瀉心湯:在半夏瀉心湯基礎(chǔ)上兼有兼有郁熱擾神,比較
21、所主病證 相同點:心下胃脘的不適不同點: 半夏瀉心湯:嘔而腸鳴 ----嘔吐 生姜瀉心湯:干嘔食臭,腹中雷鳴下利 甘草瀉心湯:下利數(shù)行,故不化,腹中雷鳴,干嘔心煩不得眠 -----噯氣,半夏瀉心湯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fù)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jié)胸也,大陷胸湯主
22、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古人把上腹部稱作心下,所以心下指的就是我們所說的胃脘部,它用于治療“心下”部位疾病,因此方名叫瀉心湯。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謂;心下即是胃脘,屬脾胃病變。,病機分析,脾胃居中焦,為陰陽升降之樞紐,今中氣虛弱,寒熱錯雜,遂成痞證;脾為陰臟,其氣主升,胃為陽腑,其氣主降,中氣既傷,升降失常,故上見嘔吐,下則腸鳴下利。本方證病機較為復(fù)雜,既有寒熱錯雜,又有虛實相兼,以致中焦失
23、和,升降失常。,無形寒熱壅塞心下,,心下痞滿(不硬不痛),,脾胃升降失 常,心下痞硬(或伴疼痛),,,繼 發(fā) 產(chǎn) 生水飲、食滯,,,,,半夏瀉心湯證癥狀要點,仲景先師明確指出“嘔而腸鳴,心下痞”總結(jié)下就是:上嘔,中痞,下利。,嘔,狹義的嘔就是指多種因素導(dǎo)致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致胃中之物從口吐出來的一種病癥。那廣義的來看,反酸也是嘔,惡心也是嘔,呃逆、噯氣也是嘔,其實這些說的嘔是一種胃氣上逆的表現(xiàn),它不僅僅單純的指的是
24、嘔的狀態(tài),反酸、惡心、呃逆、噯氣都是胃氣上逆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在“嘔”的范疇之內(nèi)的。,痞,就是胃脘不適,那這就是痞;還有一種就是進食不當(dāng)就會出現(xiàn)胃脘不適,吃了飯之后胃脘部就會發(fā)堵、發(fā)脹,這樣一種情況也是常遇到的,就也是“痞”的一種表現(xiàn)。,利,像腸鳴、便溏、便次多,這種利的癥狀是很容易把握的;更有就是吃了什么不對的東西就會出現(xiàn)腸鳴、腹瀉;遇冷便溏、惡食冷涼之類的其實都屬于“利”的范疇之內(nèi)的。,寒,寒的表現(xiàn)在臨床上見得也應(yīng)該是很多的,像一些病
25、人會說:“我的胃怕冷,睡覺時必須得蓋著肚子”,還有一些就是病人告訴我們“我不能吃涼的東西,吃了以后就會出現(xiàn)腹瀉”,熱,通過病機的表現(xiàn)及自己在臨床的總結(jié)可見,病人會出現(xiàn)口干、口苦、口舌生瘡、痤瘡、煩躁、失眠,這種情況是容易辨別的;還有就是吃熱的、吃溫性的食物就會出現(xiàn)不適,像羊肉,病人說“我就吃一點,就上火了,就會出現(xiàn)口舌生瘡、口苦之類的上火的癥狀”,還有病人說:“大夫,你千萬別給我開補,一吃補藥我就要上火”。,功用:調(diào)其寒熱,益氣和胃,散
26、結(jié)除痞。,方解: 方中以辛溫之半夏為君,散結(jié)除痞,又善降逆止嘔。臣以干姜之辛熱以溫中散寒;黃芩、黃連之苦寒以泄熱開痞。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熱平調(diào),辛開苦降之用。然寒熱錯雜,又緣于中虛失運,故方中又以人參、大棗甘溫益氣,以補脾虛,為佐藥。使以甘草補脾和中而調(diào)諸藥。綜合全方,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苦辛并進以調(diào)其升降,補瀉兼施以顧其虛實,是為本方的配伍特點。寒去熱清,升降復(fù)常,則痞滿可除、嘔利自愈。,應(yīng)用要點,一為虛:脾氣虛、胃陽弱而見乏
27、力便溏、泄瀉;二為實:氣機升降失常而見胃脘痞滿、腹脹;三為寒:胃陽不足而見惡食生冷、脘腹冷痛;四為熱:脾胃運納不健、食積化熱上蒸而見口舌生瘡、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數(shù)等。,常見證型,①偏于濕熱:重用黃連 以苔黃、口苦、嘈雜、吞酸為主要臨床特征。 清·葉天士以瀉心法治中焦?jié)駸?并指出“苦寒能驅(qū)熱除濕,辛通能開氣宣濁”。 ②偏于寒濕:重用干姜 以苔白、怕涼、腹痛、下利為主要臨床特征,關(guān)于人參、黨參的功效
28、 人參是黨參?人參之力三倍于黨參關(guān)于干姜、生姜 生姜走而干姜守;無生姜以干姜代之。關(guān)于半夏的毒性 毒性?生熟之別。生姜制之,姜有消除呼吸道損傷的作用。關(guān)于大棗的作用 大棗和中、護中,和百藥。,臨床應(yīng)用 1, 胃病各種消化道疾病,1.口腔潰瘍2.慢性食道炎3.急、慢性消化不良4.胃腸動力不足5.急、慢性胃炎6.胃、十二指腸潰瘍7.小腸慢性炎癥8.腸易激綜合征9.慢性結(jié)腸炎10.克
29、隆氏病11.慢性肛門周圍病變12.急、慢性肝炎……,臨床應(yīng)用,男性患者,43歲素嗜酒,飯后胃脘發(fā)堵,但不脹不痛,晨起惡心,大便不成形,但又黏滯不爽,粘在便盆上?;颊卟桓页詻鰱|西,吃了以后就拉肚子厲害,胃更加的堵悶;不敢晚上吃飯,吃了以后就會因胃脘堵悶而難以入眠,所以經(jīng)常是晚上饑腸轆轆而又不敢吃飯,非常痛苦。家人認為是喝酒鬧的毛病,于是他一狠心就把酒戒了,但仍然是胃脘堵悶,而且越來越重。 病人來看病時反復(fù)強調(diào)他是胃寒,因為不能
30、吃涼的東西,通過望聞問切診察,他的確有寒涼的一面,但病人又滿臉痤瘡,舌苔黃膩,從中醫(yī)辨證上講,又是胃熱的表現(xiàn)。實際上,該患者是個寒熱錯雜的胃病,既有寒,又有熱,他的寒并不在胃而在脾,一食涼就拉肚子,這種表現(xiàn)中醫(yī)認為是脾寒所致,同時他又有胃熱的癥狀,痤瘡、舌苔黃就是依據(jù)。 綜合病情診為脾有寒、胃有熱,《傷寒論》的半夏瀉心湯就是用于治療這類病癥,服用半夏瀉心湯加味,一周后大便即成形,胃堵減輕,痤瘡也有減少,加減服用一個月,全部癥狀消
31、失。,1.胃脘部不適:胃脹,腹?jié)M,痛或不痛 或脅脹痛等—-痞 2.惡心嘔吐或噯氣---嘔3.腸鳴,大便稀或便溏或不爽---下利4.惡食冷飲---寒5.心煩燒心,痤瘡,口舌生瘡----熱 病機:寒熱錯雜,中焦氣機失常。,,基本方: 半夏10g,黃芩10g,黃連10g,干姜10g,黨參15g,甘草6g。 隨證加減:嘔吐較劇者半夏量加至15g;熱象明顯者,黃芩、黃連均加量至15g;中陽不足者干姜加量至15g,黨參
32、加量至18g;腹痛較劇者,加用元胡20g;泄瀉較劇者,加用白術(shù)10g,薏米30,茯苓30g ;年齡較大,體質(zhì)較差者,黨參加至30g。,臨床應(yīng)用2, 失眠,患者女,50歲。入睡困難,易醒,胃脘部脹悶臥則加重噯氣。心煩口干,大便不爽但不干,肚子怕冷,夏天睡覺蓋被子, 中醫(yī)講“胃不和則臥不安”,意思就是胃里要是難受的話,會導(dǎo)致睡覺不安穩(wěn),甚至失眠,臨床上這類的失眠癥很多。一些長期失眠患者,用養(yǎng)心安神、疏肝理氣的方法不能湊效,要考慮一下
33、是否胃有問題,而一旦因胃不和而臥不安,往往就是寒熱錯雜的胃中不和,故這類失眠用半夏瀉心湯治療有很好療效。,臨床應(yīng)用,《黃帝內(nèi)經(jīng)》很早就認識到,人的睡眠與衛(wèi)氣的運行相關(guān),白天衛(wèi)氣行于陽經(jīng),人就醒來,工作或活動;夜晚衛(wèi)氣運行于陰經(jīng),人就要睡眠了。這相當(dāng)于人體生物鐘的規(guī)律。而白天衛(wèi)氣行陽經(jīng)是早上六點從足太陽經(jīng)的精明穴(位于目內(nèi)眥)開始,所以我們早上起床以六點為宜,以順應(yīng)衛(wèi)氣的運行規(guī)律。到晚上六點,衛(wèi)氣就會從足陽明胃經(jīng)到達陰經(jīng),所以一旦胃中不適
34、,就會影響到衛(wèi)氣的入陰,衛(wèi)氣不能順利入陰經(jīng),人就會臥寐不安,長此以往,就會患失眠癥。,,1.胃脘部脹悶臥則加重----痞2.噯氣----嘔3.大便不爽但不干----利4.肚子怕冷,夏天睡覺蓋被子----寒5.心煩口干----熱病機:寒熱錯雜,中焦氣機失常。宜半夏瀉心湯,,基本方: 半夏10g,黃芩10g,黃連9g,干姜6g,黨參15g,甘草6g,酸棗仁30g,夜交藤30g,合歡皮30g,遠志10g,枳殼10g。,臨床應(yīng)用3
35、, 眩暈,張某,女,40歲,自訴眩暈癥6年,病情發(fā)作時天旋地轉(zhuǎn),目不能開,開則嘔吐,動則加重,耳鳴,胃腹脹納差,喜臥靜睡。 西醫(yī)診為美尼埃綜合征,多次發(fā)作經(jīng)治療,能暫時控制病情,但容易反復(fù)。近日因冒雨勞動而發(fā)病,刻下眩暈喜臥,動則加劇,目不能開,胃脹滿不適,伴有嘔吐,倦怠懶言,少氣乏力,自汗怕冷,口干,納減便溏,頭暈及四肢倦怠沉重,貪睡,不思飲食,舌紅苔薄黃膩,脈弦。,,1.胃脹滿不適 ----痞2.伴有嘔吐----嘔3.
36、便溏----利4.怕冷----寒5.口干,舌紅苔薄黃膩----熱6.四肢倦怠沉重,貪睡,不思飲食----虛,,證屬濕痞阻中焦,寒熱錯雜 治宜辛開苦降,祛濕通絡(luò)止眩。 方用半夏瀉心湯加天麻5g、白術(shù) 15g、茯苓15g、陳皮6g。,臨床應(yīng)用 4, 呃逆,姜某,男65歲,腦卒中后呃逆連聲不止,胃脘痞悶脹滿,按之不痛,頻頻噯氣,或見納差,惡心,甚或嘔吐,口干,便稀,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1.胃脘痞悶脹滿,按之不痛----痞2
37、.頻頻噯氣惡心,甚或嘔吐----嘔3.便稀----利4.口干----熱 辯證:胃虛痰阻氣逆證。,,治法: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方藥:旋覆代赭湯(半夏瀉心湯的類方)加減 旋覆花,代赭石,半夏,人參,甘草,黃連,竹茹,大棗 方中旋覆花苦辛性溫,下氣消痰,降逆止噯,是為君藥。代赭石質(zhì)重而沉降,善鎮(zhèn)沖逆,但味苦氣寒,故用量稍小為臣藥;生姜用量獨重,一為和胃降逆以增止嘔之效,二為宣散水氣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約代赭石的寒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方法探析半夏瀉心湯臨床應(yīng)用規(guī)律.pdf
- 半夏瀉心湯運用辯解
- 半夏瀉心湯使用心得
- 經(jīng)方半夏瀉心湯輔助治療疣狀胃炎臨床觀察
- 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膽汁返流性胃炎臨床研究.pdf
- 半夏瀉心湯對化療后的研究停頓
- 半夏瀉心湯配伍意義的實驗研究.pdf
- 半夏瀉心湯之陰陽升降失調(diào)論
- 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寒熱錯雜型痞滿臨床觀察.pdf
- 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觀察.pdf
- 半夏瀉心湯調(diào)節(jié)胃腸動力作用的實驗研究.pdf
- 半夏瀉心湯對胃腸運動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加味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濕熱型Hp相關(guān)性胃炎的臨床研究.pdf
- 加味半夏瀉心湯改善胃潰瘍患者臨床癥狀以及情緒狀態(tài)的療效觀察.pdf
- 半夏瀉心湯治療Hp相關(guān)性慢性胃炎的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pdf
- 加味半夏瀉心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寒熱錯雜證的臨床研究.pdf
- 半夏瀉心湯對胃腸動力雙向調(diào)節(jié)機制的實驗研究(Ⅱ).pdf
- 半夏瀉心湯對胃腸動力雙向調(diào)節(jié)機制的實驗研究.pdf
- 半夏瀉心湯調(diào)節(jié)胃電節(jié)律的拆方研究.pdf
- 加減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胃濕熱證的臨床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