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學生校園地方感形成機制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民族院校大學生校園地方感形成機制研究大學階段是大學生第一次遠距離的長時間的空間位移,由此大學生與高校構成了一種特定的人地關系系統(tǒng)。對于民族院校大學生而言,學區(qū)、學齡、性別、民族身份等的不同都可能使得他們對高校的地方感呈現(xiàn)出諸多差異。本文選擇地方感理論,采用問卷調查,認知地圖,半結構訪談等方式對西南民族大學在校大學生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學校的地方感具有功能依賴,身份認同,精神依附三個維度特征。通過探討影響民族院校大學生地方感形成機

2、制的因素,為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管理工作提供改進措施。一、引言隨著地理研究的人文轉向,學者開始探討人與地方的情感聯(lián)系。人本主義地理學者關注地方的意義及人對地方的體驗,特別重視日常生活場景中人與地方之間的情感連接實際上地方的建構所體現(xiàn)的是人在情感上與地方之間的一種深切的連結,是一種經(jīng)過文化與社會特征改造的特殊的人地關系地方感。地方感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它體現(xiàn)了社會文化的建構過程,往往受到人的生命周期,居住時間,接觸深度等時間尺度的影響,

3、也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并且處于多元的變化過程中。地方感是一種滿足人們基本需要的普遍情感聯(lián)系,從段義孚的“戀地情結”到WRIGHT的“大地虔誠”,地方感所體現(xiàn)的是人在情感上與地方的一種深切連結,是一種經(jīng)過文化與社會特征改造的特殊3(2008),汪芳等(2009)探究了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地方感特征;林耿,沈建萍(2011)則關注城市消費景觀中的地方性等方面的研究。大學校園作為一個人才培養(yǎng)和教育的特殊地方,也開始受到關注。熊

4、幗等(2013)把大學生對高校的方認同維度歸結為:生態(tài)環(huán)境、人文氣息以及認同主體;李永(2013)則從認同主體、認同客體、認同環(huán)境和認同方式等四個維度,對大學新生高校地方認同進行了研究。三、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對象2015年10月11日,該小組成員按照性別、年級、專業(yè)、民族等變量劃分針對西南民族大學在校學生發(fā)放了一共700份問卷,并回收654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600份,有效率85.7%。在調查的樣本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5、均為新校區(qū))所占比例分別為1:2:2:1。同時,為了使數(shù)據(jù)分析更加準確,該小組于次月單獨設計問卷,并結合半結構訪談的方式對老校區(qū)大四進行了個案調查。(二)研究方法和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民族院校大學生地方感形成機制研究調查問卷》,研究證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調查可信度和研究有效度,可以作為民族院校大學生地方感形成機制調查的工具。問卷共包含18個題項,主要采用五點里克特量表法。該問卷共包含4個部分,3個維度。除了個案研究外,每個部分對應一個維度,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