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hysical Therapy物理治療學,康復治療學精品課程系列之,南京醫(yī)科大學康復治療學系Dept of Rehab Therapeutics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肌力與肌肉耐力訓練,Muscle Strength and Endurance Exercise,2024/3/4,3,,,2024/3/4,4,2024/3/4,5,一、概述,,2024/3/4,7,(一)肌力(Muscle

2、strength),1、定義:指肌肉收縮所能產(chǎn)生的最大力量。肌力單位之一為kg。,2024/3/4,8,(二)肌肉耐力( Endurance training ),肌耐力肌肉持續(xù)運動進行某一項指定活動的能力,而不能繼續(xù)某一項指定任務時成為疲勞。其大小用從開始收縮到出現(xiàn)疲勞時已收縮了的總次數(shù)或所經(jīng)歷的時間來衡量,因此肌肉耐力也被認為是肌肉重復收縮時的耐疲勞能力。肌耐力訓練增強肌肉耐力的訓練即為專門針對提高肌肉耐力的訓練。,20

3、24/3/4,9,(三)訓練目的,1、肌肉的瞬間的爆發(fā)力(舉重、短跑)2、肌肉的耐久力(馬拉松),2024/3/4,10,(四)肌肉耐力與肌力訓練的區(qū)別,發(fā)展肌耐力的同時必然發(fā)展肌力,即耐力是肌力所能維持的時間。但嚴格地說,發(fā)展肌力和耐力在方法上并不相同。迅速發(fā)展肌力,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對抗較重負荷,重復次數(shù)并不需要很多(高強度,少重復);而發(fā)展耐力則需在較輕負荷下,在較長時間內(nèi)多次重復才能有效(小強度,多重復)。,2024/

4、3/4,11,(五)肌肉耐力與肌力訓練的聯(lián)系,肌耐力訓練與肌力訓練密切相關在發(fā)展肌力時,如重復次數(shù)過多或持續(xù)時間過久,必然導致速度或肌力下降;在發(fā)展耐力中,如不增加負荷,則不可能較快地產(chǎn)生肌耐力,對肌力增長不利。最大動力性肌力和動力性耐力兩者之間呈明顯正相關關系,即使在靜力性運動中亦如此。肌力增加時,在低負荷下的耐力增加在相對低負荷下的耐力增加時,雖并不能明顯增強肌力,但對其后發(fā)展肌力起著良好的影響。因此,臨床上常將發(fā)展肌力和

5、耐力結合起來進行訓練,從而使肌肉做功更為合理。,2024/3/4,12,二、肌力的直接影響因素,(一)肌肉橫切面積(二)肌肉初長度(三)參與收縮的運動單位的多少(四)參與收縮的運動單位收縮的同步性,2024/3/4,13,(一)肌肉橫切面積,每條肌纖維橫切面積之和為肌肉的生理橫切面積。肌肉的橫切面表明了肌肉中肌纖維的數(shù)量和肌纖維的粗細,因而可反映肌肉的發(fā)達程度。實踐證明肌肉每平方米單位橫切面所能產(chǎn)生3.6kg的力,這又稱為絕對

6、肌力。肌肉的橫切面積越大,肌肉收縮所產(chǎn)生的力量也越大。,2024/3/4,14,2024/3/4,15,(二)肌肉的初長度,肌力的產(chǎn)生也有賴于肌肉收縮前的初長度。肌肉的彈性特點決定其在生理限度內(nèi)具有適宜的初長度,則收縮產(chǎn)生的肌力較大。一般認為肌肉收縮前的初長度為其靜息長度的1.2倍時,產(chǎn)生的肌力最大。,2024/3/4,16,(三)參與收縮的運動單位的多少,,2024/3/4,17,(四)參與收縮的運動單位收縮的同步性,,2024

7、/3/4,18,三、肌力的間接影響因素,(一) 肌肉的收縮方式及收縮速度(二)年齡和性別(三)關節(jié)運動角度(四)心理因素,2024/3/4,19,(一)肌肉的收縮方式,肌肉在收縮過程中作用于其依附的骨性杠桿所產(chǎn)生的力稱為肌肉張力。肌肉收縮包括產(chǎn)生機械功的同時產(chǎn)生關節(jié)活動和不產(chǎn)生機械功及姿勢和關節(jié)位置保持不變的靜態(tài)功兩大形式。產(chǎn)生機械功的有⒈向心收縮⒉離心收縮⒊等速收縮⒋等重收縮⒌等張收縮產(chǎn)生靜態(tài)功為等長收縮,2024/3/

8、4,20,⒈向心收縮,當肌肉產(chǎn)生的張力足以克服肢體的阻力時,肌肉短縮并產(chǎn)生關節(jié)運動。例如上樓梯時股四頭肌的收縮。,2024/3/4,21,⒉離心收縮,肌肉產(chǎn)生的張力小于外負荷時,肌肉逐漸延長而不是短縮。目的是使關節(jié)運動減速。如下樓梯時股四頭肌的收縮使膝關節(jié)屈曲減慢。,2024/3/4,22,⒊等速收縮,肌肉在動態(tài)做功時關節(jié)運動的速度是恒定的,因此肌肉延長和縮短的速度也是恒定的。肌肉根據(jù)關節(jié)運動的不同方向作離心性和向心性收縮。,2024

9、/3/4,23,⒋等張收縮,在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肌肉收縮產(chǎn)生的張力是恒定的。,2024/3/4,24,⒌等長收縮,肌肉兩端的附著點間的距離沒有改變。沒有產(chǎn)生直接的關節(jié)活動。如保持一種姿勢。,2024/3/4,25,①等長訓練(isometric exercise),利用肌肉等長收縮進行肌力訓練,收縮時肌肉長度基本不變,不引起關節(jié)運動,又稱為靜力訓練(static exercise)。,2024/3/4,26,2024/3/4,27,優(yōu)點,

10、動作較為簡單,容易掌握;不需要或需要很少的器械;可用于某些等張訓練不易鍛煉或無法鍛煉的肌群,如四肢的內(nèi)收肌群;可在石膏、夾板固定時或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存在疼痛癥狀等情況下應用;潛在的損傷少,較為安全,故可在術后早期康復應用,或教會患者后在家中進行;不引起肌肉肥大;所用的時間較少,費用較低。,2024/3/4,28,缺點,訓練效果與功能和技巧之間無直接的關系,故不能直接運用于增強工作或行為活動能力;增強的肌力與訓練時的角度特別相

11、關,僅在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某一角度上才能獲得訓練效果,若欲達到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各點均增強肌力的目的,則需要逐點訓練,這相對較為費時;由于等長收縮時的屏氣效應,可加重心血管負擔;除非有專門的測定儀器,否則無法向患者提供肌力改變的反饋。,2024/3/4,29,②等張訓練,在有阻力的情況下的肌肉收縮,收縮過程中肌張力保持不變,但及長度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關節(jié)運動。根據(jù)肌肉起止點的方向分為向心性收縮,離心性收縮。向心性收縮時肌肉的起止點距離縮短,

12、離心性收縮時肌肉的起止點距離逐漸加大。,2024/3/4,30,2024/3/4,31,優(yōu)點,訓練方式豐富,有各種器械可供選擇應用;可在全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運動,在任何角度上均可獲得訓練效果;可客觀量化地觀察運動、肌力的大小及進展情況,因此具有較好的心理學效果;不像等長訓練,一般不產(chǎn)生血壓的明顯上升,因此更適宜于老年人和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可訓練患者的輔助肌和穩(wěn)定肌;啞鈴等屬自由重量的器械價格相對合理,教會患者后可在家中訓練。,

13、2024/3/4,32,缺點,應用器械提供的技術、阻力必須與患者自身的肌力水平相匹配;訓練時需要一定的醫(yī)療監(jiān)督;訓練相對較為費時,如確定、調(diào)整運動量或儀器調(diào)整均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2024/3/4,33,③等速訓練(isokinetic exercise),在等速運動過程中,欲保持預定角速度不變,即需要專門的裝置具備感應系統(tǒng)感受運動環(huán)節(jié)每一點肌力大小的改變,并通過反饋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即時改變阻力大小使之與肌力大小的改變相匹配,這樣方可使預

14、定的角速度在整個運動環(huán)節(jié)中保持不變。由于運動環(huán)節(jié)中每一點的阻力負荷與其相應的肌力形成最佳匹配,因此可較好地達到增強肌力的目的。,2024/3/4,34,收縮速度,是影響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肌肉收縮速度越低,運動單位的募集機會就越大。在等速向心收縮低角速度測試時產(chǎn)生較大力矩值的結果即為此證據(jù)。,2024/3/4,35,(二)年齡和性別,肌力的大小與個體狀況(如年齡、性別、健康水平、心理因素等)有關。一般在20歲前肌力是漸增的,以后

15、是逐步下降的。女性的肌力近似為同齡男性的2/3,女性握力是男性的60%,垂直跳爆發(fā)力是65%。男性肌力通常與男性激素有關 。,2024/3/4,36,(三)關節(jié)角度的影響,2024/3/4,37,,關節(jié)在不同角度產(chǎn)生的肌力不同等長收縮時能發(fā)揮最大肌力的角度是 肘屈90°,膝屈60°,最容易上勁。,2024/3/4,38,(四)心理因素,易受心理影響有積極的訓練目的時肌力比自主最大收縮力大20%~30%

16、。,2024/3/4,39,四、肌力下降的原因,(一)年齡增加(二)廢用性肌肉萎縮(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ㄋ模┘≡约膊?2024/3/4,40,(一)年齡增加,20歲后隨年齡增加肌力逐漸下降,下肢較上肢下降更快。與身體重量有關。,2024/3/4,41,(二)廢用性肌肉萎縮,制動及無功能狀態(tài)所產(chǎn)生的以生理功能衰弱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廢用性肌肉萎縮。完全臥床下,肌力每周減少10%~15%,每天減少1%~3%。如臥床休息3~

17、5周,肌力即可減少一半。肌肉也出現(xiàn)萎縮,股四頭肌和踝背伸肌尤為明顯,肌肉容積縮小、肌肉松弛;通過適當運動訓練,肌肉容積可復原。,2024/3/4,42,(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腦血管病、腦癱脊髓損傷…….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周圍神經(jīng)損傷,2024/3/4,43,(四)肌原性疾病,肌營養(yǎng)不良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主要表現(xiàn)為四肢近端與軀干的肌力下降與肌肉萎縮。多發(fā)性肌炎主要為四肢近端肌群、頸屈曲肌群、咽喉肌群等。,202

18、4/3/4,44,五、增強肌力應遵循的訓練原則,(一)阻力原則(二)超常負荷原則(三)訓練次數(shù)宜多的原則(四)訓練到疲勞但不過度疲勞的原則,2024/3/4,45,(一)阻力原則,增強肌力必須遇到一定阻力。阻力可來自肌肉本身重量、肌肉移動途徑中遇到的阻力、外加的阻力。,2024/3/4,46,(二)超常負荷原則,又稱過度負荷原則。這一原則認為在訓練中,除非使肌肉的負荷超過日?;顒踊蚴辜∪猱a(chǎn)生最大強度收縮所負荷的60%,并持續(xù)訓

19、練6周,否則不能改善肌力?;颊咭獫M足5個基本條件,才能達到肌力增強的目的。,2024/3/4,47,增強肌力的5個基本條件,(1)訓練強度(2)訓練時間(3)訓練頻率(4)訓練間期(5)肌肉收縮方式,2024/3/4,48,(1)訓練強度,常用最大肌力的比例或相對1RM或10RM的比例為患者選擇適當?shù)挠柧殢姸取?RM(一次抗阻力運動的最大值)指受試者僅能完成一次全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最大阻力重量。10RM(10次抗阻力運動的最大

20、值)指受試者能連續(xù)運動10次時所能對抗的最大阻力。,2024/3/4,49,1RM測量(以伸膝為例),膝關節(jié)全力向正前方伸直。與小腿成直角系一牽引繩。小腿伸直位加重量,并逐漸增重。重量增加到膝不能保持伸直位時,這個最大阻力的重量就是1RM.,2024/3/4,50,2024/3/4,51,(2)訓練時間,肌肉收縮時間常用于等長收縮訓練,即肌肉收縮時間長,則訓練強度可以較?。患∪馐湛s時間短,則訓練強度需較大。運動時間是指一次訓練所

21、需要的時間。,2024/3/4,52,(3)訓練頻率,指一次訓練中肌肉收縮的次數(shù)(收縮頻率)以及每日,每周,每月的訓練次數(shù)。肌肉收縮頻率是收縮時間加休息時間除以運動時間。頻率越高訓練效果越好,原則上每周不少于三次。,2024/3/4,53,(4)訓練間期,間期長短對訓練效果有明顯作用。訓練40天后可看到肌肉橫斷面積增加。,2024/3/4,54,(5)肌肉收縮方式,等長收縮等張收縮等速收縮向心性離心性,2024/3/4,55

22、,總之,實驗證實,肌纖維數(shù)目在出生時已成定局,不可能通過訓練來增加纖維的數(shù)目,為增加肌力,除非進行超負荷訓練,否則肌力不管被利用多少次,也不可能變得強壯。,2024/3/4,56,(三)訓練次數(shù)宜多的原則,該原則認為,一次的收縮訓練時不夠的,若無關節(jié)疾病或肌腱炎,訓練的次數(shù)宜多不宜少。,2024/3/4,57,(四)訓練到疲勞但不過度疲勞的原則,疲勞是指由于以前的活動結果而引起無力或不愿意進行原有的或新的活動.如訓練有充分時間,且出于

23、高度自愿,訓練營一直進行到疲勞為止,如訓練中途沒有休息而直接進入疲勞則更有效。不能出現(xiàn)過度疲勞,過度疲勞對虛弱肌是有害的,因此注意出現(xiàn)疲勞時即停止。疲勞的表現(xiàn)為運動速度減慢,幅度下降,顯著的不協(xié)調(diào),或主訴疲乏勞累。出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即停止。,2024/3/4,58,,在訓練病肌時,不一定同時滿足上述四項原則,但(1)(2)是必須的,(3)(4)則視具體情況而定。條件允許,同時滿足四項更佳。,2024/3/4,59,六、具體訓練方法,輔助

24、-主動訓練主動訓練抗阻訓練等長運動等張運動等速運動,2024/3/4,60,(一)輔助主動運動,1、定義:指在外力的輔助下通過患者主動收縮肌肉來完成的運動或動作,輔助力量由治療師、患者的健肢提供,也可利用器械、引力或水的浮力來幫助完成。,2024/3/4,61,輔助主動運動,2、適應證:肌力較弱尚不能獨自主動完成運動的肌肉,即肌力恢復到2級時。在訓練時要隨著肌力的恢復不斷地改變輔助的方法和輔助量。,2024/3/4,62,

25、3、輔助主動運動方法,(1)徒手輔助主動運動利用治療師的手法,不需要任何器械的幫助例如,股四頭肌肌力為2級時,讓患者側臥位,訓練側下肢在下方,讓患者主動伸膝關節(jié),同時治療師在小腿后方稍施加輔助力量。,2024/3/4,63,2024/3/4,64,輔助主動運動方法,(2)懸吊輔助主動運動利用繩索、掛鉤滑輪等將運動的肢體懸吊起來,以減輕肢體的自身重量,然后再水平面上進行訓練。,2024/3/4,65,2024/3/4,66,輔助主動

26、運動方法,(3)滑面上輔助主動運動在光滑的板面上進行運動,以減少肢體與滑板之間的摩擦力。但此方法是在克服一定阻力進行的,比徒手和懸吊方法難度提高。,2024/3/4,67,輔助主動運動方法,(4)滑車重錘主動運動是在垂直面上進行,利用滑車、重錘減輕肢體的自身重量。適用于拮抗肌可拉起重錘的患者,且只適用于髖、肩、膝等大關節(jié),不能用于手指、踝等關節(jié)。,2024/3/4,68,輔助主動運動方法,(5)浮力輔助主動運動利用水碓肢體的浮

27、力或加上漂浮物減輕肢體重力的影響。,2024/3/4,69,2024/3/4,70,(二)主動運動,1、定義:指患者主動以肌肉收縮形式完成的運動。運動時既不需要助力,也不要克服外力阻力。2、適應證:肌力達3級以上的患者運動的速度、次數(shù)、間歇要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而定。3、方法:訓練中采取正確的體位和姿勢,將肢體置于抗重力位,防治代償運動。,2024/3/4,71,2024/3/4,72,(三)抗阻主動運動(resistance exe

28、rcise),1、指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需要克服外來阻力才能完成的運動。徒手抗阻器械抗阻,2024/3/4,73,抗阻主動運動( resistance exercise ),2、適應證:適用于肌力達到4級或5級,能克服重力和外力阻力完成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患者。3、禁忌證肌肉、關節(jié)感染或腫脹患者訓練的時候或訓練24小時后仍感關節(jié)肌肉疼痛關節(jié)不穩(wěn)定(如肌腱斷裂或關節(jié)周圍肌肉張力極其低下者)II級以上高血壓或心血管合并癥者,2024

29、/3/4,74,4、抗阻力主動運動方法,(1)徒手抗阻力主動運動(2)器械抗阻力主動運動,2024/3/4,75,(1)徒手抗阻力主動運動,固定關節(jié)近端阻力方向與運動肢體成直角加阻力宜緩慢,使運動中肌肉收縮時間延長,一次動作2~3秒完成;重復次數(shù)為8~10次。 可做向心性等張收縮、離心性等張收縮及等長運動。對骨折患者要注意阻力的部位和保護骨折固定部位,阻力也不宜過大。1,2024/3/4,76,(2)器械抗阻力主動運動,①加重

30、物抗阻力主動運動②重錘與滑車抗阻力主動運動③彈簧抗阻力主動運動④摩擦抗阻力主動運動⑤水中抗阻力主動運動,2024/3/4,77,抗阻運動方法,①加重物抗阻力主動運動直接用手拿重物或將重物系在身體某部位進行練習。,2024/3/4,78,2024/3/4,79,抗阻運動方法,②重錘與滑車抗阻力主動運動用重錘做阻力,用滑車改變方向,牽引方向與肢體應成90°直角,肌肉可發(fā)揮最大力量速度不宜過快,肌肉收縮到極限后應停2~

31、3秒。,2024/3/4,80,2024/3/4,81,2024/3/4,82,,2024/3/4,83,抗阻運動方法,③彈簧抗阻力主動運動用彈簧的彈性做阻力,2024/3/4,84,2024/3/4,85,,2024/3/4,86,抗阻運動方法,④摩擦抗阻力主動運動用摩擦力做阻力摩擦阻力難以控制、不穩(wěn)定,不便于數(shù)字表示,易磨損,較少用。,2024/3/4,87,抗阻運動方法,⑤水中抗阻力主動運動對抗水浮力的運動,可在四肢末端拴

32、上浮子,再向下運動克服浮力的阻力。,2024/3/4,88,,2024/3/4,89,,2024/3/4,90,,肩部推舉訓練,蝴蝶運動,2024/3/4,91,(四)等長運動,1、定義:肌肉收縮時沒有可見的肌肉短縮或關節(jié)運動。2、適應證:用于肌力2~5級患者。是增長肌力最有效的方法。3、方法:①徒手等長運動。②肌肉固定練習。③利用器具。,(六)訓練方法選擇原則,,2024/3/4,93,1、選擇原則,按肌力選擇即在肌肉功能測試的

33、基礎上,根據(jù)現(xiàn)有肌力水平來選擇肌力訓練方式。按肌肉收縮形式選擇根據(jù)患者自身的特點,利用不同肌肉收縮形式的優(yōu)點、避免不同肌肉收縮形式的缺點,也是選擇適合患者訓練方法的原則。,2024/3/4,94,2、0級肌力,電刺激:延緩肌萎縮的發(fā)生。傳遞神經(jīng)沖動的訓練:主觀努力,試圖引起癱瘓肌肉的主動收縮,此時大腦皮質(zhì)運動區(qū)發(fā)放的神經(jīng)沖動,通過脊髓前角細胞向周圍傳遞,直至神經(jīng)軸突再生達到癱瘓肌群。這種主觀努力,可以活躍神經(jīng)軸突流,增強神經(jīng)

34、營養(yǎng)作用,促進神經(jīng)本身的再生。傳遞神經(jīng)沖動的訓練可與被動運動結合進行。,2024/3/4,95,3、1~2級肌力,肌肉電刺激療法:此時由于肌肉已有隨意的肌電活動,因此既可以進行肌電反饋訓練,也可使用肌肉電刺激法訓練。肌電反饋訓練和肌肉電刺激相結合,有可能取得較好療效。主動-輔助訓練:在肌肉主動收縮的同時施加外力幫助,以便完成大幅度的關節(jié)運動。注意應強調(diào)主觀用力,僅給予最低限度的助力,避免以被動運動替代助力運動。,2024/3/4

35、,96,4、2級肌力,輔助-主動運動:減除重力負荷的主動訓練??捎脦ё討覓熘w,或把肢體放在敷有滑石粉的光滑平板上,在水平面上運動,或在溫水浴中運動,利用水的浮力消除部分肢體自身的重力,使訓練易于完成。,2024/3/4,97,2024/3/4,98,2024/3/4,99,5、3~4級肌力,由主動訓練進展到抗阻訓練。對抗較大阻力進行收縮,可增加運動單位募集率,從而提高訓練效果。使肌肉對抗它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而竭盡全力進行收縮訓練者

36、,稱為最大收縮訓練。以低于最大阻力(如80%、60%、40%最大阻力等)進行訓練,稱為次大收縮訓練。,2024/3/4,100,2024/3/4,101,6、按肌肉收縮形式選擇,增加靜態(tài)力量可采用等長訓練肌肉骨骼損傷早期可采用漸進抗阻的等長訓練;增加動態(tài)力量可采用等張收縮;促進功能性活動則采用向心性收縮和離心性收縮交互的形式。,2024/3/4,102,①等長訓練(isometric exercise),利用肌肉等長收縮進行肌力

37、訓練,收縮時肌肉長度基本不變,不引起關節(jié)運動,又稱為靜力訓練(static exercise)。,2024/3/4,103,2024/3/4,104,優(yōu)點,動作較為簡單,容易掌握;不需要或需要很少的器械;可用于某些等張訓練不易鍛煉或無法鍛煉的肌群,如四肢的內(nèi)收肌群;可在石膏、夾板固定時或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存在疼痛癥狀等情況下應用;潛在的損傷少,較為安全,故可在術后早期康復應用,或教會患者后在家中進行;不引起肌肉肥大;所用的時間較

38、少,費用較低。,2024/3/4,105,缺點,訓練效果與功能和技巧之間無直接的關系,故不能直接運用于增強工作或行為活動能力;增強的肌力與訓練時的角度特別相關,僅在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某一角度上才能獲得訓練效果,若欲達到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各點均增強肌力的目的,則需要逐點訓練,這相對較為費時;由于等長收縮時的屏氣效應,可加重心血管負擔;除非有專門的測定儀器,否則無法向患者提供肌力改變的反饋。,2024/3/4,106,②等張訓練,在有阻力的情

39、況下的肌肉收縮,收縮過程中肌張力保持不變,但及長度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關節(jié)運動。根據(jù)肌肉起止點的方向分為向心性收縮,離心性收縮。向心性收縮時肌肉的起止點距離縮短,離心性收縮時肌肉的起止點距離逐漸加大。,2024/3/4,107,2024/3/4,108,優(yōu)點,訓練方式豐富,有各種器械可供選擇應用;可在全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運動,在任何角度上均可獲得訓練效果;可客觀量化地觀察運動、肌力的大小及進展情況,因此具有較好的心理學效果;不像等長訓練

40、,一般不產(chǎn)生血壓的明顯上升,因此更適宜于老年人和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可訓練患者的輔助肌和穩(wěn)定?。粏♀彽葘僮杂芍亓康钠餍祪r格相對合理,教會患者后可在家中訓練。,2024/3/4,109,缺點,應用器械提供的技術、阻力必須與患者自身的肌力水平相匹配;訓練時需要一定的醫(yī)療監(jiān)督;訓練相對較為費時,如確定、調(diào)整運動量或儀器調(diào)整均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2024/3/4,110,③等速訓練(isokinetic exercise),在等速運

41、動過程中,欲保持預定角速度不變,即需要專門的裝置具備感應系統(tǒng)感受運動環(huán)節(jié)每一點肌力大小的改變,并通過反饋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即時改變阻力大小使之與肌力大小的改變相匹配,這樣方可使預定的角速度在整個運動環(huán)節(jié)中保持不變。由于運動環(huán)節(jié)中每一點的阻力負荷與其相應的肌力形成最佳匹配,因此可較好地達到增強肌力的目的。,2024/3/4,111,操作程序,,2024/3/4,112,操作程序,強度:依訓練目的、損傷恢復階段、患者身體狀況,一般分為亞極量和極量

42、,前者在增加耐力時或軟組織愈合早期使用,后者在康復后期使用。負荷量:初始一般以最大負荷量進行,重復10次,即10RM;康復進展期,也可用體重的百分比計算,例如:下肢伸展訓練為20%體重,下肢下壓訓練為50%體重。,2024/3/4,113,,速度:自由重量或重量-滑輪抗阻訓練時,宜采用低速,以利于安全和減少勢能作用。運動范圍:包括短弧活動范圍和全關節(jié)活動范圍。前者在某些手術后全關節(jié)活動范圍運動禁忌或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某一部分運動

43、產(chǎn)生疼痛時應用 。,2024/3/4,114,,重復次數(shù):增加肌力為目的時,重復次數(shù)應大于5~6次,小于15~20次;以輕阻力改善耐力時,則可安排3~5組共30~50次。組數(shù);為每一訓練段中由一定重復次數(shù)組成、間有休息的訓練單位。訓練組數(shù)×每組重復次數(shù)為總重復次數(shù)。增加肌力可采用的方法為6RM×3組、12RM×2組、3RM×6組。頻度:隔日或4~5次/周。療程:增強肌力為目的時,應

44、至少6周以上。,2024/3/4,115,等張訓練法,先測定重復10次運動的最大負荷,即為10 RM值。用10RM的80%量作為訓練強度,每組訓練10~20次,重復3組,每組間隔1min。亦可采用5cm寬、1m 長的彈力帶進行重復牽拉訓練。彈力帶的一頭固定于床架或其他固定物上,根據(jù)需要進行某一肌群的耐力訓練,盡量反復牽拉彈力帶直至肌肉疲勞,1次/d,每周訓練3~5d。,2024/3/4,116,等長訓練法,取20%~30%的最大等長

45、收縮阻力,作逐漸延長時間的等長收縮訓練,直至出現(xiàn)肌肉疲勞為止,1次/d,每周訓練3~5d。,(七)臨床常用訓練方法,,2024/3/4,118,1、等長訓練,適應證需要增強肌力的患者,尤在關節(jié)不能或不宜運動時(如關節(jié)石膏或夾板固定,關節(jié)創(chuàng)傷、炎癥和腫脹等情況),用于延緩和減輕肌肉廢用性萎縮。2~5級肌力的肌肉均可進行等長收縮運動訓練,2024/3/4,119,方式,徒手等長運動受訓肢體不承擔負荷而保持肌肉等長收縮活動肌肉固定練習

46、適用于肢體在石膏固定中,要求肌肉收縮時不能引起任何關節(jié)運動。利用器具利用各種固定不動的器械和物品,保持肢體肌肉的等長收縮。,2024/3/4,120,儀器設備,當阻力等于或大于肌肉可產(chǎn)生的力量、關節(jié)不產(chǎn)生運動時,即可發(fā)生等長訓練,故采用自由重量和重量-滑輪系統(tǒng)等設備等速裝置在角速度為0?/s的各個關節(jié)角度均可進行該訓練。徒手或不用設備也可進行。,2024/3/4,121,短促等長訓練,基本方法:訓練肌群在可耐受的最大負荷下等長

47、收縮,持續(xù)6s,重復20次,每次間歇休息20s,1次/d。②“tens”法則方法:訓練肌群在可耐受的最大負荷下等長收縮,持續(xù)10s后休息10s,重復10次為一組訓練,共作10組;1次/d,每周訓練3~4次,持續(xù)數(shù)周。,2024/3/4,122,多點等長訓練,在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每隔10°做一組等長訓練,每組重復收縮10s(其中初始2s為增加張力的時間,最后2s為降低張力的時間,中間6s為持續(xù)高強度等長收縮時間);在等速裝置上使用

48、時,角速度設定為0?/s,然后按要求在定點角度位置上訓練。,2024/3/4,123,短暫最大收縮訓練,為等張和等長相結合的抗阻訓練方法,肌肉抗阻等張收縮后,再持續(xù)最大等長收縮5~10s,然后放松,重復5次,每日訓練只作一個動作,每次增加負荷0.5kg。,2024/3/4,124,注意事項,等長訓練可改善肌肉耐力,但作用較小。短促等長訓練時,應在間隔休息時輔以節(jié)律性呼吸,以預防血壓升高。多點等長訓練可克服等長訓練的角度特異性,但由于

49、生理性溢流的范圍一般在該角度前后方向的10°左右,故進行多點等長訓練時兩點間的角度范圍不應超過20º。,2024/3/4,125,,多點等長訓練更適合于存在慢性炎癥、關節(jié)運動尚可但無法進行動態(tài)抗阻訓練的患者。多點等長訓練時,每一點的阻力應逐漸增加以確保在無痛條件下增強肌力。短暫最大訓練時,若等長收縮不能維持5~10s者,可不加大負荷。,2024/3/4,126,2、等張訓練,儀器設備自由重量,如啞鈴、沙袋、實心

50、球;彈性阻力裝置。滑輪系統(tǒng)。等張力矩臂組件,如股四頭肌訓練器等。可變阻力裝置。功率自行車。阻力交互訓練組件,2024/3/4,127,2024/3/4,128,股四頭肌訓練椅,2024/3/4,129,上肢訓練器,2024/3/4,130,功率車,2024/3/4,131,彈力帶,2024/3/4,132,漸進抗阻訓練,測定需訓練肌或肌群通過規(guī)定范圍能完成10次運動的最大重量(10RM)。進行如下3組訓練:第1組:

51、50%的10RM重量,10~15次/min的速度,10次鍛煉;第2組:75%的10RM重量,10~15次/min的速度,10次鍛煉;第3組:100%的10RM重量,10~15次/min的速度,10次鍛煉;每組訓練間休息1min。訓練前應進行一定的熱身活動。每周增加阻力重量。,2024/3/4,133,漸退抗阻訓練,與漸進抗阻訓練相反,即為第1、2、3組訓練的重量分別為100%的10RM、75%的10RM、50%的10RM,其余方

52、式則相似。,2024/3/4,134,每日調(diào)節(jié)的漸進抗阻訓練,測定需訓練肌或肌群通過規(guī)定范圍能完成6次運動的最大重量(6RM)。進行如下4組訓練:第1組:50%的6RM重量,重復10次;第2組:75%的6RM重量,重復6次;第3組:100%的6RM重量,盡最大努力重復;第4組:根據(jù)第3組的重復次數(shù)調(diào)整練習重量,一般第3組重復次數(shù)達5~6次,則訓練重量不變;低于5~6次,則減量;高于5~6次則增量。次日訓練的運動量根據(jù)第4組的

53、重復次數(shù)確定,一般第4組重復次數(shù)越高,訓練重量的增量就越大,第4組適宜的重復次數(shù)為5~7次,次日訓練的增量為2.27~4.54kg。,2024/3/4,135,等長-等張訓練比較,2024/3/4,136,七、注意事項,,2024/3/4,137,(一)對患者進行講解和鼓勵,訓練前應使患者了解訓練的目的和方法。訓練此肌肉的作用和意義。訓練中應經(jīng)常給予語言鼓勵并顯示訓練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積極性。,2024/3/4,138,(二

54、)選擇適當?shù)挠柧毞椒?根據(jù)功能的需要和訓練的可能性,選用適當?shù)呢摵?,速度,重復次?shù)。靈活運用各種不同訓練方法,并適當考慮各種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方法,以提高訓練效果。,2024/3/4,139,,1、考慮增強肌力的目的2、考慮肌力現(xiàn)有程度3、關節(jié)活動是否受限4、有無疼痛,姿勢和體位有無受限5、注意肌肉收縮運動形式的區(qū)別6、肌力下降同時伴有肌痙攣的患者不應強調(diào)單塊肌肉的肌力訓練,以免加重肌痙攣程度。,2024/3/4,140,(三

55、)選擇合適的地點,安靜的環(huán)境中,患者能集中精力訓練以及便于調(diào)整訓練體位和姿勢。,2024/3/4,141,(四)掌握正確的運動量,每次訓練都要引起一定程度的疲勞,但原則上訓練后的第二天患者不感到疲勞為宜。對一些特殊的神經(jīng)肌肉失能疾病和心肺失能疾病要特別注意運動量。訓練時的負荷量要緩慢、逐漸地增加。避免過度訓練現(xiàn)象。,2024/3/4,142,(五)固定,固定主要作用肌的起點,可用砂袋,帶子等。,2024/3/4,143,(六)姿勢和

56、體位,選用適當?shù)淖藙莺腕w位,防止代償。,2024/3/4,144,(七)注意調(diào)節(jié)阻力,注意阻力的施加及調(diào)整。1、部位:通常加在需要增強肌力的肌肉附著部位遠端。但也要根據(jù)患者狀況決定。2、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3、強度:平穩(wěn),非跳躍性。4、特殊情況:疼痛,不能完成全范圍活動,震顫,出現(xiàn)代償。,2024/3/4,145,訓練應在無痛和輕度疼痛的狀況下進行,如果最初訓練引起肌肉的輕微酸痛,則屬正常反應,一般次日即可自行恢復。

57、 如訓練引起患者所訓練的肌肉明顯疼痛,則應減少運動量或暫停。疼痛不僅可增加患者不適感,而且也使訓練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一旦出現(xiàn)較明顯的疼痛,則應在查明原因并進行必要的治療后再進行訓練。,2024/3/4,146,(八)在肌力的訓練中防止出現(xiàn)代償運動,增強肌力訓練中,不允許出現(xiàn)代償運動。如髖關節(jié)屈曲,當髂腰肌、股四頭肌肌力較弱時,縫匠肌可出現(xiàn)代償動作,即髖部屈曲時將出現(xiàn)下肢外展、外旋。肌力訓練過程中,治療師可利用徒手

58、或固定等方法來抑制患者出現(xiàn)代償動作。,2024/3/4,147,2024/3/4,148,2024/3/4,149,(九)做好正確詳細的記錄,最好用表格記錄訓練情況。,2024/3/4,150,(十)注意心血管反應,掌握肌力訓練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尤其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體弱者等高危人群應在良好指導下進行訓練,并在訓練中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嚴防意外發(fā)生。訓練中不應憋氣,以防發(fā)生心血管問題;對有心血管問題的高?;颊哂纫訌婎A防措施。

59、用力時要吸氣、放松時將氣體慢慢呼出。,2024/3/4,151,操作程序,強度:依訓練目的、損傷恢復階段、患者身體狀況,一般分為亞極量和極量,前者在增加耐力時或軟組織愈合早期使用,后者在康復后期使用。負荷量:初始一般以最大負荷量進行,重復10次,即10RM;康復進展期,也可用體重的百分比計算,例如:下肢伸展訓練為20%體重,下肢下壓訓練為50%體重。,2024/3/4,152,,速度:自由重量或重量-滑輪抗阻訓練時,宜采用低

60、速,以利于安全和減少勢能作用。運動范圍:包括短弧活動范圍和全關節(jié)活動范圍。前者在某些手術后全關節(jié)活動范圍運動禁忌或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某一部分運動產(chǎn)生疼痛時應用 。,2024/3/4,153,,重復次數(shù):增加肌力為目的時,重復次數(shù)應大于5~6次,小于15~20次;以輕阻力改善耐力時,則可安排3~5組共30~50次。組數(shù);為每一訓練段中由一定重復次數(shù)組成、間有休息的訓練單位。訓練組數(shù)×每組重復次數(shù)為總重復次數(shù)。增加肌力可

61、采用的方法為6RM×3組、12RM×2組、3RM×6組。頻度:隔日或4~5次/周。療程:增強肌力為目的時,應至少6周以上。,2024/3/4,154,關于訓練的一些方法的研究,,2024/3/4,155,等張訓練法,先測定重復10次運動的最大負荷,即為10 RM值。用10RM的80%量作為訓練強度,每組訓練10~20次,重復3組,每組間隔1min。亦可采用5cm寬、1m 長的彈力帶進行重復牽拉訓練

62、。彈力帶的一頭固定于床架或其他固定物上,根據(jù)需要進行某一肌群的耐力訓練,盡量反復牽拉彈力帶直至肌肉疲勞,1次/d,每周訓練3~5d。,2024/3/4,156,等長訓練法,取20%~30%的最大等長收縮阻力,作逐漸延長時間的等長收縮訓練,直至出現(xiàn)肌肉疲勞為止,1次/d,每周訓練3~5d。,(六)訓練方法選擇原則,,2024/3/4,158,1、選擇原則,按肌力選擇即在肌肉功能測試的基礎上,根據(jù)現(xiàn)有肌力水平來選擇肌力訓練方式。按肌肉收

63、縮形式選擇根據(jù)患者自身的特點,利用不同肌肉收縮形式的優(yōu)點、避免不同肌肉收縮形式的缺點,也是選擇適合患者訓練方法的原則。,2024/3/4,159,2、0級肌力,電刺激:延緩肌萎縮的發(fā)生。傳遞神經(jīng)沖動的訓練:主觀努力,試圖引起癱瘓肌肉的主動收縮,此時大腦皮質(zhì)運動區(qū)發(fā)放的神經(jīng)沖動,通過脊髓前角細胞向周圍傳遞,直至神經(jīng)軸突再生達到癱瘓肌群。這種主觀努力,可以活躍神經(jīng)軸突流,增強神經(jīng)營養(yǎng)作用,促進神經(jīng)本身的再生。傳遞神經(jīng)沖動的訓練可

64、與被動運動結合進行。,2024/3/4,160,3、1~2級肌力,肌肉電刺激療法:此時由于肌肉已有隨意的肌電活動,因此既可以進行肌電反饋訓練,也可使用肌肉電刺激法訓練。肌電反饋訓練和肌肉電刺激相結合,有可能取得較好療效。主動-輔助訓練:在肌肉主動收縮的同時施加外力幫助,以便完成大幅度的關節(jié)運動。注意應強調(diào)主觀用力,僅給予最低限度的助力,避免以被動運動替代助力運動。,2024/3/4,161,4、2級肌力,輔助-主動運動:減除重力負

65、荷的主動訓練??捎脦ё討覓熘w,或把肢體放在敷有滑石粉的光滑平板上,在水平面上運動,或在溫水浴中運動,利用水的浮力消除部分肢體自身的重力,使訓練易于完成。,2024/3/4,164,5、3~4級肌力,由主動訓練進展到抗阻訓練。對抗較大阻力進行收縮,可增加運動單位募集率,從而提高訓練效果。使肌肉對抗它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而竭盡全力進行收縮訓練者,稱為最大收縮訓練。以低于最大阻力(如80%、60%、40%最大阻力等)進行訓練,稱為次大收

66、縮訓練。,2024/3/4,165,2024/3/4,166,6、按肌肉收縮形式選擇,增加靜態(tài)力量可采用等長訓練肌肉骨骼損傷早期可采用漸進抗阻的等長訓練;增加動態(tài)力量可采用等張收縮;促進功能性活動則采用向心性收縮和離心性收縮交互的形式。,(七)常用訓練方法,,2024/3/4,168,1、等長訓練,適應證需要增強肌力的患者,尤在關節(jié)不能或不宜運動時(如關節(jié)石膏或夾板固定,關節(jié)創(chuàng)傷、炎癥和腫脹等情況),用于延緩和減輕肌肉廢用性萎縮

67、。2~5級肌力的肌肉均可進行等長收縮運動訓練,2024/3/4,169,方式,徒手等長運動受訓肢體不承擔負荷而保持肌肉等長收縮活動肌肉固定練習適用于肢體在石膏固定中,要求肌肉收縮時不能引起任何關節(jié)運動。利用器具利用各種固定不動的器械和物品,保持肢體肌肉的等長收縮。,2024/3/4,170,儀器設備,當阻力等于或大于肌肉可產(chǎn)生的力量、關節(jié)不產(chǎn)生運動時,即可發(fā)生等長訓練,故采用自由重量和重量-滑輪系統(tǒng)等設備等速裝置在角速度為

68、0?/s的各個關節(jié)角度均可進行該訓練。徒手或不用設備也可進行。,2024/3/4,171,短促等長訓練,基本方法:訓練肌群在可耐受的最大負荷下等長收縮,持續(xù)6s,重復20次,每次間歇休息20s,1次/d。②“tens”法則方法:訓練肌群在可耐受的最大負荷下等長收縮,持續(xù)10s后休息10s,重復10次為一組訓練,共作10組;1次/d,每周訓練3~4次,持續(xù)數(shù)周。,2024/3/4,172,多點等長訓練,在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nèi),每隔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