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初中歷史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淺議初中歷史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p><p>  【摘要】歷史是一門復雜的社會科學,它記載著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書寫著古往今來的發(fā)展和繁榮,給后人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和教訓。把歷史知識傳授給初中學生,讓他們從中有所領悟、有所感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歷史教學中去,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形成一定的歷史觀,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教學中會學、好學、樂學,從而提高初中學歷史課堂教

2、學的效果。 </p><p>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主體地位;教法學法 </p><p>  新課程強調(diào)過程,強調(diào)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個性的法展。教師要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基礎上,要重視研究學生的學,探索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同時,要注重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器官協(xié)同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有充分的動眼、動身、動手

3、、動口、動腦的機會,在親自感知、操作、時間的思考的過程,獲得知識技能并發(fā)展智力、能力,進而學會學習并樂于學習。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學生、教材、教育技術四要素影響著教學效果。其中,學生起決定作用。同樣的教材、教師和教學技術,會因學生自身對知識加工水平的好壞,出現(xiàn)不同的學習結果。因此,要以學生為中心。新課程的實施,給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

4、、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p><p>  一、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p><p>  課堂教學氣氛是指師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情感狀態(tài)的綜合表現(xiàn)。它是教師和學生集體相互作用構成的一種心理環(huán)境,它影響著課堂

5、上師生的思想和行為、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心理學研究表明,消極、冷漠、沉悶的課堂教學氣氛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背離了學生的心理特點,造成師生間的不融洽、同學間的不友好,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不滿意、煩悶、厭惡、恐懼和緊張等消極的態(tài)度和體驗;相反,積極、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則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點,師生、同學之間關系和諧,學生就會產(chǎn)生滿意、愉快、互諒互助的態(tài)度和體驗,在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和體驗的支配下,學生就能充分發(fā)揮其自主性

6、、創(chuàng)造性和開拓性。 </p><p>  課堂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探究的過程。課堂教學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以學生學會學習,主動發(fā)展為方向。在課堂上應充分解放學生的眼、口、手、腦,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實踐的空間。例如:講文成公主入藏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么一個情景“假設你是其中的陪嫁者你會幫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情呢?”;講“趙州橋”時,我又創(chuàng)設情景:現(xiàn)有一個國外旅游團想要參觀它,假設你是一名導

7、游請你寫一篇“導游詞”(須包括建造者、朝代、特色等)。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靈活的組織方式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學生對一個問題認識模糊時,當闡明一個問題需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時,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討論,各抒己見,共同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論。 </p><p>  學生通過激烈討論,暢所欲言,深入探討,彼此交流,課堂氣氛活躍,學習興趣濃厚,鍛煉了學生雄辯的口才,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

8、動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也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當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出來后,合作學習更成為一種需要,通過課堂內(nèi)互動,讓不同思維在合作中碰撞,讓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激勵他們?nèi)ヌ剿鳎?chuàng)新。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處熣n堂上是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學生能看懂、讀懂的教師就不要再講,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學生能發(fā)現(xiàn)的,教師不要點明,否則就是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應該信任學生,解放學生,調(diào)動學生,促進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自己探索,自己創(chuàng)新。 <

9、/p><p>  二、創(chuàng)設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問題情境,營造學生思考和參與的思維空間。 </p><p>  初中學生年齡一般在12—15歲左右,正處在身心轉型期,求知欲強,好奇心大,對事物的感知力較強,喜歡形式多樣、活潑生動的教學模式,他們對具有故事情節(jié)及具體形象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感興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觀形象做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對此作全面分析還有一定困難。根據(jù)初中生的身心特點,發(fā)展以直觀形

10、象作支柱特征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滿足其探索求知欲,激發(fā)和保持學習興趣,形成自學能力和探究精神。 </p><p>  (一)以疑啟之,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p><p>  例如在講中英《南京條約》中“五口通商條款”時,以往的教學只是讓學生記住“五口”名稱與相應的地理位置,這樣的教學形式有些僵化。我們不妨換個角度,讓學生思考,英國殖民者為何強迫清政府開放這“五口”?“五

11、口”背靠的地域資源有何特征?英國殖民者的經(jīng)濟掠奪傾向是什么?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積極討論。這樣,學生不但清楚地記住了“五口”名稱和相應的地理位置,而且對“五口通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而熱烈。 </p><p> ?。ǘ┮砸蓪е?,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p><p>  在自主學習課堂中,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其中精心設疑是關鍵。例如在講“一戰(zhàn)”時,我通過層層設

12、疑:結合前面所學內(nèi)容分析一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并試分析戰(zhàn)爭的性質?一戰(zhàn)是如何爆發(fā)的(大戰(zhàn)的導火線)?主要有哪幾條戰(zhàn)線?其中西線發(fā)生過哪些重大戰(zhàn)役?1917年發(fā)生了哪幾件事情加速了戰(zhàn)爭的結束?大戰(zhàn)的結果怎樣?通過精心設疑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原由進行探究,效果不錯。教師只有深入研究教學內(nèi)容,認真鉆研教材,才能設計出有趣的問題,從而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真正的主體。 </p><p>  三、引導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與認知規(guī)律,培養(yǎng)自

13、主學習的意識。 </p><p>  錢偉長先生說:“教師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處理知識的能力教給學生,這是最關鍵的”。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方法、規(guī)律的教學。例如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課中“黃帝”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歷史人物,教師必須對歷史人物的學習方法做一介紹,也就是要抓住歷史人物所處時間、身份(稱呼)、活動事跡,以及有何歷史作用或影響等去學習。又如在世界史中講到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先讓學生了解把握一個

14、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規(guī)律,即革命的背景或原因、領導階級、革命對象或任務、革命綱領、結果或意義、起止時間等七要素,然后舉出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這個典型內(nèi)容,讓學生自己自學、體會,然后小組討論,最后讓同學起來歸納,老師及時指正、小結,形成正確、完全的結論。等講到法國大革命、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和南北戰(zhàn)爭,甚至是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都可依次類推,試驗下來效果極好。所以凡第一次講到的問題,教師一定別忘了小規(guī)律的教學。這樣學生在學會學習方法和小規(guī)律以后,逐漸地運用在自己

15、的學習中,從而樂于學習歷史。我認為在今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也會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p><p>  四、采用靈活多變的互動形式,調(diào)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p><p> ?。ㄒ唬┩ㄟ^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p><p>  在講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印刷術時,若按書本講解讓學生死記硬背,難理解難掌握。我們不妨讓學生動手用

16、橡皮刻漢字,這樣課堂上學生自然會細心捉摸、用心雕刻,興趣盎然、記憶深刻,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我們還可以以歷史教材為依據(jù),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搜集資料、編寫劇本、進行課本劇表演,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的再現(xiàn)歷史和感知歷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主要還應看學生積極參與的有效性,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主進行學習活動、思維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也就是要看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和質量,看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上的變化

17、,在多大程度上是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而獲得的,尤其要看學生思維含量的大小。 </p><p>  “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空洞抽象的講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實踐活動將使人終生難忘。在講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印刷術時,若按書本講解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我們不妨讓學生動動手用橡皮或土豆來雕刻漢字,這樣課堂上學生自然會細心琢磨、用心雕刻,興趣昂然、記憶深刻,也很好的體會到四大發(fā)明的作

18、用和影響,使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我們還可以以歷史教材為依據(jù),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搜集資料、編寫劇本、進行課本劇表演,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學生在此過程中,自主地再現(xiàn)歷史和感知歷史。我就曾經(jīng)在講授“和同為一家”時,指導學生演出課本劇“吐蕃使者求婚”和“文成公主入藏”,在這個情境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歷史為什么會這樣發(fā)展,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在兩年后,曾參與演出的同學對于這一段歷史還是津津

19、樂道。 </p><p>  (二)通過討論和分組活動進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p><p>  老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靈活的組織方式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論述“我心目中的秦始皇”,學生通過激烈討論暢所欲言,深入探討彼此交流,課堂氣氛活躍,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使學生學會了應該如何科學的評價歷史人物,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學生的主體作用

20、發(fā)揮出來后,合作學習更成為一種需要,通過課堂內(nèi)互動,讓不同思維在合作中碰撞,讓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激勵他們?nèi)ヌ剿魅?chuàng)新。例如在講“新航路開辟”這堂課時,很多老師都采用了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學習模式,雖然也都能啟發(fā)學生將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做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得出的結論大體上都是:鄭和下西洋比新航路的開辟早半個多世紀。然而這就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誤解,以為鄭和下西洋比新航路開辟意義更大。事實上,兩者根本不能做簡單的比較。鄭和下西洋只不過

21、是增強了明朝與亞非某些國家的聯(lián)系,而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國際社會的巨變和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動腦,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采用幻燈、錄音、電影、錄像等電化教學手段,結合實地考察,參觀紀念場所、古跡、遺址感知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專訪近現(xiàn)代社會的經(jīng)歷者,以他們的講</p><p>  五、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習動力 </p><p>  歷史情境教學就是教師運用或滲透

22、情感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對圖片、錄音、錄像、電影、電視、課件的展示,學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具體、形象、生動、感人、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多方面、多角度的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好像身臨其境,并在這種環(huán)境和氛圍中去感知和探究歷史。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主動創(chuàng)新,最大限度地拉進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距離他們遙遠而難以記憶的歷史。為此,在教學中要積極創(chuàng)

23、設、利用教學情境。如在上《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一課,我沒有用常規(guī)上法,而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表演情境。我把學生帶到課外,分成兩組,一組代表北京人,一組代表山頂洞人。讓學生通過對圍獵等生活情況的模擬來再現(xiàn)原始社會及原始人的生活情況,來區(qū)別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有什么不同。通過這種方式,一下子把課本中的較抽象空洞的問題情趣化了、實踐化了,學生們以飽滿的激情,圓滿地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 </p><p>  在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時教師要

24、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豐富多彩的形式來縮短學生與歷史、與教材的距離,架起學生與歷史之間的橋梁。如講《重慶談判》一課,先放電影《重慶談判》剪輯和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合影,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毛澤東為什么不顧個人安危來重慶,毛、蔣的合影是否意味著和平的降臨?短時間內(nèi),就把學生的思緒帶到了六十年前那段情景之中,學生探索、求知的大門隨之打開。 </p><p>  六、用探究、討論、辯論的方式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p&g

25、t;<p>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把教師定位成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角。在教學中,只有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成為課堂上的主角,其主體性才得以體現(xiàn)。探究,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學習內(nèi)容的感知、理解,使學生由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過渡。針對學生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可組織廣泛的討論交流。要求全部參與、形式多樣、氣氛活躍,盡量拓展學生思維空間,積極地就歷史問題進行質疑、討論、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

26、史知識和理論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p><p>  例如在《西安事變》一課中,有位學生質疑:該不該放蔣介石。我覺得這位學生的質疑很有代表性,這個問題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又能促發(fā)學生主動的去學習。于是我進行分組討論、交流、爭辯。全班學生以極大的人情投入到討論中去。他們在探討和交流中增長知識,在辯論中形成觀點,從而培養(yǎng)了能力,加深了對西安事變的理解,接受了教育。 </p><p>  在

27、教學中多運用討論辯論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情緒放松,思維活躍,使學生從被動式的學習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討論辯論的方式由于強調(diào)了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而更好地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p><p>  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運用是新課標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必須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著力提升自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活動成為一種異彩紛呈的綜合性藝術,完成自己的光榮

28、職責 。 </p><p><b>  【參考文獻】 </b></p><p> ?。?]莊素芬.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教學反思[J].廣東教育,2005(09). </p><p>  [2]蘇德貴.試論中學歷史教學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J].當代教育論壇,2005(12). </p><p> ?。?]朱益林.中學歷史教學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