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豆異黃酮是大豆生長過程中形成的一類次生代謝產物,由于其具有重要的抗癌、抗病等生物活性作用而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大豆異黃酮研究是大豆品質性狀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本文利用100份大豆微核心種質,采用HPLC檢測方法,分析大豆籽粒中異黃酮含量差異,探討微核心種質異黃酮含量的遺傳變異特性;另外,利用本課題篩選的異黃酮含量明顯差異大豆種質(魯黑豆2號和南匯早黑豆(其中魯黑豆2號為高異黃酮品種,南匯早黑豆為低異黃酮品種)雜交衍生的重組自交系群體(
2、RIL,F5:6-7),采用SSR標記方法,構建了一張大豆遺傳連鎖圖譜,并定位了與異黃酮主要組分相關QTLs,以期輔助指導大豆異黃酮育種。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大豆微核心種質的異黃酮含量鑒定
采用HPLC檢測方法,對100份不同來源的大豆微核心種質進行異黃酮含量分析,結果顯示100份大豆微核心種質中主要含有6種異黃酮組分,分別為黃豆苷(D)、黃豆黃苷(GL)、染料木苷(G)、丙二?;S豆苷(MD)、丙二酰
3、基黃豆黃苷(MGL)和丙二酰基染料木營(MG),且異黃酮含量在不同生態(tài)區(qū)間、品種間和重復間均存在顯著差異,變異豐富;南方產區(qū)大豆品種的異黃酮總含量最高(2465.48μg.g-1),黃淮大豆產區(qū)次之(2308.48μg.g-1),北方大豆產區(qū)最低(1705.89μg.g-1);其6種主要異黃酮組分含量的變異系數變化范圍為33.44%~52.03%。相關分析發(fā)現異黃酮總含量與各主要組分含量之間均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底莢高度和株高呈顯著和極顯
4、著正相關,與脂肪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r=-0.323**)。在此基礎上,篩選出高異黃酮含量的大豆種質2份,分別為平頂黑豆(4459.91μg.g-1)和PI-567479(4073.95μg.g-1),低異黃酮含量的大豆種質2份,分別為茶色豆(857.74μg.g-1)和牡豐1號(922.82μg.g-1),可以作為大豆親本材料服務于大豆異黃酮育種。
2、大豆RIL群體的主要性狀的遺傳表現
大豆RIL群體主要
5、產量和品質性狀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表現也是不同的。有效分枝、單株莢數、底莢高度和單株粒數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而株高、百粒重和主莖節(jié)數受環(huán)境影響較小。不同試驗條件下RIL群體籽粒中異黃酮含量差異極顯著,但總體上不同地點的RIL群體異黃酮總含量基本呈正態(tài)分布,表明可以用于大豆異黃酮含量分子標記定位研究。另外,不同地點間異黃酮含量變異范圍也有所不同,種植在順義試驗站的RIL群體家系籽粒異黃酮組總含量的變異范圍在1997.34μg.g-1~5151.1
6、8μg.g-1,而種植在昌平的變異范圍在1729.30μg.g-1~4666.3μg.g-1,其整體表現為種植在順義的異黃酮含量明顯高于昌平的群體,同樣說明環(huán)境因素對于大豆RIL群體異黃酮含量有顯著影響。但通過對兩個地點間大豆異黃酮含量的相關分析,發(fā)現兩地間RIL群體的D、GL、G、MD、MGL、MG含量和總含量之間均呈極顯著正相關,表明RIL群體的異黃酮含量雖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較大,但遺傳因素仍是決定異黃酮含量變化的主要因子,充分說明了開
7、展大豆異黃酮含量QTLs分子標記研究是可行的。
3、大豆遺傳連鎖圖譜的構建
選用380對SSR引物對親本魯黑豆2號和南匯早黑豆進行全基因組多態(tài)性篩選,共獲得132個具有多態(tài)性的有效標記,其多態(tài)性比例為34.74%。利用魯黑豆2號×南匯早黑豆構建了94個家系的F5:7RIL群體,采用篩選的多態(tài)性SSR引物初步構建了一張包括132個SSR標記,長度為1595 cM的遺傳連鎖圖譜,標記間平均距離約12.08 cM,
8、用于異黃酮含量的標記定位研究。
4、與大豆異黃酮含量相關的QTLs定位
大豆RIL群體在兩個試驗地點共檢測到13個與異黃酮含量相關的QTLs,其中在順義試驗點檢測到3個與異黃酮主要組分相關的QTLs,包括黃豆黃苷(GL)1個、染料木苷(G)1個和丙二?;玖夏拒?MG)1個;在昌平試驗點下檢測到4個與異黃酮主要組分相關的QTLs,包括黃豆黃苷(GL)1個、丙二酰基黃豆黃苷(MGL)1個、和異黃酮總含量(TIF
9、)2個。所檢測到的QTLs分別位于第1、2、3、9、16和20號染色體上,表型貢獻率為11.72%~21.58%。兩個試驗地點的數據平均以后檢測到6個與異黃酮主要組分相關的QTLs,包括黃豆苷(D)1個、黃豆黃苷(GL)1個、染料木苷(G)2個、丙二?;S豆苷(MD)1個和丙二酰基黃豆黃苷(MGL)1個,分別位于第1、7、9、17和20號染色體上,表型貢獻率為11.42%~15.08%,總貢獻率達到了79.57%,其中在Satt458~
10、Satt372區(qū)間定位到與MD相關的QTL,其表型遺傳解釋率達到15.04%,在Satt240~Sat_293區(qū)間定位到與G含量相關的QTL,其表型遺傳解釋率也達到13.83%,在20號染色體(LG I)上的Satt571~Satt270區(qū)間定位到與MGL,含量相關的QTL,其表型遺傳解釋率也達到15.08%。在順義、昌平以及兩地數據平均后均檢測到與黃豆黃苷(GL)相關的QTL1個,其表型貢獻率分別為12.38%、11.83%和12.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豆種質脂肪酸主要組分鑒定與QTL標記定位.pdf
- 大豆異黃酮的提取與精制.pdf
- 大豆異黃酮提取及其組分分離工藝研究.pdf
- 發(fā)酵大豆異黃酮活性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萃取的實驗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代謝機理的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產業(yè)化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指紋圖譜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保健食品的研制.pdf
- 大豆異黃酮的純化工藝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開環(huán)菌株及其代謝產物的分離鑒定與活性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活性苷元組分的制備及抗AD的活性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降脂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的提取、精制及分離分析.pdf
- 轉基因大豆與非轉基因大豆異黃酮差異分析.pdf
- 大豆異黃酮提取純化工藝研究.pdf
- 從豆粕中提取大豆異黃酮的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的分離和精制工藝研究.pdf
- 大豆異黃酮對山羊瘤胃代謝影響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