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課程設計-自行小車的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課程設計報告書</b></p><p>  題 目: 自行小車的設計 </p><p>  系 部: 機電系 </p><p>  專 業(yè):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p><p>  班

2、級: </p><p>  姓 名: </p><p>  學 號: </p><p>  序 號: 組號: 第四組 </p><p> 

3、 2010 年 12 月 25 日</p><p>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p><p>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p><p><b>  目錄</b></p><p><b>  1 前言1</b></p><p>  2重力勢能轉(zhuǎn)換裝置的設計1</p

4、><p>  2.1 重力勢能的計算1</p><p>  2.2 滑輪的參數(shù)及其選擇2</p><p>  2.3 鋼絲的選擇2</p><p>  2.4 方案的設計5</p><p>  3 軸的計算及其設計5</p><p>  3.1 運動分析和受力分析5</p>

5、<p>  3.2 結(jié)構(gòu)設計6</p><p>  3.3 按彎扭合成校核軸的強度6</p><p>  3.5 給出軸的工作圖9</p><p>  4 鏈輪的受力計算和選擇10</p><p>  4.1 鏈條的參數(shù)選擇10</p><p>  4.2鏈輪選擇與受力計算11</p>

6、;<p>  4.3 滾子鏈傳動的設計計算11</p><p>  4.4鏈傳動的工作情況分析13</p><p>  5 轉(zhuǎn)向輪及軌道設計14</p><p>  5.1設計主體思路14</p><p>  5.2 設計方案:14</p><p>  6 軸承的選擇20</p>

7、<p>  6.1 軸承的類型20</p><p>  6.2尺寸系列代號21</p><p>  6.3內(nèi)徑代號22</p><p>  6.4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代號22</p><p>  6.5 公差等級代號22</p><p>  6.6 配置代號22</p><p> 

8、 6.7 軸承選擇23</p><p>  6.8計算公式23</p><p>  7 整車外形設計24</p><p>  7.1 整車的外形設計24</p><p>  7.2材料及成本分析24</p><p>  7.3 整車的整體評價25</p><p><b> 

9、 8 設計結(jié)論25</b></p><p><b>  9 參考文獻26</b></p><p><b>  1 前言</b></p><p>  關(guān)于自行小車的設計,涉及了機械設計中關(guān)于機械零件的強度,摩擦,磨損及潤滑,螺紋連接和螺旋傳動、鏈傳動以及凸輪傳動等學習內(nèi)容。培養(yǎng)了學生有正確的設計思想,需掌握通

10、用零件的設計原理、方法和機械設計的一般規(guī)律,進而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研究改進或開發(fā)新的基礎件及設計簡單的機械能力。同時讓學生具有運用標準、規(guī)范、手冊、圖冊和查閱有關(guān)技術(shù)資料的能力;掌握了典型機械零件的實驗方法,獲得實驗技能的基本訓練。為順利過渡到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及進行專業(yè)產(chǎn)品和設備的設計打下見識基礎。</p><p>  2 重力勢能轉(zhuǎn)換裝置的設計 </p><p>  2.1 重力勢能

11、的計算</p><p>  m1表示懸著物塊的重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G代表重力,h代表物塊下落前離載荷的距離,W代表物塊接觸小車瞬間的重力勢能,重物的受力分析圖如圖1 所示</p><p>  圖1 重力分析圖</p><p>  2.2 滑輪的參數(shù)及其選擇 </p><p><b>  圖2 滑輪</b>&l

12、t;/p><p>  按制作材質(zhì)分:木滑輪、鋼滑輪和工程塑料滑輪; </p><p>  按使用方法分:定滑輪、動滑輪以及動、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 </p><p>  按滑輪數(shù)目分:單滑輪、雙滑輪、三滑輪、四滑輪以至多輪等多種; </p><p>  按滑輪作用分:導向滑輪、平衡滑輪; </p><p>  按連接方式分

13、:吊鉤式、鏈環(huán)式、吊環(huán)式和吊鏈式。</p><p>  考慮到整車的重量,和摩擦力,我們選擇定滑輪,而且是工程塑料滑輪!</p><p><b>  2.3 鋼絲的選擇</b></p><p><b>  2.4 方案的設計</b></p><p>  圖3 重力勢能轉(zhuǎn)換裝置</p>

14、<p>  重力勢能轉(zhuǎn)換裝置如圖3 所示,利用鋼絲繩把重物下降得到的重力勢能轉(zhuǎn)換成小車前進的動力!</p><p>  3 軸的計算及其設計</p><p>  3.1 運動分析和受力分析</p><p>  已知:P=10kw, n1=1450轉(zhuǎn)/分</p><p><b>  I軸功率及轉(zhuǎn)速:</b>&

15、lt;/p><p><b>  3.2 結(jié)構(gòu)設計</b></p><p>  1、根據(jù)機構(gòu)運動簡圖,確定裝配方案 見圖15-22 2、根據(jù)軸向定位需要確定各段直徑和寬度確定各段直徑、長度選取45號,調(diào)質(zhì),表15-1 (l)按扭矩估算最小直徑L1=84-(2-3)=82d1取1.03×51.2=52.736查手冊 P149,選聯(lián)軸器 TL9,輸入J

16、型, (2) h=(2-3)C=4-6,P48,450-80,C=2.0, L2=30+20=50(3)d=65,外定位(4)定位套筒選</p><p>  d4=70 裝拆要求,h外定位 (5) 成對使用P103 3、軸上零件的周向定位齒輪與軸半聯(lián)軸器與軸鍵槽方向一致A4、軸上圓角半徑</p><p>  3.3 按彎扭合成校核軸的強度</p>

17、<p>  l、繪出軸的結(jié)構(gòu)圖,確定力的作用點2.繪出空間受力圖(l)齒輪受力分析低速級</p><p>  3.給出水平面的彎矩圖</p><p>  4.給出垂直面的彎矩圖5.給出合成彎矩圖6.給出扭矩圖7.給出計算彎矩圖</p><p>  8,確定危險斷面,進行校核</p><p>  3.4 按疲勞強度校

18、核軸的強度</p><p>  JV、V處過盈配合引起應力集中,LV處最危險,因受扭矩C處,Mca最大,但d大1.確定危險剖面2.計算危險剖面上的σ和τ(l)剖面 JV左側(cè)計算:</p><p>  對稱與脈動(2)計算因為 無資料時1計算安全系數(shù) </p><p><b>  剖面 JV右側(cè)</b&

19、gt;</p><p>  3.5 給出軸的工作圖</p><p>  fp=1.2 fT=1 F1=25400N S=0.7R e=0.68圖示斜齒輪軸采用一對46207軸承支承,已知斜齒輪的圓周力 Ft=3500N,徑向力Fr= 1200N,軸向力Fa=900N,軸轉(zhuǎn)速n=1450轉(zhuǎn)/分按彎曲合成校核軸的強度1.給出空間受力圖2.給出水平面彎矩圖</p>&

20、lt;p>  3.給出垂直平面彎矩圖4.繪制合成彎矩圖5.繪制扭矩圖6.給出當量彎矩圖選45號調(diào)質(zhì)</p><p><b>  取</b></p><p>  4 鏈輪的受力計算和選擇</p><p>  4.1 鏈條的參數(shù)選擇</p><p>  鏈條選為:08A-1-88 GB/T 1243—1

21、997</p><p>  4.2 鏈輪選擇與受力計算</p><p>  鏈輪的基本參數(shù)和主要尺寸</p><p>  (1) 鏈輪齒數(shù)z和z。</p><p><b>  取z=z=24</b></p><p><b>  (2) 傳動比i</b></p>

22、<p>  (3) 中心距a=30p</p><p> ?。?) 鏈的節(jié)距p和排數(shù)</p><p>  P=12.7mm 排數(shù)為1即單排鏈。</p><p><b> ?。?) 鏈輪的材料</b></p><p>  材料為0、50、ZG310~570 </p><p><b>

23、;  熱處理為淬火、回火</b></p><p>  熱處理后的硬度為40~50HRC</p><p>  4.3 滾子鏈傳動的設計計算</p><p><b> ?。?) 傳動比i</b></p><p><b>  =1</b></p><p>  功率=12

24、.7 kW</p><p>  式中K=1.0(教材《機械設計(第八版)》表9—6);</p><p>  =1.0(教材《機械設計(第八版)》圖9—13);</p><p><b>  為多排鏈的系數(shù);</b></p><p><b>  P傳遞的功率,kW</b></p><

25、p> ?。?) 確定鏈條型號和節(jié)距P</p><p><b>  =12.7 kW</b></p><p>  主動輪轉(zhuǎn)速n=150(教材圖《機械設計(第八版)》9—11);</p><p> ?。?) 計算鏈節(jié)和中心距</p><p>  a=30p=381mm</p><p><b

26、>  鏈節(jié)數(shù)</b></p><p><b>  =2</b></p><p><b>  =84</b></p><p>  鏈傳動的最大中心距為</p><p>  f=為中心距計算系數(shù),(見表《機械設計(第八版)》9—7)</p><p>  (4)計

27、算鏈數(shù)v,確定潤滑方式</p><p>  由教材圖9—14選擇合適的潤滑方式。</p><p> ?。?)計算鏈傳動作用在軸上的壓軸力F</p><p>  鏈輪的基本參數(shù)是配用鏈條的節(jié)距P,套筒的的最大外徑d,排距p和齒數(shù)z。</p><p><b>  分度圓直徑:</b></p><p>

28、  工作拉力F取決于傳動功率P(kw)和鏈速v():</p><p><b>  N</b></p><p>  鏈輪的基本參數(shù)和主要尺寸</p><p><b>  分度圓直徑 </b></p><p><b>  齒頂圓直徑 </b></p><p&

29、gt;<b>  齒根圓直徑 </b></p><p><b>  齒高 h</b></p><p>  確定的最大軸凸緣直徑 </p><p> ?。閮?nèi)鏈板的高度,見教材《機械設計》第八版 9-1)</p><p>  4.4鏈傳動的工作情況分析</p><p>  (

30、1) 鏈傳動的運動特性</p><p><b>  鏈的平均速度</b></p><p>  鏈傳動的平均傳動比為</p><p><b>  i=1</b></p><p>  (2) 鏈傳動的動載荷</p><p>  鏈速變化引起的慣性力為</p><

31、;p>  式中:m——緊邊鏈條的質(zhì)量,kg;</p><p>  a——鏈條變速運動的加速度, ;</p><p> ?。?) 鏈傳動的受力分析</p><p><b>  緊邊拉力 </b></p><p><b>  松邊拉力 </b></p><p><b&

32、gt;  有效圓周力 </b></p><p><b>  離心力引起的拉力</b></p><p>  q為鏈條單位長度的質(zhì)量,kg/m</p><p><b>  懸垂拉力 </b></p><p>  5 轉(zhuǎn)向輪及軌道設計</p><p>  5.1 設計主

33、體思路</p><p>  利用轉(zhuǎn)向輪中心軸偏轉(zhuǎn),實現(xiàn)小車轉(zhuǎn)向。</p><p>  本方案中將分校內(nèi)比賽方案和后期參考放案兩種方案,校內(nèi)方案目標是實現(xiàn)單向偏轉(zhuǎn),后期參考方案目標是實現(xiàn)近S形路線。</p><p>  5.2 設計方案: </p><p> 

34、 方案一如圖1所示(為軸中心部位的半剖視圖),前輪的中軸設計,成一個傾斜的角度。使其能夠?qū)崿F(xiàn)自行的繞一圓弧運動。從而實現(xiàn)繞開障礙物運行。方案二將采用平行連桿實現(xiàn)小車的轉(zhuǎn)向。且以方案二為主要設計思路。</p><p>  前輪具體設計及軌道方案:</p><p>  方案一:單向偏轉(zhuǎn)設計及其對應的軌道設計。如圖3(前輪剖視圖)所示。其軌道設計如圖2所示:</p><p&g

35、t;  圖2 圖3</p><p>  前輪設計軟件采用CAXA工程制造師設計,并實現(xiàn)自動成型。前輪輪廓圖如圖4和圖5:</p><p>  圖 4 圖 5</p><p>  各參數(shù)要點經(jīng)計算得出,具體如下:(前輪最大外徑初步設為50mm,最大寬度設

36、定為15.625mm):</p><p><b>  軌道參數(shù):</b></p><p>  1). 小車寬度要小于200mm; </p><p>  2). 軌道半徑為2500mm; </p><p>  3). 行駛初始角度(相對賽道偏角)為arctan4/3(約53度)。</p><p>

37、;  前輪參數(shù):(參考圖4)</p><p>  1). 小車外輪最大外徑50mm; 最大寬度15.625mm。</p><p>  2). 圖4注釋制造經(jīng)過:①拉伸除料→拉伸深度6.25mm→增加拔模斜度30度。②過渡→半徑為1.25mm。③過渡→半徑為6.25mm。④打孔→通孔→直徑18.75mm。</p><p>  3). 中軸孔經(jīng)打孔→ 孔型→小徑1.25

38、mm,大徑1.5625mm,通孔。(以50mm最大外徑,大經(jīng)比小徑寬0.3053mm)。</p><p><b>  設計小結(jié):</b></p><p>  該方案設計中,小車最大有效位移約為4000mm,可能還有出界的扣分。在初步比賽中,可以先用偏轉(zhuǎn)前輪實現(xiàn)類似的效果,前輪放置如圖6所示。前輪的安放轉(zhuǎn)角與上述計算角度一樣。</p><p> 

39、 方案二:近S形偏轉(zhuǎn)設計及其軌道設計。軌道設計如圖7所示:</p><p>  前輪設計軟件采用CAXA工程制造師設計,并實現(xiàn)自動成型。前輪輪廓圖如圖4和圖5所示</p><p>  各參數(shù)要點經(jīng)計算得出,具體如下:(前輪最大外徑初步設為50mm,最大寬度設定為15.625mm):</p><p><b>  軌道參數(shù):</b></p&g

40、t;<p>  1). 小車寬度不易過寬,設定為180mm。</p><p>  2). 每個旋轉(zhuǎn)弧行駛距離為1000mm—1100mm(符合小車寬度)。轉(zhuǎn)彎角度為arctan1/5(約11.3度)。</p><p><b>  前輪參數(shù):</b></p><p>  1). 小車外輪最大徑50mm; 最大寬度15.625mm。&

41、lt;/p><p>  2). 圖4制造過程與注釋與方案一類同。</p><p>  3). 中軸實現(xiàn)過程,選擇形孔,其外徑為2.2mm。</p><p>  前輪轉(zhuǎn)向的實現(xiàn)方案設計(初步設計)</p><p>  a. 轉(zhuǎn)向距離設定:</p><p>  本方案設計中小車動力轉(zhuǎn)變將經(jīng)過發(fā)條盒帶動大齒輪,再帶動安裝在小車后

42、輪上的小齒輪實現(xiàn)小車的驅(qū)動(詳見動力系統(tǒng)設計)。大齒輪設計時,除了提供小車行駛的能量,還將提供改變方向的能量。</p><p>  如下圖8所示,當大齒輪每旋轉(zhuǎn)一周,就改變一次方向,這時初步設定后輪最大外徑為60mm.</p><p>  則后輪每旋轉(zhuǎn)一周行駛距離為:2*3.14159*30=188.4954mm</p><p>  為實現(xiàn)大齒輪旋轉(zhuǎn)一周至少行駛10

43、00mm的距離,如果定小齒輪旋轉(zhuǎn)的周數(shù)為設定為5.3周,則行駛距離為:188.4954*5.3=999.02562mm.</p><p>  所以可以設定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shù)比53:10。</p><p>  b. 轉(zhuǎn)向結(jié)構(gòu)設計:如圖8。</p><p><b>  圖八</b></p><p>  采用平行連桿,輪流經(jīng)

44、過大齒輪的凸起處,從而直接帶動前輪的中軸,改變其行駛方向。設計中,將采用前輪中軸平行于平行連桿固定軸。從而實現(xiàn)連桿固定軸轉(zhuǎn)角與前輪轉(zhuǎn)角一致,如圖9,設置連桿固定軸寬度為10mm,則大齒輪推動平行連桿的距離僅為1mm,故可以實現(xiàn),且能減少能量消耗。</p><p><b>  設計小結(jié):</b></p><p>  該方案設計中,前輪的制造工序簡單。前輪的安裝與卸載可能

45、比較繁瑣,可以考慮將前輪中軸分段制造,以減少安裝與卸載的程序。實際制造中,轉(zhuǎn)向的具體參數(shù)設計需要實際實驗才能最終定論。該方案為本組主要設計方案。</p><p>  2.2 動力系統(tǒng)設計</p><p>  設計主體思路:首先利用發(fā)條將重力勢能轉(zhuǎn)化成彈性勢能,再利用發(fā)條能較穩(wěn)定的能量釋放特性,經(jīng)過齒輪轉(zhuǎn)變帶動后輪驅(qū)動小車</p><p><b>  的前進

46、。</b></p><p>  理論計算數(shù)據(jù):以網(wǎng)上木材—鋼間滾動摩擦系數(shù)(最大)0.04,小車整體重量為2KG,能量用5J計算可以得到運行最大距離為6250mm,但實際運行中,摩擦系數(shù)沒有0.04,能量運用率無法達到100%,相互抵消與否需要實驗數(shù)據(jù)說明。</p><p>  小車動力系統(tǒng)圖如下圖10所示:</p><p>  如圖10所示,重物經(jīng)過滑

47、輪,與發(fā)條相連接,發(fā)條軸與大齒輪中心軸相連,大齒輪帶動小齒輪實現(xiàn)后輪的驅(qū)動。該過程依能量的轉(zhuǎn)換分為兩個階段,具體如下:</p><p>  a. 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p><p>  首先,釋放重物,由于發(fā)條處于反向轉(zhuǎn)動,不影響小車靜止。當重物下落到接近小車上方由于彈性勢能的加大,重物速度將會減慢。此時,借助磁鐵的吸引力,將放在底板上的撞針壓下,同時固定住重物。撞針的另一端連接發(fā)條的固

48、定針,使發(fā)條處于瞬間彈性最大值狀態(tài)。</p><p>  b. 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小車動能:</p><p>  當發(fā)條固定針將發(fā)條固定,此時,發(fā)條開始釋放彈性勢能,同時帶動大齒輪轉(zhuǎn)動,再經(jīng)過小齒輪帶動后輪(小齒輪中心套在后輪連桿上)。</p><p><b>  各參數(shù)如下:</b></p><p>  1).物體下落高度

49、為500mm; </p><p>  2).重物能夠在無磁鐵的情況下恰好接觸底板,以保證“不使用其他形式的能量”(“恰好”即速度基本為零,以減少能量的損耗); </p><p>  3).重物接觸底板后要保證發(fā)條處于恰飽和(最佳狀態(tài))或要飽和狀態(tài),確保能量的最大轉(zhuǎn)換。</p><p><b>  設計小結(jié):</b></p>&

50、lt;p>  該方案設計中,對發(fā)條的要求較高,但可以較平穩(wěn)的使用法條中的能量,除去了重物下落的搖擺問題,同時可以實現(xiàn)小車的穩(wěn)定轉(zhuǎn)向。</p><p>  2.3 小車整體及外觀設計(初步設計)</p><p>  小車底板設計:小車底板寬度180mm,總長度300mm,前半部分采用等腰梯形,上底100mm,下底180mm,高100mm,后半部分為矩形設計長為200mm,寬度為180m

51、m。底板厚度3mm。</p><p>  重物支撐架設計:采用長度為600mm,寬度50mm,厚度為3mm中部為空的塑料板,另外重物支撐架兩邊用兩根長度為300mm的塑料棒支撐。</p><p>  轉(zhuǎn)向裝置設計:轉(zhuǎn)向連桿統(tǒng)一采用直徑1mm的硬質(zhì)鋁棒,中軸采用鋼棒。轉(zhuǎn)向輪位于小車中軸線上,轉(zhuǎn)向輪軸線與前底板相距30mm。轉(zhuǎn)向輪外徑為50mm,最大寬度15.625mm。</p>

52、<p>  后輪驅(qū)動設計:后輪外徑60mm,寬度為10mm,兩輪中軸線離后底板30mm,采用嵌入式放置,小齒輪位于兩后輪連線中心處。</p><p>  外 觀 設 計:外觀標幅以學校標志為主。注重不同顏色涂漆的結(jié)合使用。</p><p>  載 物 放 置:放與小車中前部,使其同時起到平衡小車的作用。</p><p><b>  2.4

53、最終方案</b></p><p>  本次方案設計中,分初次比賽用車和后期比賽用車(如果許可,可以直接用后期設計方案),前后用車主要不同處在于前輪轉(zhuǎn)向及軌道設計,與費用不產(chǎn)生太大影響,但是方案二為我組主要設計方案。能量系統(tǒng)設計,以經(jīng)發(fā)條實現(xiàn)二次轉(zhuǎn)換為主,但也有備用方案。備用方案僅做意見保留。</p><p><b>  圖4 凸輪</b></p&g

54、t;<p><b>  6 軸承的選擇 </b></p><p><b>  6.1 軸承的類型</b></p><p><b>  表 1 軸承類型</b></p><p><b>  軸承代號</b></p><p>  6.2 尺寸系

55、列代號</p><p>  用數(shù)字表示(一般為兩位),見下表,前一位數(shù)表示寬度系列,表明同一內(nèi)徑下寬度的不同;后一位數(shù)表示直徑系列,表明同一寬度下外徑的不同。</p><p>  表 2 尺寸系列代號</p><p><b>  6.3 內(nèi)徑代號</b></p><p>  內(nèi)徑代號表示軸承內(nèi)圈孔徑的大小 ,見表3&

56、lt;/p><p><b>  表 3 內(nèi)徑代號</b></p><p>  6.4 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代號</p><p>  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代號表示軸承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變化。代號含義隨不同類型、結(jié)構(gòu)而異,見下表</p><p>  表 4 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代碼</p><p>  6.5 公差等級代號</p>

57、<p>  公差等級代號表示軸承的精度等級,見下表</p><p><b>  6.6 配置代號</b></p><p>  配置代號是表示一對軸承的配置方式,見下表</p><p><b>  6.7 軸承選擇</b></p><p>  由于軸的直徑為d=10mm,所以我們選用內(nèi)徑為d

58、=10mm的深溝球軸承。</p><p><b>  圖1滾動軸承</b></p><p><b>  6.8 計算公式</b></p><p>  根據(jù)《機械設計》表13—5 P321 得知深溝球軸承的最小e值為0.22,故此時則有X=1,Y=0。</p><p>  按照軸承設計手冊選擇C=5

59、820N的6700軸承;此軸承的基本額定靜載荷Co=2530N。驗算如下:</p><p>  1) 當量動載荷P,根據(jù)《機械設計》式(13―8a) P320</p><p>  (6―1)則有P=1.2×﹙1×100+0×20﹚=120N。</p><p>  2) 驗算6700軸承的壽命。</p><p> 

60、 根據(jù)《機械設計》式(13―5) P321有</p><p><b>  (6―2)</b></p><p><b>  則</b></p><p>  即遠遠高于預期計算壽命,故可用6700軸承。</p><p><b>  7 整車外形設計 </b></p>

61、<p>  7.1 整車的外形設計</p><p>  7.2 材料及成本分析</p><p>  7.2.1 小車應用材料種類</p><p>  塑料 硬質(zhì)鋁 磁鐵 鋼柱 細線</p><p>  7.2.2 小車整體材料種類</p><p>  本次方案中主要材料種類如下:</p>

62、<p>  小車底板及重物支撐架:塑料為主.</p><p>  后輪設計:塑料為主(成品設計)。</p><p>  前輪(前期):硬質(zhì)鋁。</p><p>  齒輪:塑料(成品設計)。</p><p>  重物下落固定物:磁鐵。</p><p><b>  連桿等:硬質(zhì)鋁。</b>

63、;</p><p><b>  前后輪中軸:鋼。1</b></p><p><b>  裝飾:塑料為主。</b></p><p><b>  發(fā)條:買標準品。</b></p><p>  7.3 整車的整體評價</p><p>  本車前輪轉(zhuǎn)向設計過程中

64、,首先考慮到的是單向偏轉(zhuǎn)的實現(xiàn),但與理論最小運行值有較大差距,故考慮轉(zhuǎn)向運行。其中,平行連桿的設計,從理論上可以實現(xiàn)交替轉(zhuǎn)向。但前輪的支撐力如果較大,可能會導致能量的消耗,這也是實際要考慮到的問題。且對整個平行連桿的制作精度要求比較高。</p><p>  動力系統(tǒng)的設計中,采用的是能量的二次利用,要求第一次能量的轉(zhuǎn)換率要高,故對發(fā)條的要求較高。該設計中,將會消除重物下落的搖擺問題,同時利用撞針設計,啟動小車行駛

65、。</p><p>  成本分析中,沒有考慮制作工具的相關(guān)成本,如果可以實現(xiàn)底板的一次成型,將會減少工序,增大精度要求。同時其費用也將加大。綜合成本,暫且不能確定。</p><p>  該方案中,沒有就小車的整體外觀設計給出具體設計,將在小車輪廓設計完畢后進行整體外觀設計(暫時無法用三維制作軟件做出整體構(gòu)架)。</p><p>  因此本車整理性能符合設計要求,成本

66、及材料均較合理。</p><p><b>  8 設計結(jié)論 </b></p><p>  該方案設計中,對發(fā)條的要求較高,但可以較平穩(wěn)的使用法條中的能量,除去了重物下落的搖擺問題,同時可以實現(xiàn)小車的穩(wěn)定轉(zhuǎn)向。</p><p>  2.3 小車整體及外觀設計(初步設計)</p><p>  小車底板設計:小車底板寬度18

67、0mm,總長度300mm,前半部分采用等腰梯形,上底100mm,下底180mm,高100mm,后半部分為矩形設計長為200mm,寬度為180mm。底板厚度3mm。</p><p>  重物支撐架設計:采用長度為600mm,寬度50mm,厚度為3mm中部為空的塑料板,另外重物支撐架兩邊用兩根長度為300mm的塑料棒支撐。</p><p>  轉(zhuǎn)向裝置設計:轉(zhuǎn)向連桿統(tǒng)一采用直徑1mm的硬質(zhì)鋁棒

68、,中軸采用鋼棒。轉(zhuǎn)向輪位于小車中軸線上,轉(zhuǎn)向輪軸線與前底板相距30mm。轉(zhuǎn)向輪外徑為50mm,最大寬度15.625mm。</p><p>  后輪驅(qū)動設計:后輪外徑60mm,寬度為10mm,兩輪中軸線離后底板30mm,采用嵌入式放置,小齒輪位于兩后輪連線中心處。</p><p>  外 觀 設 計:外觀標幅以學校標志為主。注重不同顏色涂漆的結(jié)合使用。</p><p&g

69、t;  載 物 放 置:放與小車中前部,使其同時起到平衡小車的作用。</p><p><b>  9 參考文獻</b></p><p>  [1]. 吳宇澤主編.機械設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p><p>  [2]. 楊家軍編著.機械系統(tǒng)創(chuàng)新設計.武漢:華中科大學出版社.2000</p><p>  [

70、3]. 陳立德主編.機械設計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p><p>  [4]. 邱宣懷主編.機械設計.第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p><p>  [5]. 彭文生等主編.機械設計考研指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p><p>  [6]. 張鄂主編.機械設計學習指導.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