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采用AFLP標記技術進行花鱸、刀鱭、梭魚、棘頭梅童魚、大瀧六線魚、太平洋鯡魚和斑頭魚七種海洋魚類的群體遺傳結構和遺傳多樣性研究,并探討了花鱸和鱸魚、棘頭梅童魚和黑鰓梅童魚種間分化,得出了如下結論:
(1)對采自中國沿海的花鱸3個群體和日本沿海的鱸魚4個群體進行了AFLP分析,結果表明日本有明海鱸魚群體的Nei遺傳多樣性指數(shù)和Shannon多樣性指數(shù)略高于其他6個群體的遺傳多樣性指數(shù),且都處于中等程度偏下水平;UPGM
2、A樹顯示來自中國的3個花鱸群體和來自日本的4個鱸魚群體分別聚類;花鱸兩兩群體的Fst值(0.084-0.140)和鱸魚兩兩群體之間的Fst值(0.045-0.153)明顯低于花鱸群體和鱸魚群體之間的Fst值(0.283-0.556);花鱸群體之間和鱸魚群體之間的基因流均大于1,而花鱸與鱸魚群體之間的基因流均小于1。因此,本研究的結果也支持中日鱸魚屬于不同物種這一結論。
(2)為進一步分析中國沿海與日本沿海的刀鱭群體間遺傳分
3、化水平,本研究采用AFLP標記技術對中日刀鱭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和群體遺傳結構進行了研究。UPGMA樹結果顯示日本兩個群體的所有個體在系統(tǒng)樹上形成了一個小的分支,但是整體上仍然與中國群體形成了一個大支;中國群體之間的Fst值以及日本群體之間的Fst值顯著小于中日群體之間的Fst值,中日刀鱭群體之間存在較為顯著的遺傳分化,但刀鱭中日種群間的遺傳分化指數(shù)遠小于刀鱭與風鱭之間的遺傳分化指數(shù);研究結果顯示中日刀鱭群體問的基因交流可能十分有限。
4、> (3)對來自中日沿海的8個地理群體的91尾梭魚樣品進行了AFLP分析,從核基因角度探討梭魚不同地理群體的遺傳變異,結果顯示梭魚群體的多態(tài)位點比例僅為22.73%-38.46%,相對較低;UPGMA聚類樹顯示梭魚8個群體分為兩個不同的地理組群,南方群體和北方群體,南方群體包括珠江和云林群體,北方群體包括其余的6個群體;兩兩群體之間的遺傳分化指數(shù)Fst也顯示南方群體與北方群體存在較大的遺傳分化,暗示其分布范圍內(nèi)的南海海區(qū)群體與北方
5、群體(包括東海、黃渤海和日本沿海)存在較大的遺傳分化;研究結果認為梭魚線粒體所揭示的3個支系不是代表了3個隱蔽種,而南北兩個群體可能代表兩個隱蔽種。
(4)石首魚科是自上新世至今十分繁盛的海洋魚類,廣泛分布于熱帶、亞熱帶的近海水域。本研究以黑鰓梅童魚為外群,對采自中國沿海的棘頭梅童魚5個地理群體進行了AFLP分析,同時探討兩種梅童魚種間遺傳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棘頭梅童魚60個個體中共擴增出458條清晰的條帶,多態(tài)位點比例為
6、95.85%;兩種梅童魚UPGMA聚類樹的結果表明兩種梅童魚明顯分為兩個支,在棘頭梅童魚5個群體中,舟山和上海聚為一支,溫州和廈門聚為一支,最后與深圳聚為一支;棘頭梅童魚5個群體之間的遺傳分化指數(shù)均較大,從0.1648(舟山和上海)到0.3074(深圳和上海);5個群體問的基因流系數(shù)均遠小于1,表明各個群體間基因流受阻;研究結果支持棘頭梅童魚與黑鰓梅童魚為2種不同的梅童魚的觀點,并認為棘頭梅童魚不同地理群體之間的基因交流非常有限。
7、> (5)針對線粒體DNA和微衛(wèi)星研究結果的差異,采用AFLP標記技術對采自中國沿海的5個地理群體以及日本沿海1個地理群體的大瀧六線魚進行補充研究。結果顯示日本青森群體的Nei遺傳多樣性指數(shù)和Shannon遺傳多樣性指數(shù)最高,丹東群體最低;UPGMA聚類樹的結果顯示大瀧六線魚的拓撲結構比較簡單,雖然存在兩個分支,但是沒有檢測到與采樣地點相對應的分支;兩兩群體的Fst值較小,僅為0.016-0.122;基于Fst值計算兩兩群體之間的
8、基因流,結果顯示每組基因流都大于1,并且有5組群體之間的基因流都大于4;AFLP標記技術的研究結果支持大瀧六線魚是一個隨機交配的群體。
(6)采用AFLP標記技術對采自整個分布范圍的太平洋鯡魚開展了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8個群體的遺傳多樣性指數(shù)都比較相近,并無明顯差異;UPGMA樹結果顯示所有個體分為兩大支,其中一支由希托克島的個體組成,另一支由其他七個群體組成,除鄂霍次克海群體存在一個小的分支外,不同的地理群體間無明顯的分
9、支,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托克島群體與其他群體的遺傳分化指數(shù)Fst較大,西勘察加與石狩灣群體之間的遺傳分化指數(shù)最??;兩兩群體之間的基因流的計算結果顯示希托克島群體與其他群體的基因流均小于1,而其他兩兩群體之間的基因流均大于1。本研究結果支持其他學者的分支A起源于西北太平洋某處避難所、而分支B應該位于東太平洋避難所的結論。
(7)對采自中國青島和威海俚島近海的兩個斑頭魚群體進行了AFLP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兩群體的遺傳多樣性指數(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種海洋魚類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西北太平洋五種海洋魚類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中國麻蜥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pdf
- 大頭鱈(Gadus macrocephalus)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雙齒圍沙蠶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三種大洋性柔魚類種群遺傳結構及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西北太平洋兩種海洋魚類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及分子標記在褐牙鲆增殖放流中的應用.pdf
- 中國鱭屬魚類進化關系及刀鱭、鳳鱭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玉筋魚和赤魟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中國東南沿海墨吉明對蝦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狼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及保護遺傳學研究.pdf
- 子午沙鼠和長爪沙鼠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基于葉綠體DNAtrnL-FB序列研究天然紅松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pdf
- 西北太平洋兩種鮐屬魚類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25670.3種菊頭蝠科蝙蝠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
- 基于線粒體DNA nad5序列研究天然紅松的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pdf
- 基于葉綠體DNA非編碼序列的天然紅松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52017.姬鼠屬分子系統(tǒng)學及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
- 中國特有蝙蝠物種大衛(wèi)鼠耳蝠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 島嶼獼猴(Macaca mulatta)種群遺傳結構和分子系統(tǒng)地理學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