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地史學》課程學習設計</p><p>  地史學是地質學的重要分支學科研究地殼發(fā)展歷史。它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涉及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的演化及相互關系等方面,其目的是探討地殼及地表在過去地質時期中的經(jīng)歷和變遷,闡明地殼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地史學研究的內容包括生物發(fā)展史,沉積作用發(fā)展史和地殼構造發(fā)展史。20世紀50年代以前,地史學主要是建立地層系統(tǒng)、確立地質時代,研究范圍主要限于大陸部分

2、。從60年代以來,地史學的研究范圍擴展到大洋海底和地殼深部,研究方法也由涉及更多學科而有較大的改進。對地史學的研究可為區(qū)域地質調查、礦產(chǎn)普查勘探等工作提供理論依據(jù)。</p><p>  一、課程內容概括與分類</p><p>  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地史學總論部分以及各論—地球的發(fā)展史。</p><p><b>  總論部分:</b>&l

3、t;/p><p><b>  地層學</b></p><p>  地層的定義:地層是指在某一地質年代因沉積作用以及巖漿噴出活動形成的地層的總稱。(所謂的地層是指在地殼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成層和非成層巖石的總稱)</p><p>  地層劃分:根據(jù)巖層具有的不同特征或屬性把巖層組織成不同的單位。</p><p>  地層疊覆律

4、: 原始地層自下而上是從老到新的(上新下老)</p><p>  地層對比:根據(jù)不同地區(qū)或不同剖面地層的各種屬性比較,確定地層單位的地層年代或地層層位的對應關系。</p><p>  一、地層之間的關系及其地質意義:</p><p><b>  1.接觸關系類型</b></p><p>  整合接觸、不整合接觸:角度不整

5、合、平行不整合</p><p>  2.海侵超覆與海退退覆;</p><p><b>  3.沉積旋回;</b></p><p>  二、地層的劃分與對比;</p><p>  三、多重地層單位和兩類地層系統(tǒng);</p><p><b>  1.巖石地層單位;</b></

6、p><p><b>  群、組、段、層</b></p><p><b>  2.生物單位</b></p><p>  延限帶、頂峰帶、組合帶。</p><p>  3.時間地層單位與地質年代;</p><p>  宇、界、系、統(tǒng)、階、時帶</p><p>

7、<b>  4.地質年代表。</b></p><p><b>  沉積古地理學</b></p><p>  沉積古地理學主要研究地層的形成環(huán)境及不同環(huán)境的空間分布特征。整個地層學系統(tǒng)就是地球歷史上沉積作用的物質記錄。沉積物的性質反映了物質來源、沉積作用和形成環(huán)境的特征。沉積物的分布則反映了剝蝕區(qū)和沉積區(qū)的輪廓以及海陸分布的特征。把不同時期地層沉積

8、和分布輪廓進行比較,就可得出古地理格局不斷發(fā)展演變的概念 </p><p>  一、 沉積相概念及相對比定律(瓦爾特定律)。</p><p>  沉積相(Sedimentary fancies):反映沉積記錄成因的巖石特征和</p><p>  生物特征的綜合。即沉積記錄成因的物質表現(xiàn)。</p><p>  瓦爾特相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觀察到

9、是相互毗鄰的相和相區(qū),</p><p>  才能原生地重疊在一起; 即在垂向上整合疊置的相是在側向上相鄰</p><p>  的沉積環(huán)境中形成的。</p><p>  二、沉積環(huán)境的判別標志;</p><p>  Biologic indicates</p><p>  Physic indicators</p&

10、gt;<p>  Chemic indicators</p><p>  Integrated indicators</p><p>  三、沉積環(huán)境與沉積相類型;</p><p>  冰川環(huán)境、河流環(huán)境、湖泊環(huán)境;三角洲環(huán)境、濱海環(huán)境、淺海</p><p>  環(huán)境、次深海和深海環(huán)境。</p><p>

11、<b>  第三章地層學</b></p><p>  一、 地層的概念和地層疊覆律;</p><p>  地層:各種層狀巖石的統(tǒng)稱.包括所有的沉積巖,部分火成巖和變</p><p><b>  質巖</b></p><p><b>  歷史大地構造學</b></p>

12、<p>  歷史大地構造學。根據(jù)地層的沉積類型、物質組分接觸關系以及巖漿活動和構造變動等,推斷其形成時的構造條件和這些構造條件在地質歷史上的時空演變。沉積特征和古地理輪廓的變化實質上是地殼各區(qū)段構造運動的反映。構造運動一直是地史研究的重要內容。 </p><p>  一、現(xiàn)代地表構造——地勢分異及其沉積組合類型</p><p>  1.沉積物的組分、結構、幾何形態(tài)與構造環(huán)境條

13、件。</p><p>  2.地層厚度分析、補償與非補償?shù)母拍睢?lt;/p><p>  3.地層沉積組合的主要類型——穩(wěn)定類型、過渡類型、活動類型</p><p><b>  及空間分布特征。</b></p><p>  二、板塊構造和威爾遜旋回</p><p>  1.板塊構造假說簡介</p

14、><p>  2. 威爾遜旋回 Wilson Cyc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p><p>  Mountain building and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ocean basin</p><p>  3.板塊學說對地槽和地臺的解釋</p><p>  4.構造旋回與構造階段的

15、概念</p><p>  三、地史中恢復古板塊的方法</p><p><b>  1.地質學方法</b></p><p><b>  2.古地磁方法</b></p><p><b>  3.生物古地理方法</b></p><p>  4.古板塊與古大陸分

16、布圖 </p><p><b>  地史學各論部分:</b></p><p>  (一).前寒武紀:.基本特征:時限長;地層普遍變質(麻粒巖相、角閃巖相、綠片巖相,一般越老變質越深),巖漿活動發(fā)育;構造變形復雜(因原始地殼薄、剛性差、熱流值大,易塑性變形),而且經(jīng)歷多期構造變動;生物化石稀少;酸性和還原大氣圈和水圈;礦產(chǎn)豐富。</p>&

17、lt;p>  .生物界面貌:生命起源問題;太古宙主要為分子化石,而元古宙則出現(xiàn)微古植物(單細胞或多細胞藻類有機體);震旦紀后期出現(xiàn)Ediacara Fauna的不具外殼的多細胞后生動物。</p><p>  (二).早古生代:基本特征:早古生代距今570-400Ma年,共劃分為三個紀:即寒武紀、奧陶紀和志留紀。他們的時限分別為:570-500Ma、500-440Ma、440-400Ma, 三個紀內部均為三分

18、,不過奧陶紀現(xiàn)為四分.</p><p>  生物界面貌:寒武紀生物大爆發(fā);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環(huán)境分析、地層對比、生態(tài)分異、生物分區(qū));植物于晚志留世登陸;奧陶紀末期生物集群絕滅事件。</p><p>  (三).晚古生代:基本特征:晚古生代距今4.09—2.5億年。它劃分為三個紀,即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晚古生代,在加里東運動之后隨著陸地面積的不斷擴大,陸生生物開始大量發(fā)生和繁盛。

19、植物界從水生發(fā)展到陸生,蕨類植物達到極盛,晚古生代晚期出現(xiàn)了裸子植物。動物界從無脊椎動物發(fā)展到脊椎動物,魚類和無頜類廣布于泥盆紀,兩棲類全盛于石炭紀和二疊紀。晚古生代發(fā)生了兩次生物集群絕滅,一是在晚泥盆世生物量的突然變化和生態(tài)系的更替;一是在二疊紀末許多無脊椎動物如三葉蟲、蜓、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珊瑚中的兩大類)、大部分腕足動物的絕滅,成為劃分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標志。</p><p>  生物界面貌:植物界的第一次

20、大發(fā)展——蕨類時代;動物界的兩次大飛躍——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水中到陸上</p><p>  (四).中生代:基本特征:中生代距今2.50—0.65億年,地層年代符號為Mz。中生代劃分為三個紀,即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p><p>  生物界面貌:最突出的是裸子植物代替了蕨類植物,爬行動物代替了兩棲動物,而盛極一時。但是到白堊紀末期,恐龍類爬行動物全部絕滅,是地史中的一次重大生物滅絕

21、事件。</p><p>  (五).新生代:基本特征:沉積物固結較差;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的時代;全球構造變革巨大,特別是第三紀特提斯洋僅殘留下地中海,阿爾卑斯山系和喜馬拉雅山系形成,環(huán)太平洋溝弧盆體系形成,大陸裂谷湖動發(fā)育。</p><p>  生物界面貌:哺乳動物在新生代適應輻射,占領各生態(tài)領域;第四紀因人類演化出現(xiàn)又被稱為人類時代;被子植物可分為木本和草本發(fā)展的兩個階段。</p&

22、gt;<p>  地質時代古地質現(xiàn)象與古生物(古動物、古植物)演化對照簡表</p><p>  ------據(jù)《生物的進化》 河北師范大學生物系編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p><p>  《古生物學----古無脊椎動物與古植物學》 王 鈺等編著 科學出版社,1982年 兩者古生物圖表及地史生物階段演化講解綜合繪制 </p><p>  二

23、、《地史學》應該回答的3個科學問題 初次接觸地史學,我腦子里第一時間浮現(xiàn)出的想法是,我們能不能在地史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對比地球形成以來在不同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繁衍滅絕的規(guī)律來預測我們人類的未來呢?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每種生物都有生存的周期,從出現(xiàn),到發(fā)展壯大,繁衍茂盛,直至最后的滅絕。萬物皆是如此,那么我們人類的盡頭在哪兒,為了后代子孫,我們是否應該以古為戒,吸取地質歷史時期地球霸主滅絕的教訓,倡導人類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或許,

24、我們可以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找到答案。</p><p>  第二個想到的問題,當今世界石油等礦產(chǎn)資源匱乏,我國所需之石油大多數(shù)靠進口。在能源方面依賴國外進口,就相當于被別人扼住了咽喉。石油等資源乃經(jīng)濟建設之基礎。那么我們能否通過地史學相關的研究在國內去發(fā)現(xiàn)一些石油,煤等資源?通過對特定年代的地層,沉積環(huán)境的分析,我們能否發(fā)現(xiàn)一些礦 產(chǎn)的蛛絲馬跡,從而為國家的生產(chǎn)建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p><

25、p>  第三個問題,在我們地史學的學習研究中,uniformitarianism是老師一直強調的一個方法。那么類比分析在將今論古的過程中,其推斷出的結論精確度怎么樣?畢竟,我們考察的露頭大都地質年代久遠,在類比分析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才能大幅度提高推斷的準確度呢?</p><p>  三、擬采取的學習和投入方式</p><p>  其實從自己本身談起,在以往的課程的學習

26、中,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開小差。人雖然在教室里坐著,但是思緒,已不知道飄到了哪兒。上課不聽老師講課,而是在玩手機。課下也沒有認認真真的看過書。每次都是在臨近考試的時候,由于掛科的威脅,才去泡幾天圖書館,所圖僅僅是應付考試而已。本學期開始,我開始反思我以前的種種有“劣行”。僅僅通過考試,而沒有真正的去掌握一門課程,這樣真的不能稱之為學習。所以,我想就從這學期開始,從地史學開始,我的學習,再也不為考試,而是為了去掌握一種技能去學。要帶著興趣,充

27、分利用好課上與課下的時間。我覺得這首先是在學習態(tài)度上的一種改變。在學習方法上面,其實想學好的辦法很簡單,無非就是抓好課前的預習,課上的認真聽講與積極思考,以及課后的復習與舉一反三。方法雖然人人都清楚,但是真正去施行的時候,我自問,我沒有做好。課前預習,我覺得可以利用網(wǎng)絡,以及學校的圖書館,不僅僅是預習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一些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值得一提的是前一段時間龔老師要求大家自主的去做課件,來當眾講課。我覺得這種壓力下,我們對

28、地史學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比單純的聽老師講課要好很多。因此,竊以為,如果每次預習都能按</p><p>  四、預期的學習目標、效果、質量監(jiān)控措施</p><p>  在今后的學習中,不管是總論部分還是各論部分,我都是將據(jù)上一節(jié)來安</p><p>  排學習計劃和重點。至于學習目標,我要努力去掌握地史學這門課程。在努力的時候不需在意成績,但是要做到一點,一定要完全掌握

29、這門課程,要具備把地史學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的能力。這就足夠了,也許成績會受到考試發(fā)揮的影響。這樣我能接受。我無法接受的是雖然成績很高,但是缺乏實際操作能力。</p><p>  質量監(jiān)控方面我認為是由老師來定的,但質量監(jiān)控方法由很多,比如提交學習總結報告、閉卷或開卷考試、口頭答辯等方式控方面我認為是由老師來定的,同時一個宿舍的室友之間也可以在空閑的時間里彼此交流,如晚上熄燈之后,可以臥談一下地史學的問題,

30、也可以相互提問一下相關的定義、概念。這樣的監(jiān)督體系,我覺得可以更好的鞏固地史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p><p><b>  參考文獻:</b></p><p> ?。?)劉本培、全秋琦,地史學教程(第三版),北京,地質出版社,1996,1-277;</p><p>  (2) 杜遠生,童金南,《古生物地史學概論》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武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