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新石器時代成人牙頜狀況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人類歷史上,從猿人進化到現(xiàn)代人,經歷了逐漸演化發(fā)展的漫長過程。環(huán)境的改變使人類咀嚼器官發(fā)生相應的變異,由于人類對火的認識和利用,飲食由生食變?yōu)槭焓?,食物由粗硬變?yōu)榧氒?,咀嚼器官的功能刺激也日漸減弱,其發(fā)育潛力必然受到削弱,因而形成咀嚼器官日趨退化的遺傳傾向。對古人類化石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顱骨、頜面部及牙齒隨著人類的進化而不斷發(fā)展變化。 陜西地處黃河中游,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早在遠古時代原始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多姿多彩

2、的史前文化,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本世紀五十年代,在西安市東郊半坡發(fā)現(xiàn)了一處規(guī)模宏大、蘊藏豐富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半坡遺址是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而仰韶文化的內涵遍布陜西各地,尤以關中比較密集。1957年國家在半坡遺址的基礎上建成了我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該館內保存著距今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人骨骼標本。這批標本分別采集于陜西臨潼姜寨,渭南北流,渭南史家等新石器時代遺址。 本課題為橫斷面描述性研

3、究,通過對半坡新石器時代成人第三磨牙萌出狀況的研究,試圖說明伴隨著人類的進化,第三磨牙發(fā)生的退化趨勢是整個人類咀嚼器官退化現(xiàn)象的一部分;通過對半坡新石器時代成人頜骨及牙齒的精確測量,旨在為中國人頜骨及牙齒的研究積累一定的數據資料。 本實驗收集并整理半坡博物館內保存的新石器時代成人(年齡為20-55歲)的全部頜骨及牙齒標本,年齡與性別資料均由半坡博物館提供。參照《人體骨骼測量方法》(吳汝康,吳新智,1965),《人體測量手冊》(邵

4、象清,1985)及《牙體解剖生理學》(王惠蕓,1965)所介紹的方法和標準,詳細記錄每個個體頜骨及牙齒的測量數據;對第三磨牙進行觀察并對部分頜骨拍攝X線片;對所有測量指標進行數據統(tǒng)計,并對結果進行討論分析。 主要實驗結果如下:1新石器時代成人第三磨牙萌出狀況的研究:共觀察第三磨牙383顆。上頜187顆,下頜196顆。 就性別而言,上頜第三磨牙的正位萌出率,阻生率與先天缺失率,男性分別為76.15%,0,23.85%;女性

5、為62.82%,6.41%,30.77%。男性正位萌出率高于女性,有顯著性差異(p<0.05)。阻生率女性高于男性,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先天缺失率女性高于男性,但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下頜第三磨牙的正位萌出率,阻生率與先天缺失率,男性分別為70.64%,13.49%,15.87%;女性則為62.86%,17.14%,20.00%。雖然男性的正位萌出率高于女性,阻生率及先天缺失率均低于女性,但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均沒有顯

6、著性差異(p>0.05)。故下頜第三磨牙的正位萌出率,阻生率及先天缺失率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上、下頜第三磨牙的先天缺失率分別是26.74%,17.35%。經統(tǒng)計學分析,有顯著性差異(p<0.05)。 2新石器時代成人頜骨的測量研究:男性上頜骨55個,下頜骨64個,女性上頜骨34個,下頜骨40個。結果如下: 32.1對頦孔位置的觀察:男性與女性的頦孔位于第一、二前磨牙(P1,P2)下方,第二前磨牙(P2)下方及第二前磨牙與

7、第一磨牙(P2,M1)根尖下方者分別為13.6%,46.4%,40.0%;23.0%,52.7%,24.3%。男性與女性相比,頦孔位于第一、二前磨牙(P1,P2)下方者較少,但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位于第二前磨牙(P2)下方、第二前磨牙與第一磨牙(P2,M1)下方的頦孔,則是男性遠遠高于女性(p<0.05)。 2.2上頜骨的測量:上頜骨共測量了上齒槽弓長,上齒槽弓寬,腭長,腭寬,腭高等五項指標。男性的

8、測量數值(mm)為:56.74±3.75,67.31±3.89,47.76±3.91,42.21±2.68,14.35±2.79;女性為54.39±4.33,63.30±2.95,46.92±3.40,39.67±2.41,12.60±2.38。上頜骨各項測量指標,男性均大于女性。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除腭長外,其余四項均有顯著性差異。 2.3下頜骨的測量:下頜骨測量項目為:髁突間寬、下頜角間寬、頦孔間寬、下頜體長、下頜角、頦孔高度、

9、下頜聯(lián)合高、下頜支高、下頜體高(頦孔處)、下頜體厚(頦孔處)、喙突間寬、下頜切跡寬、下頜切跡深。男性與女性除了頦孔間寬,下頜聯(lián)合高,下頜切跡寬,下頜切跡深等四項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外,其余各項均有顯著性差異。髁突間寬,下頜角間寬,下頜體長,頦孔高度,下頜聯(lián)合高,下頜支高,下頜體高,下頜體厚,喙突間寬均為男性大于女性;而下頜角則是女性大于男性。 3新石器時代恒牙的測量研究:恒牙847顆。其中,上頜382顆,下頜465顆。由于絕大部分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