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豆花莢脫落是大豆生殖生長的一種自我調節(jié)現(xiàn)象,也是影響產(chǎn)量的重要限制因子,而作為調控脫落的水解酶基因——大豆脫落纖維素酶(GmAC)基因,在大豆花莢脫落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表達不僅受激素調節(jié),而且受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揭示激素、逆境調控GmAC基因表達的機理以及對花莢脫落的影響就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本試驗選用中科院遺傳所早熟18號(ZSh18)、科新3號(KX3)、誘處4號(YCh4)、科豐1號(KF1)4個不
2、同基因型大豆為材料,通過采用RT-PCR、Northern分子雜交和生理生化分析測定等方法,檢測三種不同激素(乙烯、ABA、IAA)和不良環(huán)境(鹽脅迫、干旱、高溫)處理條件下不同大豆品種植株花莢離層區(qū)細胞GmAC基因表達量、內源乙烯釋放量、轉熱激轉錄因子Hsf8基因植株HSP70表達量以及花莢脫落率等各項指標的變化,得出如下結果: 1.不同濃度的三種激素(乙烯利、ABA、IAA)對GmAC基因表達的影響隨著濃度的不同而不同。但總
3、的來說,乙烯利、ABA都能促進GmAC基因的表達,而IAA對其起抑制作用,利用三種激素各自最適濃度處理大豆四個品種,GmAC基因表達存在品種特異性。乙烯利、ABA促進低脫落率品種(ZSh18、KF1)GmAC基因表達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促進高脫落率品種(KX3、YCH4)該基因增加的幅度,反之,IAA對高脫落率品種的影響較大。 2.最適濃度三種激素處理大豆植株,能顯著影響花莢脫落率,且存在品種特異性,其變化趨勢與各激素對GmAC基因
4、表達的影響嚴格對應。說明,GmAC基因在激素對花莢脫落率的影響中起著重要作用。 3.在逆境(干旱、鹽脅迫、高溫)處理試驗中:干旱,鹽處理能促進GmAC基因表達,而高溫能抑制其表達,并且不同的處理有不同的時間表達模式,高峰出現(xiàn)的時間各不相同,說明不同逆境處理,存在不同的GmAC基因調控鏈。 4.農(nóng)桿菌介導將熱激轉錄因子Hsf8基因轉入大豆,再生出健康植株,能夠顯著增強抗熱性;檢測表明Hsf8基因的轉入促進了HSP70基因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激素和熱激對大豆[glycinemaxl.merrill]花莢脫落的影響及其分子機理研究
- 纖維素酶對纖維素纖維的作用.pdf
- 木質纖維素蛋白對纖維素酶活性影響的研究.pdf
- 耐熱纖維素酶產(chǎn)生菌的篩選、鑒定及纖維素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pdf
- 纖維素降解菌的篩選和纖維素酶基因的克隆表達.pdf
- 產(chǎn)纖維素酶真菌的篩選及其纖維素酶特性研究.pdf
- 磁場對脂肪酶和纖維素酶的影響.pdf
- 纖維素酶對漢麻織物手感的影響.pdf
- 35633.纖維素酶基因轉化草菇及其表達研究
- 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高產(chǎn)菌株的篩選.pdf
- 香菇纖維素酶基因exg1的克隆及其表達.pdf
- 凈套作條件下不同施N量對大豆植株形態(tài)、花莢脫落和產(chǎn)量的影響.pdf
- 里氏木霉信號傳導途徑對纖維素酶的合成調控.pdf
- 半纖維素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協(xié)同酶解竹半纖維素的研究.pdf
- 綠色木霉纖維素酶基因的克隆及表達.pdf
- 長梗木霉外切纖維素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達.pdf
- 表達纖維素酶的釀酒酵母構建及其發(fā)酵纖維素產(chǎn)醇研究.pdf
- 草酸青霉孢子發(fā)生和纖維素酶基因表達共調控機制研究.pdf
- 堿性纖維素酶高產(chǎn)菌株的篩選及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pdf
- 枯草芽孢桿菌源纖維素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其酶學性質.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