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以榨菜(Brassica juncea(L.) Czern.et Coss.var.tumida Tsen et Lee)與紫甘藍(B.oleracea L.var.capitata L.)種間雜種H0(基因組ABC)作為實驗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誘導三倍體雜種H0染色體加倍得到六倍體S0(基因組AABBCC)。在進行倍性鑒定后,將S0與蕓薹屬作物進行回交、雜交,以創(chuàng)制新種質;同時將其自交一代(得S1代),對S1進行植物與分子特性初探
2、,以揭示蕓薹屬遠緣雜交過程中的遺傳、表觀遺傳變化規(guī)律及其生產應用前景。主要實驗結果如下:
(1)異源六倍體植株(S0)及其自交后代(S1)的獲得及性狀觀察:對三倍體H0的莖段進行秋水仙素處理,成功得到異源六倍體S0,結果表明100 mg/L秋水仙素的加倍效果最好,S0育性顯著高于H0,蕾期授粉獲得自交后代S1。低溫長日照誘導開花實驗結果顯示,與榨菜相比,S1更耐抽薹。
(2)蕓薹屬蔬菜新種質的創(chuàng)制:將S0與榨菜、白菜
3、進行雜交,成功得到基因組為AABBC與AABC的蕓薹屬新種質。雜交后代形態(tài)與榨菜、白菜相比,表現(xiàn)出葉色明顯加深,葉型變圓,葉面積變大等特點,但總體外觀仍有很高的相似度,有望成為新型蔬菜品種。
(3)S1生理生化指標分析:S1中烯基GS含量(包括2-羥基-3-丁烯基GS、2-丙烯基GS及3-丁烯基GS)顯著高于親本,而可溶性糖、蛋白含量、保護酶活性(SOD、POD、CAT、APX)則表現(xiàn)出中間型。
(4)雜交后代分子水
4、平分析:采用SRAP技術分析雜種后代與親本在遺傳上的差異,結果顯示,雜交過程導致大量親本條帶丟失(19.5%),且多數(shù)為紫甘藍特有條帶,而在加倍后,染色體組趨于穩(wěn)定,說明雜交比加倍對基因組的影響更大;運用MSAP技術分析S1與親本間的DNA甲基化的模式和水平上的差異,結果顯示,S1總甲基化水平與親本相比顯著降低(S1為50.5%,榨菜為60.1%,紫甘藍為63.2%),且其甲基化模式主要遺傳自榨菜,這與遺傳上的差異規(guī)律相同;運用MSA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甘藍型油菜小孢子培養(yǎng)技術及其與異源六倍體油菜有關生理特性研究.pdf
- 甘藍型油菜與白菜型油菜異源六倍體的創(chuàng)建及利用.pdf
- 結球甘藍-大白菜異源三倍體與甘藍雜交衍生后代的鑒定.pdf
- 榨菜與紫甘藍嫁接嵌合體誘導的可遺傳變異及其分子機理研究.pdf
- 離體胚培養(yǎng)獲得大白菜-結球甘藍異源三倍體及其生殖特性研究.pdf
- 蕓薹屬異源六倍體的遺傳分析與菌核病抗性鑒定.pdf
- 白菜與黑芥種間異源四倍體的獲得及其植物學特性研究.pdf
- 榨菜與紫甘藍嫁接嵌合體對三種植食性昆蟲的生物學特性的影響.pdf
- 榨菜和紫甘藍嫁接嵌合體生長發(fā)育特性與不定器官起源的研究.pdf
- 種內與種間非整倍性對甘藍型油菜基因表達的擾亂.pdf
- 扇貝異源多倍體與四倍體培育技術研究.pdf
- 甘藍型油菜次生休眠特性的遺傳多樣性與外源基因的種間轉移.pdf
- 紫甘藍光合特性的研究.pdf
- 西花薊馬與煙薊馬在紫甘藍上種間競爭及其機制的研究.pdf
- 人工合成異源六倍體小麥的表觀遺傳穩(wěn)定性分析.pdf
- BmCPV與BmNPV多角體對異源蛋白的包埋特性研究.pdf
- 小麥-非洲黑麥雙二倍體在異源多倍體化過程中的變異與分子標記研究.pdf
- 人工合成蕓薹屬異源六倍體的細胞遺傳學研究.pdf
- 榨菜和甘藍嵌合體的合成及其植物學、細胞學特性研究.pdf
- 異源六倍體油菜小孢子培養(yǎng)及其DH群體、SSR遺傳圖譜的構建.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