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 RCT)是一種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作為宮縮抑制劑、支氣管擴張劑應用于臨床。同時RCT具有提高瘦肉率和促生長的作用,因而常被非法用于動物飼料中,以提高經(jīng)濟效益。鑒于動物性食品中RCT殘留的危害,歐共體和我國明確禁止在動物飼料中添加RCT。建立高效快速的檢測方法是監(jiān)督檢測RCT濫用的關鍵所在。目前,用于檢測RCT的方法主要有色譜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這些方法準確性好、靈敏度高,但操作復雜、試驗時間長

2、、成本高,不適用于現(xiàn)場快速高效檢測。當前動物性食品安全監(jiān)測需要檢測RCT的樣品數(shù)量巨大。因此,建立一種準確、快速、簡便、經(jīng)濟的RCT檢測方法勢在必行。
  本實驗以分子印跡技術和電化學傳感技術為理論依據(jù),選擇新型的電極材料,構建傳感器的敏感元件,建立了兩種檢測飼料和動物性食品中RCT的電化學傳感方法,并對其檢測性能進行評價。具體的研究內(nèi)容和結果概述如下:
  1.萊克多巴胺分子印跡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

3、ted polymers, MIPs)的制備和性能研究。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ique, CST)選出甲基丙烯酸作為合成萊克多巴胺分子印跡聚合物的最適宜功能單體;采用封管聚合法制備出對萊克多巴胺具有特異性吸附作用的分子印跡聚合物。通過紅外光譜分析了模板分子與功能單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識別機理;通過紫外吸附實驗對萊克多巴胺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吸附性能進行了綜合評價,該印跡物對萊克多巴胺具有顯著的吸

4、附作用,平均吸附率達83.4%。將印跡物的制備方法應用于萊克多巴胺分子印跡膜(Molecularlyimprintedmembrane, MIM)的制備當中,所合成的印跡膜同樣能特異性識別并吸附萊克多巴胺分子,可作為敏感元件,應用于檢測萊克多巴胺的新型電化學傳感方法的建立。
  2.基于分子印跡技術的檢測萊克多巴胺的電導型傳感方法的建立:在修飾有四氰基對醌二甲烷(7,7,8,8-Tetracyanoquinodimethane,

5、TCNQ)的絲印電極(Screen printed electrode, SPE)表面,利用熱聚合法原位合成含有萊克多巴胺分子印跡結合位點的分子印跡膜,設計并制作測試電極,通過USB接口將電極與電導儀相連接,建立檢測萊克多巴胺的分子印跡電導型傳感方法,通過更換帶有TCNQ-MIM的絲印電極條即可實現(xiàn)多個樣品的快速檢測或連續(xù)性測試。該傳感方法的檢測限達0.05mg/L,在0.2~1.0mg/L范圍內(nèi)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樣品檢測回收率介于9

6、7.0%~99.3%之間,敏感元件壽命在4個月以上。方法簡單,回收率高,穩(wěn)定性較好,能夠應用于萊克多巴胺的現(xiàn)場快速檢測。
  3.基于分子印跡技術的檢測萊克多巴胺的電流型傳感方法的建立:在多壁碳納米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WCNs)修飾的絲印電極上用熱聚合法原位合成萊克多巴胺分子印跡膜。將一次性MWCNs-MIM修飾的電極與便攜式微電流儀相連接,建立檢測萊克多巴胺的分子印跡電流型傳感方法,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