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彌散張量成像的皮質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大腦結構網絡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與目的:近年來,神經影像學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人腦的連接圖譜對于了解我們的大腦如何工作至關重要。2005年,Salvador等第一次用圖論的方法,構建了人腦功能網絡,并發(fā)現(xiàn)其具“小世界”屬性;2007年,Hagmann等第一次構建出了腦結構網絡。隨后腦網絡與拓撲特性被廣泛運用于抑郁癥、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AD)、癲癇、精神分裂癥等的研究。而對于SIVD(subcortical ischemic vas

2、cular disease,皮質下缺血性血管?。┗颊叩娜X結構連接及結構網絡屬性目前尚未見報道。本研究旨在應用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術研究SIVD患者腦結構網絡與拓撲特性與正常人的差異。
  材料與方法:連續(xù)入選本院神經內科2014年6月-2015年3月住院或門診的SIVD患者22例,及性別和年齡相匹配的正常對照組26例。所有受試者均進行3.0T磁共振掃描,應用Matlab、PA

3、NDA和GRETNA軟件包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用解剖學自動標計模板(AAL)進行節(jié)點定義,提取每個區(qū)域內所有體素,通過既往研究設定的矩陣稀疏度(sparsity,Sthr)確定閾值 T,計算聚集系數(shù)(Cp)、路徑長度(Lp)等參數(shù),確定 SIVD患者和正常被試腦結構網絡是否具有“小世界”網絡屬性。同時觀測兩組受試者全腦及局部網絡拓撲參數(shù),如模態(tài)、效率、度等之間的差異。
  結果:在選取的閾值范圍內,正常對照組和SIVD患者的腦結構網絡

4、均具有“小世界”屬性。然而與正常對照組相比,SIVD患者全腦和局部的拓撲結構特性均有明顯改變,主要位于靜息態(tài)fMRI的默認網絡部位(如內側前額葉、楔葉和后扣帶回/楔前葉)。
  結論:SIVD患者的腦結構網絡具有“小世界”屬性。與正常人群相比,SIVD患者的網絡節(jié)點參數(shù)存在明顯改變,主要位于靜息態(tài)fMRI的默認網絡部位,為既往基于靜息態(tài)fMRI的SIVD患者功能網絡改變的研究提供了結構基礎的依據。作為一種新的基于體素水平描述腦網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