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材料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碳納米管就是其中一種。基于碳納米管的晶體管的邏輯電路,可以在單芯片上集成多種電路,解決目前半導體器件的尺寸極限問題。碳納米管透明薄膜可以用在液態(tài)發(fā)光材料,例如LCD顯示、觸摸屏和太陽能光電池。碳納米管還可以用做氣體存儲、納米半導體材料等。然而,實際生產(chǎn)中的缺陷對碳納米管的性質有著極大的影響。
本文采用經(jīng)典分子動力學方法,利用Airebo勢描述碳納米管內的C-C
2、相互作用,研究了不同手性的帶有多個Stone-Wales缺陷的單壁碳納米管的熱穩(wěn)定性,探究了雙壁碳納米管刃位錯和螺位錯及其復合結構的形成和高溫穩(wěn)定性。
首先分別研究了扶手型、螺旋型和鋸齒型Stone-Wales缺陷單壁碳納米管在不同溫度下的熱穩(wěn)定性,分別以(10,10)、(13,7)和(18,0)三種為代表,且暫時不考慮長度和直徑的影響。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扶手型缺陷單壁碳納米管在3000 K以較穩(wěn)定,Lindemann指數(shù)曲線隨著溫
3、度的上升而逐步平穩(wěn)地增大。說明原子在初始位置附近做典型的熱振動,能夠維持碳納米管的完整性。從3000K至更高的溫度,Lindemann指數(shù)曲線的斜率急速增大。從模擬結果來看,表現(xiàn)為越來越多的碳原子脫離管軸,彈射向不同方向。由此判斷扶手型缺陷單壁碳納米管的熔點在3000K左右。同樣螺旋型和鋸齒型缺陷單壁碳納米管的熔點分別為2800K和2500K左右。
雙壁碳納米管不同層間的交叉耦合對其電學、力學和熱學性質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管壁
4、間的交叉耦合,電子和聲子可以同時在不同管壁間運輸,而沒有交叉時傳輸則很困難。這種交叉耦合結構還能阻止管壁的滑移,雙壁碳納米管的力學性能將得到增強。模擬了兩個管型相同的雙壁碳納米管徑向錯開軸向靠近放置,在室溫下會形成穩(wěn)定且對稱的螺位錯和刃位錯的復合位錯結構,連接處生成的四個螺位錯結構能將最外層的刃位錯和最里層的刃位錯銜接。不同的是扶手型的內管有向外舒展的趨勢,而鋸齒型的內管卻有向內并攏的趨勢。對此結構做熱穩(wěn)定性分析,發(fā)現(xiàn)熔化首先發(fā)生在雙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多壁碳納米管與振蕩管熱穩(wěn)定性的模擬研究.pdf
- 含C60的單壁碳納米管的熱穩(wěn)定性研究.pdf
- 直徑、手性和電荷對單壁碳納米管穩(wěn)定性的影響.pdf
- 曲率理論研究碳納米管的空位缺陷穩(wěn)定性.pdf
- [多壁碳納米管]碳納米管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及問題
- 碳納米管包裹Ni納米線復合體系的結構與熱穩(wěn)定性研究.pdf
- 碳納米管扭曲的力學性能與振蕩管的熱穩(wěn)定性模擬研究.pdf
- [多壁碳納米管]碳納米管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現(xiàn)狀及問題
- 多壁碳納米管濕度傳感器穩(wěn)定性研究.pdf
- 苯基修飾的碳納米管的儲氫及氘與雙壁碳納米管碰撞反應.pdf
- 多壁碳納米管的制備.pdf
- 電子束輻照誘導雙壁碳納米管的結構不穩(wěn)定性研究.pdf
- 定向碳納米管的制備和復合催化劑合成碳納米管.pdf
- 多壁碳納米管和磁化后多壁碳納米管對水中羅紅霉素吸附研究.pdf
- 碳納米管互連及碳納米管集束天線特性研究.pdf
- 單壁碳納米管手性測量.pdf
- 碳納米管結構研究.pdf
- 單壁碳納米管中空位缺陷的曲率效應.pdf
- 碳納米管概述
- 雙壁碳納米管的合成與填充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