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菁錳自組裝薄膜生長機制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有機分子自組裝薄膜材料具有的新奇的光、電、催化功能和特性,特別是在有機半導體光電子器件的制作、仿生材料的合成、高效催化材料以及太陽能電池方面廣泛的應用前景,使得這方面的研究一直備受各界研究者們的關注和重視。掃描隧道顯微鏡(STM)是一種先進的表面分析設備,不但可以利用它觀察到原子分辨的形貌圖像,而且還可以通過它在實空間展示材料的電子結構。在本論文中,我們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研究了酞菁錳分子(MnPc)在Bi(111)表面上

2、形成自組裝薄膜的形貌特征和生長機制。通過實驗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
  在極低的溫度下(4.6K),會有少量酞菁錳單分子吸附在襯底Bi(111)表面上。并且通過高分辨率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形貌圖,我們可以看到這類酞菁錳單分子結構中類似于葉片結構的兩個相對的部分都是沿著Bi(111)襯底的晶格矢量方向排列的。當溫度升高至78K左右時,我們可以觀察到酞菁錳單分子會圍繞著自身結構中的錳(Mn)原子發(fā)生細微的旋轉,直到和其他的酞菁錳分子相遇

3、形成自組裝結構。當我們繼續(xù)在Bi(111)襯底上沉積酞菁錳分子,隨著襯底上酞菁錳分子的逐漸沉積,可以看到這些酞菁錳分子開始從單分子狀態(tài)逐漸向一維單鏈狀、雙鏈狀演變,最終形成二維薄膜狀的自組裝結構。
  特別的是,通過高分辨率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圖還揭示了酞菁錳分子在Bi(111)襯底上形成的二維自組裝薄膜中存在一種呈鏡面對稱的分子鏈的特殊的結構,并且這種結構是通過旋轉酞菁錳分子的排列方向得到的。實驗還發(fā)現(xiàn),如果我們對獲得的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