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xiāng)年輕人鏡頭下“三年饑餓”歷史記憶--對社區(qū)影像實踐“民間記憶計劃”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0年,被稱為“中國獨立紀錄片之父”的紀錄片導演吳文光開始他的“饑餓計劃”,尋找、鼓勵自愿加入的年輕人返回自己出生的村莊,采訪拍攝那些經(jīng)歷過“三年饑荒”的老人,搜尋那些散落在廣大農(nóng)村土地上并逐漸消失的歷史記憶,填補宏大歷史敘事中的空白。2011年5月,該計劃正式定名為“民間記憶計劃”。
   本文以民間記憶計劃為研究對象,在中國獨立影像發(fā)展的大背景之下,通過考察這項計劃對于參與其中的拍攝者及村莊的影響,探討吳文光所發(fā)起的民間

2、記憶計劃之于年輕人、歷史檔案、中國獨立影像乃至社會的意義。本文的主要內容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緒論部分包含選題、概念界定、文獻綜述、研究資料方法及研究框架等幾個方面,闡釋了研究的問題和意義,并詳細梳理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梳理吳文光與中國獨立紀錄片發(fā)展的大致脈絡。在中國獨立影像發(fā)展背景之下,把握吳文光個人創(chuàng)作思想及創(chuàng)作內容的轉變軌跡,了解中國獨立影像與社會的關系,考察民間

3、記憶計劃誕生的前提、動機和目的,為后期深入研究民間記憶計劃的內容和意義奠定基礎。對吳文光個人創(chuàng)作軌跡的描述決不僅限于時間和作品的羅列,更重要的是把握其中較為深層次的思想轉變過程。
   第二章立足民間記憶計劃的影像文本,考察該計劃的直接社會影響。以分析不同身份年輕拍攝者的影像作品為切入點,在大致描述幾位拍攝者的個人身份信息及影像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基礎上,嘗試運用社會學、歷史學、紀錄片等相關學科知識或理論對文本進行解讀,探討民間記憶計劃對

4、年輕拍攝者的影響。同時,通過來自拍攝者的資料,以窺這項計劃之于卷入其中的老人及村莊的意義。
   第三章從中國獨立影像發(fā)展的視角考察民間記憶計劃的價值和意義。在論述“社區(qū)影像”這一當今中國獨立影像主流形態(tài)的基礎之上,通過比較的方法,從制作傳播模式、拍攝主體和社會介入方式三個方面,總結民間記憶計劃的突破創(chuàng)新之處,探尋中國獨立影像發(fā)展的新動力。
   第四章探討民間記憶計劃的歷史書寫意義。從社會記憶的理論視角出發(fā),嘗試結合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