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及其反動——1990年代小說中之部分“個人化寫作”重讀.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論文以1990年代小說中之部分“個人化寫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在設定了某種新的文學史敘述之參照系的情況下,選取陳染和林白、朱文和韓東、棉棉和衛(wèi)慧六位作家的作品作為具體切入點,以三個具有可互訪性質的專題形式分別考察了這三對作家筆下人物之個人化的情態(tài)、動因、合理性、偏執(zhí)性和貧弱性,從而從不同角度探討了1980年代個人主義文學敘事之多種可能性在1990年代的阻塞或喪失問題,進而在基于文學敘事所特有的社會隱喻功能的基礎上,從文學研究層面為我們

2、對1990年代個人之個人化進行調整或反動提供一份微薄的學術性參考。 考慮到任何問題皆是在一定的思想視界或知識架構中呈現(xiàn)其問題性的,在不同的視界或架構中,一個問題很可能會呈現(xiàn)完全不同的面相,因此在導言部分,本論文首先確立了一種能夠自由出入于新舊種種版本的“人類故事”之間的總體性思想方式,并以此作為本論文所有討論的方法論指導。 本論文第一章對“潘曉討論”、《WM(我們)》以及“共同體敘事之消隱”等文學史事件、現(xiàn)象或文學文本進

3、行了再度考量,由此帶出一種對1990年代的個人化寫作進行研究的新的文學史參照。 在第二章中,本論文通過仔細辨析,最終將1990年代的個人化寫作界定為一種植根于個人的本位化和原子化及其相互增殖之上的寫作,并從當代文學史、思想史、政治史、日常生活考察等多個角度分析了1990年代個人化寫作在總體上趨向單調化、貧弱化的內外動因。在第三、四、五章中,本論文分別對陳染和林白、朱文和韓東、棉棉和衛(wèi)慧這三對作家的某些作品進行了細部探究,深入挖掘

4、了1990年代小說中的幾種個人化生存模式各自所呈現(xiàn)出來的激進性、保守性和貧瘠性,在肯定“文革”后個人縱身于種種情欲和私人生活之合理性的同時,更揭示出其所付出的諸多代價,如個人的無限碎片化和孤立化、個人同世界的巨大斷裂、個人重新進入或重構公共空間能力的嚴重不足、個人在面對種種現(xiàn)實秩序時的無能、個人的自我精神殖民或自我閹割,等等。 在結語部分,本論文順勢指出當代“中間”類個人的主體強/弱雙重性或多重性,及其對1990年代個人之個人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