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以龍南地區(qū)離子型稀土礦體為研究對象,針對原地浸礦過程中出現(xiàn)的重點問題,通過大量現(xiàn)場調研、測試和室內試驗,對離子型稀土礦體的土水特性、孔隙分布、抗剪強度和蠕變特性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和探討,主要結論整理如下:
?。?)無論是原狀礦體還是重塑礦體,土-水特征曲線都具有相同的變化趨勢,即礦體含水量隨基質吸力的增大,經(jīng)歷穩(wěn)定不變、快速遞減和緩慢減小3個過程。通過土-水特征曲線實測數(shù)據(jù)函數(shù)擬合,得出Fredlund& Xing模型是描
2、述該類型離子型稀土礦體低吸力段的土-水特性的最佳模型。
?。?)孔隙比0.92的原狀礦體單位質量礦體累積孔隙總體積為0.2345cm3/g,大孔隙(r≥5μm)、中孔隙(2μm≤r≤5μm)和小孔隙(r≤2μm)體積分別占孔隙總體積的58%、15%和27%;保持原狀礦體孔隙比重塑后,小孔隙體積增加約3.0%,表明相同孔隙比的原狀礦體和重塑礦體在孔隙分布上有明顯差異。而重塑為孔隙比0.97的礦樣,小孔隙體積減少約1.0%,孔隙分布
3、基本達到原狀礦體狀態(tài)。
?。?)離子型稀土飽和礦體的應力-應變關系呈弱軟化型,稀土礦物顆粒的黏聚力對抗剪強度貢獻較小,礦體的抗剪強度主要由礦物顆粒之間的摩阻力承擔;隨著基質吸力增大,非飽和礦體的吸附強度呈非線性增加,應力-應變關系由硬化型逐漸轉變?yōu)槿踯浕?,而基質吸力的內摩擦角φb呈非線性減小,表明基質吸力對非飽和礦體抗剪強度的貢獻是有限的。利用乘冪函數(shù)對基質吸力與吸附強度的關系進行擬合,據(jù)此提出適合龍南類型離子型稀土非飽和礦體
4、的抗剪強度公式和有效應力表達式。
?。?)偏應力水平不超過50%,礦樣主要產(chǎn)生衰減蠕變變形,且以瞬時彈性變形為主,蠕變變形量很小,礦樣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當偏應力水平達到70%,礦樣發(fā)生非穩(wěn)定蠕變,在經(jīng)歷減速蠕變和等速蠕變后,變形迅速發(fā)展,礦樣在短時間內破壞。圍壓和含水率對離子型稀土礦體在加速蠕變階段的變形特征影響顯著,圍壓越小,礦樣越早出現(xiàn)加速蠕變階段,發(fā)生破壞的時間越短;含水率越大,礦樣破壞時變形量越大,強度降低越明顯?;谌渥冊?/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龍南離子型稀土礦體基本力學特性試驗研究.pdf
- 浸礦過程離子型稀土礦體滲透特性演化機制研究.pdf
- 浸礦對離子型稀土礦體結構影響的試驗研究及其應用.pdf
- 離子型稀土礦體力學參數(shù)測試和臨界注液強度計算.pdf
- 尋烏離子型稀土礦體邊坡穩(wěn)定性研究.pdf
- 浸礦過程中離子型稀土礦體滲透性變化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pdf
- 南方某離子型稀土礦選礦試驗研究.pdf
- 離子型稀土一維入滲規(guī)律及機理試驗研究.pdf
- 離子型稀土礦浸出液樹脂吸附試驗研究.pdf
- 干濕循環(huán)條件下離子型稀土礦浸出嗣后微結構力學特性研究.pdf
- 合肥地區(qū)膨脹土基本力學特性試驗研究.pdf
- 離子型稀土原地浸礦導流孔周滲流規(guī)律試驗研究.pdf
- 離子型稀土礦體中溶液非均勻滲透規(guī)律及對浸取率的影響.pdf
- 離子吸附型稀土礦
- 離子型稀土礦浸出液的富集與除雜試驗研究.pdf
- 離子型稀土原地浸礦中孔徑變化和滲流規(guī)律試驗研究.pdf
- 難處理離子型稀土礦新型浸取劑浸出試驗研究.pdf
- 20121102稀土離子的光譜特性
- 20121102稀土離子的光譜特性
- 階梯型混凝土保溫砌塊砌體基本力學性能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