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頸椎病治療?頸椎病治療?1.對頸椎病的治療,主要是非手術(shù)療法。對于輕型的病例,只要適當休息,用一些消炎止痛藥物如消炎痛、炎痛喜康等即可減輕癥狀,再輔以針灸、理療等可以得到良好的療效。為限制頸部活動,可以佩帶頸圈。一般癥狀在2周~1月內(nèi)可以緩解。如果癥狀仍明顯,則應進行牽引治療。頸部牽引是頸椎病非手術(shù)療法的主要手段,牽引的目的是使頸椎間隙得到拉開,減少突出物所起的壓迫作用。但實際上牽引的作用主要還是使頸部得到休息及解除頸肌的痙攣。2.手術(shù)
2、治療:如診斷明確,經(jīng)非手術(shù)治療無效或有脊髓壓迫癥者應進行手術(shù)。在過去,均做后路椎板切除減壓,但由于減壓作用小療效不佳,故有人從后路切除椎板后拉開脊髓摘除突出物,但牽拉脊髓常使癥狀加重,甚至造成不可恢復的截癱。60年代起,開始進行前路椎間盤切除及椎體間植骨融合術(shù),取得良好的結(jié)果。經(jīng)前路手術(shù)不但可以切除突出物,而且使椎體融合后可減少復發(fā),原有的骨贅也會逐步吸收。手術(shù)方法是病人仰臥、肩部墊枕、頸左側(cè)或右側(cè)橫切口于胸鎖乳突肌內(nèi)側(cè)頸動脈與甲狀腺之
3、間直達椎體,用針刺入應切除的椎間盤,并拍床旁片定位,用骨刀、鉆頭或環(huán)鋸將椎間盤及其上下一部分椎體切除,一直要看到后縱韌帶或硬膜,再用咬骨鉗或刮匙將后緣的骨贅盡量清除,然后取髂骨做椎體間植骨,手術(shù)后用頸圈或石膏固定,一般需2~3月,手術(shù)可于頸叢阻滯或針麻下進行,病人清醒因而不易造成神經(jīng)根或脊髓損傷。診治存在五大誤區(qū)武警醫(yī)院骨科專家龍源生介紹說,頸椎病是頸椎間盤因多種原因發(fā)生了改變,從而剌激或壓迫鄰近組織,并引起人們身體發(fā)生一系列的癥狀的綜
4、合征。頸椎病由于發(fā)病機制復雜,癥狀繁多,一般分為軟組織型、神經(jīng)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脊髓型五種。類型不同,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目前在頸椎病的診治上仍存在五大誤區(qū):1、不恰當?shù)姆磸蜖恳ni部牽引是目前治療頸椎病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恰當?shù)姆磸蜖恳蓪е骂i椎附著的韌帶松弛,加快退行性病變,降低了頸椎的穩(wěn)定性。2、反復盲目按摩、復位。頸椎病發(fā)病機理復雜,在做按摩復位治療前必須要排除椎管狹窄、嚴重的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wěn)定等等,脊髓型頸椎病絕對
5、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癥狀,甚至可導致截癱。3、在治療過程中不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復。盲目牽引,使頸部的肌肉韌帶等長期處于非生理狀態(tài),會造成慢性損害,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復和保持。建議采用藥枕、藥袋進行綜合治療,絕大部分生理彎曲恢復,癥狀消失。4、過于夸大非手術(shù)治療方法的效果。5、輕視頸椎病的預防。長期固定一個姿勢,容易造成頸部軟組織勞損,漸發(fā)展為頸椎病?!局委煷胧款i、腰椎病的傳統(tǒng)治療方法1、口服藥物治療:
6、內(nèi)服藥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過血液循環(huán),才可將藥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藥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癥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zhuǎn)的,骨質(zhì)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藥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于生理曲線狀態(tài),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xiàn)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于輕癥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
7、防止局部炎癥、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主穴每次選1組,可輪流選用。其中第1組穴,一般取夾脊頸5~6,如頸肩痛麻至腕指,可均?。坏?組穴每次僅選啞(1~4)中之1穴,余穴選1~2穴。配穴據(jù)不同癥型,取2~4穴。夾脊穴操作:取28~30號1.5~2寸之毫針,向脊椎方向成75度角刺入或旁開夾脊穴成45度角刺入,至針尖有抵觸感即退針5分。采用提插結(jié)合小幅度捻轉(zhuǎn),促使針感傳導。疼痛重者緊提慢插,肢體麻涼甚者緊插慢提。一般則用平補平瀉法。啞1、2
8、、4穴,均為直刺1~2寸,反覆提插不捻轉(zhuǎn),啞3進針法同夾脊穴。要求取穴準確,得氣后輕提插3~5分鐘或搗針2~3分鐘,要求啞3針感為上肢觸電感余穴應達到四肢觸電感。針感宜由弱到強,逐步獲得,不可亂搗猛刺。如針感不滿意,可調(diào)整方向,如仍無上述針感,則不必強求。緩慢出針,出針后揉按穴孔片刻。大椎穴,快速進針,緩慢送針至1.5寸深。進針時針尖略朝上,得氣后針尖略朝下,然后以拇食指夾持針柄作快速小幅度捻轉(zhuǎn),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脈下行,繼而改為自上而
9、下有節(jié)奏捻轉(zhuǎn)(即拇指向上、食指向下捻針),運針半分鐘。退針至皮下,復將針尖指向患側(cè),提插捻轉(zhuǎn)1分鐘,使酸麻達到肩臂,不留針。風池向鼻尖方向進針1.5寸左右,使針感向頭頸部放射,天柱穴略向脊椎斜刺,針感向頸部放散為宜,均用平補平瀉之法。配穴,進針得氣后亦用平補平瀉法,其中,胛縫穴進針3~5分,有局部酸脹為宜;養(yǎng)老穴取穴時手掌朝胸前,針尖向內(nèi)關(guān)方向刺入,針感應向肩、肘、腕放射。以上穴位,除不留針者外,均留針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1
10、2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三)療效評價療效判別標準:臨床痊愈:癥狀完全消失,頸椎活動度正常,但頸部X片顯示退行性病變未見明顯改善;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勞累后頸部稍有不適,余同上;有效:臨床癥狀減輕,可做輕工作,余同上;無效:癥狀、體征均未見改善。共治1991例。其中1741例,按上述標準評定,臨床痊愈778例(44.7%),顯效566例(29.6%),有效401例(23.1%),無效46例(2.6%),總有效率為97.4%。
11、另250例,頸肩部疼痛改善率為91.6%,指麻及頸肩關(guān)節(jié)活動障礙有效率分別為89.5%和94.2%。從總的治療情況看,以神經(jīng)根型針刺效果最好,而以脊髓型最差。▲電針(一)取穴主穴:夾脊頸2~7。配穴:養(yǎng)老、天柱、大椎、腎俞、大腸俞、曲池、外關(guān)、合谷、陽陵泉、秩邊。(二)治法主穴,根據(jù)增生部位,選擇相應夾脊穴。配穴,每次取4~5穴。主穴以2寸毫針作45度角向脊椎方向刺入,運針至針感出現(xiàn)傳導,配穴進針得氣。平補平瀉1分鐘,然后接通電針儀,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