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的迷思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頂層設計的迷思</b></p><p>  摘要:清末中國思想界初步接觸西方的“政府萬能”新說。民國肇始,梁啟超、宋教仁等皆主張英、法政黨內閣式的“強有力政府”。中國移植西式議會政治失敗,孫中山晚年提出了超越英美模式的“萬能政府”主張。國民黨人執(zhí)政后,部分國民黨人提出“黨國一元主義”的強力政治論,“獨立評論派”的陳之邁、張佛泉,“再生派”的張君勱等,主張取法英美

2、“危機政府”建設“強有力政府”。民族主義是推動“強有力政府”訴求的重要動力,但對于“強力”的追求是否顛覆憲政框架,成為現(xiàn)代民主主義與極權主義的分水嶺。 </p><p>  關鍵詞:民族主義;自由主義;極權主義;危機政府 </p><p>  中圖分類號:D0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142(2013)03―0022―08 </p><p> 

3、 西方法政知識的傳人,帶來現(xiàn)代政治學語匯。許多看似不一的詞匯對應著同一西文,同一中文詞往往又歧義百出。近代以來,中國思想界的“強有力政府”論,即有著多歧的內涵與復雜的流變。本文初步考察近代中國“強有力政府”論的發(fā)生語境、具體內涵與演化過程,以揭示世界性的民族主義潮流如何改寫著中國人對政府職能的認知。 </p><p><b>  一 </b></p><p>  流亡

4、日本期間,梁啟超接觸經由日本轉譯的西方法政學知識,在近代思想家中,較早了解到“強權派”主張的“政府萬能”說。 </p><p>  在《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一文中,梁啟超介紹了歐洲國家觀念的演變。梁指出,國家思想上可分平權派與強權派;平權派主張人權天授,“國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結契約而成立者也,故人民當有無限之權,而政府不可不順從民意。是即民族主義之原動力也”;強權派主張無天賦之權利,惟有血汗而獲得之強者之權利,“

5、國家者,由競爭淘汰不得已而合群以對外敵者也,故政府當有無限之權,而人民不可不服從其義務,是即新帝國主義之原動力也”。而國際競爭已推動著民族主義發(fā)展到新帝國主義,人民對政府職能的認識也發(fā)生轉變,“于是前者以政府為調人、為贅疣者,一反響間,而政府萬能之語,遂遍于大地”。不過,梁啟超認為,“吾國于所謂民族主義者,猶未胚胎焉”,“政府萬能”之說并不適合中國,且“尤恐乎他日之所謂政治學者,耳食新說,不審地位,貿然以十九世紀末之思想為措治之極則,謂

6、歐洲各國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萬能之說,移殖于中國,則吾國將永無成國之日矣”。 </p><p>  稍后梁啟超提出,干涉與放任是兩種“治術”;“干涉主義者,謂當集權于中央,凡百皆以政府之力監(jiān)督之,助長之,其所重者在秩序;放任主義者,謂當散權于個人,凡百皆聽民間自擇焉,自治焉,自進焉,其所重者在自由”。兩派各有理由,但當前中國“其當操干涉主義者十之七,當操放任主義者十之三”。 </p><

7、p>  梁啟超在梳理西方國家觀念變遷時,已意識到“政府萬能”論是民族主義發(fā)展到新帝國主義階段的新現(xiàn)象,對中國而言乃是藥不對癥的。但將“干涉”與“放任”當成兩種“治術”時,認為當下的中國應偏于“干涉”。 </p><p>  梁啟超公開推崇建設強有力的政府,是在民國初年。共和初建,在組建政黨、政團的熱潮中,涌現(xiàn)出兩三百個政黨,其中不少政黨政團主張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各種方案中,政黨責任內閣的主張占了上風

8、。 </p><p>  《中國立國大方針商榷書》實為梁啟超替“共和建設討論會”起草的政綱,他具體提出“世界的國家”、“保育政策”、“強有力政府”、“政黨內閣”四項主張。梁啟超首先提出了“世界的國家”的時代任務,他具體表達為四義:“今世界以國家為本位”、“今世界惟大國為能生存”、“今世界以平和為職志”、“今世界惟占優(yōu)勝于生計界者為能安榮”。而“保育政策”則是推動中國成為“世界的國家”之手段,“欲使我國進為世界的國

9、家,此非所以坐而致也,必謀所以促進之者。于是保育政策尚焉”。這也即與“放任政策”相對的“干涉政策”。不僅國民程度幼稚須“保育”,且在國與國競爭時代,多數(shù)事業(yè)為個人能力所不能舉,更兼之中國革命后數(shù)千年公共信仰破棄、社會根底動搖,尤須“個人自治與國家保育宜同時駢進,劃出范圍,而于范圍內各務擴張其分度”。 </p><p>  “強有力政府”則是推動“保育政策”的手段。強有力政府包括兩方面,“一則對于地方而言中央,地方

10、之權由中央賦予者,政府之強有力者也。中央之權由地方賦予者,非強有力者也。中央能實行監(jiān)督權于地方者,其強有力者也。而不然者,其非強有力者也。二則對于立法府而言行政府,行政府人員自立法府出,而于立法府融為一體者,其最強有力者也;雖非自立法府出,而能得立法府之后援者,其次強有力者也;與立法府劃然而對峙,而于立法事業(yè)絲毫不能參與者,其非強有力者也;并行政事業(yè)猶須仰立法府之鼻息者,其最非強有力者也”。總之,中國需要中央集權、行政集權的強有力政府。

11、 </p><p>  強有力政府的具體模式,則是英國式的政黨內閣,梁稱之為“政黨政治之極軌也”。這具體化為三項標準:“非國會議員不能為內閣員”、“內閣必由國會下院多數(shù)黨之領袖組織之”、“內閣失多數(shù)于下院得解散下院,但再選舉若仍失多數(shù)則例即辭職”。這種模式的長處在于:閣會一體,內閣與國會無互相猜鬩;內閣之權授之于國會,國會之權授之于國民,能充分表現(xiàn)民意;政黨領袖經過自然淘汰,學識道德均屬優(yōu)異,不至濫行秕政;富有彈

12、性,便于調整政策。這樣的政府也是“善而強”(good and strong)的政府。 </p><p>  梁啟超的思想,影響了“共和建設討論會”與進步黨的政綱。 </p><p>  以宋教仁為代表的主張責任內閣制的國民黨人,則傾向于建設強有力的國會。宋教仁也是強有力政府的擁戴者,“廿世紀之中國,非統(tǒng)一國家、集權政府不足以圖存于世界”。他也選擇了政黨內閣式的完善政府,即“為今之計,須亟組

13、織完善政府,欲政府完善,須有政黨內閣。今國民黨即處此地位,選舉事若得勢力,自然成一個國民黨政府”。在具體制度設計上,宋教仁先強調“速行軍民分治,集中行政權力”,后轉而重視立法權。在他看來,世界民主國家,政治權威皆集中于國會,國民黨人應專注于選舉,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我們要在國會里頭,獲得過半數(shù)以上的議席,進而在朝,就可以組成一黨的責任內閣;退而在野,也可以嚴密的監(jiān)督政府,使它有所憚而不敢妄為,應該為的,也使它有所憚而不敢不為”。  

14、 在討論憲法草案時,國民黨人的《國民黨憲法主張全案》、《國民黨憲法討論會對于其憲法主張全案之修正》,具體勾畫了他們的“國會政府主義”方案。在他們的方案中,“憲法上定國會、大總統(tǒng)、法院皆為主動機關”,但為防止行政機關的輕率,“以國務員為制限機關,大總統(tǒng)行使行政權,必經國務員之贊襄”、“以顧問院為制限機關”。國會擁有解釋、修正憲法、組織選舉會選舉總統(tǒng)、眾議</p><p>  其時,章士釗也是強有力政府的主張者,也認

15、可英國模式,并提出政黨內閣、毀黨造黨、一院制的方案。章士釗指出,政黨內閣意味著主持政府的政黨同時控制議會之多數(shù),內閣政策能在議會中順利通過,這種政制并非專制政府,因為“此種政府之強有力,乃議會之強有力也,議會之強有力,即人民之強有力也,寧不可尚?”為了造就政黨內閣,他還主張“毀黨造黨”,也即取消目前已有的小黨,培育以政見相依歸的朝、野兩黨,展開政爭。章還主張“一院制”,在他看來,議會分成兩院防止“議院專橫”或“議院輕躁”是不必要的,“蓋

16、國會者,代表人民也,謂國會專制,猶如謂人民專制”。 </p><p>  當時也有主張仿效法國制度者,如藍公武、吳貫因。藍公武認為,法國由王政改共和的歷史,同中國由帝制而共和的歷史具有相似性,應仿效法制,使“總統(tǒng)之處無責任之地位”。吳貫因比較了三種政府制度,即行政權在總統(tǒng)之美國、在國會之瑞士、在內閣之法國,而以法制為最優(yōu),“中國之行政權,必使屬于內閣,其無疑議矣”。當然,這并非使總統(tǒng)安坐無為,而是內閣與總統(tǒng)分擔行

17、政權,總統(tǒng)任命同黨、同政見之人為閣員,內閣擔負實際政治責任。 </p><p>  當時,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系也提倡建設強有力的政府,但主張采行總統(tǒng)制。然無論梁啟超一系,還是國民黨人,皆認為美國式的總統(tǒng)制導致立法權與行政權的過分對峙,無法建成強大的政府。而中國久處專制之下,集權的總統(tǒng)又有變成皇帝的危險,因而傾向于反對總統(tǒng)制。 </p><p>  總之,清末民初,各方政治勢力,多主張強有力

18、政府,且多傾向于英法式的政黨內閣,但出現(xiàn)“強立法權”還是“強行政權”的分歧。這既基于學理的分歧,也基于現(xiàn)實政治力量所在、政治態(tài)度的差異。學理上,國民黨人將“主權在民”理解為主權在國會,勢必在制度設計中強化議會的立法權;進步黨人信奉主權在國,自然傾向于加強行政權。兩黨也分別被看成“民權黨”與“國權黨”。政治立場上,梁啟超一系的進步黨人不那么激烈反袁,傾向于建設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宋教仁為代表的國民黨人傾向于反袁,且在國會中占據(jù)優(yōu)勢,傾向

19、于建設一個強有力的國會來節(jié)制行政權。雖然雙方皆注意到與之配套的中國政黨制度尚處于幼稚階段,但他們大概低估了建立成熟的兩黨輪替機制的難度。沒有這樣的機制,政黨責任內閣也無從談起。 </p><p>  同盟會員、國民黨人在參議院、憲法起草委員會中,明顯占著優(yōu)勢。因此,臨時約法、天壇憲草,皆有加強立法權、削弱行政權的傾向。天壇憲草尤其受到袁世凱為首的北洋系的攻擊。憲草第43條眾議院對國務員的不信任投票、第76條解散眾

20、議院需參議院同意、第81條國務總理之任命須眾議院同意等,皆是強化立法權的規(guī)定。為此,袁世凱發(fā)動各地軍政長官發(fā)表通電,攻擊憲草壓制行政權,如“使行政部門為國會之附屬品”、“憲草乃一黨私見,意存蹂躪行政機關,破壞三權之制”、“該黨兵敗之余,欲借立法機關顛覆民國”、“國民黨人謀奪行政大權”,等等。據(jù)張玉法的統(tǒng)計,在10月28日至11月4日的43件通電中,“指明憲草謬誤、鉗行政權過甚者二十四次”。最后,袁取消國民黨人議員資格,使國會無法開會,拋

21、棄了憲法草案。 </p><p>  民初雖流行“強有力政府”論,但“強立法權”的傾向在制度設計層面占上風,各派政治勢力無法在和平政爭取得平衡。民初試驗代議制民主失敗與此不無干系。 </p><p><b>  二 </b></p><p>  袁世凱死后,中國軍閥政治的實質日趨公開化,槍之所寄,即權之所在。人們不再期待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轉

22、而希望依托各省,造就一個美國式的聯(lián)邦制國家。加之一戰(zhàn)后彌漫世界的民族自決浪潮,更使“自治”成為一種美麗的愿景。民初被冷落的“聯(lián)邦制”重新浮出水面,無論從思潮、實踐,聯(lián)省自治一時成為最強勁的政治潮流。湖南、浙江等省,紛紛出臺了省憲法或省憲草,湖南還試驗了省長民選。 </p><p>  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研究系,也放棄了早年的強有力政府主張,轉而主張地方自治。《改造發(fā)刊詞》中,他們呼吁:“同人確信國家之組織,全以地方

23、為基礎,故主張中央權限當減到以對外維持統(tǒng)一之必要點為止”,“同人確信地方自治當由自動,故主張各省乃至各縣、各市,皆宜自動的制定根本法而自守之,國家須加以承認”。 </p><p>  在風靡一時的聯(lián)省自治風潮中,出而主張強有力政府的“少數(shù)派”是孫中山。他主張造就“萬能政府”。 </p><p>  早在1906年,孫中山即提出五權憲法的構思,“兄弟的意思,將來中華民國的憲法,是要創(chuàng)一種新主

24、義,叫做‘五權分立’”。此后,他致力于五權憲法的闡釋與宣傳。五權憲法,是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之外,另加監(jiān)察、考試權。在他看來,英國只是國會獨裁的一權政治;美國也有議員擅用糾察權挾持行政機關的弊端。他改三權分立學說為五權憲法,其用意之一是剝離國會的彈劾權,免得國會以彈劾權壓制政府,“弄到政府一舉一動,都不自由,所謂動輒得咎”。 </p><p>  在政府職能問題上,孫中山晚年進一步提出“權能區(qū)分”、“萬能政府”

25、的主張。孫中山認為,歐美民權發(fā)達后的弊端就是人民不信任政府,由此導致政府軟弱無力;這種民權流弊的原因在于人民不知區(qū)別權、能的界限,所以總是排斥、反抗政府;中國因為有了阿斗和諸葛亮的先例,要分開權、能是很容易的,“如果政府是好的,我們四萬萬人便把他當作諸葛亮,把國家的全權都交到他們;如果政府是不好的,我們四萬萬人可以實行皇帝的職權,罷免他們,收回國家的大權”。 </p><p>  孫中山指出,政治之中包含有兩個力

26、量,一個是政權,一個是治權,“一個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個是政府自身的力量”。應把政權完全交到人民手中,治權交到政府手中,“把政治的大權分開成兩個:一個是政府權,一個是人民權。像這樣的分開,就是把政府當作機器,把人民當作工程師。人民對于政府的態(tài)度,就好比是工程師對于機器一樣”。所謂的“政權”是指人民的四項直接民權,即選舉權、罷免權、創(chuàng)制權、復決權;所謂“治權”是指立法、行政、司法、監(jiān)察、考試五權。   在政權與治權的關系上,孫中山提出:

27、“這四權和五權各有各的統(tǒng)屬,各有各的作用,要分別清楚,不可紊亂……政府替人民做事,要有五個權,就是要有五種工作,要分成五個門徑去做工。人民管理政府的動靜,要有四個權,就是要有四個節(jié)制,要分成四方面來管理政府。政府有了這樣的能力,有了這些做工的門徑,才可以發(fā)出無限的威力,才是萬能政府。人民有了這樣大的權力,有了這樣多的節(jié)制,便不怕政府到了萬能沒有力量來管理。”這里,孫中山以“權”與“能”之間的制約達到制衡目的。 </p>&

28、lt;p>  孫中山的“萬能政府”說,受美國進步主義時代的憲政思想影響。進步主義時代的人們意識到傳統(tǒng)的“有限政府”角色的負面性,政治學家們開始強調行政權應成為三權的核心,政府的主體不是立法,而是行政管理。羅斯福、威爾遜開啟美國強有力政府的時代,政府開始干預社會事務,總統(tǒng)與行政權系統(tǒng)的權力都大大擴張。 </p><p>  顯然,“五權憲法”、“萬能政府”的構想缺乏權力內部分權制衡的機制。分權制衡學說來自古代

29、思想家的混合政體理論,近代經由洛克與孟德斯鳩的發(fā)揮,成為西方議會政治的基本政體原則之一。它是自由主義精神的制度化體現(xiàn),強調為了自由必須限制權力,反對任何獨占性權力。孫中山將五權都劃為中央政府機構之下,這更多的體現(xiàn)出部門分工,或者說“五權分職”,而不是“五權分立”。 </p><p>  孫中山去世后,國民黨人借助于軍事北伐,取代北洋勢力,在南京建立政權,孫中山的制度方案有了試驗的可能。根據(jù)胡漢民和孫科的提議,南京

30、政府開始了五院制政府的試驗。然而,推行過程中,國民黨人的五院制政府不但沒有成為“萬能政府”,反而成為效率低下的中央政府,無法應對國難下的危機。在30年代國難引發(fā)的政治大討論中,中央政府機構改革成為當時的重要議題。對于政府功能的看法,即趨向于“無為政治”與“極權主義”兩個極端。 </p><p>  胡適是“無為政治”的提倡者。他以為,中國人有著二千年來天高皇帝遠而引起的“無治主義的民族性”,“現(xiàn)時中國所需要的政治

31、哲學,決不是歐美19世紀以來的積極有為的政治哲學”。胡適強調政府目前還不配建設,只能做點與民休息的仁政。這一觀點引發(fā)爭論。支持者認為,政府職權不是“縮小”到警察權,而是“擴大”到警察權的問題,因為政府連“警察權”都不能勝任。反對意見則稱:“現(xiàn)時我們所需要的,正是歐美十九世紀以來積極有為的政治哲學,而不是二千四百年以前消極無為的政治哲學?!薄坝袨檎巍迸c“無為政治”的爭論,表現(xiàn)出知識界對于當時政府之角色與功能的懷疑。 </p>

32、<p>  一些知識分子,則走向對強力政府的崇拜,并視之為一種世界性潮流。有論者提出:“當今世界潮流趨向于集權的政府的職務,從警察進于保育;政府的政策,從放任人于干涉。如意,如德,如俄,不消說了。就是老牌子民主共和的美國,近來已走上這條路了?!卞X端升認為,民主政治不可補救的缺點是無法承擔現(xiàn)代國家繁重的經濟職能,中國是個一切落后的國家,需要有能力有理想的獨裁來推動沿海工業(yè)化,帶動內地農業(yè),“無論是增進人民的智識及健康也好,或

33、增加人民生產能力也好,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必絕對無成的”。他甚至主張中國“應努力培植一個極權國家,以立足于世界之上”。 </p><p>  一些主張三民主義為體,法西斯主義為用的人,更公開宣傳“黨國一元主義”的強力政府論。他們以“強力”作為國家的本質,基于“強力”契約而演進的國家,“力”之“動向”便成為國家本質的唯一因素。國家生存的要素也不再只是人民、領土、主權,還應包括“組織力”。不論古時封建國家,或是現(xiàn)代

34、民族國家,國家的主要作用皆為權力的強勢發(fā)揮。強力政治的兩根支柱一為強力,二為法律,應以事實上的強力,締造法律的強力。事實上的強力,就是強有力的人締造的強有力的政府?!包h國一元主義”是強力政治的要素,強力政治是黨和國的合一,黨是國的靈魂,國是黨的外體。要公開仿效俄、意的獨裁制,集權于中央,中央政府以領袖為中心,將領袖的賢明判斷作為強力政治之出發(fā)點。 </p><p>  在大討論中,出現(xiàn)了看似中間立場的看法,這就是

35、民意監(jiān)督、權力制衡下的“強有力政府論”。其代表人物,當屬“獨立評論”派的陳之邁、張佛泉,“再生”派的張君勱、張東蓀、朱亦松等。 </p><p>  陳之邁指出,19世紀民治的勃興正值放任主義風行,軟弱政府為人所稱道;20世紀后,國家為社會服務的觀念勃興,政治家更趨向于積極。以前人民要求政府“無為”,現(xiàn)在人們要求政府“服務”,在非常時期更要求“效率”。時代局勢皆變動了,“我們是守著十九世紀歐西的理想而甘心做它的最

36、后壁壘或為它不惜犧牲呢?還是放眼去看二十世紀的潮流而求其適應?” </p><p>  陳之邁強調,中國不應在國難當頭時,將政府搞得無能而軟弱。歐美各國面臨危機或戰(zhàn)事時,政府改組常表現(xiàn)出如下共性:事權集中到少數(shù)或者一人手中;政治領袖與軍事領袖密切聯(lián)絡或合二為一;各政黨消除黨見一致對外;限制平時的種種自由;某些重要的憲法保障暫時擱置。當然,如此強有力的政府是不能缺乏人民監(jiān)督的,人民身負監(jiān)督責任才能造就優(yōu)良政府。然而

37、,政治學、政治史上的一個“啞謎”就是:“政府不許我們‘鞭撻督促’,我們從何‘鞭撻督促’?”陳之邁給這一啞謎的答案是“惟有‘鞭撻督促’才能有機會‘鞭撻督促’”,也就是說“‘鞭撻督促’是造成‘鞭撻督促’機會的唯一方法”。 </p><p>  具體來講,陳之邁主張廢除五院制度,改革中政會,國民黨公開黨內派別分歧進行政爭。他認為,國民黨的中央政治是“在五權分立的制度上硬裝上一黨專政的制度”,其結果是五權并不分立,一黨專

38、政的好處一無所得,其弊端在笨重低效;過去數(shù)年的經驗表明,五院制的政府機構是最笨重的,“國民黨制憲的目標如在產生有效率的政府,那么唯有放棄死守五院制度的精神”。不過他并未提出強有力中央政府的具體細節(jié)性架構,而將之視為政治領袖們的責任。 </p><p>  張佛泉跟陳之邁的看法類似,且具體提出制度設想。在張看來,舊的分權說已經過時,極端的民治主義需要自下而上,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中國需要有自上而下的方法來適應西方文

39、明,達到民主政治,“我一則日:在立法機關節(jié)制之下,要盡力擴大行政權;我再則日:在立法機關節(jié)制之下,要盡力擴大行政權”。張佛泉認為,英國式的責任內閣制,是世界上效率最高、權力最大的政治組織,且不會有立法與行政對峙的流弊;應由國民黨來代表國民推行這種內閣制,行政機關應有發(fā)動權,應以行政機關來發(fā)動,以立法機關來復決。   張佛泉指出,政府的力量與人民的制裁應同步增長,“中國在今日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但同時也要加強人民制裁(popular

40、contr01)的力量”;制裁的力量應該是外在的,而不必一定是內在的,“在政府本身之內,各部不能成對峙形勢,不能講制衡。政府是好動的,是須有所作為的,不然,便與政府之本來目的相違反”。但強有力政府必須受人民自由意志的制約,“政府若想集權,便須予國民以表現(xiàn)意志的機會。這種自由便是制裁政府的原動力”??傊浾撟杂?、結社自由是政府集權的條件。 </p><p>  以張君勱為首的“再生派”,主張“修正的民主政治”,也

41、是一種民意監(jiān)督下的強有力政府。在他們看來,民主的精神與強有力的政府是可以相容的,“權力者,所以便行政之執(zhí)行,自由者,所以保障社會文化與個人思想。二者各有范圍,若為之區(qū)分適當,則一方得敏捷之政府,他方得自由發(fā)展之個人,固有兼容并存之可能”。而以民主為制度、以專政為運用是可能的,“民主制度是常經,專政的運用是一時應變之計”,“我們必須稍稍修改民主政治使其具有能隨時代而變的彈性”,即“在民主制度上,有一個集中的力量用以推動之”。強有力的政府之

42、所以與民主不矛盾,還在于它能促進經濟平等。人民安居樂業(yè)是實現(xiàn)民主的前提,“在經濟方面我們既主張計劃經濟,則要實行這種計劃,自必須有一個有力量的政權不可”。 </p><p>  他們的基本政治主張是“修正的民主政治”,即“以民主政治為根本原則,依國情充量實現(xiàn)之”;“國家政事重在效率,貴乎敏活切實;社會文化欲其發(fā)展,當任其自由歧異;以此為集中與開放之分界”;“政治制度中使專門家占有地位,以減少黨派操縱與捭闔之作用”

43、。 </p><p>  張君勱所設想的強有力政府基于三個原則,即國家利益至上、行政權重于立法權、擔任行政者事權集中且久于任上。他的方案是,以行政大綱約束行政權,國民代表會議的職責在監(jiān)督財政與議定法律,不能行使不信任投票,不能非議已經確定的行政大綱,并以超然黨派之上的文官制度與專家政治,提高行政效率,保障行政權的穩(wěn)固,形成“集中心力之國家民主政治”。 </p><p>  《再生》撰稿人朱

44、亦松提出“新時代的民治主義”的方案。他認為,中國需要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同時又應是合于民治精神的政府,這是國家權力和人民自由的妥協(xié)問題,“處今日中國國情之下,我認為唯有全國合作、網羅各黨派的人才,組織一種舉國一致的政府或混合的政府,方克負荷大業(yè),和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國家”。他的新民治方案中,有一個各職業(yè)團體構成的全國經濟議會與獨立的司法機關來監(jiān)督跨黨派的混合政府。 </p><p>  當時的人們,關注到一個新現(xiàn)象,

45、這就是英美的“危機政府”。1932年,曾參預羅斯福新政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法學教授羅哲士(Lindsay Rogers)在弗吉尼亞大學作了名為“危機政府(Crisis Government)”的演講,后成書出版。羅哲士介紹了獨裁制在歐洲的興起與傳播,并詳細探討了民主國家的妥協(xié)與應對。羅哲士預言:“新式的代議制度是一定要發(fā)生的。它們在各種危機政府里已有粗糙的生長……將來議會定要限于制定普通的原則,在原則之下授予行政機關以寬大的權力?!敝袊?/p>

46、知識界開始認識到,“歐戰(zhàn)以還的所謂‘危機政府’,把權力集中于領袖身上,匪特不是反民主政治的,并且是民主政治一個極大的收獲”。陳之邁專文研究了“危機政府”現(xiàn)象,歸納了英美學者的重要結論:“為應付目前的環(huán)境,政府的目的應改變?yōu)樾省?;“民主政治不過是解決政治問題的和平方法”;“民主政治也能產生有效率的政府,近年來的民主國家所產生的‘危機政府’‘效率’并不減于獨裁”。 </p><p>  總之,民族危機往往觸發(fā)民族主

47、義思潮的高漲,也多伴隨著強力政府的訴求。“強有力政府”論所借助的思想資源卻頗為博雜,既有源于現(xiàn)代政治中行政權擴張的趨勢、“危機政府”的臨時經驗,也來源于獨特的理論創(chuàng)造、更新的極權主義挑戰(zhàn)。德意式的極權主義實質上是一種政治、道德、宗教三合一的全能政治,其政府固然是強有力的,但卻趨向于暴政,并非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正途。吸收英美“危機政府”經驗的強有力政府與民主兼容的觀點,嚴格區(qū)分“極權主義”與“行政集權”的界限,比古典民主理論更能回應時代新任務

48、、新課題。 </p><p><b>  三 </b></p><p>  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使人類的經濟活動日益繁復,社會結構也日益復雜化,政府的功能與責任也日益增長。政府不僅是簡單地進行“統(tǒng)治”,而是要提供“服務”,人們也不再簡單地期待政府“無為”,而是提出了“效率”的要求。因此,強有力政府,不僅是西方思想界的一種訴求,也部分地成為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某種現(xiàn)實。晚清以降的

49、中國思想界,敏銳地觀察到了這一事實。 </p><p>  而近代中國面f臨的時代任務是雙重的,一方面要建立獨立、統(tǒng)一的現(xiàn)代國家,同時要構建具體的統(tǒng)治形式。也就是說,中國近代以來的政制轉型,事實上首先是中央政府的頂層設計問題,它也一直是一個未曾破解的難局。當時的人們也曾認識到,中國近代化失敗的原因在于沒有建立現(xiàn)代政府,中國雖事事不如人,最不如人可以說是政府,“中國迄今未曾產生良好的政府就是中國所以直到現(xiàn)在不能立于

50、世界各強國之林的唯一原因”。也就是說,中國亟需造成一個具有近代式政府機能的民族國家。顯然,民族建國的歷史任務,國家外不獨立,內不統(tǒng)一的實際情形,都使有識之士認識到建設“強有力政府”的必要性。 </p><p>  國際競爭的加劇、世界性的民族主義浪潮的反復高漲,是“強有力政府”論被中國思想界吸納的時代背景。民初梁啟超一系的進步黨人,正是基于國家主義的興起,認定“主權在國”比“主權在民”更符合歷史潮流與中國現(xiàn)實,“

51、十九世紀初期革命之潮流在求得一良國會以去對抗政府,二十世紀初期革命之潮流在求得一良政府以對抗外國”,中國欲御外侮,“不徒在伸民權也,尤宜急謀振國權”,“欲求振國權,與其得一強有力之國會,不如得一強有力之政府”。與此類似,孫中山也寄希望于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超英趕美”,“用我們的民權主義,把中國改造成一個‘全民政治’的民國,要駕乎歐美之上”。 </p><p>  但種種“強有力政府”思想的內涵卻有不小的差異。梁啟

52、超民初提出“強有力政府”,與之配套的是主權在國、保育政策、政黨內閣的主張。孫中山的“萬能政府”論,與之配套的是五權憲法、直接民權、權能區(qū)分主張。“修正的”民主派所主張的“強有力政府”,仿效英美的“危機政府”,與之配套的是委托立法、專家行政、輿論監(jiān)督。極權主義者所主張的“強力政治”,則是“黨國一元主義”。這里,對于“強力”的追求是否逸出“憲政”的框架,是現(xiàn)代民主主義與極權主義的分水嶺。 </p><p>  再者,

53、紙面上的“強有力政府”,與事實上的“強有力政府”,也截然兩事。進步黨人所津津樂道的英國式政黨責任內閣,卻無成熟的兩黨制度與之配套;民初國民黨人所設計的強國會的“強有力政府”,僅處于憲法草案狀態(tài)就被扼殺在搖籃中;孫中山所設計的理想化的“萬能政府”,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也變成“無能政府”。盡管國民黨人做了種種改革調整的嘗試,如1935年底國民黨五大召開后的政制改革,部分吸收了陳之邁等人的設想,但民國時期,一個理想的中央政府結構始終未能出現(xiàn)。 &

54、lt;/p><p>  當然,在探討中國前途的問題上,并非所有思想家都迷信萬能政府。張東蓀便曾指出:“中國國運之興也,不在有萬能之政府,而在有健全自由之社會?!彼鲝堈闻c社會分離,培育自由競爭的社會,反對倚靠“萬能政府”。 </p><p>  總之,近代中國思想界的“強有力政府”思潮,寄托著中國人的強國夢、統(tǒng)一夢,但其內涵卻復雜多變,并有著種種方案?!皬娪辛φ彼枷胱鳛橐环N“治術”,具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