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年來,弛豫鐵電單晶鈮鎂酸鉛-鈦酸鉛(Pb(Mg1/3Nb2/3)O3-PbTiO3,即PMN-PT),具有極高的壓電和機電耦合性能備受人們關注。但是,人們更多的是關注其三方相或者是MPB相,該組份的PMN-PT晶體相轉變溫度較低,矯頑電場比較小,限制了其應用范圍。四方相的PMN-PT擁有相當?shù)臋C電性能,并且具有較高的相轉變溫度。另外,有研究表明鈮鈧鎂酸鉛-鈦酸鉛(PSN-PMN-PT)陶瓷擁有較高的相轉變溫度,那么PSN-PMN-PT
2、單晶可能具有較廣的溫度使用范圍??紤]到機器產熱問題,需要尋找同時具有高壓電機電耦合性能和寬的溫度適用范圍的材料。本論文選擇對四方相的PMN-PT和PSN-PMN-PT單晶為研究對象,對其的機電性能及溫度穩(wěn)定性進行研究。
首先,對[001]C方向極化的四方相的PMN-0.37PT晶體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該晶體擁有較高的居里溫度(174℃)和矯頑電場EC(7.4kV/cm)。其全矩陣參數(shù)表明該晶體擁有較強的各向異性,很好的橫向介電性能和
3、切向壓電性能。通過理論推導可知PMN-0.37PT單晶沿[011]C方向極化可以獲得較高的綜合性能。隨著溫度的升高,該晶體的各向異性在不斷降低,其縱向壓電性能d33的最大值取向不斷的向[001]C方向偏轉。溫度在140℃以下時,該晶體擁有較好的壓電熱穩(wěn)性和橫向介電熱穩(wěn)性。
其次,對[011]C方向極化的PMN-PT晶進行了研究。隨著[011]C方向電場的增加,單晶從四方相轉變?yōu)镸C相,最終變?yōu)閱萎犝幌?;在降低電壓的過程當中,
4、單晶從單疇正交相轉變到MC相,最終到四方相與MC相的混合結構。48小時后,相結構穩(wěn)定但依舊存在單斜相。由于單斜相的存在,導致了該晶體在室溫下有極好的壓電和機電耦合性能。隨著溫度升高,晶體中的單斜相體積不發(fā)生變化,但是其縱向性能對溫度比較敏感。因而,對于壓電器件來講,應當盡量避免含有單斜相結構的晶體,但可以考慮使用在熱敏器件當中。
最后,對[001]C方向極化的0.06PSN-0.61PMN-0.33PT晶體進行研究。該晶體具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鈮鋅酸鉛-鈦酸鉛和鈮鎂銦酸鉛-鈦酸鉛單晶的物性研究.pdf
- 鈮鎂酸鉛-鈦酸鉛單晶剪切模式換能器性能研究.pdf
- 鈮鎂酸鉛—鈦酸鉛單晶鈸型換能器研制及性能研究.pdf
- 聲導波在鈮鎂酸鉛-鈦酸鉛單晶中傳播特性的研究.pdf
- 鈮鎂酸鉛-鈦酸鉛單晶多層復合結構的聲傳輸特性研究.pdf
- 鈮鎂酸鉛-鈦酸鉛壓電陶瓷的制備及其鐵電性能研究.pdf
- 鈮鎂酸鉛-鈦酸鉛單晶層狀復合介質中彈性波傳播特性研究.pdf
- 弛豫鐵電單晶鈮銦鎂酸鉛-鈦酸鉛的光學性質研究.pdf
- 38363.鐵電單晶鈮銦鎂酸鉛鈦酸鉛結構及電光性質研究
- 高性能鈮鎂酸鉛鋯鈦酸鉛熱釋電陶瓷的研究.pdf
- 弛豫鐵電單晶鈮鎂酸鉛-鈦酸鉛復電機系數(shù)測試與研究.pdf
- 弛豫鐵電單晶鈮鎂酸鉛鈦酸鉛復電機系數(shù)測試與研究
- 錳摻雜鈮銦鎂酸鉛-鈦酸鉛壓電陶瓷的制備與機電性質研究.pdf
- 鈮鐿酸鉛-鈦酸鉛陶瓷制備及機電性質研究.pdf
- 近相界鈮鎂酸鉛-鈦酸鉛單晶薄層中蘭姆波傳播特性研究.pdf
- Cu摻雜鈮銦鎂酸鉛-鈦酸鉛陶瓷的低溫燒結及電學性能研究.pdf
- 鈮鎂酸鉛鈦酸鉛系壓電陶瓷準同型相界附近性能的研究.pdf
- 30083.弛豫鐵電單晶鉺摻雜鈮鎂銦酸鉛鈦酸鉛的制備和性能研究
- 39179.鈮鎂酸鉛和鈮鋅酸鉛基鐵電單晶中聲表面波傳播特性研究
- 鈮錳酸鉛-銻錳酸鉛-鋯鈦酸鉛熱釋電陶瓷能量收集器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