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冰雷達的南極冰蓋冰厚和冰下地形探測及其演化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極冰蓋是地球上最大的陸緣冰體,其物質收支和穩(wěn)定性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海平面升高有重要的影響。冰雷達(Ice radar),又稱無線電回波探測(Radio-echosounding,RES)或探冰雷達(Ice-penetrating radar),主要用于極地冰蓋冰厚、內部結構和冰下地貌調查,是冰川學家調查南極冰蓋冰下特征的主要方法。這些參數(shù)是計算冰蓋體積和物質平衡、重建過去冰雪積累和消融率以及冰蓋動力和沉積過程的基礎?,F(xiàn)在,冰雷達測量覆蓋

2、了南極絕大部分區(qū)域,極大地提升了人們對南極冰蓋和全球系統(tǒng)間相互作用的理解。本文首先重點評述了冰雷達在探測研究南極冰蓋厚度和冰下地形、內部反射層、冰下湖和冰下水系、冰床粗糙度以及冰晶組構等主要領域的進展,并且對未來冰雷達探測研究南極冰蓋的前景進行了展望,給出了我國的現(xiàn)狀。
   冰雷達的性能,如探測深度、分辨率和精度等,直接決定了觀測結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進而影響冰蓋的物質平衡和穩(wěn)定性研究。自上世紀60年代被引入極地冰蓋調查和研究

3、以來,冰雷達性能、探測方法和研究內容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和發(fā)展,成為冰蓋研究不可獲取的手段。本文分三個時間段(1960s~1980s,1980s~2000年和2000年之后)綜述了冰雷達的發(fā)展,并展望了其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Dome A(冰穹A)位于東南極冰蓋中央,是南極冰蓋最高點。冰蓋演化模式顯示,DomeA區(qū)域很可能保存了過去超過百萬年的地球古氣候和古環(huán)境記錄,被認為是深冰芯鉆孔的理想位置。冰厚和冰下地形是模式評估冰芯年代尺

4、度和深冰芯鉆孔選址的重要依據(jù)。中國第21次和24次南極科學考察(CHINARE21,2004/05; CHINARE24,2007/08)期間,車載冰雷達系統(tǒng)被用于Dome A區(qū)域中心30 km×30 km范圍內冰蓋的三維調查,成功獲得高分辨率、高精度冰厚和冰下地形數(shù)據(jù),得出140.5 m×140.5 m網格分辨率冰厚分布和冰下地形DEM。調查結果顯示,Dome A中心方形區(qū)域內的冰厚平均值為2233 m,冰厚最小值1618 m,昆侖站

5、位置冰厚最大,為3139 m;冰下地形起伏相對劇烈,海拔范圍949-2445m,呈現(xiàn)典型、清晰的山地冰川作用地貌格局,很可能反映了南極冰蓋的早期演化。依據(jù)冰厚分布和冰下地形特征,認為昆侖站位置適合開展首支分辨率高、年代久遠深冰芯的鉆探。不過,冰蓋內部層序結構和冰底消融情況仍需進一步研究確定。
   南極冰蓋的形成始于~3400萬年前,當時的地球氣候出現(xiàn)顯著而快速的變化。冰蓋和氣候模式研究的結果顯示,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降低(不到工

6、業(yè)化前280 ppm的3倍),以及南極繞極流的形成,導致了地球的大幅度降溫,并出現(xiàn)與地球軌道變化相關的冰川作用。基于現(xiàn)有的南極冰蓋冰下地形,數(shù)值模擬得出的南極冰蓋發(fā)源地在南極的山脈區(qū)域,包括位于東南極冰蓋中央DomeA區(qū)域的Gamburtsev山脈。盡管如此,由于缺少對Gamburtsev山脈現(xiàn)在地形特征的了解,使得現(xiàn)在關于南極大陸型冰蓋的早期冰川作和后續(xù)發(fā)展仍然很不確定。根據(jù)我們通過冰雷達獲得的DomeA區(qū)域的冰下地形,冰下地貌呈現(xiàn)了

7、經典的阿爾卑斯山脈地形特征,發(fā)育有經過山地冰川剝蝕的早期河流谷底,而這樣的地形特征的形成需要平均約3℃的夏季表明溫度。Dome A區(qū)域的冰下地形很可能形成于南極冰蓋冰川作用的初期。根據(jù)南極的氣候歷史(來自深海沉積記錄),認為Gamburtsev山脈的形成可能早于3400萬年前,并且該區(qū)域是南極冰蓋起源的核心區(qū)域。此外,1400萬年以來,DomeA區(qū)域的冰下地形很可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東南極冰蓋中山站至Dome A斷面是國

8、際橫穿南極科學考察計劃的核心斷面之一,途經過伊麗莎白公主地,沿Lambert冰川東側上游至Dome A下覆的Gamburtsev冰下山脈區(qū)域。東南極冰蓋中山站至Dome A斷面的冰厚和冰下地形源于CHINARE24期間的車載冰雷達探測,測線總長1170 km,其中在82%的測線上成功探測到冰巖界面,實測數(shù)據(jù)的水平分辨率<5.6 m。測量結果顯示:斷面上的平均冰厚為2037 m,730 km處冰厚最大,冰蓋邊緣位置冰厚最小(891m),內

9、陸1020 km位置冰厚略大于冰厚最小值,為1078 m;冰下地形平均海拔728 m,遠高于東南極冰下地形高程平均值,其中1034 km處海拔最高,達到2650m,765 km處海拔最低。內陸深處900-1170 km范圍內冰下地形海拔較高,與該段位于Gamburtsev冰下山脈區(qū)域有關。除900 km位置冰下地形的劇烈升高在冰面造成明顯的地形抬升外,總體上,冰下地形對冰面地形的影響不大。在冰雷達探測到冰巖界面的部分,小尺度的冰厚和冰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