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天然植物纖維增強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由于成本低、成型快、輕質高強、抗沖擊、耐酸堿及可回收等優(yōu)點而備受關注。我國天然纖維尤其是麻類纖維資源豐富,其中苧麻產量世界第一,如能將其開發(fā)為高附加值的增強纖維很有意義。但是苧麻纖維親水性的表面與熱塑性樹脂基體疏水性的表面極性差別大,兩者之間相容性差使得其界面粘結性能差,負載不能有效地通過界面?zhèn)鬟f,造成復合材料整體性能下降。目前常使用的界面改性方法雖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處理效率低、能源消耗高、對纖維損

2、傷大,且廢棄物的處理污染環(huán)境,不符合當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因此對環(huán)境友好、可操作性強、處理效率高且對纖維損傷小的等離子體技術在材料表面改性領域研究中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如能將等離子體技術運用于植物纖維的表面改性,提高植物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極有發(fā)展前景。
  但是,大部分等離子體處理都是在低氣壓的條件下進行,而抽真空系統(tǒng)成本高,處理不連續(xù),加上抽真空處理對于一些含液體的樣品難以實施,使得等離子體技術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

3、而國際上正積極研究不需要真空系統(tǒng)的常壓等離子體技術,目前主要有兩種:常壓等離子體射流(APPJ)和常壓介質阻擋放電(DBD)等離子體。
  本課題采用常壓APPJ和DBD設備,以苧麻纖維和苧麻織物為研究對象,系統(tǒng)地研究了常壓等離子體技術對苧麻纖維表面性能的影響;等離子體處理參數對改性效果的交互作用;等離子體對苧麻纖維改性的時效性;等離子體對苧麻織物的改性以及對苧麻織物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界面性能及力學性能的影響。圍繞該主題,本文開展

4、的主要工作如下:
 ?。?)采用常壓DBD等離子體對苧麻纖維表面進行改性,選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為熱塑性樹脂基體。分別采用掃描電鏡(SEM)、原子力顯微鏡(AFM)、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纖維動態(tài)接觸角分析(DCAA)以及單纖維拉伸強度測試等考察了等離子體處理對苧麻纖維表面形貌、表面化學成分、表面親水性能的改變以及對苧麻纖維強度的影響,采用單纖維抽拔測試來檢測苧麻纖維與PBS樹脂的界面剪切強度(IFSS)。研究結果表

5、明:經等離子體處理后,苧麻纖維表面變得粗糙并出現(xiàn)了許多明顯的顆粒、微坑和凸起,增加了纖維表面與PBS的機械鎖合作用。纖維表面碳元素含量以及C-C基團含量明顯提高,纖維接觸角也明顯提高,苧麻與PBS樹脂間的IFSS值增幅最高約46%,苧麻纖維的拉伸強度沒有出現(xiàn)顯著性減小。同時發(fā)現(xiàn)等離子體處理電壓對苧麻纖維的表面改性有顯著性影響:當處理電壓低于一定閾值時,等離子體對苧麻纖維幾乎起不到改性效果;而處理電壓過高時,則會破壞改性效果,因此應合理選

6、擇等離子體處理參數。
  (2)常壓等離子體處理參數對材料表面改性效果通常有顯著性影響,而等離子體各處理參數對改性效果的影響不是獨立的,參數間往往有交互作用。為了研究常壓等離子體處理參數對苧麻纖維表面改性效果的綜合影響,設計改進了一種新型的常壓DBD等離子體設備對苧麻纖維表面進行改性,使用中心復合設計(CCD)響應面法(RSM)對等離子體處理參數進行設計,在單因素實驗研究基礎上,選定3個影響較大的因素(處理電流、處理時間、乙醇氣體

7、流速)作3因素5水平實驗來考察處理參數對等離子體改性苧麻纖維的協(xié)同作用,共有15組實驗處理參數。分別采用場發(fā)射掃描電鏡(FESEM)、XPS、DCAA考察了苧麻纖維表面形貌、表面化學成分及表面親水性能的變化;由單纖維抽拔測試獲得苧麻纖維與聚丙烯樹脂基體間的IFSS值;由四極桿質譜分析儀來測試等離子反應室內的氣體成分。研究表明:等離子體處理參數間存在交互作用,在處理電流(10 mA),處理時間(5 min)及乙醇流速(8 sccm)的等離

8、子體處理參數下,苧麻與聚丙烯間的IFSS增幅值為最高約為50%,而且流速是對改性效果影響最顯著的因素。由質譜分析發(fā)現(xiàn),乙基基團濃度較高的組,其相應的DCAA值和IFSS值也大多比較高,說明乙基的濃度與等離子體對苧麻纖維的改性效果緊密相關。此外,本實驗中在原有的氣體通道外另增加了一個通道,這種對傳統(tǒng)等離子體設備的改良方法可以控制和按需調節(jié)處理氣體成分比,對提高等離子體處理效果的重復性和穩(wěn)定性很有幫助。
 ?。?)常壓等離子對材料表面

9、改性的主要問題是等離子體的時效性,即改性后的材料表面狀態(tài)會慢慢回復到未改性水平。由于改性后的材料在等待應用過程中還可能會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此時效性研究成為了等離子體對材料表面改性研究領域必不可少的內容。為了進一步研究常壓等離子體對苧麻纖維的表面改性效果是否存在時效性,使用常壓等離子體射流(APPJ)設備對苧麻纖維表面進行處理,并在150天內每隔一定時間分別對纖維進行測定,采用SEM、XPS、纖維接觸角測試等分析技術考察苧麻纖維的表

10、面形貌、表面化學成分及表面親水性能的變化;采用單纖維抽拔測試對苧麻纖維及聚丙烯樹脂間的IFSS值進行測定;并采用SEM對單纖維抽拔測試后的苧麻纖維表面脫粘區(qū)域形貌進行分析。研究表明:在150天內,苧麻纖維表面化學成分中碳氧元素及各基團的含量較為穩(wěn)定,而表面親水性、苧麻/聚丙烯的IFSS值以及苧麻纖維脫粘形貌未見明顯變化,即常壓等離子體處理將親水性的苧麻表面改性為疏水性后,其表面未見明顯的親水性回復,因此常壓等離子體處理可被用作一種改性效

11、果較為穩(wěn)定和持久的材料表面改性方法。
  (4)使用常壓DBD等離子體對苧麻織物表面進行改性,使用熱壓法制備苧麻織物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板,以研究常壓等離子體改性前后苧麻織物表面性能以及其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界面性能和力學性能的改善。采用SEM、XPS、表面接觸角測試來分別考察苧麻織物的表面形貌、化學成分及表面親水性能的變化;并采用SEM來觀察經層間剪切強度(ILSS)測試后的織物表面脫粘區(qū)域形貌;采用ILSS測試、彎曲強度測試和拉伸

12、強度測試來分別檢測等離子體改性前后的復合材料剪切性能、彎曲性能和拉伸性能。通過SEM分析發(fā)現(xiàn),經常壓等離子體改性后,苧麻纖維表面粗糙度增加,改性后的苧麻織物增強聚丙烯復合材料的界面剪切破壞模式由粘合破壞轉變?yōu)榱藘染燮茐?,剪切破壞區(qū)域纖維表面粘附了大量聚丙烯樹脂,纖維與樹脂基體間的結合性能改善,是較為理想的界面破壞模式。通過 XPS和接觸角測試表明,常壓等離子體處理后苧麻織物表面的碳元素比例大幅度上升,氧碳元素比例降低,苧麻織物表面接觸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