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消化和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腸   大腸,唾液腺   胰腺   肝臟   膽囊,消化道:,附屬器官,功能 攝取、消化、吸收、排泄,組成,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小分子物質 的過程。,1

2、 消化,,消化方式(同時存在、相互配合、影響) :,機械消化:消化道的運動,將食物磨碎并與消化液充分混合,同時將其推向遠端。 (——形變)化學消化:通過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將食物分解為小分子物質。 (——質變),,2 吸收: 食物經過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質通過消化道粘膜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六大營養(yǎng)物質,功能,食物與消化的方式,食物,機械性消化,化學性消化,小分子營養(yǎng)物質,消化道粘膜,血液淋巴液,,,,,,,,,,,消

3、化,吸收,,消化過程,,,第一節(jié) 概 述,1.對化學、機械牽拉、溫度刺激較敏感,對電刺激不敏感 2.緊張性收縮3.自動節(jié)律性低且不規(guī)則4.富有伸展性5.興奮性低,收縮緩慢,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1.消化腺的分布 2.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① 分解各種食物成分; ② 提供適宜的pH環(huán)境; ③ 稀釋食物; ④ 保護消化道粘膜。,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各種消化液的分泌量,pH和主要的

4、消化酶,(二)內在神經系統(tǒng)----腸神經系統(tǒng),(一)外來神經系統(tǒng)----自主神經系統(tǒng),三、胃腸的神經支配,1、交感神經 Sympathetic nerve,起源:T5-L3脊髓灰質側角遞質:NE作用:抑制胃腸道運動和分泌,(一)外來神經系統(tǒng),軀體N:口、咽、食道上端和肛門外括約肌自主N:,2. 副交感神經 Parasympathetic nerve,迷走神經Vagus nerve起源:延髓背核和疑核遞質:Ach作用:興奮胃腸

5、運動和分泌盆神經Pelvic nerve起源:骶髓遞質:Ach作用:興奮橫結腸以下結腸平滑肌、腺體及內分泌細胞,消化道 的外來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存在于消化道管壁內(食道中段至直腸)由神經元和神經纖維組成的神經網絡,又稱腸神經系統(tǒng),是一個完整的、可獨立完成反射活動的整合系統(tǒng)。,內在神經系統(tǒng),內 在 神 經 叢,神經叢組成:神經節(jié)細胞和無數(shù)神經纖維 遞質:Ach、腦啡肽、血管活性腸肽、生長抑素、三磷酸腺苷、P物質作

6、用方式:通過局部反射獨立完成。,內在神經叢 位置 分泌的遞質 作用 粘膜下N叢 粘膜層和 ACh、VIP 調節(jié)分泌細 環(huán)行肌之間 環(huán)行肌之間 胞和血流 肌間N叢 環(huán)行肌和 ACh、P物質 支配平滑肌 1111111

7、1111111縱行肌之間 VIP、NO cell,,,,內在神經叢的分布及作用,傳遞感覺信息,調節(jié)運動神經元的活動,啟動、維持或抑制消化系統(tǒng)的活動。,內在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平 滑 肌分泌細胞內分泌細胞,消化道內機械化學和溫度感受器,粘膜下N叢↓↑肌間 N 叢,中樞NS,交感N副交感N,↑↓,↑↓,,,,,,傳入途徑,傳出途徑,消化系統(tǒng)的局部和中樞反射通路,,局部傳入,胃腸激素:由胃腸道粘膜下的內分泌細胞

8、所分泌的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瘜W性質:肽類種類: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縮膽囊素 (CCK)、抑胃肽( GIP),四、消化道的內分泌功能,1.種類多,數(shù)量大;2.屬(胺前體攝取與脫羧細胞)APUD細胞:分泌胃腸激素3.作用方式:遠距分泌、旁分泌和神經分泌,(一)胃腸內分泌細胞的特點,,消化道 內分泌細胞,②調節(jié)其他激素釋放 抑胃肽 胰島素↑

9、 + + 葡萄糖↑ 糖原 血糖濃度↑,,,,,,,,①調節(jié)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運動,(二)胃腸激素的作用4個,+,1、調節(jié)作用 特點:起效快,短期作用,2

10、、營養(yǎng)作用 特點:起效慢,長期作用 促進消化道組織代謝和生長,3、影響免疫功能:免疫細胞的增生,細胞因子4、調節(jié)腸上皮細胞對水和電解質的分泌和吸收,主要胃腸激素的作用,,既存在于胃腸道,也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肽類物質被統(tǒng)稱為腦腸肽。,生理意義---胃腸激素與腦內激素的整 體協(xié)同性。,(三)腦-腸肽,機械性消化:咀嚼 化學性消化:唾液,第二節(jié) 口腔內消化,,,一、唾液 1、來源:唾

11、液腺(腮腺、頜下腺 、舌下腺) 2、性質、成分: 中性、無色、無味、1—2L/天 水分:99% 有機物:粘蛋白、氨基酸、球蛋白、淀粉酶、溶菌酶,1. 消化作用:潤滑、溶解食物(水、粘蛋白)、分解淀粉、引起味覺(淀粉 麥芽糖)2. 清潔、保護作用:中和、清洗;溶菌酶殺菌3. 排泄作用:鉛、汞、碘、狂犬病毒4. 免疫作用:免疫球蛋白,,淀粉酶,3、作用:,非條件反射:食物→口腔感受器→傳入神經

12、 →中樞(延髓、丘腦、皮層)→傳出神經(副交感為主,遞質為Ach )→腺體條件反射:意境、食物色、味引起唾液分泌。,4、唾液分泌的調節(jié) 完全是神經反射性調節(jié),咀嚼不僅是口腔機械、化學消化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反射性誘發(fā)啟動胃、胰、肝、膽囊的消化活動的開始。,二、咀 嚼,一種有價值的現(xiàn)象:食物的單向性吞咽動作分三期 口腔—咽:隨意運動 咽—食管上段:反射 食管上段—胃:食管蠕動 通過蠕動

13、將食團向下推進,三、吞 咽,第三節(jié) 胃內消化 Digestion in the stomach,胃的機能分區(qū),一、胃液的分泌★外分泌腺: 賁門腺:胃與食道連接處,分泌粘液 泌酸腺:胃底和胃體, 壁細胞:分泌鹽酸、內因子 主細胞:胃蛋白酶原 頸粘液細胞:粘液 幽門腺:幽門部,分泌堿性粘液★內分泌細胞:分泌胃泌素,生長抑

14、素,(一)胃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性 質:無色、透明、酸性液體,pH 0.9-1.5(是體內pH最低的液體)數(shù) 量:1-2.5L/天成 分:無機物:HCl、Nacl、Kcl、碳酸氫鹽有機物: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內因子,(1)鹽酸的分泌來源:壁細胞(主動分泌)H+ :由水分解產生,H+泵分泌Cl-:經Cl-泵,與HCO3-交換獲得形式: 游離酸:110~135mmol/L 結合酸:15~ 30mm

15、ol/L 總 酸:125~165mmol/L,1.鹽酸,壁細胞泌酸的過程,基礎酸排出量(BAO) :空腹時排出量,0-5mmol/h。 鹽酸的最大排出量(MAO) :進食或有藥物刺激時最大排出量,20-25mmol/h。(最大排酸量主要取決于壁細胞的數(shù)量及功能狀態(tài)),分泌量:,作用: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為其提供酸性環(huán)境;② 使蛋白變性易于消化;③ 殺菌;④ 促進胰液、小腸液和膽汁的分泌;⑤ 促進鐵、鈣的吸收。,,鹽

16、酸↓常見于:消化不良胃癌:低酸( BAO↓、MAO↓)萎縮性胃炎:低酸( BAO↓、MAO正常)鹽酸↑常見于:胃、十二指腸潰瘍(BAO↑、MAO↑)胃泌素瘤:高酸>60mmol/h,臨床,抑制胃酸:1、粘膜保護劑:思密達、鋁劑、果膠鉍2、堿:NaHCO33、質子泵(H+-K+ATP酶抑制劑):奧美拉 唑(洛賽克)4、H2受體阻斷劑:甲氰咪呱(雷米替?。?臨床,主要由主細胞合成胃蛋白酶原

17、 胃蛋白酶 1 蛋白質 胨、月,,,,,,2.胃蛋白酶原Pepsin,HCl,(+),,,示,特點: ①開始無活性; ②最適pH=2.0,pH>5.0則失活; ③對蛋白消化并非必需(小腸的蛋白酶作用為主) ④安靜時: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 刺激時:大量、迅速分泌

18、。,3、粘液及胃的屏障●來源:粘 液: 表面上皮細胞、賁門腺和幽門腺等HCO3-:非泌酸細胞,少量由組織間液滲入胃內●成分:粘液主要成分為糖蛋白,具有較高的粘滯性和形成凝膠的特性。PH值為中性?!褡饔?形成胃粘液-HCO3-屏障,①粘液-碳酸氫鹽屏障:由胃粘膜表面粘液和碳酸氫鹽共同形成的一道生理性屏障。 作用:①潤滑:防止食物的機械損傷;②中和胃酸: HCO3- + H+ →H2CO3③減免高[H+]和胃蛋白酶對自身

19、的侵蝕。,,化學屏障,胃的粘液碳酸氫鹽屏障,②胃粘膜屏障 Gastric mucosal barrier,定義:由胃上皮細胞頂部的腔面膜和細胞間的緊密連接構成的脂蛋白層。,物理屏障,,,作用:防止H+擴散和Na+逆向彌散入胃腔,保護胃粘膜免受H+的侵蝕。 酒精、膽鹽、阿斯匹林、幽門螺桿菌感染可破壞此屏障,,③胃粘膜的直接保護作用:,胃粘膜可以合成內源性的PG,直接對抗酸、堿等刺激。,4、內因子,由壁細胞產生 作用:保護維生素B

20、12不被水解,促進其在回腸末端吸收,(二) 胃液分泌的調節(jié) Regulation of secretion on the gastric juices,1.影響胃液分泌的主要內源性物質(4種),(1)乙酰膽堿(ACh) 作用于壁細胞M 受體刺激胃酸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斷。,(2)促胃液素 G細胞分泌,作用于壁細胞促胃液素受體,使胃液分泌增加。,(3)組胺:腸嗜鉻樣細胞(ECL)分泌,ECL細胞 組胺

21、 壁細胞 胃酸分泌,,,,局部擴散,(H2—R),,甲氰咪呱,,三種內源性物質對壁細胞的作用,促胃液素,促胃液素,,,(4)生長抑素:D細胞(胃體、胃竇)分泌,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強,生長抑素,胃竇G細胞,ECL細胞,壁細胞,胃泌素,組胺,鹽酸,胃泌素,Ach,,,,,,,,,,,,+,,,,,,,,四種內源性物質對壁細胞的作用,生長抑素,組胺,促胃液素,ACh,迷走神經,,,,,D細胞,ECL細胞,G細胞,,(一),2

22、.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調節(jié),(1)頭期,食物,視、嗅、聽感受器,Ⅰ、Ⅱ、Ⅷ,口、舌、咽、食道感受器,Ⅴ、Ⅶ、Ⅸ、Ⅹ,壁C—HCl,迷走神經,粘液C—粘液,中樞(延髓、下丘腦、邊緣和大腦皮層等),主C—胃蛋白酶,Ach,幽門竇GC—胃泌素,,,,,,,,,,,,,3.消化期的胃液分泌,頭期胃液分泌的動物模型:假飼,,1、持續(xù)時間長2、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大、量多,占30%3、分泌反應的強弱與情緒、食欲有很大關系。,頭期胃液分泌的特點:,

23、酸度高,酶含量較頭期少,量多,占60%,胃期胃液分泌的特點:,(2)胃期,胃期胃液分泌的調節(jié),腸期胃液分泌的特點: 量少,約占總量的10%左右。與對胃液分泌起抑制性作用的調節(jié)有關。,(一)胃運動的主要形式,二、胃的運動,1.胃的容受性舒張,食物刺激咽、食管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體肌肉的舒張,稱為胃的容受性舒張。,生理意義: ①使胃容納大量食物又不明顯改變胃內壓; ②防止食物過早排空,有利

24、于食物在胃內的消化。,2、緊張性收縮,意義:維持胃的位置與形態(tài)并促進化學消化,3.蠕動,現(xiàn)象:食物入胃后約5 min開始,始于胃中部,3次/min ,每一蠕動波需1min達幽門,,胃的蠕動,促進蠕動: 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胃泌素、胃動素 抑制蠕動: 交感神經、促胰液素、抑胃肽,生理意義:①粉碎食物②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③推進胃內容物入十二指腸。,(二)胃排空及其控制:定義: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腸的過

25、程。過程。動力:幽門兩側的壓力差。,影響胃排空的因素,1、食物的物理性狀和化學組成有關。 稀的、流體>稠的、固體食物 等滲溶液>非等滲溶液 顆粒小的>顆粒大的 食物性質:糖類>蛋白質>脂肪 混合食物排空需4~6 h。,2.胃內促進排空的因素,腸胃反射:十二指腸壁感受器受刺激時,反射性地抑制胃運動,使胃排空減緩。,3.十二指腸內抑制排空的因素,胃內食物,機械

26、擴張,蛋白質分解產物,迷走-迷走反射,壁內N叢局部反射,胃蠕動↑緊張性↑,胃內壓∨十二指腸內壓,胃排空,胃竇G.C,胃泌素,,,,,,,,,十二指腸食糜,高滲溶液,鹽酸、脂肪,胃蠕動↓緊張性↓,胃內壓∧ 十二指腸內壓,胃排空暫停,腸-胃反射,腸抑胃素,,,,胃內壓∨十二指腸內壓,再次胃排空,胃蠕動↑緊張性↑,食糜在腸內吸收,抑制因素解除,,,,影響胃排空的因素,第四節(jié) 小腸內消化 Digest

27、ion in the small intestine,(一)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二)胰液分泌的調節(jié),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性質 無色、無味、堿性液體,pH 7.8~8.4成分無機物:水、HCO3-、Na+、K+、Ca2+、Cl-有機物: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①中和胃酸;②為各種消化酶提供最適pH環(huán)境。,1.HCO3-,作用,2、胰淀粉酶Amylase,臨床,用于

28、診斷急性胰腺炎,輔脂酶的作用 與胰脂肪酶形成復合物,附著于脂肪表面,并可防止膽鹽對胰脂肪酶的置換。,3.胰脂肪酶Pancreatic lipase,膽鹽,胰蛋白酶原的激活因素: 腸致活酶、胃酸、胰蛋白酶及組織液。,4、胰蛋白酶Trypsin和糜蛋白酶Chymotrypsin,胰液是最全面、消化力最強的一種消化液,缺乏時,影響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對糖類影響不大。,胰蛋白酶抑制物(腺泡細胞)作用:與胰蛋

29、白酶結合,形成無活性的化合物,防止胰腺的“自身消化”。但量少,作用小。,分泌特點:酶含量豐富,水和碳酸氫鹽少,占20%,(二)胰液分泌的調節(jié) 1.神經調節(jié),(1)促胰液素,分泌特點:水和碳酸氫鹽多,酶含量不高,2.體液調節(jié),,(2)縮膽囊素(CCK),,分泌特點:酶含量豐富,水和碳酸氫鹽少,,(3)CCK釋放肽 分泌:小腸粘膜 作用:刺激I細胞釋放CCK。 反饋調節(jié):胰蛋白酶使之失活,

30、防胰酶過度分泌,CCK-釋放肽與胰酶間的反饋性調節(jié),蛋白水解產物,小腸I細胞,CCK-釋放肽,胰蛋白酶,CCK-釋放,胰腺,,,,,,,,,失活,在慢性胰腺炎患者→胰酶分泌↓→反饋性抑制作用↓→CCK釋放↑→刺激胰腺分泌,并產生持續(xù)性疼痛。(胰酶補償性治療),臨床,,胰液分泌的神經體液調節(jié),酶類物質,水樣成分,,,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縮膽囊素,二、膽汁的分泌和排除(一)膽汁的性質和成分,成分無機物:水、碳酸氫鹽、Na+、K+、C

31、a2+有機物:膽鹽、膽固醇、膽色素、卵磷脂等,無消化酶。,性質,平時 肝  肝左管、肝右管  肝總管  膽囊管  膽囊進食 膽囊        膽囊管               膽總管  肝胰壺腹    肝 肝總管                  十二指腸大乳頭                    十二指腸,,,,,,,,,,,分泌:,特點:持續(xù)分泌、

32、間歇排放,,膽鹽:膽汁酸與甘氨酸或?;撬峤Y合形成的鈉、鉀鹽膽色素:血紅蛋白的分解產物,決定膽汁的 顏色。(膽紅素、膽綠素)膽鹽、膽固醇、卵磷脂有適當比例,如膽固醇增多或膽鹽、卵磷脂減少,膽固醇易沉淀,形成膽石。,注意,1.作為乳化劑:(膽鹽、膽固醇、 卵磷脂)降低脂肪表面張力,乳化脂肪成微滴,增加胰脂肪酶作用面積,(二)膽汁的作用,2.膽鹽是脂肪分解產物的運載工具: 脂肪分解產物融入膽鹽(雙嗜性)形成的微膠粒中,成為水

33、溶性復合物。,,,腸壁,靜水層,(3)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A,D,E,K)(4)其他:中和胃酸、膽鹽對于膽 汁分泌的自身調節(jié)(腸--肝循環(huán)),膽囊 膽囊可吸收膽汁中的水分和無機鹽,使肝膽汁濃縮4-10倍,增加貯存的效能。膽囊作用: 1.貯存和濃縮膽汁 2.排放所貯存的膽汁于十二指腸 3.調節(jié)膽道內壓。,食物是促使膽汁分泌和排放的自然刺激物: 高蛋白食物>高脂肪的混合食物>糖類,(三)

34、膽汁分泌與排出的調節(jié),1.神經調節(jié):作用較弱,(1)膽鹽 腸肝循環(huán):膽鹽進入小腸后,95%以上被回腸末端粘膜吸收,通過門靜脈又回到肝臟,再生成膽汁分泌入腸,這一過程稱為膽鹽的腸肝循環(huán)。每日循環(huán)約損失5%的膽鹽,主要在結腸內被細菌分解和代謝,隨糞便排出。,2.體液的作用,意義:①作為合成膽汁的原料;②刺激肝臟分泌膽汁。,(2)促胃液素:作用最強 ①直接作用于肝細胞及膽囊; ②促胃液素→胃酸↑→十二

35、指腸pH↓→促胰液素↑→膽管→分泌↑,(3)促胰液素 促胰液素→膽管→分泌↑,(4)膽囊收縮素 ① 膽囊平滑肌收縮, Oddi氏括約肌舒張; ② 作用于膽管上皮細胞。,十二指腸腺,堿性粘液,腸腺,酶類無機物,,,,十二指腸粘膜下層,全部小腸粘膜層,,,三、小腸液的分泌:,性質 弱堿性液體,pH7.6 1~3L/d成分無機物:水分、Na+、 K+、Cl -、Ca2+有機

36、物:粘蛋白、腸致活酶、肽酶、蔗糖酶、麥芽糖酶、腸脂肪酶作用 稀釋、消化、保護。,(一)小腸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促胰液素、CCK、促胃液素、VIP均可促進小腸液的分泌。,(二)小腸液分泌的調節(jié),四、小腸運動 (一)運動形式,1.緊張性收縮2.分節(jié)運動,以環(huán)行肌為主的節(jié)律性收縮和舒張的運動,小腸分節(jié)運動模式圖,A,B,C,D,分節(jié)運動,生理意義:利消化: 促進食糜與消化液充分混合利吸收: 增加食糜與腸壁的接觸

37、 助循環(huán): 擠壓腸壁助血液和淋巴回流。推食糜: 推進腸腔內容物下行 (小腸各段分節(jié)運動頻率不同P147),3.蠕動 以小腸縱行肌的活動為主。 生理意義:推動食糜前進。 (傳播速度:上段快,下段慢) 蠕動沖:指快速遠距離的蠕動。,蠕動,1.腸道神經:壁內N叢通過局部反射引起平滑肌的蠕動,(二)小腸運動的調節(jié),2.外來神經副交感N →腸運動↑,交感N →腸運動↓ 但

38、與腸肌的當時狀態(tài)有關:腸肌的緊張性高時,副交感N或交感N→腸運動↓ 腸肌的緊張性低時,副交感N或交感N→腸運動↑,,3.體液因素的作用促進:Ach、5-HT、P物質、胃泌素、縮膽囊素、腦啡肽 抑制:胰泌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VIP,NO等。,(三)回盲括約?。夯啬c末端與盲腸交界處,環(huán)形肌明顯增厚,經常收縮起到括約肌的作用。,(三)回盲括約肌的功能,功能:①延長食糜在小腸內的停留時間; ②防止大腸內

39、容物倒流。,第五節(jié) 大腸內消化Digestion in the Large intestine,一、大腸液的分泌,粘液、HCO3-,粘液蛋白:保護腸粘膜潤滑糞便,食物殘渣機械刺激副交感神經興奮,分泌,堿性, pH 8.3~8.4,性質,成分,,,↑,,調解,空腹多見,由環(huán)行肌無規(guī)律收縮引起,為短距離的往返運動。,1.混合運動----袋狀往返運動,二、大腸的運動,2.分節(jié)推進運動,由穩(wěn)定向前的收縮波組成,推進力大 集團蠕動:大腸

40、內進行快而行程遠的 蠕動,早餐后60min內多見。 胃-結腸反射,十二指腸-結腸反射引起,糞便,,直腸壁內感受器⊕,,腹下N 盆N,脊髄腰骶段初級排便中樞⊕,,,,大腦皮層,“便意”,,盆神經,⊕,,,陰部神經,肛門外括約肌舒張,,糞便排出,條件許可,條件不許可,,腹下神經,⊕,降、乙、直腸舒張肛門內括約肌收縮,降、乙、直腸收縮肛門內括約肌舒張,㈠,,陰部神經,⊕,肛門外括約肌收縮,,糞便返回乙

41、狀結腸,,,,,三、 排便反射,四、大腸內細菌的活動,大腸內的細菌可分解食物殘渣,并能合成維生素B復合物和維生素K。,第六節(jié) 吸 收 Absorption,口腔:無吸收胃:酒精、少量水分小腸:①十二指腸和空腸: 糖、蛋白質、 脂肪的分解產物 ②回腸:膽鹽、維生素B12大腸:水分、無機鹽,1.各種物質的吸收部位,一、吸收過程概述,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部位,2、小腸有利吸收的條件,

42、①面積保證:長5~6米+皺褶+絨毛+微絨毛→200m2;②設備保證:酶多+轉運工具+運輸途徑;③時間保證:停留時間長,約3~8h;④動力保證:絨毛+豐富的血液供應,3.小分子的吸收途徑 ①跨細胞途徑:擴散、易化擴散、主動轉運、胞飲等 ②旁細胞途徑:縫隙連接,小分子物質的兩條吸收途徑,二、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要求掌握:各種物質的吸收形式、吸收方式、吸收部位、吸收途徑。),(一)糖的吸收,葡萄糖的吸收過程,管腔側:與Na+同向轉

43、運; 管底側:易化擴散方式進入血液,(二)蛋白質的吸收,,管腔側:繼發(fā)性主動轉運以氨基酸形式吸收,少量以二肽和三肽被吸收基底膜:易化擴散 新生兒:通過胞吞吸收多肽和蛋白質,故可從母乳中吸收抗體,產生被動免疫。,○,氨基酸轉運系統(tǒng),,,Na+,蛋白酶,氨基肽酶,(三)脂肪的吸收,脂肪,膽 鹽甘油一酯脂 肪 酸,,1.長鏈脂肪酸及甘油一酯 淋巴途徑 2.中、短鏈脂肪

44、酸 血液途徑,脂肪的吸收特點,須有膽鹽參與,吸收部位:,脂肪的吸收過程,(四)水的吸收:8L/日 被動吸收:主要動力來源于NaCl的主動吸收所產生的滲透壓梯度。,(五)無機鹽的吸收,1.鈉的吸收,水、鈉的吸收機制,2.Cl-、HCO3-的吸收,3.鐵的吸收,影響因素:①人體對鈣的需求;②H+(pH=3);③胃酸、脂肪酸促進鈣吸收、磷酸鹽阻止吸收。,4.鈣的吸收,(六)維生素Vi

45、tamin,水溶性維生素:單純擴散方式,小腸上部維生素 B12: 與內因子結合,回腸末端脂溶性維生素A、D、E、K:與脂肪相同方式被吸收,(七)膽固醇的吸收:腸道膽固醇的來源: A、食物(酯化膽固醇) B、肝臟分泌的膽汁(游離膽固醇) 吸收方式: 酯化膽固醇 膽固醇酯酶 游離膽固醇 形成微膠粒 粘膜細胞吸收 細胞內重新酯化成膽固醇酯 乳糜顆粒 淋巴,

46、,,,,,,唯一吸收形式,,食物消化吸收的大致過程 口腔咀嚼(機械磨碎、唾液濕潤消化、引起反射調節(jié) :啟動胃、胰、膽囊、肝活動) 吞咽 15—20秒(由口腔到胃) 胃內消化 4—6h(機械磨碎、胃液混合、胃液化學性消化),小腸內消化、吸收 3—8h (小腸運動的機械性消化:食糜與消化液成分混合、擠壓腸壁充分接觸、促進血液淋巴循環(huán)有利于吸收; 化學性消化:胰液、膽汁、小腸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