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方案一:道路土方開挖施工方案一、溝槽土方施工工藝(一)溝槽開挖前的準備工作1、開挖前對施工范圍內各種現(xiàn)有管線進行一次全面、細致的調查,如有問題及時和相關部門聯(lián)系。2、熟悉圖紙及設計文件。3、檢查機械設備情況及數(shù)量。4、測量放線,確定開挖位置。5、通知所有管線單位,在現(xiàn)場標明各管線的位置,如有需要拆遷轉移的管線,因盡早拆遷轉移。6、待業(yè)主把需拆遷的房屋或管線、電纜、樹木拆遷轉移后,我項目部先對施工道路中障礙物清除干凈。7、附近的房屋、鋪面

2、等建筑物距離開挖的溝槽為3.5~4.5米,具有較大危險性,我項目部決定采用全封閉式彩鋼板圍護,在路口處安放紅色警示燈提高安全。8、待所有準備工作做完后,先開挖路床深度為1米~1.5米后,再開挖溝槽。9、配備安全人員做應急措施。(二)開挖溝槽的防護措施1、在開挖溝槽前先在邊線設立固定觀察點,主要觀察開裂及塌方情況,配備專職人員觀察。2、一般情況下,先挖污水溝槽,待污水溝槽回填后再挖雨水溝槽。3、如果觀察出現(xiàn)開裂塌方及液限較大的土質(軟泥等

3、),則按無間隔排列或咬口排列打加密鋼板樁(槽鋼)。危機處理加密槽鋼厚度為10mm15mm,寬度為25cm。并用槽鋼做橫梁。4、房屋、鋪面距離溝槽邊緣不足4m時,為保證建筑物安全,全部采用無間隔排列鋼板樁(槽鋼)防護,以防邊坡坍塌對建筑物產(chǎn)生危害。5、在施工過程中有專職安全人員指揮車輛運輸土方,以免車輛接近溝槽,引起塌方。(三)溝槽開挖方法1、土方開挖采用自然放坡開挖,放坡系數(shù)為1:0.5。(七)質量保證措施1、認真熟悉設計圖紙,搞清管道

4、與道路中心線的尺寸關系。用經(jīng)緯儀、水準儀進行施工測量。2、認真核對軸線和各樁的樁位。3、認真掌握標高,嚴禁超挖。挖土機進行突防開挖過程中,要控制挖土機的下挖高度,不能超挖,邊坡應預留不少于200厚的土供人工修整。人工開挖嚴格控制每層挖土深度和總深度,同樣嚴禁超挖,并保證均衡、對稱開挖。4、妥善保護好各軸線樁與高程樁。5、采用卸載放坡開挖土方,采用自然鏟坡,嚴禁人工填平找坡。(八)安全保證措施1、基槽開挖應盡量避開雨季施工。如遇雨天,應加

5、強排水措施;道路及坡道應采取一定的防滑措施。2、基槽開挖時,應認真加強對邊坡的監(jiān)控。如發(fā)現(xiàn)邊坡有裂縫、疏松、落土或變形等現(xiàn)象,應立即停止施工,加強監(jiān)護或將邊坡坡度適當放緩。3、機械挖土時,挖機應保持水平位置。每次移動后,支座應穩(wěn)當,下方的土層應牢固。作業(yè)時,必須待臂桿停穩(wěn)后再挖土;裝車時,應待汽車停穩(wěn)后再裝土,回轉挖土機嚴禁鏟斗從汽車駕駛室頂部越過。4、人工挖土時,操作人員相互之間應保持適當距離。一般保持左右距離為23m;前后距離為46

6、m。并應采取同一方向挖土,使鎬時不準戴手套。5、第一工作面以及邊坡頂部10m范圍內不得卸土堆土或放其他重物。在挖土期間應做好塔吊的設備基礎,同時應考慮基坑開挖時的機械開挖行走路線與土方運輸路線以及機械開挖、運輸及裝載設備下的路基的承載能力,如承載力不足應加固行車下的路基。6、基槽四周應設置圍欄,夜間亮紅燈警示,嚴禁操作人員在基坑內休息。7、基槽支護施工前要對周圍地下管線、排水溝及市政設施進行調查,必要時對周圍下水道封堵,確保生活污水、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