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的歷史演化、理論框架和評價.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是我國改革開放后出現(xiàn)的在家庭承包經(jīng)營基礎上,農民自愿聯(lián)合的互助性經(jīng)濟組織。它作為解決我國農業(yè)生產中的小規(guī)模家庭經(jīng)營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矛盾的一個有效途徑,在提高農業(yè)生產力和農民收入、推廣農業(yè)科學技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等方面發(fā)揮著巨大作用。
   目前關于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其制度和管理方面,對于技術因素在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的歷史作用、現(xiàn)狀和運行狀況的研究較少。本文在我國新型農民合作

2、組織的相關研究和技術吸收能力的相關理論、觀點的基礎上,提出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的理論分析框架。總結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三十年發(fā)展歷程的技術吸收能力特征,并根據(jù)其特征和我國政府的相關政策變遷等將之分為三個階段。通過對安徽省20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其中247位農民的實證調查,研究其技術吸收能力的現(xiàn)狀和影響因素。提出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的評價指標和方法,并對安徽省78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進行評價。最后提出提高

3、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的對策。通過上述研究,為各級政府制定提高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促進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健康快速發(fā)展的相應政策提供一定的參考。
   全文分為八章,主要內容如下:
   本文首先論述研究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的重要性,總結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的相關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闡述了對開展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研究有借鑒作用的

4、理論及觀點,它們包括技術吸收能力理論、認知理論、技術擴散理論、嵌入性理論、組織學習理論、農業(yè)服務與技術創(chuàng)新之間的觀點、農民知識水平與技術吸收能力之間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這些理論及觀點對本文開展研究的啟示作用。
   通過以上理論和觀點的啟示,本文提出研究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的理論分析框架,該分析框架包括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的構成要素、結構、增長機理以及影響因素。明確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的

5、構成要素為人員、物質和組織三要素;其結構由技術的獲取、同化和應用三種能力構成;其增長過程是農民合作組織通過開展科技活動獲取資源的過程;其影響因素有內部、外部和關聯(lián)因素。
   在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的理論分析框架指導下,總結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三十年發(fā)展歷程中不同階段的技術吸收能力特征,結合其組織特征和政府相關政策特征,將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的發(fā)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農民合作組織起步階段(1978-1992年)、

6、轉型階段(1993-2001年)和加快發(fā)展階段(2002年以后)。
   選擇在全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的發(fā)展規(guī)模及水平上有一定代表性的安徽省為調查對象,研究其技術吸收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通過對安徽省20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其中247位農民的調研,分析結果顯示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提高技術吸收能力的主動性很強;農民合作組織中理事以上的成員知識水平較高,而一般農民知識水平較低;合作組織的技術能人對普通會員在技術獲取、同化和應用中影響較大;外

7、部環(huán)境對農民合作組織的技術和服務的支持力度還較低。
   提出評價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的人員、物質、組織和關聯(lián)因素等23個指標,通過層次分析法和李克特五點量分析方法,對安徽省78個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其技術吸收能力的組織要素最薄弱,其中水產業(yè)的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相對較高,大宗農作物種植業(yè)的農民合作組織技術吸收能力相對較低。
   綜合以上研究,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