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風溫肺熱病,【概述】風溫肺熱病——風熱犯肺,肺失清肅,以發(fā)熱,咳嗽,吐痰,胸痛、或伴喘息為主要癥狀的外感熱病。風溫肺熱病——屬外感熱病。風溫肺熱病四大主癥?——發(fā)熱,咳嗽,吐痰,胸痛。,2,病因、病機、病位,病因——外感風熱病邪,條件——正虛,衛(wèi)外不固、起居不慎、寒溫失調而外感風熱病邪。風熱犯肺,肺失清肅——病機?“溫邪上受,首先犯肺”病位在肺,可發(fā)生逆?zhèn)餍陌炔C;影響其他臟腑。,3,病性、病勢、病理變化,病性多屬實

2、證、熱證,老年、久病及有基礎病者,會出現本虛而邪盛的情況,可兼有挾濕、挾瘀的證候表現。病勢——病程中易于化燥傷陰,尤多肺胃陰傷表現;后期如果邪傳下焦?肝腎陰傷,出現“邪少虛多”的病理變化。,4,風溫肺熱病,可見于多種呼吸系統(tǒng)急性傳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支氣管炎、急性肺部炎性病變。本節(jié)所述風溫肺熱病僅限于社區(qū)和醫(yī)院獲得性肺炎。,5,中醫(yī)診斷——要點,1·常因外感誘發(fā)。其他如勞倦過度、饑飽失節(jié)也可誘致, 2、臨床表現:身

3、熱、咳嗽、吐痰、胸痛為主癥?;虬榇饧?、煩渴、病者可見壯熱,顏面潮紅,煩躁不癥。 3·發(fā)病以冬春兩季較多。具有起病急、傳變快、病程短的特點。,6,中醫(yī)診斷——類證鑒別,與風熱感冒相鑒別:風熱感冒亦系風熱病邪引起,初起邪在上焦肺衛(wèi),但其病情多較輕淺,全身癥狀不重。病程較短,數日即愈。,7,西醫(yī)診斷,(一)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的臨床診斷1、癥狀:新近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加重,并出現膿性痰;伴或

4、不伴胸痛。2、體征:發(fā)熱,肺實變體征和(或)濕性羅音。 3、實驗室檢查及特殊檢查: 血象WBC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者——多屬細菌性感染;正?;虻驼摺圆《拘愿腥緸橹?。 痰直接涂片或培養(yǎng)可以找到病原體。,8,西醫(yī)診斷,4、胸部x線檢查 顯示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不伴胸腔積液。以上1~3項中任何一款加第4項,并除外肺結核、肺部腫瘤、非感染性肺間質性疾病、肺水腫、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細胞浸

5、潤癥、肺血管炎等,可建立I臨床診斷。,9,(二)醫(yī)院獲得性肺炎(HAP)臨床診斷,同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但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影像學所見對HAP 的診斷特異性甚低,尤其應注意排除肺不張,心力衰竭、肺水腫、基礎疾病侵犯,藥物性肺損傷、肺栓塞和ARDS(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等。粒細胞缺乏、嚴重脫水患者并發(fā)醫(yī)院獲得性肺炎HAP時x線檢查可以陰性。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有10%~20%患者X線檢查完全正常。,10,【 辨證論治】,1·邪

6、襲衛(wèi)表 發(fā)熱、微惡寒、咳嗽、咯白色黏痰、口渴、頭痛、咽痛,汗出或無汗。舌邊尖紅,苔薄白或薄黃,少津,脈浮。 治法辛涼解表、疏風泄熱。方藥 銀翹散加減。中成藥 銀翹解毒制劑(丸、片、顆粒)等,11,2·氣分熱盛,發(fā)熱、咳嗽、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汗出、胸痛、小便色黃,大便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法 清氣泄熱。方藥 麻杏石甘湯加減。中成藥 如清開靈口服液等。,12,3&

7、#183;痰熱壅肺,發(fā)熱,咳嗽、痰多、黏稠帶血、痰鳴、心煩口渴,胸悶胸痛、咽痛,煩渴口渴。舌紅苔黃或膩,脈滑數或弦數。治法 清熱化痰。方藥 解毒清肺飲加減。中成藥 如羚羊清肺丸等。,13,4·熱人心營,身熱夜甚、口干不欲飲、心煩不寐、譫語、神昏或發(fā)狂,皮膚可見斑疹。舌絳紅無津,脈細數。治法 透營轉氣,清熱涼血.方藥 清營湯加減。中成藥 以上方送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

8、寶丹或牛黃清心丸之一。,14,5.余邪未盡,氣陰兩虛,氣陰兩虛 低熱、干咳少痰、口燥渴飲、乏力。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 清透余邪,益氣養(yǎng)陰。方藥 沙參麥冬湯加減。 中成藥:如養(yǎng)陰清肺丸等。,15,二、西醫(yī)治療原則,1.通暢呼吸道,積極排痰。2·根據患者所在地常見病原菌類型、藥物敏感情,況積極選用抗生素。避免呼吸道局部應用抗生素。 3.對癥處理,如止咳、退熱等。 4·注意營養(yǎng)支持,

9、保證足夠熱量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16,哮 病,【概述】 哮病系宿痰伏肺,因遇誘因引觸,導致痰阻氣道,氣道攣急,肺失肅降,肺氣上逆所致的發(fā)作性痰嗚氣喘疾患。以發(fā)作性喉中哮鳴聲,呼吸困難,甚則喘息不得平臥為主要表現。,17,其基本病機、條件、病位、病性,為宿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襲、飲食不當、情志刺激、體虛勞倦等誘因引動而觸發(fā),以致痰壅氣道,氣道攣急,肺氣宣降功能失常所致。病位早期在肺,久則影響及脾、腎。病性:發(fā)作時以邪實

10、為主,在平時表現肺、脾、腎等臟氣虛弱之候。 本病可見于現代醫(yī)學中的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等。本節(jié)所述哮病僅限于支氣管哮喘。,18,喘 哮(七法),呼吸急促,張口抬肩謂之喘;喉間有聲,陣發(fā)性呼吸困難,反復發(fā)作,謂之哮。哮多兼喘,而喘不一定全兼哮一般規(guī)律:冷哮多屬肺中有寒;熱哮多為膈上有熱。實喘者邪氣盛,虛喘者正氣虛葉天士認為: “在肺為實,在腎為虛”。乃經驗之談。,19,(一)疏解風寒以宣肺氣 溫化水飲而

11、定其喘,風寒之邪從皮毛而人,內合于肺,肺氣不得宣降,胸滿咳喘,甚則汗出,頭痛惡寒,痰多稀薄,發(fā)熱,身體酸楚作痛,舌苔白膩,脈象浮緊,用宣肺化飲定喘法。 麻黃1.5克、桂枝l.5克、杏仁10克、半夏9克、蘇子6克。,20,加減法:,若體質尚可,無麻黃過敏反應,血壓不高者,可加重麻黃用量2~3克。 如對麻黃過敏,或血壓較高者,去麻黃。用蘇葉3~6克。 若水飲中停者,加干姜3克、茯苓10克以溫化寒飲。,21,(二)宣肺

12、解表、泄熱肅降定喘,風熱外襲,內迫于肺,肺失肅降,喘滿痰多,陣陣寒熱,苔白口渴,兩脈滑數,當以宣肺泄熱法。 蘇葉6克、蘇子3克、前胡6克、杏仁10克 生石膏12克。,22,加減法:,若脈象弦實,痰粘胸痛時,加甜葶藶3克 旋復花10 克。 若痰多發(fā)粘,脈象滑數者,加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白芥子6克。 如痰粘且稠時,考慮按燥熱方法治療。,23,(三)甘寒育陰,潤燥平喘,燥熱上迫于肺,咽痛口渴,心胸煩熱

13、,痰多粘稠,尿黃便結,咳喘胸痛,舌紅苔白且干,脈象滑數。清燥救肺湯: 沙參15克、麥門冬10克、玉竹10克、阿膠10克(烊化)、知母6克、生桑皮10克、地骨皮10克、川貝母3克(研沖)。,24,加減法:,若熱盛似火者,甘寒之品當加重用之。 若痰膠粘如塊者,當加海浮石20克、生牡蠣20克 海蜇15克、荸薺10(打汁) 黛蛤散12克(布包)。 若大便干燥有血者,加白茅根30克、赤芍10克 炒地榆10克、小薊1

14、5克、瓜蔞仁30~40克。 燥熱漸減,脈漸細弱,舌紅轉淺,舌上津回,可以養(yǎng)血育陰為主,加白芍15克、生地黃20克、旱蓮草10克、女貞子10克。,25,(四)化痰降逆,泄肺喘平,濕痰素盛,消化欠佳,胸膈滿悶,咳嗽喘急,痰多難咯,大便不暢,苔垢且厚,脈象濡滑略弦。用化痰泄肺,肅降平喘法。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白芥子6克、甜葶藶6克、冬瓜子30克、大紅棗五枚,26,加減法:,若體質薄弱,氣分又虛者,可將藥量減輕并加二陳湯,以理

15、氣化痰。 若表邪未清,或有寒熱往來,加蘇葉6克 茅根20克。 若有食滯,苔黃垢厚時,加焦三仙、保和丸(布包同煎)各15克。,27,(五)宣肅降逆,泄熱祛痰,風寒留戀未解,胸悶痰熱膠固.氣喘聲重,痰稠難咯,舌苔垢厚質紅,溲黃口干,脈象滑數略有浮象。降氣化痰法、用定喘湯加味 蘇子10克、半夏10克、陳皮10克、杏仁10克、黃芩12克、前胡6克、款冬花10克,生海石12克、生蛤殼30克。,28,加減法:

16、,若上實較重,痰濁不清,可加蘇子、萊菔子、白芥子、冬瓜子以消痰利氣。 若熱盛痰稠者,加黛蛤散12克 川貝母粉8克、重者加礞石12克、大黃1~3克。 若體質薄弱,痰多膠粘者,可用蛇膽陳皮末1一3支沖化。,29,(六)補肺益氣以定虛喘 甘酸育陰求其成寐,肺氣不足,呼吸短促,言語乏力,跗腫肢冷, 咽喉不利,夜不能寐,舌胖嫩膩,脈象微弱。 用補益肺氣法: 人參3克(研粉沖)、(或黨參6克) 麥門冬

17、10克、五味予10克、訶子肉10克、芡實米12克、茯苓12克。,30,加減法:,若肺虛有熱者,可將人參改用沙參30克(或西洋參10克口含)、加黃芩10克、知母6克。 若病人素體腎氣不足時,加熟地10克、蛤蚧一對,研細末裝膠囊送下)。,31,(七)攝納腎氣,以定喘咳,素體腎虛,或久喘腎氣失于攝納,動則氣不接續(xù),腰痛乏力,喘咳咽痛,手足心熱,脈徽細而無力,舌體胖邊見齒痕。 腎氣不納,肺氣亦虛。 攝納腎氣,以定喘咳

18、黨參6克、熟地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 克、芡實15克、訶子肉10克、胡桃肉10克、生牡蠣30克。,32,加減法,若病者有內熱時,將黨參改沙參30克,熟地改用生地12克。 若有外感時,方中加蘇葉3克、杏仁6克 炙杷葉10克以宣陽開肺。 若肺腎久虛時,可加人參粉1克、蛤蚧1克研沖。,33,痰 飲 (九法),痰為稠粘之飲,飲為清稀之痰,二者皆因脾胃運化失職,水飲內停而致病。 痰與飲同出

19、一源,本同標異。前人認為: 痰屬陽多熱,飲屬陰多濕。今分痰與飲兩方面討論如下。,34,(一)疏風解表,宣肅化痰,痰濕內蘊,風邪外襲,胸脅滿悶,時或煩躁,咳痰清 稀,多是泡沫,時時惡風汗出,面部發(fā)青,舌苔白膩,脈象弦滑,用疏風解喪,宣肅化痰法。 前胡6克、浙貝母12克、紫苑6克、杏仁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南星10克、鉤藤10克。,35,加減法,若表邪未解,尚有寒熱,甚則頭項強痛,必須重用疏表,方中加蘇葉6克、或麻黃

20、3克、葛根6克。 若痰多苔厚,可加化痰之品,佐以消導,并須注意飲食。,36,(二)苦泄其熱,肅降化痰,痰熱蘊肺,心煩口干思涼,面赤唇焦,陣陣汗出,咳嗽痰稠成塊,甚則痰黃,舌紅苔黃根厚,脈洪滑數,大便干,小溲黃少,用苦泄其熱,肅降化痰法。,37,方 藥,黃芩12克、梔子10克、前胡6克、生石膏25克、杏仁10克、萊菔子12克、冬瓜子30克 、 瓜簍30克 、 大黃6克、蘆根30克。若屬痰熱較重,或兼肝熱陰傷之時,可加青黛3

21、克沖服。若屬痰實火熱,當加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或再加葶藶子l~2克以泄肺熱。,38,(三)甘寒育陰以滋其燥 苦甘泄熱兼祛痰火,陰虛熱盛而成燥痰,痰火郁熱為日已久,肺陰受傷,氣粗喘促,痰白成塊,或膠粒如米粒,舌瘦質紅尖絳,脈細弦小數,用清燥救肺法。,39,主方與加減法,沙參15克、麥冬12克、生桑皮12克、地骨皮12克玉竹10克、生海石12克、黛蛤散12克(布包) 旋復花(布包)、瓜簍18克。 若肺熱較重,可

22、加黃芩10克、蘇子10克、冬瓜子30克、甜杏仁10克。 若屬肺陰不足,陰虛熱灼,干咳痰稠量少,甚帶血,加阿膠10克(烊化) 、遠志10克、天冬10克 、百合10克、 白芍15克。,40,(四)宣肺氣以化痰濕 和其胃清肅止咳,體肥面白,濕邪素盛,痰濕不化,肢體沉重,嗜臥乏力,脘腹脹滿,咳嗽朝暮為甚,舌苔白膩,脈象滑濡。宣肺和胃,化痰肅降。 蘇梗10克、半夏10克、桔皮10克、枳殼10克、遠志12克、茯苓12

23、克、炙草3克。,41,(五)溫陽散寒,以祛寒飲,寒飲乃中陽不足,命火式微,火不生土,水溫不化而致。證見面色黧黑,四末欠溫,心虛且悸,痰多清稀味咸,舌胖潤滑,脈象沉遲。用溫陽化飲法,苓桂術甘湯加桂、附、吳芋。 茯苓30克、桂枝10克 白術12克 甘草10克 肉桂8克 淡附片6克(先煎) 淡吳芋10克。,42,加減法與四飲”治法:,若藥后中陽漸復,寒飲漸化,可改用桂附八味丸以緩溫之。 若濕邪較重時,用補中益氣丸加二

24、陳丸長期服用。 水飲停留,積而不化,停于脅下為懸飲,淫溢四肢為溢飲,上阻胸膈為支飲,下流腸間為痰飲。,43,(六)宣肺降氣,攻飲逐痰,懸飲者,水在胸脅之內,如物懸掛,呼吸咳唾都能引起脅下疼痛,脈沉弦,患者體質比較強實者,可用攻飲方法:十棗湯旋復花10克(包)、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白芥子3克、芫花炭3克、當歸須4克、乳香2克。,44,(七)逐飲除濕,通陽退腫,溢飲者,飲水流行,歸于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痛重,此屬

25、水飲泛濫,寒邪外來,閉其孔竅,故當用汗法。若內外俱寒者,用小青龍湯加減。 麻黃3克 桂枝6克 杏仁10克 炙草8克 干姜8克 白芍10克 細辛3克 半夏10克 五味子8克 若外寒里熱者,用大青龍湯化裁。 桂枝10克 麻黃3克 杏仁10克 炙草3克 生石膏30克 生姜3克 大棗8枚。,45,(八)溫散水飲,兼以泄肺,支飲者,是水飲停積心下,支撐于肺用溫散水飲兼以泄肺法。蘇葉子各5克 杏仁10克 前胡6克 半夏1

26、0克 細辛3克 五味子3克 甜葶藶3克 加減法: 若肺氣不宣,胸悶喘滿,呵血!麻黃3克以宣肺開郁。,46,(九)溫陽化飲,兼定眩暈,痰飲者,陽氣不足,水停不化,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胸脅支滿,目眩氣短,苔白滑潤,脈見沉弦或沉緩而滑溫陽化飲法,苓桂術甘湯加減。 茯苓30克 桂枝10克 白術12克 炙草10克 陳皮10克。,47,肺 痿(三法),肺痿是肺葉萎枯的疾病。 《金匱要略》曾指

27、出其病因為:“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意思是無論哪種原因,全是由于津液過度傷耗而致病。,48,(一)宣肺氣以暢胸陽,肺痿的原因比較復雜,但不論是哪種原因,凡屬功能障礙而導致肺氣不宣時,皆可用宣肺氣的方法,以氣道通利,胸陽暢達,則痿自愈矣。 麻黃8克 杏仁10克 浙貝母12克 旋復花10克 郁金6克 菖蒲6克 荷梗10克,49,加減法

28、:,若脈濡或虛弱無力,可于方中加太子參3~5克,以助肺氣。 若舌紅口干,脈象弦細時,可于方中加南沙參10克 生黃芪6克。,50,(二)清肺潤燥,以緩其痿,由于熱在上焦,肺中津液不足,而致肺痿呼吸不利,干咳或吐白沫,口干舌紅,脈弦細而數,可用清潤肺燥方法,使肺氣得復。 苦桔梗10克 生甘草10克 天麥冬各10克 北沙參10克 川貝母粉3克(沖) 百合10克。 用清肺潤燥方法,使其肺中津液恢復,津液充足則

29、肺痿逐漸好轉,此外,又須配合深呼吸或輕鍛煉。若肺氣不足時,可加氣陰雙補的南北沙參各10克入煎,51,(二)補肺氣,滋腎陰,金水相生。,肺痿屬于肺氣不足者——咳嗽氣短,動則尤甚,痰多白沫,食納減少,脘腹脹滿,舌淡苔薄白,脈濡弱。補肺氣、滋腎陰,金水相生,肺痿自愈。熟地15克、黨參1 0克、甜杏仁10克、炙廿草10克。,52,加減變化與輔助治療,若老年體衰或中陽不足,脈沉孺,舌淡苔膩者,可加紅人參粉3克,或白人參粉6克,分3~4次服。

30、 肺痿的病人,必須檢查原因。除藥物治療外,可令患者每天散步,適當運動,以鍛煉肺活量。這種輔助治療,是很有益處的。,53,肺 癰(四法),肺癰是肺臟生癰之證候。其起因很多,外感風熱,內蘊日久,飲食厚味,消化不佳;素嗜飲酒等,都能導致蘊熱于肺,久則生癰化膿。肺癰的癥狀,主要是咳嗽,胸痛,吐膿血痰,味腥臭。按三個階段分述。,54,(一)辛涼清解,肅降化痰,外感風熱,內迫于肺,肺熱不清,身熱頭暈,微有寒熱,咳嗽咽干,胸痛,痰多黃稠,舌紅

31、苔膩,脈數。辛涼清解,肅降化痰法,仿桑菊飲、銀翹散期 薄荷3克(后下) 、前胡6克、浙貝母12克蘇子10克、黃芩10克、生石膏12克、鮮茅蘆根各30克。,55,加減法:,若上焦風熱較重時,去生石膏,加白蒺藜10克、桑葉10克、菊花12克。 若由痰濁肝火上沖,痰黃粘稠,頭眩時,加晚蠶砂10克、冬瓜子20克、黛蛤散10克(布包)。 若內熱較重,舌紅口干,咽紅且痛時,加銀花10克、連翹10克 、大青葉10克。 若舌苔黃厚

32、,腸胃滯熱,加焦三仙各10克花檳榔10克。,56,(二)泄熱化濕,清肅消痰,肺熱痰濕互阻不化,咳喘不平,胸脹且痛,咳嗽痰黃粘,舌紅苔膩根厚,脈象滑數有力,兩寸尤盛。 清泄肺熱,化其痰濕,仿葶藶大棗瀉肺湯及皂角丸意化裁之。 甜葶藶6克、前胡6克 黃芩10克 桑皮12克 皂角6克 苦桔梗10克 生草6克 銀花15克 川貝粉3克(沖) 醒消丸6克(分服)。,57,加減法:,若表氣未宣時,仍宜加疏解表邪之品,如蘇葉

33、、豆卷、甚則荊、防皆可用之。熱郁已成,必須以清化痰濁為主。若胃腸有滯熱者,當先清泄,可于方中加銀花15克 連翹10克 大青葉10克。胃腸濕滯,舌苔黃垢根厚時,必以苦泄清化為主,方中如黃連6克 梔子10克 焦三仙各10克。熱漸入營,舌絳日干唇紅心煩者,當加涼血泄熱之品,如鮮茅根30克 赤芍10克 白頭翁10克 炒地榆10克。 大便干結者,可加大黃3克(后下)。,58,(三)清化痰熱、活血通瘀,肺熱蘊久,咳嗽痰黃稠

34、,其狀如膿,臭穢難聞胸痛,夜寐不實,溲黃,大便不暢,舌紅口干,脈象弦滑數,甚則皮膚近似甲錯。必以清化痰熱,活血通瘀。鮮葦莖80克 冬瓜子30克 桃仁6克 苡仁30克 魚腥草30克 甜葶藶3克 黃芩10克 皂刺3克 銀花30克西黃丸6克(分服),59,加減法:,病人涅邪較重+祛風藥,量不宜多,防其助熱。i黼較重者,冬瓜子30克桃仁6克熱重加蚤休10克 連翹10克 赤芍10克 花粉10克熱郁

35、在氣分不解時,加杏仁10克 防風6克 板蘭根10克等。 若濕熱較重,舌苔老黃糙垢時,通泄折熱 尤其要注意飲食,忌葷、腥、蛋之類,60,(四)甘寒育陰,活血通絡,肺癰俟膿血吐凈之后,痰已無味,咳嗽未止,形氣瘦弱,低熱不退,脈小弦細而數,熱郁漸除,正氣已衰,治療改用甘寒育陰,活血通絡的方法。 南北沙參各30克 麥冬10克 川貝母粉3克(沖)桔梗10克 生草6克 生黃芪12克 苡米30克 赤芍10克

36、地骨皮10克 桑白皮10克 丹皮10克。,61,加減法:,肺癰潰后,余熱不清,不可專用苦寒或解毒之品必須調和氣血,藥如:銀花10克 白芍6克 茜草6克。若病人熱郁已除而陰血不足,可于方中加當歸10克 生地10克 川芎6克 白芍10克。 若正氣不足,長期不能痊愈,可加黃芪至30克歸10克 若濕邪留戀時,加茯苓10克 扁豆20克 生白術10克冬瓜皮30克。 肺癰潰后,氣血皆衰,既不可過用清涼,也不宜過

37、補,恐其死灰復燃也。,62,瘖 啞(六法),瘖啞是發(fā)音嘶啞甚至不能發(fā)聲的疾病《內經》稱之為瘖。中醫(yī)的認識,瘖I啞證與肺腎關系密切,古人云:“金水互生,病征肺腎”,又云; “肺為聲音之門,腎為聲音之根”。葉天士所說:“金實剛無聲,金破碎亦無聲”。都是說明了這個道理。張景岳說:瘖啞之病,當知虛實,實者病在標,因竅閉而痦也,虛者其病在本,內奪而瘖也”。治療從虛實兩方面進行。若聲帶生有贅生物時,也影響發(fā)音,那就應考慮手術等。,63,

38、(一)宣散泄熱,清咽利膈,風寒外襲,內熱蘊郁,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咽癢音啞,脈浮緊,數而有力,舌苔白膩略浮黃,屬內熱外涼(寒包火)當用本法治之,仿甘桔湯。加牛蒡予6克 蘇葉9克 前胡6克宜溫服。,64,判明內熱的重輕,而內熱不甚者,可于方中加重蘇葉9克、體痛加羌獨活各3克。內熱的重輕,主要觀察唇、舌的顏色,其它兼證即可判明。唇焦,甚則便干溲黃時,可加連翹10克 忍冬花10克 蘆茅根各20克。屬陽明腑實,可酌加大黃l

39、~3克,65,疏解風寒 宣肺解瘖,外感風寒,舌苔薄白,脈象浮緊,頭痛體痛,惡寒發(fā)熱,爆然音啞。急用辛溫藥物以解表宣肺,待寒解郁開則音自復。蘇葉10克 杏仁10克 前胡8克 荊芥6克 全沸草9克 蘆根20克 細辛1克。音啞兼咽痛,不可投辛溫之品,因有內熱存在。,66,特別 關注,痔啞早期,除用辛溫解表法外,亦須喉部熱敷。必須時間較長,約需30分鐘左右,以宣通氣血。 注意飲食,在音啞病亦特別重

40、要,因為是寒閉,所以用熱敷。更重要的是,不可喝涼水,恐其涼而閉郁肺氣,氣機的宣透,非溫不可,如果涼食、涼飲,都不利于喉的宣散。甜味的食物能壅塞氣機,所以在痦啞喉閉的時候一定禁忌!,67,(三)清肺化痰,解郁利咽,痰濕素盛,蘊久生熱,痰熱郁閉,肺氣不宣,聲音重濁,甚則嘶啞,痰多稠粘,口苦喉干,舌苔黃膩,脈滑數清肺化痰,以利其咽。 前胡6克 苦梗9克 川貝母粉3克(沖) 牛蒡子10克 菖蒲10克 生海石12克

41、。,68,加減法:,若濕痰化熱,痰熱互阻,其人舌苔黃厚,甚則舌絳心煩,可于方中加苦泄清化之品,如黃芩10克、蘇子10克 萊菔子10克。若屬食滯內蘊者,當以化積導滯為主,方中加焦三仙各10克 雞內金10克 焦擯榔6克 川軍炭6克如熱郁化火,以瀉熱為主,地骨皮10克 生桑皮6克 甜葶藶3克 白芥子3克 瓜蔞15克 元明粉1克(沖)。但用藥只選一二味即可,切不可過多。,69,(四)養(yǎng)肺明潤其燥,清肺金而解音

42、啞,肺陰不足,津液耗損,口干咽燥,喉癢音啞,干咳無痰,舌紅且絳,脈小數。養(yǎng)肺潤燥,清金解音啞南北沙參各15克 天麥門冬各]2克 生草6克生地黃12克 鳳凰衣6克 玉蝴蝶6克 阿膠10克(烊化)。,70,加減法,細審其因,是否有外邪留戀?有,加疏風之品,但量不宜重,藥不宜多。切不可忘記外邪而單治療陰虛;亦不可過用辛溫而更傷其陰。其它慢性病致失音者,也要考慮慢性病的本質。,71,滋肝血,養(yǎng)腎陰,求其音復,肝腎陰血虧日久則

43、腰痛腿酸,虛煩不寐,咽燥音啞,滋養(yǎng)肝腎,以復其音。生熟地各12克、山藥30克 山萸肉3克 丹皮10 克 茯苓10克 何首烏30克 五味子6克。失于濡養(yǎng),脈象弦細,腰腿瘦,仍需增加體力鍛煉,呼吸新鮮空氣,使腎水上濡咽喉。滋養(yǎng)肝腎前,細致的檢查有無外邪存在。不然,補后反增病。滋養(yǎng)肝腎后,體力逐漸恢復,而咽干音啞仍未復加柯子皮3~5克以斂陰復液,對音啞證已久者有效。重度音啞時,保護聲帶帶非常重要,一定要求患者

44、禁聲,不許說話,防其增重。,72,活血化瘀 通絡利音,此法治療聲帶長息肉、腫瘤及有癌變者,如是早期發(fā)現,祛其瘀滯,調暢氣機,疏通胃腸,升清降濁,促其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huán)。此類患者,應囑增加體力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如能每天打拳、散步、做一些輕微勞動,有利于病情好轉。還需囑咐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正常。總之,藥物治療與調養(yǎng)互相配合,往往收效。,73,主方及其加減法:,苦桔梗10克 生炙甘草各10克 炒薏米30克焦山楂20

45、克。 濃煎,分6~7次,徐徐飲之,每次不超過20毫升,溫服或熱服皆可。 若胃腸消化欠佳時,囑病人吃素,不宜過飽,尤應忌糖,并堅持散步。 若瘀血較重,大便干結色深,面色略黑,舌有瘀斑,于方中加大黃粉1~2克,每早服,服后無不良漸增量。大黃既能活血化瘀。又能健胃折熱,效極好。,74,勞 瘵(四法),勞瘵是傳染性疾病,古稱“傳尸”。 《外臺秘要》對勞瘵的病機、癥狀、治療、預后、攝生等都論述頗詳,并認識到它的傳染性。

46、如《外臺秘要·救急骨蒸候》說初著盜汗,盜汗以后即寒熱往來,寒熱往來以后,即漸加咳,咳后面色白,兩頰見赤如胭脂者,團團如錢許大,左臥則右出,唇口非常鮮赤”。,75,勞瘵的主要表現,這段文字,記載了勞瘵的典型癥狀。 勞瘵的主要表現,如:潮熱、盜汗、咳嗽、咯血、失眠、消瘦、脈象細小弦數等,都是陰虛血少,肝熱火旺之象,所以喻西昌認為: “陰虛者十之八九”。,76,(一)養(yǎng)肺陰、潤肺燥,清熱止紅,肺陰不足,陰虛內熱,熱傷肺絡以

47、致咳嗽較久,兩顴發(fā)紅,干咳少痰,甚則痰中帶血,咽喉嘶啞,形體消瘦,夜間口干,五心煩熱,舌紅少苔,細脈弦小數。用養(yǎng)肺陰,潤肺燥之法。 銀柴胡9克 白芍12克 炙別甲12克 地骨皮12克 川貝母粉3克(沖) 沙參15克 天麥門冬各10克 知母6克。,77,加減法:,若陰虛肝熱較重時,加鮮茅根30克 鮮藕連節(jié)30克 j荷葉10克,甚者可加羚羊角粉1克(沖)。 若痰中帶血,或咳血較多時,加青黛粉2克(沖) 云南白

48、藥1克,或加三七粉l~2克(沖)方中可加鮮生地30克 川楝子10克 牛膝3克小薊12克。若苔白脈虛弱者,氣分亦虛,可加五味子10克。若由于氣虛不能固表,咳后陣陣汗出者加浮小麥20克生牡蠣20克。若咳則胸中作痛時,加旋復花6克(包) 片姜黃6克。因咳甚而出血者,鎮(zhèn)咳是重要的一環(huán),加杏仁10克桔梗6克 遠志10克。,78,(二)滋肺腎,清虛熱,以退骨蒸,陰虛火旺,日晡之時潮熱必作,熱勢不甚,久之則熱勢漸甚,故名骨蒸勞熱

49、,熱則耗陰灼液,故形體消瘦,面色黑濁,舌紅脈弦細,用滋養(yǎng)肺腎方法以退骨蒸潮熱,宗青蒿鱉甲湯之意。 炙鱉甲12克(先煎) 銀柴胡6克(鱉血拌)青蒿6克 地骨皮10克 知母6克 生地黃20克白芍10克 川貝母粉3克 沙參10克。,79,加減法:,若舌苔厚膩,胸滿腹脹,乃積滯蘊熱,必須先行消導。俟腑氣通,滯熱祛,再議本法。 若在暑季,頭暈嘔惡,舌白滑者,雖是陰虛,仍先治暑,先用芳化方法一劑,俟暑濕祛,再圖治本,本

50、為陰虛,若陽氣也衰者,根據氣虛情況,酌情益氣,但甘溫之當忌,以西洋參為最佳,也可用沙參。 陰虛潮熱,醫(yī)者每用滋補下元,此千載之常法,但必須在常中,深入細究,若兼它證者,當視其癥狀找出有余之邪,先治其標,標祛則本易醫(yī)。每見醫(yī)者見低燒即青蒿鱉甲,見血虛必四物,雖不效亦不改翱病勢日增,直至不救。,80,(三)益其氣兼固表,和營衛(wèi)求汗止,自汗一般是屬陽氣虛,表虛津液不能內固脈象虛濡,舌胖苔白,而色咣白,宜益氣以固表。其它原因之自汗,如

51、:肝熱、濕郁、燥汗、煩汗、虛中有熱等,皆不可用 黃苠30克 防風6克 白術12克 浮小麥 生龍牡各30克。 若中陽不足,氣分過噓,內無郁熱,服上方效而未愈者,可 加黨參10克 或紅人參3克(另煎兌) 病人四肢發(fā)涼,確為下元不足,可加用附子3~5克 (先煎)。,81,加減法:,若服上方汗出不減,舌紅口干時,乃熱郁于內,服甘溫之后,反助其熱,即不可再用原方。應根據脈、舌、色、癥,考慮祛其熱,熱祛則不蒸汗外出,則汗自止。

52、 若服上方汗出似屬見輕,夜夢增多,乃膽火上擾之象,于原方中加入竹茹10克 黃芩10克即可。 若汗出已輕,胸悶如痞,脈濡苔膩,此屬瀑邪郁于中焦之象,方中加陳皮10克 半夏6克 蒼術6克 厚樸6克。,82,(四)滋腎陰瀉虛熱,折虛火求汗止,陰虛熱熾,追津外出,睡中尤甚,舌紅心煩,脈象弦細,必當滋陰瀉火,熱除則汗自止,切不可固澀止汗,防其斂邪。 黃芪皮10克 生地黃15克 白芍15克 黃柏9克黃芩1

53、0克 黃連3克 知母6克 生蛤殼30克。若屬肝郁氣機不暢,當先調肝郁,俟郁解熱清,再緩用滋水法。,83,加減法 。,若陰虛之體而兼濕邪阻遏,中陽不宣,脘痞胸悶,乏力氣短,脈象沉濡,最易錯認陽虛,如用補陽則陰更傷,熱必擁重。一定要解除濕邪,調整中焦,俟其溫祛,則諸證皆愈。腎陰虛之體,最易飲水求救,水乃陰類,多則中陽難以運化,濕邪由此產生,先醫(yī)案中,常有“虛在肝腎,濕阻中宮”之記載,確實道出此類疾病之關鍵,啟迪后人,滋腎陰兼顧濕邪

54、,’切不可專事滋膩,不但病不除,反助濕邪。治療勞瘵在辨證論冶的基礎上,一定配合抗癆藥物,增強體力鍛煉,適當往意飲食,才能求得早愈 。,84,胃 脘 痛 (七法),胃脘痛早期多與情志不遂有關,直接影響食欲。一定與心絞痛鑒別清楚,有時冠心病誤診為胃脘病的醫(yī)療事故。長期的胃脘痛,一定詳細檢查,應考慮是否有早期癌變。,85,(一)疏解郁結緩其痛 調氣機治在肝胃,惱怒之后,或過度憂思,肝氣郁結,橫逆犯胃,胃脘時痛,胸中滿悶,

55、時或太息,有時氣串脘痛。治當疏調氣機,以緩胃痛。宗四七湯方意。蘇葉梗各6克 半夏10克 陳皮6克 香附10克,86,加減法:,若郁久化熱,脈象日漸弦滑,舌尖部起刺,加金鈴子6克 炙玄胡3克(研沖)。 若濕邪較重,舌胖苔白膩,當加炒官桂1.5克 炮姜炭1.5克。 若舌苔黃厚,可加焦麥芽10克 香稻芽10克 神曲10克 雞內金10克。,87,(二)疏理氣機,兼泄肝熱,以緩胃痛,肝氣郁結,

56、久則化熱,心煩夢多,舌干脈弦治療苦泄肝熱,疏調氣機而緩疼。 炒川棟10克 元胡粉8克沖 吳萸1克 馬尾連10克 香附10克。加減法:若有濕郁,苔白脈沉澀,當再加疏調氣機之品: 蘇梗各6克 佛手片6克 綠萼梅6克。 若內傷食滯,舌苔 黃厚,大便秘結,或腹脹不運,時而 嘔惡,可加焦三仙、保和丸之屬,以消導積滯。,88,(三)苦泄折熱以制酸 疏調氣機而緩痛,熱郁化火,心

57、煩善怒,形瘦面紅,口干且苦,嘈雜嘔 酸,喜冷畏熱,苔多糙黃,脈象弦數,可用苦以泄熱,疏氣 緩痛法。 蘇梗10克 旋復花10克 半夏曲12克 香附10克 馬尾連10克 吳萸1克 川棟子10克 烏賊骨15克(打)。,89,加減法:,若熱郁日久,深入血分,可加生蒲黃10克 五靈脂10克 或云南白藥,以活血化瘀。 若久病入絡,面色黑濁,形體消瘦,可用活血化瘀為主,輔以調養(yǎng)氣血。 若血虛肝郁,

58、用逍遙散法,養(yǎng)血為主若標熱重時,可先折其熱,俟熱除再行養(yǎng)正。,90,(四)甘寒養(yǎng)胃陰,活血以緩痛,病久陰分不足,陰虛則陽亢,亢必化火,虛熱陰傷,形瘦口干心煩夢多,小溲赤黃,五心煩熱,用養(yǎng)陰活血緩痛法。 沙參12克 川楝子12克 麥冬10克 生香附10克 炒五靈10克 生蒲黃10克 生白芍12克 吳萸1克 馬尾連10克加減法:氣機失調,仍當暫用疏理氣機之品,俟氣機調暢,再行本法治之。 陽氣又虛者,用

59、藥宜緩,甘寒之品少用,暫用溫化之味,俟陽氣恢復,再以泄熱育陰為法。,91,(五)行氣兼以活血,化瘀滯而緩疼痛,胃痛日久,久痛及絡,絡血瘀阻,痛有定處,勢如針刺,面色滯暗,舌質暗有瘀斑,脈沉澀,當以本法。 五靈脂10克 生蒲黃包10克 川棟子10克 白芍10克 當歸10克 茜草10克。 若有肝郁氣滯,可加疏調氣機之品,如香附10克 木香 6克 佛手10克。 若體弱氣血雙虧者,可加用益氣養(yǎng)

60、血之藥,如黃芪15克赤白芍各15克 生甘草6克。 若陰傷肝熱,可加育陰柔肝之白芍、當歸、枸杞、子、丹參等。,92,(六)甘溫以養(yǎng)中焦,調血而緩其痛,素體陽虛氣弱,面色萎黃不華,少氣倦怠,四肢不溫胃脘隱痛,饑則尤甚,得食稍緩,痛處喜暖喜按,吐清水,舌胖苔膩滑潤液多,脈象虛濡沉遲,每因過勞、受冷、過饑則誘發(fā)作痛。用溫養(yǎng)中焦,調血緩痛,黃芪建中湯。黃芪12克 桂枝10克 白芍12克 炙草6克大棗14枚 當歸10克

61、 飴糖30克(沖)。,93,加減法:,在陽虛氣弱時,可增黃芪30~60克 黨參10~20克 白術10克。若在氣虛的基礎上又見明顯血虛,即加旱蓮草10克 女貞子10克 豆衣6克 川芎6克 熟地10克 砂仁6克。 若在服藥過程中,又加氣郁,即改方,用調氣機之藥,暫去甘溫補中之品。 若有宿滯,或消化欠佳,可于方中加保和丸(包煎) 或枳術丸10克(包煎) 焦三仙各10克。 本證雖然是氣血虛弱,但

62、不可專賴補藥,一定要增強鍛煉,促進胃腸功能好轉,加強吸收能力,以利早愈。,94,(七)香運和中開其胃 消導食滯緩疼痛,飲食不節(jié),食滯內停,胃脘作痛,脘腹脹滿,噯腐食臭,味如敗卵,嘔吐惡心,不欲飲食,舌苔黃厚,脈來弦滑,用香運和中,消食導滯方法。 砂仁8克 焦山查10克 焦麥芽10克 焦神曲12克 半夏10克 萊菔子10克 枳實6克 防風3克。,95,加減法:,若體質強實,舌苔老黃垢厚,大便不通,可加川軍

63、1.5~3克 元明粉l~3克。若屬老年體弱,中陽不運者,可加用枳術丸或香砂枳術丸。若在中年,可用保和丸加枳術丸,或用枳實導滯丸,或木香檳榔丸之類。,96,呃 逆 (四法),呃逆是胃氣上逆,呃呃連聲,聲短且頻之證,分偶然和持續(xù)發(fā)作兩類。偶然發(fā)作而時間短暫的,屬于一時的氣機不調,可用閉息,驚嚇、刺鼻取嚏等方法,皆可即愈。若持續(xù)不能自愈者,則當辨證施治。張景岳說: “致呃之由總由氣逆”。氣逆的原因很多,如:食滯痰濕,過食生

64、冷;寒熱交阻;木郁橫逆,郁熱化火,升降失和,胃熱上沖,胃陽不足,中虛氣逆等,皆能導致本病。若老年久病或病重危篤,胃氣已敗,也能出現呃逆。其特點是呃聲低微,并不連續(xù),這是重病之兆,予后不良。,97,(一)疏調氣機,降逆止呃.,氣滯痰濕互阻,肝部橫逆,呃逆連聲,聲音響亮 脈 弦滑,舌苔白膩,一般可用疏調氣機法,仿四七湯:半夏12克 蘇梗9克 厚樸6克 茯苓12克 旋復花10克(包) 郁金6克。 加減法, 若

65、屬肝郁化火,脈象弦數有力者,可先用辛開苦降法,以行氣折熱降逆,同時囑告患者一定要禁辛辣油重之物。 若苔白滑膩時,可酌加化濕之品,并囑患者禁甜味粘滑的飲食。,98,(二)辛開苦降,理氣定呃,肝郁化火,胃熱上沖,呃逆連聲,聲音響亮,舌紅口干,脈象弦實有力,口干心煩,必用辛開其郁, 川棟子12克 黃芩9克 黃連6克 半夏10克 生姜3克陳皮9克山梔6克。 若郁結未解時,當加疏理氣機的藥物,如蘇梗6

66、克、郁金6克 香附10克。 若舌苔黃厚,挾雜食滯時,加焦山楂6克六神曲6克 雞內金10克 炒枳殼6克。 若體胖痰濕素盛者,加萊菔子6克 白芥子6克 冬瓜子20克,甚則可加皂角6克 檳榔6克 。 若體質薄弱,素有氣虛者,酌減川棟子及芩、連的量。,99,(三)溫中陽、展氣機,降逆止呃,寒呃,多由病后中氣不足引i起,胃虛生寒,呃聲雖低,而頻作不休,畏寒肢涼,倦怠乏力, 舌胖嫩苔滑潤,脈象沉弱

67、,用溫中行氣降逆方法,仿丁香柿蒂湯意。 公丁香3克 柿蒂9克 黨參8克生姜8克 陳皮6克 旋復花10克(包) 若中虛寒盛時,去生姜,加黃芪10克 干姜6克 若寒雖不甚而中虛氣弱較重者,可加茯苓10克 白術10 炙草10克 人參粉3克(沖)。,100,(四)補益中氣,降逆和胃,素體薄弱,中氣早虛,過食生冷,陽氣受遏,呃逆聲低,其勢甚微,脈象虛濡無力,舌胖且有齒痕,治

68、當補益中氣。補中益氣湯合旋復代赭湯+半夏、生姜藥量不可太過,防氣郁再發(fā)!,101,噎 嗝,噎——咽物梗噎不順,嗝——胸隔阻塞,飲食不下。多由飲食不節(jié),嗜酒耗傷陰津,致津血需衰,胃脘枯槁,氣血瘀結而起。 治療難,療效差,必須早查早治療。同時要忌煙酒及一切刺激性食物,增加體力話動,保持心情舒暢,可得較好療散。,102,一、疏調氣機,降逆定噎,脈多見弦象,治療可用疏調氣機,降逆法旋復花9克(包 ) 香附10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