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1 礦區(qū)概述及井田地質特征</p><p><b> 1.1礦區(qū)概述</b></p><p> 全套設計,聯(lián)系153893706</p><p> 朔里煤礦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東北16公里處朔里鎮(zhèn),區(qū)內(nèi)有礦用鐵路在坡里車站接符夾線,南至符里集接京滬線、北至夾河寨接隴海線、西到阜陽接京九線,可通往全國各大城市,礦區(qū)公路與主
2、干公路連接,合徐高速、連霍高速由礦區(qū)東側和北部通過,交通便利。如圖1.1。</p><p> 圖 1.1 朔里礦交通圖</p><p><b> 1.1.1地形地貌</b></p><p> 本區(qū)地勢平坦,礦井被40.10~80.00米厚的第四系沖積層所覆蓋,海拔標高32.04~34.99米。呈北部偏高南部偏低的地勢特征,區(qū)內(nèi)無河流通過,
3、僅北部葛洼村附近有一條人工挖掘的增產(chǎn)河,礦井東有龍河、閘河,西有岱河,水量隨季節(jié)變化,旱季干涸。82年7月礦井東側的閘河最高洪水位36.856米,使之積水成災。</p><p><b> 1.1.2氣候</b></p><p> 淮北地區(qū)屬海洋—大陸過渡性氣候,夏天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多風,雨季多集中在每年的6~8月份,年平均降雨量為800mm,雪期為每年12月至次
4、年2月,凍土深度為0.2m,最深為0.3m。氣溫最高為40℃,最低為-12℃,平均相對濕度為73%,氣壓為990~1041mb。夏季多東南風,冬季多西北風,風力一般3~5級,最大風力為9~11級。</p><p><b> 1.1.3地震</b></p><p> 安徽北部宿州~徐州一帶自公元925年以來,曾發(fā)生強弱地震40余次,最強地震(1668年)波及本區(qū),裂
5、度為Ⅶ度。據(jù)全國地震裂度區(qū)劃圖查得,本區(qū)地震基本裂度值為Ⅵ,地震動峰值加速度(g)值為0.05。</p><p><b> 1.1.4地溫</b></p><p> 本礦區(qū)年平均地溫15℃左右,恒溫帶深度30m左右,其恒溫為15℃左右。本礦井屬地溫正常區(qū),地溫梯度小于3℃/100m,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地溫將隨之升高。</p><p>&l
6、t;b> 1.1.5供水</b></p><p> 本礦生活用水水源主要是奧灰水,其次是太灰水,水質類型為HCO3.SO4—Ca.Na型,水質較好,易于開采。本礦目前已施工2個奧灰水源井和1個太灰井下水源井,出水量一般60~70m3/h。由于奧灰、太灰含水層富水不均,且水量偏小,能施工的水源井有限,生活用水較為緊張,為此,本礦通過考查論證,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建立了日處理能力5000m3的
7、凈化水廠,凈化處理礦井井下的排水,除部分補充非飲用生活用水外,主要用于井下防塵或工業(yè)用水。</p><p><b> 1.2井田地質特征</b></p><p><b> 1.2.1地層</b></p><p> 朔里煤礦位于淮北煤田閘河向斜的中部,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華北板塊東南緣,徐淮坳陷中。區(qū)域地層屬華北型地層,
8、由老至新為遠古界的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的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p><p> 礦井地層:自下而上為奧陶系中統(tǒng)馬家溝組灰?guī)r,石炭系中、上統(tǒng),二疊系,第四系。其中缺失奧陶系上統(tǒng)、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統(tǒng)、三疊系等地層。含煤地層為中石炭統(tǒng)本溪組,上石炭統(tǒng)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tǒng)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其中以二疊系下統(tǒng)下石盒子組為主,山西組次之。自奧陶系剝蝕面向上,礦井
9、內(nèi)地層總厚度645米左右。</p><p> 含煤地層總厚度560米左右。其上部全被第四系沖積層所覆蓋。</p><p><b> 1、石炭系(C)</b></p><p> ① 中統(tǒng)本溪組(C2b)</p><p> 假整合于中奧陶系的深灰色、隱晶質石灰?guī)r之上,厚度一般為22米左右,其上部以淺灰-灰白色隱晶質石
10、灰?guī)r為主,夾紫色泥巖,下部為灰白-棕色、紫色鋁質泥巖,底部含鐵質結核較多。</p><p> ?、?上統(tǒng)太原組(C3 t)</p><p> 整合覆蓋在本溪組之上,為薄層細砂巖、粉砂巖、泥巖夾煤層及石灰?guī)r,有韻律出現(xiàn)。厚度平均為154.86米,以石灰?guī)r為主,含灰?guī)r12層,從上至下依次編號為1~12灰。</p><p> 底部普遍發(fā)育一層黑色泥巖(海相泥巖),致密
11、,塊狀,含少量粉砂質及菱鐵質結核,厚度平均為10.72米,一般在4~25米間。</p><p> 石灰?guī)r中以1灰、2灰和13灰三層較穩(wěn)定。1灰為黃灰色~深灰色,隱晶質。上部含泥質較高,富含蜓和珊瑚等化石。1灰全區(qū)普遍發(fā)育,層位穩(wěn)定,是重要的標志之一(K1)。其頂界面作為與山西組分界線。</p><p> 本組含煤9層,厚度為0~1.04米,平均為0.46米,偶見可采點。</p&g
12、t;<p><b> 2、二疊系(P)</b></p><p> ?、?下統(tǒng)山西組(P1s)</p><p> 本組與下伏太原組為連續(xù)沉積,呈整合接觸。厚度平均為127.68米,一般為111.48~147.80米,由一套灰~深灰色厚層狀粉砂~細粒砂巖和灰~深灰色的泥巖及薄層煤層組成。共含有6、7兩個煤組,其中6煤為局部可采煤層。7煤層為極不穩(wěn)定的不可
13、采煤層。</p><p> 7煤以下至海相泥巖間為深灰~灰白色粉砂巖、細砂巖和薄層泥巖互層,具有明顯條帶狀構造,可見清晰的連續(xù)波狀層理。</p><p> 6煤至7煤之間,由灰色~深灰色,細砂巖至粉砂巖、薄層泥巖及煤層組成,呈條帶狀,具緩波狀層理。</p><p> 從6煤到山西組頂界,主要由灰白~深灰色中、細粒砂巖和粉砂巖夾薄層泥巖組成。砂巖多呈不等粒結構,
14、 6煤層頂?shù)装宄R?~6米的深灰色粉砂巖,是確定6煤的良好標志。</p><p> ?、?下統(tǒng)下石盒子組(P1x)</p><p> 本組連續(xù)沉積在山西組之上,與其呈整合接觸,厚度平均為190.12米,主要有深灰~灰色泥巖、灰~淺灰色砂巖及煤層組成,為陸相沉積,含煤6~9層煤,其中3、5煤為全礦主要可采煤層。底部普遍發(fā)育一層淺灰~灰綠色鋁質泥巖,厚度一般在1.57~10.77米,平均為4
15、.46米。致密塊狀,具有滑膩感,含有紫色斑塊和菱鐵礦鮞粒。因其層位穩(wěn)定可靠,是確定下石盒子組底界和煤層對比的重要標志之一(K2)。以2煤為界分上、下兩段:</p><p><b> ?。?)下段</b></p><p> 從鋁質泥巖(K2)到2煤為主要含煤段,厚約為50米。含煤4-7層,3、5煤層位較穩(wěn)定,為主要可采煤層,4煤層屬不穩(wěn)定煤層,在礦井南部局部達到可采,
16、2煤為極不穩(wěn)定的不可采煤層。</p><p> 其巖性為灰~深灰色泥巖、鋁質泥巖以及淺灰色粉砂、細砂巖,5煤頂板常發(fā)育一層中~細粒砂巖,裂隙發(fā)育,厚度由北向南減小。</p><p> 位于K2之上33米左右的3煤,平均厚度為1.9米,一般為0.38~3.61米, 3煤和4煤相互間展現(xiàn)為分叉合并關系,由于巖漿侵入,局部間距增大。</p><p><b>
17、 ?。?)上段</b></p><p> 2煤以上至上石盒子底界,厚度151.75~129.45米,平均140.38米。為深灰~灰色泥巖、粉砂巖以及灰~灰白色,細~粗粒砂巖,以中粒砂巖為主,最厚達11米,分選中等,顆粒自上而下變粗。夾有1~3層薄煤層。</p><p> ?、?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P2s)</p><p> 本組為灰~灰白色粉砂~中粒砂巖
18、、灰~紫色泥巖及薄煤層。本組為陸相沉積,地層揭露厚度最大為89.09米,與下伏地層為連續(xù)沉積,和第四系為不整合接觸。</p><p> 底部為一層厚度2.79~17.6米,平均為11.57米的灰~灰白色細~中粒砂巖,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分選性差,膠結物為泥質、硅質,具微波狀層理,含泥巖包裹體。因其特點突出,即作為二迭系上下統(tǒng)的分界標志層(K3)。本組上部偶見有一不穩(wěn)定的薄煤層沉積。</p>&l
19、t;p><b> 3、第四系(Q)</b></p><p> 厚度為45.02~83.76米,平均為61.61米。主要由土黃、棕紅或青黃色的砂質粘土、粘土質砂、粉砂及砂礫組成。上部以砂質粘土、粘土和粉砂為主,見有2-4層粉砂,厚約1~3米,累計厚度一般為2~8米。最厚達10~21米,巖性松散,透水性強,全區(qū)內(nèi)較穩(wěn)定。下部由灰白色、棕色、青黃雜色砂質粘土和粘土組成。富含鐵錳和鈣質結核
20、。分布均勻,在西南部較厚,東北部較薄。局部夾細~粉砂,呈透鏡體分布,含水。底部為0.03~4.18m砂礫層,顆粒大小不一,主要分布在礦井西部、北部。其綜合柱狀圖見圖1.2。</p><p><b> 1.3構造</b></p><p> 淮北煤田位于華北板塊東南緣,豫淮坳陷的東部,東以郯廬斷裂為界與楊子板塊相接,西以夏邑—阜陽斷裂為界與河淮沉降帶為鄰;北以豐(縣)
21、沛(縣)斷裂為界與豐沛隆起相接,南以太和—固鎮(zhèn)斷裂為界與蚌埠隆起相鄰。煤田構造的形成、發(fā)展與板內(nèi)構造和板緣構造的演化密切相關。區(qū)內(nèi)構造受東西向構造、北東向構造、徐宿弧形構造所控制,東西向和備東向構造為主要格局。主要表現(xiàn)為北北東向構造改造早期的東西向構造。</p><p> 由于多期構造運動疊加的結果,區(qū)內(nèi)東西向大斷裂和北北東向大斷裂縱橫交錯,形成了許多近網(wǎng)狀的斷塊構造。區(qū)內(nèi)主要褶曲有宿東向斜、宿南向斜、童亭背斜
22、、五溝向斜、皇藏峪背斜、閘河復向斜、相山~肖縣背斜、肖西向斜等。</p><p> 主要斷裂構造有豐沛斷裂、宿北斷裂、光武~固鎮(zhèn)斷裂;夏邑~固始斷裂、豐渦斷裂、大劉家斷層,南坪斷層、固鎮(zhèn)~長豐斷裂,西寺坡斷層等。本礦井位于閘河復式向斜中段西翼,礦井內(nèi)次級褶曲較為發(fā)育,而斷裂卻相對較少。礦井中部的矬樓背斜將整個礦井分成南為黃灣向斜、北為葛洼向斜兩個主要次級構造。軸向NE~NW,平面展布呈“S”型。區(qū)內(nèi)地層傾角平緩
23、,一般均小于25度,在礦井南部及東南部斷層成組出現(xiàn),形成構造局部復雜,并成為與岱河、房莊等礦井的自然邊界。礦井北部因巖漿的侵入,葛洼向斜的煤層遭受破壞,對生產(chǎn)影響較大。如圖1.3。</p><p> 圖 1.2 地質綜合柱狀圖</p><p> 圖 1.3 地質構造圖</p><p><b> 1.3.1褶曲</b></p>
24、<p> 主要褶曲有黃灣向斜、葛凹向斜等,分述如下:</p><p> 1、黃灣向斜:位于礦井南盆軸向方向為30度,地層傾角東西翼均平緩,一般為8-12度。3煤層最低標高為-207米,5煤層最低標高為-240米。</p><p><b> 2、葛凹向斜</b></p><p> 位于礦井北部(亦稱北盆),為礦井主要構造之一
25、,規(guī)模僅次于黃灣向斜,長軸方向為南北向,地層傾角一般為12度左右,北部較陡,整個向斜南端較北端寬緩,東西兩翼較平緩。向斜大部有巖漿侵入,主采煤層3煤和5煤破壞十分嚴重。軸部煤層最低標高3煤為-206米,5煤為-241米。</p><p><b> 1.3.2斷層</b></p><p> 本礦井斷裂構造集中在南部柳園背斜南側及東側。根據(jù)到目前為止的鉆探和巷道揭露資
26、料分析,主要斷層有20條,其中落差≥20米的有14條,≥10m而<20m的6條;按斷層性質分:正斷層12條,逆斷層8條;按斷層走向可分為東西向、南北向及北部逆斷層三大組(表1.1)。其中以東西向斷層規(guī)模最大、延伸長、破碎帶寬、斷距大。主要斷層簡述如下:</p><p><b> 1、IF6正斷層</b></p><p> 位于礦井南部邊界,西起井田外圍,向東
27、經(jīng)過34線,尖滅于39線至IF3逆斷層間。走向近EW,傾向S,傾角50~80º,落差28-60米,延展長度>3.3km。主要由34線、35線、37線、39線及個別專門構造工程控制。為基本查明斷層。</p><p><b> 2、IF10正斷層</b></p><p> 位于礦井南部邊界附近何凹地塹中段,與IF6正斷層斜交,并被IF6所截。走向近東西
28、,傾向南,傾角69º,落差8~50m(S324石門實見落差50m),延展長度375m。向東北方向尖滅于77-12至77-3孔之間。本斷層由37線、79-10孔及S322巷道及S324石門控制。為查明斷層。</p><p> 表 1.1 主要斷層一覽表</p><p><b> 3、IF9逆斷層</b></p><p> 為礦井規(guī)
29、模較大的逆斷層,位于礦井東南部邊界上,走向東西,傾向西,傾角40~60º,落差6-46,延展長度1.4km。</p><p><b> 4、IF18逆斷層</b></p><p> 位于礦井北部邊界,走向N40ºW,傾向N50ºE,傾角60º。落差54~110m,延展長度5.3km,為基本查明斷層。</p>&
30、lt;p><b> 1.3.3巖漿巖</b></p><p> 巖漿在本礦內(nèi)侵入面積較廣。據(jù)鉆孔及生產(chǎn)開采揭露,巖漿巖的巖性主要有花崗斑巖和輝綠巖兩種。</p><p> 花崗斑巖主要分布在葛洼向斜及礦井西部,均以巖床的形式侵入。輝綠巖在礦井西南部和何凹地塹附近,以巖床的形式侵入。在礦井東南部,柳園背斜以東實見兩條巖墻及一些巖脈。</p>&
31、lt;p><b> 1、巖漿的侵入特征</b></p><p> 花崗斑巖:據(jù)鉆孔資料分析,其分布面積約2.2km2,分別沿北、東、西三個方向侵入太原組、山西組及下石盒子組。沿北、西方向多侵入太原組和山西組,而東部僅限于葛凹向斜石盒子組之下段。巖漿巖的分支厚度為2.34~27.75米</p><p> 輝綠巖:在礦井西南部柳園背斜和何凹地塹附近,一般沿下石
32、盒子組3煤層呈巖床侵入,厚0.10~2.59米,侵入面積0.50km2。</p><p><b> 2、巖性特征</b></p><p><b> ?、?花崗斑巖</b></p><p> 灰~灰白色,風化后呈黃褐色,致密堅硬,具明顯的斑狀結構;斑晶主要為石英,長石較少?;|為隱晶質。局部有微粒狀黃鐵礦。</p&
33、gt;<p><b> ?、?輝綠巖</b></p><p> 灰綠色,致密堅硬,一般不顯斑狀結構,蝕變輕微時可殘留長石斑晶、輝綠玢巖和長石條形形成的交織狀結構,礦物成分不易鑒別。</p><p> 1.3.4礦井水文地質條件</p><p><b> 1、地形和地表水</b></p>&
34、lt;p> 本礦為隱伏型含煤盆地,東西兩側為寒武、奧陶系灰?guī)r組成的低山殘丘,標高200~300m。盆地內(nèi)為第四系松散層沉積物覆蓋,地面平坦,標高30m左右,北高南低。</p><p> 礦內(nèi)地表水系主要有增產(chǎn)河等人工溝渠及池塘,特別是煤層開采后形成的塌陷積水區(qū)分布普遍,匯水面積2005年底已達8.9km2,平均水深5m,塌陷區(qū)積水與第四系潛水存在相互補給關系,并受大氣降水補給。</p>&
35、lt;p> 礦內(nèi)溝渠及地表積水均受季節(jié)性變化影響,水動態(tài)為氣候因素控制,洪水期水位較高,枯水期水位較低,甚至干涸。由于礦內(nèi)河渠縱橫,排水能力較強,故地表水對本礦交通和礦場建設影響不大。</p><p> 2、含(隔)水層(組、段)</p><p> 現(xiàn)將礦內(nèi)主要含、隔水層(組、段)的水文地質特征列表如下,見表3301。</p><p> 3、斷層帶的含
36、、導水性</p><p> 本礦西南發(fā)育一組正斷層,形成河凹地塹,東南部發(fā)育一組逆斷層帶,形成礦內(nèi)東南部的隔水邊界。何洼地塹北側的IF6、IF1斷層對地下水的運動、富集起著重要作用。</p><p> 礦井正常涌水量為266.1m3/h,最大涌水量為452.9m3/h。</p><p><b> 1.3.5地溫</b></p>
37、<p> 本區(qū)年平均氣溫15℃左右。恒溫帶深度地表下垂深30m左右,其恒定溫度為15℃左右。本礦屬地溫正常區(qū),地溫梯度小于3℃/百米,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地溫將隨之升高?,F(xiàn)在各采掘工作面溫度一般20℃左右,因本礦最大開采深度只有300m,工作場所最高溫度一般不超過25℃。</p><p><b> 1.4 煤層特征</b></p><p><b
38、> 1.4.1煤層</b></p><p><b> 1、含煤性</b></p><p> 礦井內(nèi)含煤地層為石炭、二迭系。以二迭系下石盒子組為主,山西組次之。井田內(nèi)揭露煤系地層總厚度約560米,含煤22層左右,煤層平均總厚度為12.66米,含煤系數(shù)為2.25%??刹擅簩?層,自上而下編號為3、4、5等煤層,主要可采煤層總厚8m,其中3、4煤層為
39、主要可采煤層,厚5.6m,占可采煤層總厚的70%。</p><p> 表 1.2 煤系地層含煤情況一覽表</p><p><b> ① 太原組煤層</b></p><p> 因區(qū)內(nèi)控制鉆孔只有5個,唯563孔穿過太原組地層,見煤9層,總厚2.97m,均為結構簡單、層位不穩(wěn)定的薄煤層,均無經(jīng)濟價值。頂板巖性多為石灰?guī)r。底板為泥巖或粉砂巖。&
40、lt;/p><p><b> ② 山西組煤層</b></p><p> 本組含有6、7兩個煤組,共0.9米,6、7煤零星可見,極不穩(wěn)定,且不可采。</p><p><b> 2、可采煤層</b></p><p> 本礦可采煤層4層,各可采煤層主要特征要見表1-3</p><p
41、><b> ?、?3煤層</b></p><p> 位于下石盒子組下部,K2之上33米,上距2煤8.5~24.78米,平均16.79米,上距K3約為157.17米。煤厚1~3.61米,平均3米,厚度由北向南稍有變厚的趨勢;可采指數(shù)0.98,煤層結構復雜,含夾矸1~3層,巖性為炭質泥巖或泥巖,局部受巖漿侵蝕影響。葛洼向斜的東翼有花崗巖侵入,黃灣向斜西南部有輝綠巖侵入,煤層均變成天然焦或
42、被吞蝕掉。頂、底板巖性均為泥巖,粉砂巖,少數(shù)為巖漿巖。屬較穩(wěn)定的主要可采煤層。</p><p> 表 1.3 可采煤層情況統(tǒng)計表</p><p><b> ?、?4煤層</b></p><p> 位于下石盒子組下部,K2之上28.9米,上距3煤層為8~15米,平均11米,與3煤層呈平行關系,在葛洼向斜東南部遭受花崗斑巖侵入,煤層均變?yōu)樘烊唤?/p>
43、。煤厚0. 6~2.85m,平均2.6m,可采指數(shù)0.95。頂、底板巖性均為泥巖,個別點見有花崗巖。煤層結構復雜,含1~3層夾矸,巖性多為炭質泥巖和泥巖。屬較穩(wěn)定的主要可采煤層。</p><p><b> ?、?5煤層</b></p><p> 位于下石盒子組底部,上距4煤為8.75~17.37米,平均為13米,下距K2為11.78~24.34米,平均為16.48米
44、。煤層厚度為0.3~5.94米,平均2.4米??刹芍笖?shù)0.98,其上5m左右和其下2.5m左右各有一不可采之薄煤層。煤層結構復雜,含1~4層夾矸,巖性多為泥巖或炭質泥巖。頂板以泥巖為主,其次為細砂巖或巖漿巖,底板則是泥巖、粉砂巖或為炭質泥巖。為較穩(wěn)定的主要可采煤層。</p><p><b> 1.4.2煤層對比</b></p><p> 本礦井可采煤層賦存于二疊系
45、的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含煤巖系沉積環(huán)境較穩(wěn)定,旋迴結構明顯,地層厚度、煤層(組)間距都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巖煤層組合及物性特征等明顯,為煤層對比提供了較充分的依據(jù)。</p><p><b> 1、對比方法</b></p><p> ?。?)標志層對比法,主要標志層有:K1(石炭系第一層石灰?guī)r)、K2(與煤下鋁質泥巖)、6煤下砂泥巖互層。</p><p
46、> ?。?)煤層間距對比法</p><p> (3)巖煤層組合特征對比法</p><p> ?。?)巖煤層物性特征(測井曲線)對比法</p><p> (5)古生物化石對比法</p><p> 2、煤層對比可靠程度</p><p> 經(jīng)以上多種方法分析對比,本礦3、4、5煤層對比均可靠。</p>
47、;<p><b> 1.5煤質</b></p><p><b> 1.5.1概述</b></p><p> 本礦煤層因受區(qū)域變質和巖漿侵入接觸變質的影響,煤的變質程度從低變質的氣煤、肥煤到高變質的無煙煤、天然焦,礦區(qū)內(nèi)煤類較多,但仍以瘦煤、貧煤為主,其次為無煙煤和焦煤。</p><p> 1.5.2煤
48、的物理性質和煤巖特征</p><p><b> 1、煤的物理性質</b></p><p> 各煤層為黑色,條痕黑色~黑灰色,油脂光澤~強玻璃光澤,斷口參差狀、貝殼狀,內(nèi)生裂隙發(fā)育,塊狀煤具線理狀或細條帶狀,性較硬而脆,局部夾鱗片狀,性軟;無煙煤性堅硬,均一塊狀,強玻璃光澤。</p><p> 宏觀煤巖類型為光亮煤~半亮煤,少數(shù)為半暗煤,顯
49、微煤巖組分以鏡質組為主,惰質組和殼質組次之,煤中無機組分主要為粘土質,呈條帶狀、透鏡狀、團塊狀,充填于煤粒或有機質胞腔中,其次有硅質、硫化物、碳酸鹽礦物等,充填于裂隙中或煤粒間。</p><p><b> 2、煤類分布簡況</b></p><p><b> (1) 3煤層</b></p><p> 以瘦煤、貧煤為主,
50、其次為氣煤和肥煤,少量焦煤。其分布情況為:無煙煤主要在4~5線以北和葛洼向斜東端局部;天然焦主要在葛洼向斜以東,在礦井西南部出現(xiàn);貧煤,主要分布在黃灣向斜以北,矬樓背斜附近,葛洼向斜以西地區(qū);氣煤在26線以南和21線以南大部地區(qū),分布規(guī)律為從礦井南部到北部:瘦煤→貧煤→天然焦。</p><p><b> (2) 4煤層</b></p><p> 以瘦煤為主,貧煤次
51、之,再為天然焦和無煙煤,偶見焦煤,其分布情況為:瘦煤主要分布在礦井南部,貧煤分布在矬樓背斜南部附近;天然焦:分布在葛凹向斜以東15線以北;無煙煤分布在4、5線以北地區(qū),從南到北,分布為瘦煤(零星焦煤)→貧煤、天然焦→無煙煤。</p><p><b> (3) 5煤層</b></p><p> 以貧煤、瘦煤為主,其次為天然焦、無煙煤,少量焦煤。煤類分布情況:瘦煤,分
52、布在27線、30線以南;貧煤,分布于礦井中部;無煙煤分布于矬樓背斜中部地段和4、5線以北地區(qū);天然焦在6、7線以南,20線以北地區(qū);焦煤,僅分布于南部H66孔附近。</p><p> 1.5.3煤的化學特征</p><p> ?。ū?.4~1.6)</p><p> ?。?)3煤層(JM、SM、PM、WY)</p><p> ?、?原煤灰分
53、:平均值在19.32~21.30%,為中灰分煤(動力用煤)</p><p> 浮煤灰分:平均值7.71~8.30%,為低灰煤(煉焦用煤)。</p><p><b> ?、诟∶簱]發(fā)分:</b></p><p> JM、SM、PM揮發(fā)分產(chǎn)率為12.1~19.6%,屬低揮發(fā)分煤,無煙煤為特低揮發(fā)分煤。</p><p>&l
54、t;b> ③ 全硫</b></p><p> 原煤全硫除貧煤為低硫分煤(St.d=0.51%),其余煤類為特低硫分煤(0.39~0.43%)。</p><p><b> ?、?發(fā)熱量</b></p><p> 原煤分析基發(fā)熱量(Qb.ad)平均值為31.79~35.28MJ/Kg,瘦煤較低,焦煤最高。干燥基高位發(fā)熱量平均
55、值(Qgr.d)為32.07~35.55MJ/Kg,為特高熱值煤。</p><p> ⑤ 磷(SM、PM)</p><p> 原煤磷含量皆為低磷分煤。</p><p> (2) 4煤(JM、SM、PM、WY)</p><p> ① 原煤灰分皆為中灰煤,平均值在18.70~22.20%。</p><p> 浮煤
56、灰分6.70~7.30%(JM、SM),屬低灰煤。</p><p> 表 1.4 3煤層煤芯煤樣化驗結果綜合表</p><p> 表 1.5 4煤層煤芯煤樣化驗結果綜合表</p><p> 表 1.6 5煤層煤芯煤樣化驗結果綜合表</p><p><b> ?、?浮煤揮發(fā)分:</b></p><
57、p> JM、SM、PM平均值在15.13~19.00%,屬低揮發(fā)分煤。</p><p><b> ③ 原煤全硫</b></p><p> JM、PM為特低硫煤(0.38~0.49%),SM為低硫分煤(St.d=0.64%)。</p><p><b> ?、?發(fā)熱量</b></p><p>
58、; JM、SM、PM原煤分析基發(fā)熱量(Qb.ad)平均值為32.45~35.88MJ/Kg,貧煤較低,焦煤最高。干燥基高位發(fā)熱量平均值(Qgr.d)為32.74~36.14MJ/Kg,為特高熱值煤。</p><p><b> ?、?磷</b></p><p> SM、PM皆為低磷分煤(0.02~0.03%)。</p><p> (3) 5
59、煤(JM、SM、PM、WY)</p><p> ?、?原煤灰分平均值在17.10~20.10%,屬中灰煤。</p><p> 浮煤灰分(JM、SM)平均值7.30~7.40%,屬低灰分煤。</p><p><b> ② 浮煤揮發(fā)分:</b></p><p> JM、SM平均值在17.1~17.8%,屬低揮發(fā)分煤。&
60、lt;/p><p><b> ?、?原煤全硫</b></p><p> SM、WY為低硫分煤(0.56~0.72%),PM為特低硫分煤(0.45%)。</p><p><b> ?、?發(fā)熱量</b></p><p> 原煤分析基發(fā)熱量(Qb.ad)平均值為34.76~36.05MJ/Kg,貧煤較低,
61、焦煤最高,天然焦為30.80MJ/Kg。干燥基高位發(fā)熱量平均值(Qgr.d)為35.12~35.81MJ/Kg,為特高熱值煤。</p><p><b> ?、?磷</b></p><p> SM、PM磷含量為0.0008~0.0009%,屬特低磷分煤。</p><p> 1.5.4煤的工藝性能</p><p><
62、;b> 1、煤的結焦性</b></p><p> 焦煤膠質層最大厚度平均值14mm左右,焦渣特征一般為5~6,粘結性較好。</p><p> 瘦煤:膠質層最大厚度平均值在5~9mm,焦渣特征一般為4~5,粘結性稍差。</p><p> 貧煤和無煙煤:膠質層厚度皆為0mm,焦渣特征為1~3,粘結性差。</p><p>
63、<b> 2、焦炭特征</b></p><p> 據(jù)岱河煤礦5煤層鐵箱試驗資料:</p><p> ?、?精煤回收率55.40%;</p><p> ?、?焦炭氣孔率34.51%;</p><p> ?、?總裂紋率0.0983cm/cm2;</p><p> ④ 焦炭篩分結果>60mm
64、占73.92%,>40mm占88.68%,>25mm占92.40%;</p><p> ⑤ 焦炭回收率79.97%。</p><p> 1.5.5可選性評價</p><p> 本礦未作專門可選性試驗,據(jù)岱河煤礦浮煤回收率焦煤和瘦煤分別為46%和43%,回收率級別為中等,據(jù)此,可認為本礦煉焦用煤為難選煤。</p><p>&l
65、t;b> 1.5.6煤灰成份</b></p><p> SM煤灰成分主要由酸性氧化物的SiO2、Al2O3組成,平均含量在77.57%,屬高軟化和高流動溫度灰(FT、ST皆>1500℃)。</p><p><b> 1.5.7煤類</b></p><p> 1、分類依據(jù):依據(jù)《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準》(GB5751
66、-86)</p><p> 2、煤類界線:一般用相鄰見煤點不同煤類的中點為界,天然焦與煤相鄰時,取近3/4處為天然焦,1/4處為煤。</p><p> 1.5.8煤層風氧化帶</p><p> 確定風氧化帶的分界線,是以鉆孔所見風氧化與非氧化煤的底板深度兩者間距的1/2為界,根據(jù)鉆孔資料,確定風化帶標高為-45m,氧化帶標高為-50m。風化帶煤若含較高腐植酸可
67、作有機肥料,氧化帶煤視其氧化程度酌情使用。</p><p> 1.5.9煤的工業(yè)用途</p><p> 本礦焦煤的結焦性及粘結性良好,可單獨煉焦,瘦煤可做煉焦配煤,貧煤可作動力用煤,無煙煤主要為民用煤,天然焦亦可做民用煤(需用無煙煤或煙煤做底火)。</p><p> 1.6煤層頂?shù)装鍘r石特征</p><p> 1、3煤層頂?shù)装鍘r石特征
68、:頂板主要為泥巖、局部為砂巖或粉砂巖,泥巖平均厚為5.69米,部分地段有炭質泥巖偽頂,葛凹向斜東部及西三采區(qū)南部為花崗斑巖及輝綠巖頂板,厚1.35~11.07米和0.10~2.34米,底板主要為泥巖,平均厚3.23米。</p><p> 2、4煤層頂?shù)装鍘r石特征:頂板大部分為泥巖和分布零星的砂巖或粉砂巖,泥巖平均厚3.23m,部分地段有炭質泥巖偽頂,葛凹向斜東翼有部分花崗斑巖頂板,厚2.56米。底板為泥巖,局部
69、粉砂巖,平均1.23米。</p><p> 3、5煤層頂?shù)装逄卣鳎喉敯逡阅鄮r、粉砂巖為主,部分砂巖。泥巖平均厚1.28米,北部有近三分之二的花崗斑巖頂板,厚0.6~15.15米,局部厚30.34米,礦內(nèi)東部,西南及南部有古河流沖刷形成的砂巖頂板。底板主要為泥巖,局部砂巖及粉砂巖,泥巖平均厚2.13米。</p><p> 4、煤層頂?shù)装宸€(wěn)定性綜合評述</p><p&g
70、t; 從各煤層頂?shù)装宀煌瑤r石的力學性質試驗及生產(chǎn)中各類頂?shù)装鍖Σ删蚧顒拥挠绊懛治?,砂巖及粉砂巖為穩(wěn)定型頂?shù)装澹荒鄮r巖性脆弱,在頂板表現(xiàn)為脆而易碎,往往形成掉塊乃至冒頂,在底板中又十分柔韌,往往出現(xiàn)支柱下降和底板凸起等現(xiàn)象,為不穩(wěn)定型底板。巖漿巖頂板,由于在煤層中的侵入部位上下浮動,犬牙交錯,無一定規(guī)律可循,且與天然焦之間粘結力較強,難以脫落,故很不利于頂板管理。</p><p> 在背斜軸部,傾伏端、仰起端,
71、由于應力集中,區(qū)域性和派生構造裂隙,縱橫交錯,將巖石切割得支離破碎,再加上淋水的出現(xiàn),無論何種巖石頂板,均屬不穩(wěn)定型。</p><p> 本礦工程地質條件為中等類型。</p><p> 1.7瓦斯、煤塵、煤的自燃</p><p><b> 1、瓦斯含量</b></p><p> 據(jù)鉆孔取樣測得瓦斯含量均較低(4.
72、9363~5.3064m3/t.可燃基為0.258~2.6 m3/t)。(可燃基的瓦斯含量值應該更大。)</p><p><b> 2、煤塵</b></p><p> 根據(jù)重慶煤研所2004年9月,對本礦一水平3、5煤層煤樣進行爆炸試驗,屬有煤塵爆炸危險性煤層,煤塵爆炸指數(shù)分別為3煤層20.13%,5煤層19.75%,火焰長度5~15mm,需通入20~60%巖粉量
73、方可抑制煤塵爆炸。</p><p><b> 3、煤的自燃</b></p><p> 根據(jù)重慶煤研所2004年7月對本礦一水平3、4、5煤層煤樣進行煤炭自燃傾向等級鑒定,本礦煤層自燃發(fā)火傾向為二類,屬煤層有易自燃發(fā)火的礦井。</p><p><b> 2 井田開拓</b></p><p>
74、2.1井田境界及可采儲量</p><p><b> 2.1.1井田境界</b></p><p> 該井田處于淮北煤田閘河復式向斜中段的西翼。根據(jù)井田劃分的原則②,東、西部以煤層露頭為界;南部以IF6斷層與岱河煤礦為界,礦井東南部以IF9與房莊煤礦(地方煤礦)為界;北部以IF18斷層為界。地理位置:東經(jīng)116°54′39″北緯33°55′50″,
75、礦井南北長約7.3公里,東西寬2~4公里,水平面積為15.5平方公里。(由于井田邊界不規(guī)則,因此采用數(shù)方格的方式,每個方格的實際面積為25萬平方米,約62格)。如圖2.1</p><p> 圖 2.1 井田賦存狀況示意圖</p><p><b> 1、工業(yè)儲量</b></p><p> 工業(yè)儲量按下式計算:</p><
76、p><b> ZG=γ·M·S</b></p><p> 式中: ZG—煤的工業(yè)儲量,噸</p><p> γ—煤的容量,t/m3</p><p><b> M—煤層厚度,m </b></p><p><b> S—井田面積,m2</b>
77、</p><p> 則: ZG=1.35×8×15.5×106</p><p> ?。?.674×108t</p><p> 2、礦井邊界煤柱損失</p><p> 按《煤炭工業(yè)設計規(guī)范》(此后統(tǒng)稱《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礦井邊界煤柱留設20-40m,與其他礦井相臨時留設20m煤柱。無相鄰礦井是需
78、留設40m煤柱。遇有斷層等構造需留設20~40m煤柱,故邊界煤柱為:</p><p> Zs1=(18500)×40×1.35×8.0</p><p> =7.992×106t</p><p> 3、工業(yè)廣場煤柱損失</p><p> 據(jù)《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見表2.1,小型礦井工業(yè)場地占地指標為1.
79、2公頃/10萬噸,即15000米2/10萬噸,(應該為12000米2/10萬噸)本礦井井型為120萬噸/年,所以工業(yè)廣場面積為:12×12000=144000米2。</p><p> 表 2.1 工業(yè)場地占地指標</p><p> 取工業(yè)廣場尺寸為:長:a=400m</p><p><b> 寬:b=360m</b></p
80、><p> 則受保護邊界為:長:c=430m</p><p><b> 寬:d=390m</b></p><p> 計算工業(yè)廣場煤柱各參數(shù)的取值見表2.2</p><p> 表 2.2 工廣煤柱參數(shù)表</p><p> 工業(yè)廣場煤柱的計算,如圖2.2:</p><p>
81、; 因此工廣煤柱廣場損失煤柱:</p><p> Zs==[1/2(x+y)×h×m×γ]/cosα</p><p> 式中: Zsg—二煤工業(yè)廣場煤柱損失,t;</p><p> x,y,h—圖中梯形上下底、高,高;m</p><p><b> m—煤層厚度,m;</b>&l
82、t;/p><p> γ—煤的容量,t/m3</p><p><b> α—煤層傾角,度。</b></p><p> Zsg=[1/2(516+542)×489×8×1.35]/cos10</p><p> ?。?.84×106t</p><p> 圖 2
83、.2 工業(yè)廣場保護煤柱</p><p> 4、其他煤柱損失Zs2</p><p> 其他煤柱損失如:水平煤柱、采區(qū)煤柱、地質構造帶煤柱、防水煤柱、隔離煤柱等按工業(yè)儲量的5%計算,則Zs=850萬噸。則永久煤柱損失P為</p><p> P=Zs1+Zsg+Zs2</p><p> ?。?99.2+284+850</p>&
84、lt;p> =1933.2×104t</p><p><b> 煤柱的損失率為:</b></p><p> C=P/ZG×100%</p><p> ?。?1933.2/16740)×100%</p><p><b> =11.55%</b></p&
85、gt;<p><b> 5、礦井可采儲量:</b></p><p> 礦井可采儲量等于工業(yè)儲量減去永久煤柱損失,在乘以采區(qū)回采率:公式如下:</p><p> Zk=(Zg-P)×Q</p><p> 式中: Zk—礦井可采儲量,萬噸;</p><p> Zg—礦井工業(yè)儲量,萬噸;&
86、lt;/p><p> P—永久煤柱損失,萬噸;</p><p> Q—采區(qū)回采率,%,Q取85%</p><p> 則: Zk=(16740-1933.2)×85%</p><p> =12585.78萬噸</p><p><b> 6、礦井服務年限</b></p>
87、<p><b> 按下式計算:</b></p><p><b> T=Zk/AK</b></p><p> 式中: T—計算服務年限,n;</p><p> Zk—礦井可采儲量,t;</p><p> A—礦井年產(chǎn)量,萬噸;</p><p> K
88、—儲量備用系數(shù),取1.4</p><p> 則: T=12585.78/(120×1.4)</p><p><b> =74.9年</b></p><p> 按《設計手冊》規(guī)定:新設計的中型礦井服務年限應大于50年。本設計服務年限為74.9年,是符合要求的。</p><p><b> 7、
89、礦井工作制度:</b></p><p> 按《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礦井工作制度中,年工作日為330天,礦井晝夜四班工作,其中三班進行采掘工作,一班進行維修,即“四六”工作制,本設計礦井亦采用此種工作制度。</p><p> 主井每天凈提煤時間為16小時,平均每班凈提煤時間為4小時,箕斗完成裝煤,提煤,卸煤。時間為3分鐘。</p><p><b>
90、; 2.2井田開拓</b></p><p> 2.2.1 井田開拓的基本問題</p><p> 本井田內(nèi)有兩個較大的向斜組成,黃灣向斜與葛凹向斜。兩向斜傾斜方向較緩,且每層賦存較穩(wěn)定,斷層多分布在井田邊界,區(qū)內(nèi)無斷層,地質構造簡單,為易開采井田。</p><p> 本井田處于平原地區(qū),且煤層賦存較淺,深度為34~-240m,無條件采用不同開采,由
91、于表土層不含流沙層,因此考慮立井開拓或斜井開拓為有利沿煤層走向開掘運輸大巷,使主副井盡量穿過兩向斜走向的交點附近。</p><p><b> 1、開拓方案的提出</b></p><p> 方案一:立井-260m單水平上山聯(lián)合開采(圖2.3)</p><p> 方案二:主井-150m單水平上下山開采(圖2.4)</p><
92、;p> 方案三:斜井-260m單水平上山開采(圖2.5)</p><p> 方案四:斜井-150m單水平下山開采(圖2.6)</p><p> 為直觀反映煤層井筒井巷的關系,圖中只須畫出一個向斜,另一部分與該部分相似。</p><p> 如圖 2.3 立井-260m單水平上山聯(lián)合開采</p><p> 如圖 2.4 立井-15
93、0m單水平上下山聯(lián)合開采</p><p> 如圖 2.5 斜井-260m單水平上山聯(lián)合開采</p><p> 如圖 2.6 斜井-150m單水平上下山聯(lián)合開采</p><p><b> 方案技術比較:</b></p><p> 各方案技術比較見表2.3</p><p> 表 2.3 開拓
94、方案的技術比較</p><p> 經(jīng)濟比較見表2.4 </p><p> 表 2.4 開拓方案的經(jīng)濟比較</p><p> 通過經(jīng)濟與技術的比較,方案二在技術上和經(jīng)濟上都是最優(yōu)的,因此采用方案二即主井-150m單水平上下山聯(lián)合開采。</p><p> 根據(jù)井田的自然條件及煤層走向,傾向長度,將井田劃分為四個采區(qū),即南Ⅰ(SⅠ)、南Ⅱ(
95、SⅡ)、北Ⅰ(NⅠ)、北Ⅱ(NⅡ)。采區(qū)先開采SⅠ采區(qū),接著SⅡ采區(qū),其次是NⅠ采區(qū),最后是NⅡ采區(qū),SⅠ和SⅡ采區(qū),NⅠ和NⅡ采區(qū)采用石門相連接。</p><p> 2、井筒形式、數(shù)目、位置的確定</p><p> 通過方案的比較,確定了立井單水平上下山開采的方式,因此井筒形式為立井:《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每個生產(chǎn)礦井必須至少有兩個能行人的通到地面的安全出口,本設計一對主副立井及風井
96、,主井不行人。</p><p> 為盡量減少工業(yè)廣場保護煤柱,且有利于井下巷道開拓與煤層的開采,并根據(jù)井田內(nèi)地質構造與煤層埋藏條件,因此將主井布置在井田構造的中間,副井與主井并列布置,間距為30米,本設計各井筒斷面為圓形,支護采用噴射混凝土砌壁。主井的坐標為</p><p><b> 井筒斷面如圖2.7</b></p><p> 圖 2.
97、7 主井井筒斷面圖</p><p> 圖 2.8 副井井筒斷面圖</p><p> 圖 2.9 風井井筒斷面圖</p><p> (主井和副井斷面的確定應該先確定提升設備及尺寸,然后再確定井筒斷面。)</p><p> 3、井田主要開采水平的確定及采區(qū)劃分</p><p> 合理的開采水平應以合理的階段垂高為
98、前提,并使開采水平有合理的服務年限,有利于礦井水平和采區(qū)的接替,還要有較好的技術經(jīng)濟效果,合理的水平垂高應滿足以下要求:</p><p> ⑴ 具有合理的階段斜長,考慮煤的運輸,輔助提升及行人條件。</p><p> ⑵ 具有合理的區(qū)段接替</p><p> ?、?有利于采區(qū)的正常接替</p><p> ?、?要保證開采水平有合理的服務年
99、限及足夠的儲量。</p><p> 由所選開拓方案,本設計開采水平設在-150米,開采范圍-20~-255m。</p><p> 礦井主要開拓巷道是指從地面到采區(qū)的通路,是為全礦井,一個水平或若干采區(qū)服務的巷道,包括:井筒、井地車場、主要石門、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主要風井等。見附圖開拓平面圖及剖面圖。</p><p><b> 3、井地車場</
100、b></p><p> 本設計礦井為年產(chǎn)120萬噸的大型礦井,為保證車場有足夠的通過能力以適應生產(chǎn),本設計水平采用立井梭式井底車場。水平井底車場為梭式,直接與大巷相聯(lián),不需石門。</p><p> 圖 2.10 井底車場圖</p><p> 圖 2.11 井底車場斷面圖</p><p> 2.2.2 礦井基本巷道</p&g
101、t;<p> 根據(jù)《煤礦安全規(guī)程》第18條規(guī)定:巷道凈斷面必須滿足行人,運輸,通風,安全設施等的需要,并符合下列要求:</p><p> ⑴ 主要運輸巷和主要風巷的凈高,自軌面起不得低于2米,寬度?。</p><p> ?、?采區(qū)內(nèi)的上下山凈高,不得低于2米.</p><p> ?、?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面運輸巷的凈斷面不得小于12㎡,回風巷的凈斷面
102、不得低于10㎡,高檔普采工作面運輸回風巷的凈斷面都不得小于6㎡。</p><p> 據(jù)以上要求及本礦井條件選擇各主要巷道斷面</p><p> 各主要大巷(主石門、運輸大巷,回風巷)、采區(qū)上、下山等斷面均為半圓拱形,支護形式為錨噴支護,采區(qū)回風巷斷面為矩形,支護形式為金屬錨桿支護。</p><p> 圖 2.12 運輸大巷、軌道大巷斷面圖</p>
103、<p> 圖 2.13 軌道上下山斷面圖</p><p> 圖 2.14 運輸上下山斷面圖</p><p> 圖 2.15 總回風大巷斷面圖</p><p> 圖 2.16 采區(qū)石門斷面圖</p><p> 2.2.3大巷運輸設備選擇</p><p> 根據(jù)表2.5,因此該礦井選擇1t固定式礦車
104、運煤,運矸石,運料,其軌距為600mm,采用架線式電機車牽引,其電機車型號為ZK-6/250,供電電壓為250V。</p><p><b> 2.2.4礦井提升</b></p><p> 本礦井采用立井開拓方式,因此主井采用絞車提升箕斗運煤,箕斗是同側裝卸式,型號為JDG9/110×4B74-316.24。</p><p> 副
105、井人員及材料的升降采用主井1.2噸礦車多繩罐籠,其型號為GDG1/6/1/2K。</p><p> 表 2.5 井型與礦車的選用</p><p> 3 采煤方法及采區(qū)巷道布置</p><p> 3.1煤層的地質特征</p><p> 本井田內(nèi)有可采煤3層(3、4、5煤),主要可采煤層為3、4煤,本設計開采3煤層,本煤層賦存穩(wěn)定,結構簡
106、單,其地質特征可見表3.1:</p><p> 表3.1 煤層地質特征表</p><p> 3.2 采區(qū)巷道布置及生產(chǎn)系統(tǒng)</p><p><b> 1、SI采區(qū)邊界</b></p><p> 本采區(qū)采用上下山開采,為全礦較大采區(qū),采區(qū)西、北部,以煤層露頭為界,南部以井田邊界為界,東部以黃灣向斜和葛洼向斜交接處
107、為界,南部以黃灣向斜軸線為界。</p><p> 2、采區(qū)走向長,傾斜長</p><p> 自F2斷層至采區(qū)東部邊界,采區(qū)的走向長2800~4000,平均走向長3700米;采區(qū)傾斜長度1000~1800,平均3500米。?</p><p><b> 3、條帶長度及數(shù)目</b></p><p> 本區(qū)全部采用區(qū)段開
108、采,區(qū)段寬度為130米,區(qū)段長度一般1000~1800米,根據(jù)采區(qū)走向長度及工作面長度,本采區(qū)上下山階各分11個區(qū)段進行回采。</p><p> 4、采區(qū)煤柱尺寸及回采率</p><p><b> ?、?采區(qū)煤柱的要求</b></p><p> 采區(qū)煤柱的強度取決于煤層物理力學性質,煤柱形狀,留設時間和受采動影響的程度,次數(shù)等。大巷距離煤層
109、的垂距在20米以上,或者布置在較堅硬的巖層中,一般不受采動影響,其上方可不留護巷煤柱,厚煤層階段平巷(或條帶進回風巷),巷道不好維護,如果煤柱尺寸大,增加資源損失和自燃發(fā)火的危險性,對此進行無煤柱開采。</p><p> ⑵ 采區(qū)煤柱的留設與尺寸</p><p> 本煤層煤自燃發(fā)火性高,因此在開采時采區(qū)邊界留30米的煤柱,在-360水平運輸大巷,回風巷及采區(qū)上下山每側只留20米煤柱。&
110、lt;/p><p><b> 3.3采煤方法</b></p><p> 3.3.1采煤工藝方式</p><p><b> 1、選擇的依據(jù)</b></p><p> ?、?礦井地質構造,煤層傾角、厚度、層數(shù)、層間距、硬度和夾矸等頂板巖、瓦斯、水文、煤層自然發(fā)火等。</p><p&
111、gt; ?、?國家關于煤炭生產(chǎn)的方針、政策</p><p> ?、?對采煤機械化程度的要求及設備供應條件</p><p> ⑷ 臨近或相似礦井的采煤實踐經(jīng)驗</p><p><b> ?、?生產(chǎn)管理水平</b></p><p> 2、采煤方法選擇的基本要求</p><p> ?、?保證安全生產(chǎn)
112、及勞動條件</p><p> ?、?最好的經(jīng)濟效果,回采工作面的產(chǎn)量高,勞動生產(chǎn)率高,材料消耗少,生產(chǎn)成本低。</p><p><b> ?、?煤炭回收率高</b></p><p><b> ?、?便于生產(chǎn)管理</b></p><p><b> 3、采煤方法的確定</b>&l
113、t;/p><p> 本礦井設計年生產(chǎn)能力為120萬噸,井田煤層厚8.0米,井田內(nèi)有兩大向斜,但構造較為簡單,變化平緩,煤層傾角為平均100。本井田煤層的頂?shù)装鍡l件良好,為較好的提高機械化程度,高產(chǎn)高效,同時依據(jù)煤層賦存特點,決定采用走向長壁采煤法,進行采區(qū)式開采,此種方法有很多優(yōu)點:</p><p> ?、?生產(chǎn)集中。多煤層聯(lián)合準備的采區(qū)可以布置較多的工作面同時生產(chǎn),對于單產(chǎn)不高的炮采、普采
114、采區(qū)來說能較大幅度提高采區(qū)生產(chǎn)能力,使全礦井同采采區(qū)數(shù)目減少,有利于提高工效。</p><p> ⑵ 改善巷道維護條件,減少維護費用。聯(lián)合布置采區(qū)設置共用上山與單層布置相比減少了巷道工程量和維護費用。布置采區(qū)集中巷的采區(qū)可以實現(xiàn)“超前掘進”,使區(qū)段平巷維護費用大大降低。據(jù)部分礦區(qū)統(tǒng)計,聯(lián)合布置時區(qū)段平巷維護費用比單層布置降低67%。</p><p> ?、?改善運輸條件,簡化礦井的運輸系
115、統(tǒng),聯(lián)合布置采區(qū)因上山和集中巷服務時間長,將布置在穩(wěn)定的地板巖石中,可以按設計的坡度方向施工,巷道質量容易保證,也便于使用高效能的運輸設備。比單層布置減少了運輸環(huán)節(jié),簡化了運輸系統(tǒng),提高了運輸?shù)目煽啃浴?lt;/p><p> ?、?提高采出率,減少煤炭損失。聯(lián)合布置可以不留或者少留煤柱,應用巖石集中巷的采區(qū)可以適當增加采區(qū)走向長度,減少采區(qū)邊界煤柱損失。</p><p> 《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
116、定:開采有自燃傾向的煤層,采煤工作面必須采用后退式開采,同時為方便管理,為此本礦井各采區(qū)工作面均采用后退式開采。</p><p> 3.3.2采區(qū)巷道布置及通風系統(tǒng)生產(chǎn)系統(tǒng)</p><p><b> 采區(qū)車場</b></p><p> 本采區(qū)全部采區(qū)走向長壁采煤法上下山開采,區(qū)段進回風巷,經(jīng)過上下山和回風石門,于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相連,需
117、設下部與上部車場,采區(qū)下部、上部車場如圖</p><p> 圖 3.1 采區(qū)下部車場</p><p> 1-運輸大巷;2-繞道;3-軌道上山;4-變電所;5-運輸上山;</p><p><b> 6-藥庫;7-車房</b></p><p> 如圖 3.2 采區(qū)上部車場</p><p>
118、1-回風大巷;2-軌道上山;3-運輸上山;4-采區(qū)回風石門;</p><p> 5-運輸聯(lián)巷;6-車房</p><p> 3.3.3采煤工藝方式</p><p> 采區(qū)內(nèi)所進行的破煤、裝煤、運煤、支護和采空區(qū)處理等工序的工作方法,以及彼此間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配合關系稱為回采工藝。按照采控方法可分為:手工采煤、炮采、水采、普采、高檔普采、綜采。</p>
119、<p> 為提高機械化程度,本設計決定選用綜采回采工藝,本設計井型為120萬噸/年,分兩個面回采,即布置兩個綜采工作面。</p><p> 采空區(qū)處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及:采場空間讓采空區(qū)頂板巖石全部落下來,這種方法控制頂板安全經(jīng)濟,且適用于多種地質條件。</p><p> 回采工作面主要參數(shù)的確定</p><p> 1、回采工作面采高:</
120、p><p> 本礦井3煤層厚度3.0米,中厚煤層,一次采全高,及回采工作面的采高為3米。</p><p><b> 2、工作面長度</b></p><p> 確定工作面合理長度應根據(jù)地質條件、煤層厚度和工作面機械裝備的因素,以及相互影響來綜合考慮。</p><p> 本礦井地質條件比較簡單,煤層厚3米,黃灣向斜兩翼傾
121、角10°°,礦井設計采用綜采,綜采面年產(chǎn)120萬噸,本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較小,根據(jù)以上條件,本設計綜采工作面長130米。</p><p><b> 3、循環(huán)進度</b></p><p> 本設計綜采面和高檔普采面(前面不是說過布置兩個綜采工作面嗎?),采煤機每割一刀,截深內(nèi)取0.6米,及工作面循環(huán)進度為0.6米。</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礦井通風系統(tǒng)優(yōu)化與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峰峰集團有限公司新三礦礦井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新元煤礦150萬噸新井通風安全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新驛煤礦180萬噸新井通風安全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峰峰煤礦新三礦90萬ta新井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鐵北煤礦 1.8 mta新井通風安全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振興煤礦1.2mta新井通風安全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常村煤礦180萬ta新井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常村煤礦180萬ta新井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謝橋煤礦400萬t新井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中興煤礦150萬噸新進通風安全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古書院煤礦3.2mta新井通風安全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罐子溝煤礦120萬噸新井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臥龍湖煤礦150萬噸新井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罐子溝煤礦120萬噸新井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漳村煤礦3.00mta新井通風安全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建新礦0.9mta新井通風安全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陶二煤礦180萬噸新井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鐵北煤礦300萬ta新井通風與安全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老屋基礦120萬噸礦井通風與安全設計(含全套cad圖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