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超高產油菜栽培模式的研究</p><p><b> 摘 要</b></p><p> 本課題主要研究栽培密度對油菜農藝性狀的影響規(guī)律,以期獲得油菜品種“SRS-1”高產的栽培模式。試驗中以栽培密度作為研究因素,通過對“SRS-1”及對照組“德油5”的農藝性狀的觀測和產量的統(tǒng)計分析,從而得出密度對分枝習性和產量的影響規(guī)律。密度對分枝習性的影響
2、規(guī)律是稀植條件下更有利于油菜品種產量性狀的形成。667株/畝時,第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全株總分枝數(shù)、全株總角數(shù)都達到最大值,當密度大于1333株/畝時,這些性狀表現(xiàn)出急劇下降的趨勢;密度對產量的影響表現(xiàn)為密植因為群體優(yōu)勢比稀植更有利于高產,但在密度為667株/畝和2333株/畝時,產量也大于平均水平。在本試驗中,設計密度為密植條件下即5000株/畝時增產顯著,產量可達204.544 kg/畝。</p><p> 關
3、鍵詞: 油菜,栽培密度,分枝習性,產量</p><p><b> ABSTRACT</b></p><p> To study the impact regulation on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Rape under the different cultivation density, and to find out the app
4、ropriate density for high yield of rapeseed “SRS-1”, we designed the cultivation density as the research factor.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the yield,we found the re
5、gulation that the density impacted on the branch characters and the yield. The regulation between the planting density and the branch characters is that </p><p> Key words: Rape,Cultivation density,Branch
6、Features,yield</p><p><b> 目 錄</b></p><p> 摘 要……………………………………………………………………………………………..Ⅰ</p><p> ABSTRACT………………………………………………………………………………………...Ⅱ</p><p> 1 緒論
7、…………………………………………………………………………………………….1</p><p> 1.1研究意義……………………………………………………………………………………1</p><p> 1.2前人研究進展………………………………………………………………………………1</p><p> 1.2.1世界油菜生產研究現(xiàn)狀…………………………………………………
8、……………1</p><p> 1.2.2我國油菜生產研究現(xiàn)狀………………………………………………………………1</p><p> 1.3油菜良種良法研究前景……………………………………………………………………3</p><p> 1.3.1新品種選育方面………………………………………………………………………3</p><p> 1.
9、3.2栽培科學技術方面……………………………………………………………………3</p><p> 1.4本試驗的切入點……………………………………………………………………………3</p><p> 1.5擬解決的問題………………………………………………………………………………3</p><p> 2 試驗方案………………………………………………………………………
10、………………5</p><p> 2.1材料與方法…………………………………………………………………………………5</p><p> 2.1.1研究材料來源…………………………………………………………………………5</p><p> 2.1.2試驗設計與方法………………………………………………………………………5</p><p> 2
11、.1.3測定項目與測定方法…………………………………………………………………6</p><p> 2.2預期結果……………………………………………………………………………………6</p><p> 3 結果與分析……………………………………………………………………………………7</p><p> 3.1密度對分枝習性的影響…………………………………………………
12、…………………7</p><p> 3.1.1密度對有效分枝高度的影響…………………………………………………………7</p><p> 3.1.2密度對第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的影響……………………………………………………8</p><p> 3.1.3密度對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的影響……………………………………………………9</p><p>
13、3.2密度對產量結構的影響…………………………………………………………………..11</p><p> 3.2.1密度對單株總角數(shù)的影響…………………………………………………………...11</p><p> 3.2.2密度對千粒重的影響………………………………………………………………..12</p><p> 3.2.3密度對產量的影響……………………………
14、……………………………………..12</p><p> 4 結論與討論…………………………………………………………………………………..15</p><p> 4.1試驗結論…………………………………………………………………………………...15</p><p> 4.2討論………………………………………………………………………………………...15</
15、p><p> 參考文獻………………………………………………………………………………………...17</p><p> 致謝………………………………………………………………………………………………19</p><p><b> 1 緒論</b></p><p><b> 1.1研究意義</b>&
16、lt;/p><p> 油菜是一種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作為世界范圍內的廣泛種植油料作物,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而且在化工、冶金、機械、食品工業(yè)上用途廣泛,是重要的化學工業(yè)原料;菜籽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平衡的氨基酸,是發(fā)展畜禽漁業(yè)的良好蛋白飼料源[1]。隨著人們對油菜產品的深度開發(fā)和利用,許多國家在油菜的應用基礎研究、遺傳育種和種植面積推廣方面加大了力度。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油菜種植面積迅速擴大,面積和總產均
17、居世界第一位,其油菜產品因優(yōu)質等因素在國際市場上處于優(yōu)勢地位,出口數(shù)量占產量的70%以上[1]。雖然我國油菜的資源豐富,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一,但是大部分油菜產區(qū)的油菜籽單產均低于100kg,四川作為我國油菜優(yōu)勢產區(qū)之一,在2005年底畝產也只能達畝產138kg。單產水平比較低是長期以來制約總產提高的一個瓶頸,從而影響到供需矛盾突出[2]。因此,對提高油菜產量的研究迫在眉睫。</p><p><b> 1
18、.2前人研究進展</b></p><p> 1.2.1世界油菜生產研究現(xiàn)狀</p><p> 油菜是世界上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和花生)之中分布最廣的一種,種植面積從1950年的270萬hm2,發(fā)展至今已超過3000萬hm2,年產量已經達到3800萬t[3]。油菜生產的快速發(fā)展得益于育種技術的進步和高產模式的探索。世界各國都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加拿大
19、率先進行了油菜品質育種研究,單、雙低優(yōu)質油菜品種的育成極大地推動了加拿大油菜的發(fā)展。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優(yōu)質油菜生產基地之一。雙低菜籽油也成為世界范圍內使用的最富營養(yǎng)的食用油之一。歐、美等許多國家也已實現(xiàn)油菜生產優(yōu)質化。同時油菜雜種優(yōu)勢在我國等國家得到廣泛利用。由于油菜科技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加,加速了世界油菜生產優(yōu)質化、雜交化進程,這將進一步促進世界油菜生產的發(fā)展。</p><p> 1.2.2我國油菜生
20、產研究現(xiàn)狀</p><p> 我國是油菜的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油菜品種資源非常豐富。為了提高油菜的產量,我國科學家對此做了大量長期的研究工作。</p><p> 20世紀50年代初期及以前,我國種植的油菜以白菜型和芥菜型品種為主,雖然這些品種具有早熟、耐寒等特點,但籽粒小、抗病性差、產量低[4]。為了提高產量,20世紀40年代我國從日本引進了甘藍型油菜品種,為了使其得到大面積推廣,20
21、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科研人員主要進行了育苗、移栽、密度以及施肥等單項栽培技術的試驗研究,成功完成了全國性甘藍型油菜替換白菜型油菜的第一次品種更換[5],并為后來的高密度栽培、由密植改稀植[6],配套施肥等綜合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p><p>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油菜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油菜高產的研究目標開始向新品種選育轉變。20世紀80
22、年代以來,我們通過選擇育種、系統(tǒng)育種、混合育種、雜交育種、回交育種、誘變育種、倍性育種、遠緣雜交以及雜種優(yōu)勢利用等方法,培育出了一批高產品種,如中油821、秦油2號、湘油13號、華雜2號、中雙4 號、廣青油14等[7]。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高產抗(耐)病品種和雜種優(yōu)勢的推廣利用,更使我國油菜生產登上了一個新臺階?,F(xiàn)在我國油菜種植面積和總產占世界油菜面積和總產量的30%左右,油菜籽消費量接近1400×10t,并保持以每年5
23、0×10t的速度增長[2]。雙低油菜生產也得到蓬勃發(fā)展,l990年-2001年全國雙低油菜種植面積在這11年間增長了20多倍,年均增加36.7×10hm2。</p><p> 雖然我國油菜生產得到長足發(fā)展,但單產水平比較低是長期以來制約我國油菜總產提高的一個瓶頸。通過培育高產優(yōu)質油菜新品種和探索高產栽培模式是目前提高油菜單產的兩個主要途徑。因此在油菜新品種培育研究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油菜栽培
24、科學技術的研究也越來越得到重視。</p><p> 20世紀80年代末至21世紀,我國油菜生產向雙低化過渡,栽培科學技術向優(yōu)質、高產、省力、節(jié)本、高效的方向發(fā)展[8]。經歷了從品種應用、氣候影響、田間管理、施肥處理等多角度進行的不同層次的單因子栽培技術的研究,探索了群體質量栽培、保優(yōu)栽培、輕簡化栽培等不同栽培模式[6]。但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特性,同一個品種在不同的條件下表現(xiàn)也有不同。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25、的梅德圣就提出在新品種育成后,隨即進行相應栽培技術研究,做到良種良法配套,是能否使優(yōu)良品種的增產潛力盡快得到發(fā)揮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樣,綜合配套栽培模式逐漸替換單因子研究,并被提到了與品種選育齊頭并進,配套結合的位置上。很多科研人員對此做了深入研究。艾復珍[9]等學者在對高產“雙低”品系27842進行研究后得出施肥對產量的影響大于密度對產量的影響;金子云[10]等在對浙雙6號不同播栽期、種植密度、氮肥用量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中得出,影響
26、其產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栽期和氮肥用量,種植密度對產量的影響不顯著。劉彥明[11]采用二次回歸正交試驗對寒旱雨生態(tài)區(qū)油菜進行高產數(shù)學模型研究,結果篩選出適合產量達3750kg/hm2的模型:密度42.6</p><p> 1.3油菜良種良法研究前景</p><p>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及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菜籽及制品質量,滿足消費需求,減少菜籽進口量,增
27、強國際競爭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對油菜生產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也對油菜豐產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p> 1.3.1新品種選育方面</p><p> 如何推廣利用雜交優(yōu)勢,如何將傳統(tǒng)育種方法與現(xiàn)代生物技術相結合[8],將是推動油菜生產穩(wěn)步發(fā)展的關鍵。</p><p> 1.3.2栽培科學技術方面</p><p> 根據各地
28、氣候特點、土壤狀況、耕作制度、品種特性以及勞力資源等因素等綜合因素提出更多可行的配套栽培模式構想[13],并在生產實踐中完善推廣,同時解決理論指導生產的諸多問題,試現(xiàn)科學的管理與種植,從而加速油菜產業(yè)化進程。</p><p> 1.4本試驗的切入點</p><p> 以往對影響油菜產量因素的研究普遍采用的是高密度種植方式,所采用的因素水平范圍較窄。根據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梅德
29、圣[9]提出的在新品種育成后 ,隨即進行相應栽培技術研究,從而做到良種良法配套,使優(yōu)良品種的增產潛力盡快得到發(fā)揮的思想,我們假定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特性,同一個品種在不同的條件下表現(xiàn)也有不同,本試驗則由此出發(fā),首先是利用品種特性:四川省農科院經濟作物栽培育種研究所通過多年的努力培育出SRS-1的油菜品種,具有主莖粗,個體生長特別旺盛,腋芽出現(xiàn)得早,一次分枝特別多,分枝節(jié)位特別低,角粒數(shù)和角果數(shù)均較高,抗倒伏,抗病性強等特性,其次,根據品種
30、單株特性,采用直播栽培模式[10],在此基礎上設計以栽培密度作為主要影響因素的觀測分析試驗,有針對性地探索栽培密度因子對該油菜品種分枝習性和產量的影響。</p><p><b> 1.5擬解決的問題</b></p><p> 本試驗以不同的栽培密度為因素,通過對油菜品種“SRS-1”生育期的重點調查,取樣收集各性狀數(shù)據,研究不同栽培密度處理對該油菜品種分枝習性和產
31、量結構的影響,進而找出最適合其性狀優(yōu)勢、最高產量、最好品質的栽培模式。</p><p><b> 2 試驗方案</b></p><p><b> 2.1材料與方法</b></p><p> 2.1.1研究材料來源 </p><p> 由四川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雜交甘藍型油菜“S
32、RS-1”,對照種為德油5號。</p><p> 2.1.2 試驗設計與方法 </p><p> 本試驗選擇種植密度作為研究因素,采用單因素水平觀測分析設計。試驗因子及編碼如表。 </p><p> 表2.1 因素水平</p><p> 試驗于2008年3月——2008年5月在四川省農科院經濟作物栽培育種研究所試驗地進行,供試品
33、種為“SRS-1”。土壤為水稻土,堿解氮含量為165mg/ kg·土 ,速效磷含量為3.1mg/ kg·土,速效鉀含量為 50mg/ kg·土,有機質含量為1.87%,全氮含量為0.17%。底肥按50公斤復合肥+30公斤油枯的施肥水平挖窩深施。小區(qū)面積30m2,設計14個不同而呈規(guī)律變化的栽培密度,每種密度設置5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并以油菜品種“德油5號”作為相同驗條件下的對照組。試驗過程中以規(guī)范化措施進
34、行栽培管理,按設計要求進行觀察記錄。油菜成熟后分小區(qū)收獲、測產。</p><p> 2.1.3測定項目與測定方法</p><p> 株高:自子葉節(jié)至全株最高處高度,以cm表示。</p><p> 最低分枝節(jié)位高度:自子葉節(jié)至最低有效分枝處高度,即有效分枝高度,以cm表示。</p><p> 第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主莖上具有一個以上有效角果
35、的第一次分枝數(shù)。</p><p> 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第一次有效分枝上具有一個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數(shù)。</p><p> 全株有效角果數(shù):即全株總角數(shù),全株含有一粒以上飽滿或欠飽滿種子的角果數(shù)。</p><p> 每角果粒數(shù):自主軸和上、中、下部的分枝花序上,隨意摘取20個正常角果,計算每角飽滿或欠飽滿的平均種子數(shù)。</p><p>
36、角果果身長度:以cm表示;角果果喙長度:以mm表示;角果果柄長度:以mm表示。如圖:</p><p> 角喙:8mm 果身:7.3cm 果柄:12mm</p><p> 圖2.1 油菜果莢示意圖</p><p> 千粒重:在曬干(含水量不高于10%)、純凈的種子內,用對角線取樣3份1000粒種子,分別稱量,取其
37、平均數(shù),以g表示。</p><p><b> 2.2預期結果</b></p><p> 1、了解不同種植密度處理對油菜品種“SRS-1”的分枝習性的影響。</p><p> 2、找出提高油菜產量的合適栽培密度。</p><p><b> 3 結果與分析</b></p><
38、;p> 3.1密度對分枝習性的影響</p><p> 3.1.1密度對有效分枝高度的影響</p><p> 由表3.1可以看出不同密度處理下,試驗品種“SRS-1”的有效分枝高度以4667株/畝為最高,以667株/畝為最低,分別為81.2cm和2.0cm。對照組“D5” 的有效分枝高度以3667株/畝為最高,達61.8cm,以667株/畝最低,為11.4cm。在圖3.1中可以看
39、出“SRS-1” 的有效分枝高度隨密度的增加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上升趨勢,“D5”的有效分枝高度也隨密度的增大而上升,但其上升變化的趨勢不如 “SRS-1”顯著。在畝密度667株時,“D5”的有效分枝高度比“SRS-1”的有效分枝高度高9.4cm,說明低密度栽培模式更有利于“SRS-1”低分枝節(jié)位的形成,其低節(jié)位分枝特性優(yōu)于對照組“D5” 。</p><p> 表3.1 不同密度處理的有效分枝高度排序表</p&
40、gt;<p> 圖3.1 有效分枝高度隨密度變化趨勢曲線圖</p><p> 3.1.2密度對第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的影響</p><p> 不同栽培密度對第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的影響見表3.2。由表3.2可以看出在密度為667株/畝時,試驗品種“SRS-1” 的第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達最大值,為17.8個,在密度為4667株/畝和5000株/畝時,“SRS-1” 的第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為
41、6個,是最小值。對照組“D5”的第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以密度667株/畝為最大,以密度5000株/畝為最小,其值分別為14.2個和5.6個。在趨勢曲線圖3.2中可以看出試驗品“SRS-1”和對照組“D5”的第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均隨密度的增加而呈現(xiàn)下降趨勢,說明低密度的栽培模式更有利于第一次有效分枝的大量產生。</p><p> 表3.2 不同密度處理的第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排序表</p><p>&l
42、t;b> 續(xù)表</b></p><p> 圖3.2 第一次有效分枝數(shù)隨密度變化趨勢曲線圖</p><p> 3.1.3密度對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的影響</p><p> 不同栽培密度對油菜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的影響見表3.3。由表3.3可以看出不同密度處理下,實驗品種“SRS-1”的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在667株/畝時達到最大值,為57.4個。對照組
43、“D5” 在1000株/畝的密度處理時,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達到最大值,為34個,在密度為4333株/畝時,其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達最低值,為0個。從圖3.3可以看出,兩品種的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隨栽培密度的增加呈現(xiàn)出先急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逐漸趨緩持平的趨勢。表明栽培密度在一定范圍內的增加對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有非常顯著的不利影響,但當栽培密度超出這個范圍其不利影響將被弱化。實驗品種“SRS-1”在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上具有品種優(yōu)勢,并且在稀密度的栽培模
44、式下更加利于此優(yōu)勢的發(fā)揮。</p><p> 表3.3 不同密度處理的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排序表</p><p> 圖3.3 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隨密度變化趨勢曲線圖</p><p> 3.2密度對產量結構的影響</p><p> 3.2.1密度對單株總角數(shù)的影響</p><p> 不同栽培密度對油菜單株總角數(shù)的
45、影響見表3.4。由表3.4可以看出不同密度處理,試驗品種“SRS-1”的單株總角數(shù)以667株/畝為最大,以1000株/畝為第二,分別為1892.2個和754.8個,在密度為4000株/畝時,“SRS-1”的單株總角數(shù)最少,為211.4個。對照組“D5”的單株總角數(shù)以667株/畝為最大,以1000株/畝為第二,分別為1623.8個和1141.2個,在密度為4333株/畝時,“SRS-1”的單株總角數(shù)最少,為244.6個。在圖3.4中可以看
46、出,兩品種的單株總角數(shù)隨栽培密度的增加呈現(xiàn)出先急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逐漸趨緩持平的趨勢,說明油菜在采取稀植栽培模式時更加有利于單株總角數(shù)的增加。</p><p> 表3.4 不同密度處理的單株總角數(shù)排序表</p><p> 圖3.4 單株總角數(shù)隨密度變化趨勢曲線圖</p><p> 3.2.2密度對千粒重的影響</p><p>
47、試驗品種“SRS-1”的千粒重在3g-4.2g之間波動變化,對照組“D5”的千粒重在3.7g-4.6g之間波動變化,但兩品種的千粒重變化趨勢曲線(圖3.5)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基本不變,成兩條水平線,保持品種固有特性。說明試驗品種“SRS-1”和對照組“D5”的千粒重受栽培密度的影響極小,而對照組“D5”的千粒重性狀較“SRS-1”好。</p><p> 圖3.5 千粒重隨密度變化趨勢曲線圖</p>
48、<p> 3.2.3密度對產量的影響</p><p> 對不同密度的產量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其結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處理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表3.5中顯示,油菜品種“SRS-1” 以栽培密度5000株/畝的產量最高,為204.544kg/畝,增產達極顯著;栽培密度為4333株/畝、2333株/畝、667株/畝時增產顯著,產量分別為148.664kg/畝、145.482kg/畝、138.820kg/畝;
49、栽培密度為1667株/畝的產量最低,為69.750kg/畝。</p><p> 在表3.6中,對照組“D5”以栽培密度4667株/畝的產量最高,為198.788kg/畝,增產達極顯著;以栽培密度為4000株/畝的產量居第2位,達157.606kg/畝;以栽培密度為1333株/畝的產量最低,為71.694kg/畝。</p><p> 在圖3.6中“SRS-1”與“D5”的產量變化趨勢曲線
50、相似,均隨密度增加呈現(xiàn)出波動上升的趨勢,不同的是“D5”在4667株/畝的密度時曲線達到最高點后開始回落,而“SRS-1”在5000株/畝的密度時曲線才達到最高點。說明在與目前油菜生產上普遍栽培密度相仿的密度條件下,更有利于“SRS-1”產量的提高。</p><p> 表3.5 SRS-1產量隨密度變化方差分析表</p><p> 表3.6 D5產量隨密度變化方差分析表</p
51、><p><b> 續(xù)表</b></p><p> 圖3.6 產量隨密度變化趨勢曲線圖</p><p><b> 4 結論與討論</b></p><p><b> 4.1試驗結論</b></p><p> 本試驗結果表明密度作為油菜是否高產的一
52、項重要栽培因素,其影響是顯著的。在栽培密度為5000株/畝,即與生產上普遍種植密度相仿時,油菜品種的產量比其他密度下顯著提高,可達204.544kg/畝。但在低密度栽培時,油菜品種“SRS-1”的第一次有效分枝高度較低,第一次和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較多,單株總角數(shù)較多,這表明稀植條件下更有利于單株分枝習性優(yōu)勢的發(fā)揮。</p><p><b> 4.2討論</b></p><
53、p>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油菜籽的需求不斷增加,對提高油菜產量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主要集中在通過育種選育高產品種,利用分子標記等方法提高油菜抗病蟲性,進而再研究與其配套的栽培措施,找出其能達到的最高產量的栽培方法。浙雙6號是浙江省農科院2002年選育成的雙低、高產油菜新品種,該品種表現(xiàn)為株型緊湊,苔莖粗壯,有效分枝節(jié)位低,單株角果數(shù)多,千粒重高,屬長莢果、大籽粒類型的油菜。金子云等在對其不同栽培因子對其產量的影響
54、的研究中得出種植密度對產量影響不顯著,適宜范圍為11.25萬株/hm2,施純氮為210kg/hm2[10];雜交油菜新組合H336具有優(yōu)質、高產、抗倒、抗耐菌核病等特點,蔣守華等對它的栽培密度試驗中得出結論認為在16.5萬株/hm2時產量最高,達2725.42kg/hm2[14];劉德俊等對油研7號的研究認為栽培密度在6萬株/hm2時產量最高,達2301kg/hm2[15]等等。一般情況看來,栽培密度對產量影響非常大,而且普遍認為高栽培
55、密度能得到較高產量。本試驗的結果卻表明栽培密度對產量的影響不同于它對有效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數(shù)、單株總角數(shù)等的影響,栽培密度對產量的影響</p><p> 油菜產量構成是由單株總角數(shù)、每角果粒數(shù)和千粒重三個要素構成[16]。但栽培密度對油菜高產與否的影響主要首先體現(xiàn)在對油菜分枝習性的影響上,不同的分枝高度、分枝數(shù)會導致不同的單株總角數(shù)、果粒數(shù),進而得到不同的產量。本試驗通過對試驗觀測所得數(shù)據進行方差分析,以栽培密
56、度作為因變量,探索試驗品種“SRS-1”各性狀及產量隨其變化的趨勢,得到密度對產量有極顯著影響。隨著密度從低到高的不斷增加使個體生長發(fā)育逐漸受到抑制,植株形態(tài)長相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次分枝高度增高、第一次和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減少、單株總角數(shù)降低四方面,而對千粒重影響不大。在本試驗中當密度增加到5000株/畝時其產量顯著提高,可達204.544kg/畝。但在同樣的施肥水平和栽培管理條件下,低密度的栽培模式更加有利于低節(jié)位分枝高度
57、、大量第一次和第二次有效分枝數(shù)等分枝特性優(yōu)勢的體現(xiàn),有利于提高單株總角數(shù),從而極大程度地發(fā)揮單株的個體優(yōu)勢。</p><p> 那么在符合傳統(tǒng)結論認為的密植有利于高產的基礎上,我們從發(fā)揮個體優(yōu)勢的合理低密度種植出發(fā),或許會找出提高產量的新型栽培模式,這有待于我們的進一步研究。 </p><p><b> 參 考 文 獻</b></p><p&g
58、t; [1] 楊占臣,孫亮,張宇.世界油菜產業(yè)現(xiàn)狀及中國的發(fā)展對策[J].世界農業(yè),2003,(287):10~12.</p><p> [2] 劉文冰.淺析我國油菜生產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中國種業(yè),2005,(1):17.</p><p> [3] 李培武,楊湄等.我國油菜產品質量安全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4,26(1):84~88.</p>&l
59、t;p> [4] 韓春秋. 我國油菜生產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農業(yè),2003,(12):34~35.</p><p> [5] 涂金星,傅廷棟.油菜品質育種現(xiàn)狀及展望[J]. 植物遺傳資源科學,2001,2(4):53~58.</p><p> [6] 傅壽仲,戚存扣,浦惠明,等. 中國油菜栽培科學技術的發(fā)展[J].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6,28(1):86~9l.&
60、lt;/p><p> [7] 涂義秋.油菜育苗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糧食油料,2006.8 </p><p> [8] 梅德圣,李云昌. 中國油菜高產育種研究進展[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3,(4):37~38.</p><p> [9] 艾復珍,李改珍.密度與施肥對油菜產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5, (2):131~134.<
61、/p><p> [10] 金子云,潛仙鳳等.不同栽培因子對油菜浙雙6號產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J].杭州農業(yè)科技,2005,(3):9~11.</p><p> [11] 劉彥明.寒旱雨養(yǎng)生態(tài)區(qū)油菜高產高效栽培數(shù)學模型研究[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5,23(6):629~630. </p><p> [12] 李超,陳靜,肖華貴,等.黔油18 號高產綜合農藝措施
62、數(shù)學模型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2):178~181.</p><p> [13] 李超,肖華貴,饒勇,等.油菜高產栽培理論與構想[J].耕作與栽培,2007,(4):5~6.</p><p> [14] 蔣守華,劉葛山,趙祥祥.雜交油菜新組合H336不同栽培密度實驗[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34(17): 4255~ 4257.</p><
63、p> [15] 劉德俊,趙煒,陳曉福.油研7號油菜栽培密度對其產量構成及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3,31(5):818.</p><p> [16] 陳新軍, 戚存扣, 張潔夫,等.不同栽培密度對蘇優(yōu)5號油菜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05,(3):39~40[17] 黃光昱, 李必欽.稀植栽培對華油雜12 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湖北農業(yè)科學,2008,(1)
64、:29~30.</p><p> [18] HU Qiong1 Enrichment of the rapeseed gene pool by intergeneric somatic hybridization </p><p> [D].Copenhagen,Denmark:RoyalVeteri2nary and Agricultural University,19991.&l
65、t;/p><p> [19] Sierts, H P, Geister G, Léon J.Stability of yield compo2 nents from winter oil - seed rape (B rassica napus L. )[ J ]. J Agron Crop Sci, 1987, 158: 107—113.</p><p> [20] Men
66、dham, N J, Scott, P K. The limiting effect of p lantsize at inflorescence initiation on subsequent growth and yield of oil - seed rape (B rassica napus L. ) [ J ]. J Agric Sci Camb , 1975, 84: 487—502.</p><p&g
67、t;<b> 致 謝</b></p><p> 本論文的研究工作從選題、實驗及最后的成文都是在刁毅老師和劉朝輝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特別感謝刁毅老師的推薦讓我有幸在四川省農科院經濟作物栽培育種研究所的良好科研實驗條件下和濃厚的學術氣氛中進行本課題的研究。在農科院經作所進行課題研究的期間,劉朝輝老師給了我很多幫助,并且從生活上給予我關心和照顧。兩位老師淵博的知識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使我受益
68、頗深,我將終身不忘。在此,謹對我的兩位指導老師致以深深的謝意! 在大學學習、研究和工作期間,許多老師和同學都給予了我很多的關心、支持與幫助。本院的李勇、鄒敏、唐酞峰、黃正華、謝四才、韓洪波、王允威、李敏杰、夏九成、姜少娟等領導、老師從專業(yè)知識教授、思想道德培養(yǎng)和為人處世方法等不同方面給予我指導,使我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同窗學友雷軍、張玲、杜娟等的陪伴和關心使我擁有充實而歡樂的學習生活。在此也向你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由于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超高產油菜營養(yǎng)特征及氮素營養(yǎng)調控技術的研究.pdf
- 水稻超高產栽培措施
- 抗蟲棉超高產模式化栽培技術項目
- 抗蟲棉超高產模式化栽培技術項目
- 抗蟲棉超高產模式化栽培技術項目
- 冬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
- 夏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
- 水稻超高產栽培途徑的初步研究.pdf
- 淺析冬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
- 玉米超高產密植栽培技術流程
- 淺析冬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
- 淺談夏玉米超高產優(yōu)化栽培技術
- 油菜優(yōu)質高產栽培模式研究.pdf
- 抗蟲棉超高產模式化栽培技術項目總體實施方案
- 抗蟲棉超高產模式化栽培技術項目總體實施方案_9946
- 超高產栽培中粳稻群體與養(yǎng)分吸收特征.pdf
- 0廣西田陽縣西紅柿超高產栽培技術
- 水稻中、大苗超高產強化栽培密肥運籌的研究.pdf
- 超級稻超高產形成規(guī)律與栽培途徑的研究.pdf
- 柘城縣夏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