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敘事藝術地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導師薛海燕教授及中國海洋大</p><p>  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的所有教師</p><p><b>  們</b></p><p><b>  ————李陽</b></p><p><b>  萬方數據</b></

2、p><p>  《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敘事藝術研究</p><p>  學位論文答辯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p><p>  指導教師簽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答辯委員會成員簽字:__________________</p><p>  _______

3、___________</p><p>  __________________</p><p>  __________________</p><p>  __________________</p><p>  __________________</p><p><b>  萬方數據</b>

4、;</p><p><b>  獨</b></p><p><b>  創(chuàng)</b></p><p><b>  聲</b></p><p><b>  明</b></p><p>  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

5、研究工作及取得的</p><p>  研究成果。據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p><p>  他 人 已 經 發(fā) 表 或 撰 寫 過 的 研 究 成 果 , 也 不 包 含 未 獲 得</p><p>  (注:如沒有其他需要特別聲明的,本欄可空)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使</p><p>  用過的材料

6、。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p><p>  確的說明并表示謝意。</p><p><b>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b></p><p><b>  簽字日期:</b></p><p><b>  年</b></p><

7、p><b>  月</b></p><p><b>  日</b></p><p>  ---------------------------------------------------------------------</p><p>  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p><p>  本

8、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學校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并同意以下</p><p><b>  事項:</b></p><p>  1、學校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磁盤,允許</p><p><b>  論文被查閱和借閱。</b></p><p>  2、學??梢詫W位論文的全

9、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據庫進行檢索,可以</p><p>  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匯編學位論文。同時授權清華大學“中</p><p>  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用于出版和編入 CNKI《中國知識資源總庫》,</p><p>  授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將本學位論文收錄到《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p><p>

10、  (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p><p><b>  學位論文作者簽名:</b></p><p><b>  導師簽字:</b></p><p><b>  簽字日期:</b></p><p><b>  年</b></p>

11、<p><b>  月</b></p><p><b>  日</b></p><p><b>  簽字日期:</b></p><p><b>  年</b></p><p><b>  月</b></p>

12、<p><b>  日</b></p><p><b>  萬方數據</b></p><p>  《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敘事藝術研究</p><p><b>  摘</b></p><p><b>  要</b></p><p

13、>  《三國演義》不僅是一部優(yōu)秀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更是一部集文學、歷史、</p><p>  軍事、政治、地理、外交于一體的古今奇書。它以魏蜀吳三大陣營的紛爭為主要</p><p>  內容,為我們描寫了一場場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畫面。其中,火攻謀略在各場戰(zhàn)役中</p><p>  的運用尤為突出,在各場戰(zhàn)役中取得了戰(zhàn)略性、決定性的效果。一直以來,學術</p

14、><p>  界對《三國演義》的研究是一個熱門話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研究成果顯</p><p>  著。但是探討其人物形象、作者真?zhèn)?、主題思想的較多,研究其敘事藝術的則很</p><p>  少,至于以敘事學的理論作為支撐,深入探討幾場大型的火攻戰(zhàn)所體現的敘事藝</p><p>  術更是見之甚少。本文選取《三國演義》中幾場重要的火攻戰(zhàn)役作

15、為研究對象,</p><p>  以敘事學的理論作為支撐,通過分析火攻戰(zhàn)前后故事結構的建構,與正史的區(qū)別,</p><p>  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體現的審美特征,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演義》結構的復雜和</p><p>  諧,故事線索的清晰明了,敘事節(jié)奏的嚴密緊湊,以及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本</p><p>  文沒有單純地羅列以時間為序的事件

16、,而是以整體的敘事觀念,對小說藝術結構</p><p>  的整體性和有機性以及人物形象的內涵做了系統(tǒng)的挖掘,力圖從中把握有規(guī)律性</p><p>  的創(chuàng)作原則和藝術經驗。本文分緒論和正文三章。緒論簡述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p><p>  狀、擬解決問題、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正文第一章對《三國演義》中的火攻戰(zhàn)</p><p>  進行分類

17、統(tǒng)計,并概述分析了具有轉折性質的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三</p><p>  大戰(zhàn)役的異同。正文第二章把火攻戰(zhàn)的具體情節(jié)與《三國志》史料進行對比,我</p><p>  們不難發(fā)現大多是作者虛構的成分,有的在史料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p><p>  遵循歷史發(fā)展的邏輯,塑造出豐滿的人物形象和完善的故事情節(jié);有的則是小說</p><

18、;p>  家完全通過自己的想象虛構出來的。其中寄寓了作者對歷史生活的感悟和體驗,</p><p>  對人生價值的品味與思考。正文第三章從情節(jié)結構、人物塑造和敘事角度方面分</p><p>  析研究了火攻戰(zhàn)的敘事特征。情節(jié)結構廣闊宏大,時間和空間交錯組合延伸,構</p><p>  成了一個統(tǒng)一、完整、和諧的藝術整體。人物之間的對話,人物的言語和行為,<

19、;/p><p>  典型環(huán)境和各種矛盾沖突中人物的活動,都展現了人物的心理情狀和個性特征。</p><p>  使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和限知視角的敘事方式,并且進行多角度的切換,達到了</p><p>  全方位多側面的描述。最后結語對文章的框架和內容進行了總結。這篇融入了小</p><p>  說家價值憧憬和審美理想的鴻篇巨制,其思想意蘊之深厚博

20、大,藝術形式之完整</p><p>  和諧,值得從各個角度和層面予以系統(tǒng)化的研究。</p><p>  關鍵詞:三國演義;火攻;與正史的區(qū)別;敘事特征</p><p><b>  萬方數據</b></p><p>  Narrative Art Study of Fire Fighting in The Romance

21、 of</p><p>  The Three Kingdoms</p><p><b>  Abstract</b></p><p>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not only an excellent historical</p><p>  novel, but

22、also an ancient and modern writing of literature, history,</p><p>  military, polity, geography and diplomacy. Its main content is the</p><p>  disputes of Wei、Shu and Wu, it also describes a se

23、ries spectacular</p><p>  pictures of war. Among them, the fire strategy used in the battle is</p><p>  prominent, achieving strategic and decisive results in every battle. The</p><p&

24、gt;  study of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p><p>  in academic, and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most of people</p><p>  concentrate on the study of it

25、s character image, the authenticity and the</p><p>  theme. The people who research its narrative art are very few, especially</p><p>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narrative art of some large fire

26、fighting which</p><p>  is based on narrative theories. This article concretes on the specific</p><p>  circumstances of several important fire fighting in the romance of The</p><p>

27、;  Three Kingdoms, Start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story structure 、the</p><p>  shaping of the characters、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p><p>  difference from the official before an

28、d after the fire fight.Furthermore,</p><p>  this article based on Narrative theories reveals the complex and harmony</p><p>  structure、the clear story lines、the compact narration rhythm and th

29、e</p><p>  successful shaping of characters, which lay the status of The Romance of</p><p>  The Three Kingdoms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his</p><p>  article i

30、s not simply a list in time for the sequence of events, but</p><p>  excavates the integrity and organic of the novel structure and the</p><p>  connotation of the characters with overall narrat

31、ive concept and</p><p>  narrative theories, so we can grasp the regular creation principle and</p><p>  art experience. This paper consists of an introduction and three main</p><p>

32、;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stat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p><p>  selected topic,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innovation of</p><p>  the paper and so on. The fir

33、st chapter classifies and statistics the fire</p><p>  fighting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t also analyses the</p><p>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battle of Guandu、Chibi、and

34、 Yiling</p><p>  which all have turn nature. The second chapter compared the plot of the</p><p>  fire fighting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ith the History of</p><p>  the

35、 Three Kingdoms,it is easy to find that most content are fictional.Some</p><p><b>  萬方數據</b></p><p>  plots give full play to imagination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p>

36、;<p>  and follow the logic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y also create full</p><p>  and complete characters. Some arethe novelist’s fictional. It embodies</p><p>  the author’s feeling

37、and experience of the history, reflecting the</p><p>  author’s taste and thought of the value of life. The third chapter studies</p><p>  th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e fighting from

38、 the aspects of</p><p>  the plot structure,characterization and narrativeperspective. The grand</p><p>  plot structur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ime and space, which form a unified,</p>&

39、lt;p>  complete and harmonious art. Dialogue between characters, words and</p><p>  actions of the characters,the activiti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ypical</p><p>  environment and various conf

40、licts, all show the character's psychological</p><p>  circumstance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It uses the third-person omniscient</p><p>  perspective and limited omniscient perspective narra

41、tive mode, and also</p><p>  uses multi-angle switchingto describe a full range of multi-faceted.</p><p>  Finally,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framework and content of the</p><p>

42、;  article. This masterpiece which contains the author’s vision of value</p><p>  and aesthetic ideal has broad、deep connotations and complete、harmonious</p><p>  forms of art. It is worthy of s

43、ystematic study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p><p><b>  levels.</b></p><p>  Key words: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fire fighting; the</p><p>  difference from the

44、official; Narrative art</p><p><b>  萬方數據</b></p><p><b>  目錄</b></p><p>  1 前言................................................................................

45、........... 1</p><p>  1.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p><p>  1.2 擬解決問題...............................................................

46、..................... 2</p><p>  1.3 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3</p><p>  2《三國演義》中的火攻統(tǒng)計....................................................4<

47、;/p><p>  2.1 古代戰(zhàn)爭中的火攻........................................................................ 4</p><p>  2.2《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統(tǒng)計.....................................................4</p><p>

48、  2.2.1 消耗糧草類...........................................................................................5</p><p>  2.2.2 戰(zhàn)役手段類.................................................................................

49、..........5</p><p>  2.3《三國演義》中三大火攻戰(zhàn)例的相同點.....................................5</p><p>  2.3.1 以弱對強且以弱勝強...........................................................................6</p>&l

50、t;p>  2.3.2 運用火攻...............................................................................................6</p><p>  2.3.3 主帥犯錯........................................................................

51、.......................7</p><p>  2.4《三國演義》中三大火攻戰(zhàn)例的不同點.....................................8</p><p>  2.4.1 環(huán)境條件不同................................................................................

52、.......8</p><p>  2.4.2 火燒對象不同.......................................................................................9</p><p>  2.4.3 作戰(zhàn)方針不同......................................................

53、...............................10</p><p>  3 火攻敘事與正史的區(qū)別.........................................................11</p><p>  3.1 半實半虛的人物情節(jié).........................................................

54、.........11</p><p>  3.2 完全虛構的人物情節(jié)..................................................................14</p><p>  4《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敘事特征......................................16</p><p>  4.1

55、 火攻戰(zhàn)與敘事結構...................................................................... 16</p><p>  4.1.1 整體性.................................................................................................16</p&

56、gt;<p>  4.1.2 時空性.................................................................................................18</p><p>  4.2 火攻戰(zhàn)與人物塑造.............................................................

57、......... 19</p><p>  4.2.1 人物對話體現人物個性.....................................................................20</p><p>  4.2.2 言語和行為展示人物心理..........................................................

58、.......21</p><p><b>  萬方數據</b></p><p>  4.2.3 典型環(huán)境塑造典型性格.....................................................................25</p><p>  4.2.4 在矛盾沖突中對比人物性格..............

59、...............................................26</p><p>  4.3 火攻戰(zhàn)與敘述角度.....................................................................27</p><p>  4.3.1 全知敘事角度..............................

60、.......................................................28</p><p>  4.3.2 限知敘事角度.....................................................................................28</p><p>  5 結語..............

61、........................................................................... 29</p><p>  參考文獻.................................................................................... 31</p><p>  附錄...

62、......................................................................................... 33</p><p>  致謝............................................................................................ 35</p&g

63、t;<p>  個人簡歷.................................................................................... 36</p><p>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37</p>

64、;<p><b>  萬方數據</b></p><p>  《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敘事藝術研究</p><p><b>  1 前言</b></p><p>  《三國演義》不僅是一部優(yōu)秀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更是一部集文學、歷史、</p><p>  軍事、政治、地理、外交于一體的古今

65、奇書。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是非常</p><p>  大的,其歷史價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一部封建社會的百</p><p>  科全書。它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歷史觀、政治觀、軍事觀、外交觀等,反映了</p><p>  那個時代人們的一些文化心理和價值觀念,它涉及范圍的廣度和深度是大多數古</p><p>  典長篇小說

66、所無法比擬的。它以魏蜀吳三大政治和軍事集團驚心動魄的的斗爭為</p><p>  主要內容,全書共描寫了 40 多次戰(zhàn)役,100 多個戰(zhàn)斗場面,正是這些形形色色、</p><p>  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構成了整個小說的骨架??梢哉f沒有豐富的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沒</p><p>  有各陣營將帥斗智斗勇的謀略,《三國演義》就會成為一個空殼。</p><p

67、>  《三國演義》正是在戰(zhàn)爭描寫方面描寫地突出,使其成為一部“全景性軍事</p><p>  文學作品”。它描寫的戰(zhàn)爭時間跨度長,規(guī)模宏大,次數眾多,形式多樣,在整</p><p>  個文學史中是非常罕見的。全書描寫的四十多場戰(zhàn)役,沒有一處雷同,都有各自</p><p>  的特色。但是它不是把戰(zhàn)爭僅僅當成魏蜀吳三大陣營武器與兵力的較量,更重要</p&

68、gt;<p>  的是當作雙方謀略與智慧的較量,這便是全書的亮點和精彩之處。其中,火攻戰(zhàn)</p><p>  略在各場戰(zhàn)役中是運用的最多、最為精彩的謀略之一。據統(tǒng)計,《三國演義》中</p><p>  的火攻戰(zhàn)例多達八十多處,而且?guī)缀跛械幕鸸?zhàn)例都對整體戰(zhàn)局影響深遠,從</p><p>  敘事特征和敘事手法看也都令人印象深刻,如家喻戶曉的著名戰(zhàn)役官

69、渡之戰(zhàn),火</p><p>  燒博望、新野,赤壁之戰(zhàn),徐盛燒曹丕,火燒七百里連營,火燒藤甲兵,火燒上</p><p>  方谷等。由此可以看出,火攻是古代軍事家指揮作戰(zhàn)的一種重要戰(zhàn)略手段,其在</p><p>  戰(zhàn)役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關鍵時刻甚至能起到扭轉戰(zhàn)局的作用。而敘事者也</p><p>  非常重視對火攻的描寫,相關描寫在敘事

70、結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從火攻</p><p>  戰(zhàn)相關描寫入手,探討《三國演義》的軍事思想,審視其敘事理念,不能不說是</p><p>  一個富有啟發(fā)意義的話題。</p><p>  1.1 國內外研究現狀</p><p>  早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中國就出現了眾多軍事戰(zhàn)爭方面的兵書,其中</p><p>

71、;  較為著名的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兵法》、《六韜》等,他們無疑是</p><p>  對中國古代無數戰(zhàn)爭實踐的理論總結,成為描述或記錄古代戰(zhàn)爭的經典著作。此</p><p>  外,古代的不少史書也有很多關于戰(zhàn)爭的精彩描寫,如《左傳》、《史記》、《資治</p><p>  通鑒》所描寫的城濮之戰(zhàn)、殽之戰(zhàn)、巨鹿之戰(zhàn)等,都成為古代戰(zhàn)爭的經典戰(zhàn)例。<

72、;/p><p>  但是,在中國古代,沒有任何一部文獻或著作能夠把軍事理論與戰(zhàn)爭實踐很好地</p><p>  結合起來。只有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完成了這一突破,它繼承與發(fā)展了《孫</p><p>  子兵法》中的戰(zhàn)爭謀略,把古代的軍事理論同三國時期的戰(zhàn)爭實踐完美的結合起</p><p>  來,取得了突出的藝術成就。這也引發(fā)了大批的后代學者

73、對《三國演義》的內容、</p><p>  人物形象、戰(zhàn)爭特色、作戰(zhàn)謀略、藝術特征等進行分析與研究。</p><p>  改革開放以來, 三國演義》各方面的研究成果顯著。1980 年至今 30 多年的</p><p><b>  1</b></p><p><b>  萬方數據</b></p&

74、gt;<p>  《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敘事藝術研究</p><p>  時間,大陸已經公開出版了九十多部《三國演義》研究專著,不能不說是一個質</p><p>  的飛躍。雖然《三國演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真正具有真知灼見,</p><p>  能夠成為一家之言的專著并不多見,而對于火攻戰(zhàn)的敘事藝術系統(tǒng)的研究更是少</p>&

75、lt;p>  之又少。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其版本問題,作者真?zhèn)危黝}思想,人物形象等</p><p>  方面。對于《三國演義》的戰(zhàn)爭描寫藝術也有很多人研究。八十年代代表性的論</p><p>  文有陳遼的《論“全景軍事文學”〈三國演義〉》,冒炘 、葉胥的《〈三國演義〉</p><p>  的戰(zhàn)爭描寫》,鄭云波的《論〈三國演義〉中的戰(zhàn)爭個性及其美學意義》,常

76、林炎</p><p>  的《向〈三國演義〉借鑒寫戰(zhàn)爭的藝術經驗》,沈伯俊的《羅貫中和〈三國演義〉》</p><p>  等等。九十年代的論文不多,主要研究其敘事結構,代表性的論文有楊義的《<</p><p>  三國演義>敘事的典式化》,劉上生的《論<三國演義>“三絕”的敘事結構》等</p><p>  等。近幾年的

77、論文數量很多,而且研究內容和范圍更為廣泛,有李躍忠的《三國</p><p>  演義敘事模式淺探》,沈伯俊的《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關系三論》,王世勇的《試</p><p>  析三國演義的戰(zhàn)爭描寫特色藝術》,陳景云的《從三大戰(zhàn)役論三國演義戰(zhàn)爭描寫》</p><p>  等等。這些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三大戰(zhàn)役或是火攻謀略的描寫。不僅在國內,在</p><

78、p>  國外對《三國演義》的研究也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亞洲地區(qū)。如在日本和韓國,</p><p>  一度掀起了“三國熱”,眾多學者翻譯成不同的版本出版?!洞笥倏迫珪吩u</p><p>  價《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日本著名漢</p><p>  學家吉川英治對《三國演義》的評價也很高,認為是“世界古典小說中無與倫比<

79、/p><p>  的”作品。在很多國家,人們不僅把《三國演義》當做一部兵書,一部政治書,</p><p>  或是一部經濟學著作,而是把其運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p><p>  但是專門研究《三國演義》藝術特征的專著和論文非常罕見,單獨把《三國</p><p>  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敘事藝術作為研究對象的專著幾乎沒有。九十年代,鄭鐵生先&l

80、t;/p><p>  生出版了《三國演義藝術欣賞》一書,可謂是比較權威和系統(tǒng)的專著。后來又在</p><p>  此基礎上對此書進行了改進,出版名為《三國演義敘事藝術》,從其成書過程的</p><p>  建構和演進、回目的創(chuàng)立及演進、詩詞的演化及功能、敘事結構、人物敘事、戰(zhàn)</p><p>  爭敘事等方面深入分析研究,更加系統(tǒng)地研究其藝術特征

81、。五年前,劉博倉先生</p><p>  出版了《三國志演義藝術新論》,運用大量敘事學的理論基礎和專業(yè)術語,從文</p><p>  本的敘述特征、文本的多層次對話、藝術結構、人物形象的生成和審美特征這幾</p><p>  方面進行剖析和探討。這兩本研究《三國演義》藝術特征的專著,在我論文的寫</p><p>  作過程中給與了莫大的指導和

82、幫助。此外,楊義《三國演義敘事的典式化》,分</p><p>  析了《三國演義》敘事結構和敘事機制的典式化特征,論述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p><p>  是如何形成一個渾然天成、富有生命感的敘事體制。鄭鐵生《<三國演義>敘事形</p><p>  態(tài)的時空關系》,從敘事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分析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張強《論</p><

83、p>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zhàn)的敘事節(jié)奏》則以赤壁之戰(zhàn)為例,從人物的言語與語言、時間</p><p>  與空間、情節(jié)與非情節(jié)論述其敘事節(jié)奏。這些經典的論文都為我的論文寫作提供</p><p><b>  了參考和幫助。</b></p><p><b>  1.2 擬解決問題</b></p><p>

84、;  首先,前人對《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研究并不深入,大部分是簡單的羅列</p><p><b>  2</b></p><p><b>  萬方數據</b></p><p>  《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敘事藝術研究</p><p>  或陳述幾次重要的火攻戰(zhàn)役,或者是在研究其使用的戰(zhàn)爭謀略時把火攻作

85、為一種</p><p>  手段簡要提及一下,還有的專門研究其敘事模式,但沒有在各個火攻戰(zhàn)的基礎上</p><p>  進行分析。本文把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正文首先以《孫子兵法》中的《火攻篇》</p><p>  為切入點,介紹火攻這一作戰(zhàn)方式和謀略,然后對《三國演義》中的火攻戰(zhàn)進行</p><p>  分類統(tǒng)計,并且概述分析了具有轉折性質的

86、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三大</p><p>  戰(zhàn)役的異同。然后,把火攻戰(zhàn)的故事內容與《三國志》史料進行對比,我們不難</p><p>  發(fā)現《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jié)與史料記載有很大不同,這是因為敘述者運用了</p><p>  虛構的藝術手法,在史料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并完善,使故事內容完整、豐富、</p><p>  充實。此外,

87、通過探究幾場重要火攻戰(zhàn)的情節(jié)結構,我們可以看出整個故事松弛</p><p>  有度,整體和諧,敘事步驟緊湊。并且全知、限知兩種敘事角度的運用,把不同</p><p>  的時間和空間發(fā)生的各種事件交錯編織起來,形成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立體網絡,展</p><p>  現了敘述者高超的敘事藝術。</p><p>  此外,《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

88、區(qū)別,前人也曾經做過對比,但只是把</p><p>  《三國志》中主要的人物傳記,如《先主傳》、 武帝紀》、 諸葛亮傳》、 周瑜轉》</p><p>  《吳主傳》等中出現的主要歷史事件摘錄出來,與《三國演義》中的故事進行對</p><p>  比。如沈伯俊先生在《<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關系三論》中主要以赤壁之戰(zhàn)為例,</p>

89、<p>  與《三國演義》進行了對比分析。盡管《三國志》為《三國演義》提供了最基本</p><p>  最真實的資料,但《三國志》作為一部以人物傳記為主的紀傳體史書,它著重記</p><p>  敘那些有代表性的人物的生平和業(yè)績,而在表現歷史的總體面貌、各類人物的精</p><p>  神狀態(tài)和社會活動、故事情節(jié)的上下聯系方面明顯是欠缺的。《三國志》一

90、般不</p><p>  會在一篇傳記中把一個人物的生平事跡敘述完成,而是把同一人物或同一事件分</p><p>  散記敘于多篇不同的人物紀傳中,因此故事的前因后果往往不夠清晰,甚至出現</p><p>  前后矛盾的現象。我在論文中用表格的形式,把《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涉</p><p>  及火攻戰(zhàn)的事件發(fā)展過程分條逐一進行對比。并

91、且以火燒赤壁為例,分析作者在</p><p>  塑造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的時候,是如何在史料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虛構</p><p>  出具有審美特征的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p><p>  最后,以楊義的《中國敘事學》、譚軍強的《敘事學導論:從經典敘事學到</p><p>  后經典敘事學》等著作為理論基礎,從敘事結構、人物形象塑造和敘

92、事角度方面</p><p>  對幾次重要的火攻戰(zhàn)役進行深入剖析。從中我們可以了解敘述者如何能夠從時間</p><p>  進程和空間范圍內對各種歷史事件進行把握,如何對整體結構的張弛關系進行處</p><p>  理。從人物的對話、人物的言語和行為、典型環(huán)境、矛盾沖突中探析人物的心理</p><p>  狀況和個性特征,我們可以從中了悟不同

93、的人物在不同的生存情狀中所進行的社</p><p>  會活動。全知敘事視角和限知敘事視角的運用,使我們看到事件發(fā)展過程中的多</p><p>  個側面和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所思所想。</p><p>  1.3 實用價值和理論意義</p><p>  《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很多火攻戰(zhàn)役在歷史上影響深遠,如官渡之戰(zhàn)、赤</p>

94、;<p>  壁之戰(zhàn)和夷陵之戰(zhàn),對當時北方的統(tǒng)一、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蜀漢早亡西晉統(tǒng)</p><p>  一全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借助小說家的情節(jié)架構和形象塑造,軍事家們出色</p><p><b>  3</b></p><p><b>  萬方數據</b></p><p>  《

95、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敘事藝術研究</p><p>  的軍事指揮,富有遠見、靈活多變的戰(zhàn)術思想,都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豐</p><p>  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在冷兵器時代,火攻是軍事家的利器,火攻謀略集中呈現</p><p>  著軍事家利用天時、地利等自然因素的能力。而相關描寫也是小說家軍事思想的</p><p>  集中呈現,是學

96、習、審視、評判其軍事思想的重要依據。此外,敘事者對火攻的</p><p>  重視,使相關描寫在故事結構、形象塑造等各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而對火攻描</p><p>  寫的敘事學分析,可以為《三國演義》小說敘事研究提供視角和參照。</p><p>  2《三國演義》中的火攻統(tǒng)計</p><p>  2.1 古代戰(zhàn)爭中的火攻</p>

97、;<p>  火攻,是中國歷代戰(zhàn)爭中常用的一種作戰(zhàn)手法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它既有理論的指</p><p>  導,又有實際的應用。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中有專門一篇對火攻進行詳盡地</p><p>  論述?!痘鸸テ吩疲骸皩O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p><p><b>  1</b></p>&

98、lt;p>  火攻的形式、實施火攻的條件、使用火攻需要注意的問題等。這就為后代軍事家</p><p>  們運用火攻戰(zhàn)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p><p>  盡管火攻的準備、方式、條件、規(guī)模以及對戰(zhàn)局的影響各有不同,但總的來</p><p>  看,火攻技法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早在先秦時期就有文字記錄的火</p><p>

99、;  攻作戰(zhàn)手法,只不過記載的比較簡略,只是大概提到了這種手法而已。春秋時期,</p><p>  有史料記載的火攻出現多次,主要作為進攻的輔助手段,如火燒城門以打開通路,</p><p>  制造聲勢以造成混亂等。火攻戰(zhàn)法的運用在戰(zhàn)國時期達到嫻熟的程度。最著名并</p><p>  在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留下一席之地的是田單的火牛陣。齊、燕即墨之戰(zhàn)中,田單</p

100、><p>  首先向燕軍詐降以麻痹敵人,然后準備了一千多頭牛,在牛角上緊綁尖刀,在牛</p><p>  尾上緊縛一捆浸透了油的葦束。夜間把牛隊趕到城外,用火點燃葦束,使牛猛然</p><p>  沖向敵軍,自己的軍士隨后沖殺,大敗燕軍。兩漢至三國時期,火攻運用的范圍</p><p>  擴大,方式得到提高和改進,可以說,火攻的運用進入成熟期。如

101、三國時期各場</p><p><b>  火攻技法的運用等。</b></p><p>  2.2《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統(tǒng)計</p><p>  “火”在《三國演義》中共出現了五百多次,形式也多種多樣。有的作為一</p><p>  種烽火信號使用,有的直接用來燒掉敵人的糧草輜重,有的作為一種戰(zhàn)役手段使</p>

102、<p>  用,有的則是天災人禍……據粗略統(tǒng)計,《三國演義》中的火攻戰(zhàn)例多達 89 例,</p><p>  其中直接用火攻殺敵人的 24 例,放火制造混亂乘機殺敵的 42 例,放火作為聯絡</p><p><b>  2</b></p><p>  一下《三國演義》中火攻作為一種戰(zhàn)略手段使用的兩種形式。</p>&

103、lt;p><b>  1</b></p><p><b>  2</b></p><p>  孫武原著,馬俊英主編.孫子兵法.華文出版社,2009 年版,第 192 頁</p><p>  鶴山.《三國演義》中的火攻戰(zhàn)例簡析(之一).河南消防,2005(9),第 41 頁</p><p>&l

104、t;b>  4</b></p><p><b>  萬方數據</b></p><p>  《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敘事藝術研究</p><p>  2.2.1 消耗糧草類</p><p>  在《三國演義》中,用“火攻”來消耗敵人的糧草是一種很常見的作戰(zhàn)方式。</p><p>  

105、在第 30 回“戰(zhàn)官渡本初敗績,劫烏巢孟德燒糧”中,許攸為曹操獻計:“袁紹軍</p><p>  糧輜重,盡積烏巢。公可選精兵詐稱袁將蔣奇領兵到彼護糧,乘間燒其糧草輜重,</p><p><b>  3</b></p><p>  州城公子三求計,博望坡軍師初用兵”中,曹操派夏侯惇引兵十萬進攻新野,劉</p><p> 

106、 備等人找孔明商議。孔明下令讓關羽帶領一千士兵在豫山埋伏,等敵軍到來,一</p><p>  舉殲滅;張飛率領一千士兵在安林背后的山谷中埋伏,看到南面火起,向博望城</p><p>  進軍,在囤積糧草處放火燒之;關平、劉封各帶五百軍士,準備好引火之物,在</p><p>  博望坡兩邊等候,等敵軍到來便可放火燒之。結果曹軍糧草車輛,均被火燒盡,</p>

107、<p><b>  死者不計其數。</b></p><p>  2.2.2 戰(zhàn)役手段類</p><p>  在《三國演義》中,把“火攻”作為一種戰(zhàn)役手段也是很常見的作戰(zhàn)方式。</p><p>  運用這種戰(zhàn)略,要根據敵我雙方的特點,充分利用當時戰(zhàn)場的地理特點與氣候狀</p><p>  況,以己之長,擊敵之

108、短。第 40 回“蔡夫人議獻荊州,諸葛亮火燒新野”中,</p><p>  曹軍已攻至博望,諸葛亮喚趙云:“來日黃昏后,必有大風;但看風起,便令西、</p><p><b>  4</b></p><p>  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中,諸葛亮借東風成功,黃蓋用苦肉計放火燒</p><p>  了曹操用鐵鎖鏈成一片

109、的戰(zhàn)船,結果滿江火滾,樓船一掃而空,曹軍大敗。第</p><p>  59 回“許褚裸衣斗馬超,曹操抹書間韓遂”中。西涼兵馬超的軍隊和曹軍混戰(zhàn),</p><p>  曹操把渭河的船筏用鎖鏈連作浮橋,連接南岸。馬超聽說后,命令軍士帶著干草</p><p>  和火種,在曹軍寨前堆積草把,放起烈火。結果曹操的士兵抵擋不住,紛紛棄寨</p><p>

110、;  而走。車輛、橋梁也盡被燒毀。第 70 回“猛張飛智取瓦口隘,老黃忠計奪天蕩</p><p>  山”中,張飛先后三次奪了曹軍將領張郃的營寨,張郃用埋伏計殺了雷銅,張飛</p><p>  決定將計就計,自己先引一軍前往,魏延引精兵在后,分兵擊之。把放滿柴草的</p><p>  十幾輛車放火燒著,塞住小路。結果張郃的伏兵被魏延的精兵趕入峪口,用車輛</p

111、><p>  截住山路的出口,放火燒車,草木皆著,張郃及其部下皆均被困在山谷中。第</p><p>  84 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中,劉備在山林茂盛之處扎營縱橫</p><p>  七百里,吳軍主帥陸遜利用東南風起的便利條件實施火攻,左右屯火勢并發(fā),樹</p><p>  木皆著,死者不知其數。第 86 回“難張溫秦宓逞天辯,破曹

112、丕徐盛用火攻”中,</p><p>  魏主曹丕渡過淮河以后,行不到三十里,淮河一帶的蘆葦被徐盛兵灌入魚油,點</p><p>  火燒著?;饎蓓橈L而下,風急火猛,火焰漫天,阻擋了龍舟的去向。魏主折兵無</p><p><b>  數,魏兵大敗而回。</b></p><p>  2.3《三國演義》中三大火攻戰(zhàn)例的相同點&

113、lt;/p><p>  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是《三國演義》中運用火攻謀略最為成功的</p><p><b>  3</b></p><p><b>  4</b></p><p>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 年版,第 99 頁</p><p>  羅貫

114、中.三國演義.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31 頁</p><p><b>  5</b></p><p><b>  萬方數據</b></p><p>  《三國演義》中火攻戰(zhàn)的敘事藝術研究</p><p>  三大典型戰(zhàn)例。官渡之戰(zhàn)是在曹操與袁紹間進行的,結果袁紹戰(zhàn)敗,曹操平定了<

115、;/p><p>  北方,大大擴張了自己的勢力;赤壁之戰(zhàn)孫權和劉備聯合抗曹,曹操慘敗,勢力</p><p>  大為削弱,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夷陵之戰(zhàn)是劉備想要替關羽報仇,急于討伐孫</p><p>  吳,結果被東吳的陸遜打敗,從此走向了衰亡。這三次代表性的戰(zhàn)役,有很多相</p><p>  似之處:都是以弱對強,都運用了火攻謀略,主帥都在戰(zhàn)略

116、決策上犯了致命的錯</p><p>  誤,導致戰(zhàn)爭的結局逆轉。但是作者根據三次戰(zhàn)役交戰(zhàn)雙方所處的不同環(huán)境、不</p><p>  同的火燒對象以及不同作戰(zhàn)分針,把不同的戰(zhàn)爭寫得各具特色,精彩紛呈,沒有</p><p><b>  雷同之處。</b></p><p>  2.3.1 以弱對強且以弱勝強</p>

117、<p>  官渡之戰(zhàn)從表面上看,袁紹的確處于優(yōu)勢。他擁有當時北方的冀州、青州、</p><p>  幽州、并州等大片土地,并且有充足的糧草。袁紹共調動了七十萬軍隊進攻曹操,</p><p>  而曹操僅以七萬軍隊迎敵,而且糧草也不足。雙方軍隊有十倍之差。再者,官渡</p><p>  之戰(zhàn)之前,曹操因為先后征陶謙,滅呂布,征張繡、劉表,滅袁術,連年征戰(zhàn)

118、,</p><p>  軍隊疲憊不堪,耗損嚴重。而袁紹自從討伐董卓之后,一直經營冀州,至官渡之</p><p>  戰(zhàn)前僅與勢力比他弱小的公孫瓚有過交鋒,并且很快就殲滅了對方,軍隊沒有太</p><p>  大的損耗。此時的袁紹可謂兵多將廣,兵強馬壯,養(yǎng)精蓄銳。無論從兵力、士氣,</p><p>  還是勇將、謀臣方面對比,曹操都是處于劣勢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