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第一章 概述</b></p><p>  上至翱翔藍天的飛機和直沖云霄的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下到地下的鉆井、礦藏的開采;從地上奔馳的火車、坦克,到海上航行的艦船和海底的潛艇;從茫茫田野作物的灌溉,到城市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給排水,乃至科學實驗,凡是要讓液體(甚至固體)流動的地方,就有泵在工作。目前,我國制造的水泵最大直徑6米,足可吞進一條大船,每小時的工作量可達35萬

2、立方米,大有使河水倒流之勢。而最小微型泵的流量還不如常用注射劑,每小時只有幾十毫升以下,真是大得洶涌澎湃,小似一點一滴。其工作壓可以從常壓一直升高到l000個大氣壓以上,隨著離心泵的設計和生產(chǎn)技術日益完善,揚程直接迭選3000米以上的高度易如舉手之勞,輸送液體的溫度變化范圍更大,可輸?shù)偷?00℃以下的液態(tài)氧、氫等低溫液體,亦可輸高達800℃以上的液態(tài)金屬和液體,泵輸進液體介質(zhì)種類很多,再把泵僅作抽水的工具來理解,顯然已很不全面。當今的泵

3、既可以輸送常溫清水,也可以輸送油液、酸堿液、乳化液和易燃易爆有毒的液體,并已發(fā)展到輸送帶有直徑可以大至幾百毫米的煤、礦石、魚、甜菜等固體顆粒的渣體,不產(chǎn)生堵塞,不破壞其本來形狀。盡而泵被列為通用機械,它是發(fā)展現(xiàn)代化工業(yè)、農(nóng)業(yè)、國防技術必不可</p><p>  1.1 泵的發(fā)展歷史</p><p>  泵是輸送液體或使液體增壓的機械。它將原動機的機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傳送給液體,使液體能量增

4、加。泵主要用來輸送的液體包括水、油、酸堿液、乳化液、懸乳液和液態(tài)金屬等,也可輸送液體、氣體混合物以及含懸浮固體物的液體。 </p><p>  水的提升對于人類生活和生產(chǎn)都十分重要。古代就已有各種提水器具,例如埃及的鏈泵(公元前17世紀),中國的桔槔(公元前17世紀)、轆轤(公元前11世紀)和水車(公元1世紀)。比較著名的還有公元前三世紀,阿基米德發(fā)明的螺旋桿,可以平穩(wěn)連續(xù)地將水提至幾米高處,其原理仍為現(xiàn)代螺桿泵

5、所利用。</p><p>  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臘工匠克特西比烏斯發(fā)明的滅火泵是一種最原始的活塞泵,已具備典型活塞泵的主要元件,但活塞泵只是在出現(xiàn)了蒸汽機之后才得到迅速發(fā)展。</p><p>  1840~1850年,美國沃辛頓發(fā)明泵缸和蒸汽缸對置的蒸汽直接作用的活塞泵,標志著現(xiàn)代活塞泵的形成。19世紀是活塞泵發(fā)展的高潮時期,當時已用于水壓機等多種機械中。然而隨著需水量的劇增,從20

6、世紀20年代起,低速的、流量受到很大限制的活塞泵逐漸被高速的離心泵和回轉(zhuǎn)泵所代替。但是在高壓小流量領域往復泵仍占有主要地位,尤其是隔膜泵、柱塞泵獨具優(yōu)點,應用日益增多。</p><p>  回轉(zhuǎn)泵的出現(xiàn)與工業(yè)上對液體輸送的要求日益多樣化有關。早在1588年就有了關于四葉片滑片泵的記載,以后陸續(xù)出現(xiàn)了其他各種回轉(zhuǎn)泵,但直到19世紀回轉(zhuǎn)泵仍存在泄漏大、磨損大和效率低等缺點。20世紀初,人們解決了轉(zhuǎn)子潤滑和密封等問題,

7、并采用高速電動機驅(qū)動,適合較高壓力、中小流量和各種粘性液體的回轉(zhuǎn)泵才得到迅速發(fā)展?;剞D(zhuǎn)泵的類型和適宜輸送的液體種類之多為其他各類泵所不及。</p><p>  利用離心力輸水的想法最早出現(xiàn)在列奧納多·達芬奇所作的草圖中。1689年,法國物理學家帕潘發(fā)明了四葉片葉輪的蝸殼離心泵。但更接近于現(xiàn)代離心泵的,則是1818年在美國出現(xiàn)的具有徑向直葉片、半開式雙吸葉輪和蝸殼的所謂馬薩諸塞泵。1851~1875年,帶

8、有導葉的多級離心泵相繼被發(fā)明,使得發(fā)展高揚程離心泵成為可能。</p><p>  盡管早在1754年,瑞士數(shù)學家歐拉就提出了葉輪式水力機械的基本方式奠定了離心泵設計的理論基礎,但直到19世紀末,高速電動機的發(fā)明使離心泵獲得理想動力源之后,它的優(yōu)越性才得以充分發(fā)揮。在英國的雷諾和德國的普夫萊德雷爾等許多學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離心泵的效率大大提高,它的性能范圍和使用領域也日益擴大,已成為現(xiàn)代應用最廣、產(chǎn)量最大

9、的泵。齒輪泵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體積小,重量輕,且有自吸能力強、對油液污染不敏感等特性,因而應用較為廣泛。</p><p>  1.2 齒輪泵的研究現(xiàn)狀</p><p>  齒輪泵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體積小,重量輕,且有自吸能力強、對油液污染不敏感等特性,因而應用較為廣泛。齒輪泵的主要缺點是徑向液壓力不平衡,軸承壽命短;流量脈動大,噪聲高。另外,其排量不可調(diào)節(jié),使用范圍受到限制。國內(nèi)外有關

10、齒輪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齒輪參數(shù)及泵體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2)補償面及齒間油膜的計算機轆助分折;(3)困油沖擊及卸荷措施,齒輪泵的困油現(xiàn)象對齒輪泵乃至整個液壓系統(tǒng)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危害。困油沖擊與齒輪嚙合的重疊系數(shù)及卸荷是否完全等有很大關系(包括卸荷槽的位置、形狀及面積等);(4)齒輪泵噪聲的控制技術;(5)降低齒輪泵的流量脈動的方法,由于齒輪泵的流量脈動較大,在一些要求較高的液壓系統(tǒng)中,很少采用齒輪泵。關于降低齒輪泵流量

11、脈動的方法已有很多,如合理選擇齒輪的參數(shù);采用剖分式齒輪;采用多齒輪等;(6)輪齒表面涂覆技術及其特點;(7)輪齒彎曲應力及接觸疲勞強度的計算,齒輪泵的輪齒彎曲應力及接觸疲勞強度計算與一般齒輪轉(zhuǎn)動的彎曲應力及接觸疲勞強度計算是有區(qū)別的;(8)齒輪泵的變量方法研究 ;(9)齒輪泵的壽命及其影響因素;(10)齒輪泵高壓化的途徑,而提高工作壓力所</p><p>  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所進行的研究是:(1)

12、對齒輪泵的徑向間隙進行補償;(2)減小齒輪泵的徑向液壓力,如優(yōu)化齒輪參數(shù),縮小排液口尺寸等;(3)提高軸承承載能力,如采用復合材料滑動軸承代替滾針軸承等,但這些方法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p><p>  1.3 齒輪泵的發(fā)展趨勢 </p><p>  液壓傳動系統(tǒng)正向著快響應、小體積、低噪聲的方向發(fā)展。為了適應這種要求,齒輪泵除積極采取措施保持其在中低壓定量系統(tǒng)、潤滑系統(tǒng)等的霸主地

13、位外,尚需向以下幾個方向發(fā)展:</p><p>  (1)高壓化高壓化是系統(tǒng)所要求的,也是齒輪泵與柱塞泵、葉片泵競爭所必須解決的問題。齒輪泵的高壓化工作已取得較大進展,但因受其本身結構的限制,要想進一步提高工作壓力是很困難的,必須研制出新結構的齒輪泵。這方面,多齒輪泵將有很大優(yōu)勢,尤其是平衡式復合齒輪泵。 </p><p>  (2)低流量脈動 流量脈動將引起壓力脈動,從而導致系統(tǒng)產(chǎn)生振動

14、和噪聲,這是與現(xiàn)代液壓系統(tǒng)的要求不符的。降低流量脈動的方法,除了前面所介紹的措施外,采用內(nèi)嚙合齒輪泵及多齒輪泵(如復合齒輪泵)將是一種趨勢 。</p><p>  (3)低噪聲 國外早就有“安靜”的液壓泵之說。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 對齒輪泵的噪聲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齒輪泵的噪聲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齒輪嚙臺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機械噪聲,另一部分是困油沖擊所產(chǎn)生的液壓噪聲 前者與齒輪的加工和安裝精度有關,后者則主要取

15、決于泵的卸荷是否徹底。對于外嚙臺齒輪泵,要實現(xiàn)完全卸荷是很困難的,因此進一步降低泵的噪聲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這方面.內(nèi)嚙合齒輪泵因具有運轉(zhuǎn)平穩(wěn)、無困油現(xiàn)象、噪聲低等特點,因此今后將會有較大發(fā)展。 </p><p>  (4)大排量對于一些要求快速運動的系統(tǒng)來說,大排量是必需的。但普通齒輪泵排量的提高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這方面,平衡式復臺齒輪泵具有顯著優(yōu)勢,如1臺三惰輪復合齒輪泵的排量相當于6臺單泵的排量。</

16、p><p>  (5)變排量齒輪泵的排量不可調(diào)節(jié),限制了其使用范圍。為了改變齒輪泵的排量,國內(nèi)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有關齒輪泵變排量方面的專利已有很多,但真正能轉(zhuǎn)化為產(chǎn)品的很少。但不管怎樣,齒輪泵的變排量將是一個發(fā)展方向。</p><p><b>  1.4 泵的分類</b></p><p>  一、按泵作用于液體原理分

17、類</p><p>  1、葉片式泵(動力式泵) 由泵內(nèi)葉片在旋轉(zhuǎn)時產(chǎn)生的離心力作用將液體連續(xù)的吸入并壓出。葉片式泵包括離心泵、混流泵、軸流泵、部分流泵及旋渦泵。 </p><p>  2、容積式泵(正排量泵) 包括往復式泵和容積式泵。它們分別由泵內(nèi)活塞作往復運動或轉(zhuǎn)子作旋轉(zhuǎn)運動而產(chǎn)生擠壓作用將液體吸入并壓出。前者排液過程是間歇的。常見的往復式泵有各種型式活塞泵、柱塞泵及隔膜泵等。常見回轉(zhuǎn)

18、式泵有外嚙合齒輪泵、內(nèi)嚙合齒輪泵、螺桿泵、回轉(zhuǎn)徑向柱塞泵、回轉(zhuǎn)軸向柱塞泵、滑片泵羅茨泵及液環(huán)泵等。</p><p>  3、其它類型泵 包括利用流體靜壓或流體流體動能來輸送液體的流體動力泵。如噴射泵、空氣升液器、水錘泵等。另外還有利用電磁力輸送液體的電磁泵。</p><p><b>  二、按泵的用途分類</b></p><p>  按泵的用途

19、可分為進料泵、回流泵、塔底泵、循環(huán)泵、產(chǎn)品泵、注入泵、排污泵、燃料油泵、潤滑油泵和封液泵等。</p><p>  三、按所適用的介質(zhì)分類</p><p>  分為清水泵、污水泵、泥漿泵、砂泵、灰渣泵、耐酸泵、堿泵、冷油泵、熱油泵、低溫泵等。</p><p>  其中液壓泵經(jīng)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fā)展已經(jīng)比較成熟,因此要求更高的設計工藝水平以及融現(xiàn)代化的最新技術才能達到更完

20、美的階段。為進一步發(fā)展液壓泵,下面介紹典型液壓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結構特點:</p><p>  表1.1典型液壓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結構特點</p><p>  1.5 齒輪泵的結構和原理</p><p>  齒輪泵是液壓系統(tǒng)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液壓泵,一般做成定量泵,可分為外嚙合齒輪泵和內(nèi)嚙合齒輪泵,其中以外嚙合齒輪泵應用最廣。 </p><p>

21、;  一、 外嚙合齒輪泵的工作原理 </p><p>  上圖1.1為外嚙合齒輪泵的工作原理圖,它由裝在殼體內(nèi)的一對齒輪所組成,齒輪兩側(cè)有端蓋(圖中未示出),殼體、端蓋和齒輪的各個齒間槽組成了許多密封工作腔。當齒輪按圖示方向旋轉(zhuǎn)時,右側(cè)吸油腔由于相互嚙合的輪齒逐漸脫開,密封工作容積逐漸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因此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氣壓力的作用下,經(jīng)吸油管進入吸油腔,將齒間槽充滿,并隨著齒輪旋轉(zhuǎn),把油液帶到左側(cè)壓油腔

22、內(nèi)。在壓油區(qū)一側(cè),由于輪齒在這里逐漸進入嚙合,密封工作腔容積不斷減小,油液便被擠出去,從壓油腔輸送到壓力管路中去。在齒輪泵的工作過程中,只要兩齒輪的旋轉(zhuǎn)方向不變,其吸、排油腔的位置也就確定不變。這里嚙合點處的齒面接觸線一直分隔高、低壓兩腔起著配油作用,因此在齒輪泵中不需要設置專門的配流機構,這是它和其它類型容積式液壓泵的不同之處。</p><p>  1.6 本次畢業(yè)設計的意義和目的</p><

23、;p>  齒輪泵是液壓傳動系統(tǒng)中常用的液壓元件,在結構上可分為外嚙合齒輪泵和內(nèi)嚙合齒輪泵兩大類。外嚙合齒輪泵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尺寸小、重量輕、制造維護方便、價格低廉、工作可靠、自吸能力強、對油液污染不敏感等。外嚙合齒輪泵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齒輪泵(稱為普通齒輪泵),其設計及生產(chǎn)技術水平也最成熟。多采用三片式結構、浮動軸套軸向間隙自動補償措施、鋁合金殼體徑向“掃膛”工藝,并采用平衡槽以減小齒輪(軸承)的徑向不平衡力。目前,這種齒輪泵的

24、額定壓力可達2.5Mpa。正因為其諸多特點引起了多人對其進行研究,目前三維設計技術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它能為產(chǎn)品開發(fā)人員提供更先進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手段,具有形象生動、直觀明了、快速響應等設計特點,其開發(fā)過程很符合設計人員的設計思維。三維開發(fā)平臺的出現(xiàn)和完善,為增強企業(yè)的開發(fā)能力、提高設計效率和產(chǎn)品質(zhì)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三維開發(fā)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可謂是傳統(tǒng)的機械設計的一次革命。三維立體設計逐步替代傳統(tǒng)的二維平面是必然的趨勢。

25、目前,市面上可供選擇的軟件有很多,主要包括高端的Pro/Engineer,I-DEAS,UG,CATIA和中端的Solidworks,S</p><p>  在本次畢業(yè)設計中,根據(jù)2CY系列齒輪泵中的一種來進行參數(shù)設計,然后進行二維工程圖繪制,最后應用由美國參數(shù)公司PTC開發(fā)Pro/Engineer 三維制圖軟件,完成對齒輪泵的三維造型設計。</p><p>  第二章 齒輪泵的工作原理

26、及總體結構設計</p><p>  2.1 齒輪泵的工作原理</p><p>  圖2.2 工作原理圖</p><p>  1-壓緊螺母2-軸套3-泵體4-墊片5-銷6-齒輪軸7-齒輪8-泵蓋9-螺釘</p><p>  這個齒輪泵由泵體3,端蓋8,主動齒輪軸6,從動齒輪7等15種零件組成的。泵體3和端蓋8之間用6個螺釘9連接,并用兩個圓柱

27、銷5定位,墊片4起調(diào)節(jié)間隙和密封作用。齒輪軸6、7兩端分別由泵體3和端蓋8支承。齒輪軸6裝有聯(lián)軸器,并用壓緊螺母1、墊圈擰緊,防止軸向松動。齒輪軸6上裝有墊片4,通過墊片4、壓緊螺母1壓緊,防止油滲出,起密封作用。當動力通過聯(lián)軸器及平鍵使齒輪軸6旋轉(zhuǎn)時,其主動齒輪旋轉(zhuǎn),帶動從動齒輪旋轉(zhuǎn)。一對嚙合的齒輪旋轉(zhuǎn),在泵體3上方進油口處產(chǎn)生局部真空,使壓力降低,油被吸入,油從齒輪的齒隙被帶到下方出油口處。當齒輪連續(xù)轉(zhuǎn)動就產(chǎn)生齒輪泵的加壓和輸油作用

28、。</p><p>  2.2 齒輪泵用途、應用范圍、結構特點</p><p><b>  1.用途:</b></p><p>  適用于輸送不含固體顆粒和纖維,無腐蝕性,溫度不高于80℃,粘度為5×10-6~1.5×10-3m2/s(5-1500cSt)的潤滑油或性質(zhì)類似潤滑油的其他液體以及用于液壓轉(zhuǎn)動系統(tǒng)。</p&

29、gt;<p><b>  2.應用范圍:</b></p><p>  在輸油系統(tǒng)中可用作傳輸,增壓泵;</p><p>  在燃油系統(tǒng)中可用作輸送、加壓、噴射的燃油泵;</p><p>  在液壓傳動系統(tǒng)中可用作提供液壓動力的液壓泵;</p><p>  在一切工業(yè)領域中,均可作潤滑油泵用。</p&g

30、t;<p><b>  3.結構特點:</b></p><p>  本系列齒輪泵主要有齒輪、軸、泵體、泵蓋、軸端密封等組成。齒輪經(jīng)氮化處理有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與軸一同安裝在可更換的軸套內(nèi)運轉(zhuǎn)。泵內(nèi)全部零件的潤滑均在泵工作時利用輸送介質(zhì)而自動達到。</p><p>  2.3 齒輪泵的總體結構設計</p><p>  本次設計是

31、齒輪泵的三維造型,它是通過兩個齒輪相嚙合來改變工作腔容積的大小,進而產(chǎn)生不同的壓力達到吸油和排油的目的。齒輪泵大體可分為以下兩個方案如圖所示:</p><p>  方案a:此方案齒輪泵由左端蓋、右端蓋、中泵體和一對相嚙合齒輪組成,外面由聯(lián)軸器直接與電動機相連。此方案齒輪泵的轉(zhuǎn)速和電動機轉(zhuǎn)速相同,容易拆裝,減小成本,但要求同軸度要好。</p><p>  方案b:此方案齒輪泵由端蓋、泵體和一

32、對相嚙合齒輪組成,外面由一對嚙合齒輪再與電動機連接。此方案密封性較好。</p><p>  選用方案a作為本次設計的方案。則齒輪泵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流量q=21m³/h;壓力為2.5Mpa;容積效率58%;轉(zhuǎn)速1420r/min;電動機功率3kw.</p><p><b>  理論功率:</b></p><p>  由于泵的進口壓力很小

33、近似為零,所以泵出口壓力P表示進出口壓力差△P</p><p><b>  kw</b></p><p><b>  輸入功率和輸出功率</b></p><p>  =△pq=△pqtηpv=pt×0.85=1.24kw</p><p><b>  3.理論轉(zhuǎn)矩</b>

34、;</p><p>  當忽略能量轉(zhuǎn)換及輸送過程中能量損失時液壓泵</p><p>  =9.804 N·m=9804 N·mm</p><p><b>  4.實際轉(zhuǎn)矩</b></p><p>  T= =9804/0.9=10893.3 N·mm</p><p>

35、  5.電動機輸入功率及輸入轉(zhuǎn)矩</p><p><b>  kw</b></p><p><b>  N·mm</b></p><p>  則該齒輪泵結構圖為:、</p><p>  圖2.5 齒輪泵結構簡圖</p><p>  一:聯(lián)軸器選擇與校核:</

36、p><p>  考慮到Y100l2-4電動機滿載轉(zhuǎn)速=1420r/mm轉(zhuǎn)速較高應選擇有彈性元件 的抗性聯(lián)軸器,又考慮到電動機額定功率=3kw功率不大,從制造容易裝拆方面出發(fā)選用彈性圓柱銷聯(lián)軸器。</p><p>  聯(lián)軸器傳遞功率 = </p><p>  ——聯(lián)軸器效率=0.99</p><p>  則=2.14/0.99=

37、2.16kw 則聯(lián)軸器的計算轉(zhuǎn)矩=kT</p><p><b>  式中:</b></p><p>  k—載荷系數(shù) k=1.5([1]表19.3)</p><p>  T—名義轉(zhuǎn)矩T=9.55××/=9.55××2.16/1420=1.45× N·mm</p>

38、<p>  =1.5×1.45×=2.18× N·mm</p><p><b>  選擇聯(lián)軸器型號</b></p><p>  由=2.18× N·mm =1420r/mm =25mm =28mm (Y100L2-4電動機軸徑查[2]P155-156的表12.1和12.3)選用T

39、L4型彈性圓柱銷聯(lián)軸器。由[2]P92表8-5它的公稱轉(zhuǎn)矩為6.3×N·mm 許用轉(zhuǎn)速為4200r/min軸孔范圍20-28mm均滿足要求。</p><p>  則聯(lián)軸器TL4GB4323-84</p><p>  圖2.6聯(lián)軸器示意圖</p><p>  聯(lián)軸器參數(shù) 圖[4]P271</p><p>  =76mm

40、 d=10mm z=6mm a=15mm b=23mm sb=23mm</p><p>  查[1] 柱銷許用彎曲應力[]=0.4=0.4×360=144N/(選45鋼作柱銷 </p><p>  45鋼=360N/)</p><p>  查[1]P418橡膠圈的許用壓強[P]=2N/</p><p><b&g

41、t;  校核橡膠圈壓強</b></p><p>  P===0.51<[P]=2N/ ,滿足要求。</p><p><b>  校核柱銷彎曲強度</b></p><p>  ===1.4 N/<[]=144 N/</p><p><b>  校核鍵聯(lián)接強度</b></p

42、><p>  選用普通平鍵聯(lián)接 查[2]P51表4~1</p><p>  聯(lián)軸器與電動機間用鍵 8×32 GB1096-79(=28mm)</p><p>  聯(lián)軸器與齒輪泵間用鍵 6×25 GB1096-79(=20mm)</p><p><b>  校核擠壓強度=[]</b></p>

43、<p>  式中 T=1.45×N·mm </p><p>  =0.5h=0.5×7=3.5mm(與電動機聯(lián)接)</p><p>  =0.5×6=3mm(與齒輪泵聯(lián)接)(查[2]P51表4-1 h=7mm,h=6mm);</p><p>  d=28mm(與電動機聯(lián)接) d=20mm(與齒輪泵聯(lián)接);<

44、/p><p>  =L-b=56-8=48mm; =L-b=32-6=26mm</p><p>  []=60 N/(查[3]P126表7.1,聯(lián)軸器用鑄鐵制造,輕微沖擊)</p><p>  與電動機的聯(lián)接 ==6.19 N/<[]</p><p>  與聯(lián)軸器聯(lián)接 ==18.5 N/<[]</p><p&

45、gt;  二、齒輪泵內(nèi)兩個相嚙合齒輪的校核:</p><p>  已知輸入功率為P=2.14kw, 主軸轉(zhuǎn)速為n=1420r/mm, 轉(zhuǎn)矩T=10.9×N·mm</p><p>  m=3 z=10 b=27</p><p>  兩齒輪材料采用40Cr調(diào)質(zhì)后表面淬火硬度為48~55HRC,</p><p>  則齒寬系

46、數(shù)=0.5([1]P222圖12.13)</p><p>  齒形系數(shù)==2.56([1]P229圖12.21)</p><p>  應力修正系數(shù)==1.64([1]P230圖12.22)</p><p>  查附表12-10得:</p><p>  彎曲疲勞極限=2.346HRC+605.628=2.346×48+605.628=

47、718 N/</p><p>  彎曲許用應力[]=[]=0.7=0.7×718=502.6N/</p><p>  校核齒根彎曲疲勞強度</p><p>  使用情況系數(shù)=1.25</p><p>  圓周速度V===22.39m/s</p><p>  動載系數(shù)=2.29××-2.43

48、×+9.922×+1.0257=1.15</p><p>  齒向載荷分布系數(shù)=1.05+0.26×(1+0.6)+0.16××62.1=1.05+0.26×(1+0.6×)×+0.16××62.1=1.13,</p><p>  =0.794+0.207=1.1;</p>&

49、lt;p><b>  ;</b></p><p>  ==33.6N/m<100N/m;</p><p>  齒間載荷分布系數(shù)=1.09,=1.18 (見[1]P217表12.10)</p><p>  重合度=[1.88-3.2(+)]=[1.88-3.2×1/5]=1.24</p><p>  

50、重合度系數(shù)=0.25+=0.25+=0.85</p><p>  =1.25×1.15×1.13×1.09=1.77</p><p>  =1.25×1.15×1.18×1.1=1.86</p><p>  彎曲最小安全系數(shù)=1.25(見[1]P225表12.14一般可靠度)</p><

51、p><b>  彎曲壽命系數(shù)=1</b></p><p><b>  尺寸系數(shù)=1.0</b></p><p>  []===574.4 N/=[],</p><p>  ===59.55 N/[]</p><p>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滿足要求。</p><p>

52、  校核齒面接觸疲勞強度</p><p>  重合度系數(shù)=0.96</p><p>  彈性影響系數(shù)=189.8,</p><p>  節(jié)點區(qū)域系數(shù)=2.5(見[1]P222圖12.16)</p><p>  接觸最小安全系數(shù)=1.05(見[1]P225表12.14,一般可靠度)</p><p>  接觸壽命系數(shù)=1.

53、09,=1.07(見[1]P224圖12.18)</p><p>  接觸疲勞極限=12HRC+550=12×48+550=1126N/,</p><p>  許用接觸力[]===1244 N/,</p><p>  []===1147.4 N/</p><p>  ==455.52×=811.83[]</p>

54、<p><b>  三、軸的校核</b></p><p>  選45鋼經(jīng)調(diào)質(zhì)處理作軸=600 N/,=355 N/(見[2]P25表2-7)查</p><p>  [1]P314表16.2選許用扭轉(zhuǎn)剪應力[]=30~40 N/,C=118~106。</p><p>  此齒輪軸由泵蓋支承,右端聯(lián)軸器屬有彈性元件的撓性聯(lián)軸器,有方向

55、不定徑向力作用,=(0.2~0.5),取=0.3,查附表可知聯(lián)軸器的尺寸為76mm,則=2T/==381.6N,則=0.3=114.48N, 方向不定,按最危險情況考慮。</p><p> ?。?)聯(lián)軸器的徑向力的彎矩圖</p><p>  則=321.6N </p><p>  =321.6+114.48=436.03N</p><p>

56、;  則B點彎矩為:=114.48×95.5=1.09×N·mm</p><p><b>  彎矩圖如圖(b)</b></p><p><b>  (2)扭矩圖</b></p><p>  T=1.45× N·mm,扭轉(zhuǎn)切應力按脈動應力校正系數(shù)==0.58(見[1]P315

57、表16.3)</p><p>  T=0.58×1.45×=0.84× N·mm,扭矩圖如圖(c)</p><p><b> ?。?)計算彎矩圖</b></p><p>  B點彎矩=1.38× N·mm </p><p>  D點彎矩=0.87× N

58、·mm</p><p><b>  則彎矩圖為d</b></p><p> ?。?)按彎矩校核軸的強度</p><p><b>  B截面校核</b></p><p>  B截面的抗彎截面系數(shù)W0.1=0.1×=1.06×,查[1]P315表16.3 </p>

59、;<p>  =55 N/(45鋼=600 N/)</p><p>  ==12.28 N/=55 N/,安全</p><p><b> ?。?)靜強度校核</b></p><p>  選B截面為危險截面,彎曲應力=30.85N/</p><p>  抗扭截面系數(shù)=0.2=0.2×=2.13

60、15;N·mm</p><p>  扭轉(zhuǎn)應力==20.42 N/,查[1]P41表3.2</p><p>  =1.4=1.4×355=497 N/</p><p>  =0.7=0.7×355=249 N/</p><p><b>  ==16.11</b></p><

61、p><b>  =12.19,</b></p><p>  S===9.7,查[1]P15表2.2最小許用安全系數(shù)[S]=1.5</p><p><b>  滿足要求。</b></p><p><b>  圖2.7軸校核圖</b></p><p>  由以上參數(shù)進行齒輪泵

62、的設計及三維造型。</p><p>  第三章 齒輪泵的主要零部件造型設計</p><p>  3.1 齒輪泵內(nèi)相嚙合齒輪造型設計</p><p>  齒輪泵內(nèi)有兩個相嚙合的齒輪,其中可由齒輪1二維工程圖進行三維繪圖過程如下:(1)建立齒輪基礎特征:采用旋轉(zhuǎn)特征操作;(2)生成漸開線齒廓:單擊“基準”工具條草繪曲線按鈕——單擊“從方程/完成”——選取坐標系——從文

63、本中輸入以下關系式:</p><p><b>  ms=3</b></p><p><b>  zs=10</b></p><p><b>  alfa=20</b></p><p>  r=(ms*zs*cos(alfa))/2</p><p><

64、;b>  ang=t*90</b></p><p>  s=(pi*r*t)/2</p><p>  xc=r*cos(ang)</p><p>  yc=r*sin(ang)</p><p>  z=xc+(s*sin(ang))</p><p>  x=yc-(s*cos(ang))</p&

65、gt;<p><b>  y=0</b></p><p>  生成漸開線齒面;(3)輪齒陣列操作;(4)生成齒輪零件。齒輪2可參照齒輪1創(chuàng)建。</p><p>  圖3.1從動齒輪工程圖</p><p>  圖3.2齒輪毛坯圖 圖3.3齒輪漸開線曲線生成</p><p>  圖

66、3.4齒間生成圖 圖3.5齒輪三維造型</p><p>  3.2 齒輪泵殼體的造型</p><p>  齒輪泵左端蓋零件的創(chuàng)建過程:根據(jù)二維工程圖尺寸進行三維造型(1)建立基本特征:繪制草圖,利用拉伸等命令建立閥蓋基本特征;(2)生成構造特征;(3)對特征進行編輯加工。中泵體、右端蓋可參照左端蓋創(chuàng)建。</p><p>  圖3.

67、9中泵體三維造型</p><p>  第四章 齒輪泵的總裝配設計</p><p>  齒輪泵是有左端蓋、中泵體、右端蓋、主動齒輪軸、從齒輪等零件組成。</p><p>  (1) 在齒輪1的過齒寬中點平行端面的繪圖面上繪d = 30mm的分度圓, 求分度圓與齒輪任一齒面的交點,過交點作垂直齒面的軸A5,作過交點垂直端面的軸A6;作穿過軸A6垂直軸A5的輔助面DTM

68、1, 作穿過軸A6同時穿過軸A5 的輔助面DTM2, 其結果見圖7。同理在齒輪2上作輔助面DTM4、齒輪2輔助面的生成過程輔助面DTM5, 其結果見圖:</p><p>  ( 2 ) 讓DTM1與DTM4、DTM2與DTM5分別進行匹配性約束,齒輪兩端面進行對齊性約束把兩齒輪裝配起來, 見圖:</p><p>  (3) 齒輪泵是有左端蓋、中泵體、右端蓋、主動齒輪軸、從齒輪等零件組成。&

69、lt;/p><p>  則齒輪泵總裝效果圖如圖4.4所示、分解圖如圖4.5所示</p><p>  圖4.5齒輪泵分解圖</p><p><b>  第五章 總 結</b></p><p>  在此次畢業(yè)設計及其論文的寫作過程中,主要進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p><p>  1、對齒輪泵的市場需

70、求及現(xiàn)有產(chǎn)品進行了調(diào)查分析,分析所要設計的齒輪泵的市場前景,并制定出本次設計的基本方案;</p><p>  2、分析所設計的齒輪泵的工作原理及應用;</p><p>  3、進行了主動齒輪軸的設計及校核;</p><p>  4、進行了齒輪設計及校核;</p><p>  5、進行聯(lián)軸器的選擇及校核;</p><p>

71、;  6、分析了齒輪泵的改裝及綜合利用;</p><p>  7、進行齒輪泵主要零件的二維工程圖繪制;</p><p>  8、用Pro/Engineer 三維造型設計軟件,完成齒輪泵的零件及組件的造型設計.</p><p>  此次所設計的齒輪泵是一種適應生產(chǎn)生活需要的液壓泵,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廉,只齒輪經(jīng)氮化處理有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與軸一同安裝在可更

72、換的軸套內(nèi)運轉(zhuǎn)。泵內(nèi)全部零件的潤滑均在泵工作時利用輸送介質(zhì)而自動達到。</p><p>  三個多月的畢業(yè)設計及論文的寫作,是對我大學四年期間所學知識的一次總結與大檢測。通過對齒輪泵的三維造型設計及論文的撰寫,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以前學習過程中遺留下的問題,并通過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和大量資料的查閱,使我對以前所學專業(yè)課程有了更好的鞏固,并擴大了知識面,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我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73、;/p><p>  本次設計及論文主要針對齒輪泵的結構設計及工作原理做了深入的學習研究。在設計中主要應用Pro/Engineer等軟件對齒輪泵的結構進行三維造型設計,使我對Pro/Engineer 軟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深刻的領悟了Pro/Engineer軟件的參數(shù)化設計和特征的實體模型化、單一數(shù)據(jù)庫、行為建模技術的特點。同時也鍛煉了我對Pro/Engineer制圖軟件的應用,強化了對各基本功能的應用操作,同時增強

74、了我的識圖能力,對一些復雜零件的造型所用到的新功能進行了新的學習,得到了很大的收獲。</p><p><b>  參考文獻</b></p><p> ?。?] 邱宣懷編. 機械設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p><p> ?。?] 吳宗澤主編.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p><p

75、>  [3] 孫恒 陳作模主編. 機械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p><p> ?。?] 龔桂義等編.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p><p> ?。?] 姜繼海 宋錦春 高常識主編. 液壓與氣壓傳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p><p> ?。?] 張群生主編. 液壓傳動與潤滑技術. 機械工業(yè)出

76、版社. 1999.</p><p>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編. 理論力學. 第五版.</p><p> ?。?] 劉鴻文主編. 材料力學. 第三版.</p><p> ?。?]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教研室編. 機械制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p><p>  [10] 朱兵編. Pro/ENFINEER 模具設計. 南方出版

77、社、百年電子聯(lián)合出版. 2004.</p><p> ?。?1] 譚雪松 趕路萍 張黎驊編著. Pro/ENGINGEER Wildfire 基礎教程.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5.</p><p> ?。?2] 詹偤剛編著. Pro/ENGINGERR WILDFIRE  中文野火版教程-零件設計范例.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p><p> 

78、?。?3] 李世強等主編. Pro/ENGINGERR WILDFIRE 中文版范例教程.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4.</p><p>  [14] Yutaka Tanaka.Speed and displacement control ofpump system for </p><p>  energy saving[J].Journ~offluid control,l998,l7

79、(5):78—81.</p><p> ?。?5] Th.Nerman.Disferential cylinder servo system based on speed variable pump and sum pressure control principle[J].Journal offluid control,l 999.1 2(8):43-48.</p><p>  [16]

80、 K.Grotenburg,F(xiàn).Koch,.I.Erlich.Modeling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variable speed pump storage units incorpora ted into the German electric power system[J].EPE Trondheim,2001,8(1):67—77</p><p> ?。?7] Quang N.

81、P.,Dittrich J.-A.Dynamic models for steam and turbines in power system studies[J].IEEE Committee report,l 997,l 2(2):l904一l9l5.</p><p> ?。?8] Wynne Hsu,Irene M Y Woon.Current research in the conceptual desig

82、n of mechanical products,Computer-aided Design,1998;30(5):377~389  </p><p><b>  致 謝</b></p><p>  本次畢業(yè)設計及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母?!鞅鞭r(nóng)林科技大學對我的培育之恩,其次要感謝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此次設計及論文完成過程中,朱琳老

83、師給與了我多方面的指導,在此也對朱琳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通過本次設計及論文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p><p>  在三個多月的設計學習,我以最端正的工作態(tài)度,以最大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本次論文的寫作,對設計及論文也經(jīng)過了多次修改,終于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此篇論文,但學習中仍然存在有不夠深入的地方,論文的寫作難免有一些瑕疵,請各位老師予以批評指導。</p><p>  在此次實習及論文完成過程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