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年處理量15×104ta煤油冷卻器的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說明書</p><p>  題目:年處理量15×104t/a煤油冷卻器的設計</p><p><b>  學生姓名</b></p><p><b>  學 號</b></p><p><b>  指導教師</b></p

2、><p><b>  院 系</b></p><p><b>  專業(yè)班級</b></p><p><b>  設計時間</b></p><p> 成績</p><p><b>  摘 要</b></p><

3、p>  本課題是年處理量15×104t/a煤油冷卻器的設計,煤油入口溫度為140℃,出口溫度為40℃;冷卻水入口溫度為30℃,出口溫度為40℃。兩流體溫差大,為實現(xiàn)物料之間熱量傳遞的節(jié)能,故選用了固定管板式換熱器。并選用雙管程,單殼程且煤油走殼程,冷卻水走管程的換熱器。本設計先確定了設計方案和物性數(shù)據(jù),通過估算傳熱面積來算工藝結構尺寸,選用了管徑為的碳素鋼管、確定使用傳熱管總計228根和殼體內(nèi)徑為600mm。然后進行換熱

4、器核算,最終驗證了傳熱系數(shù)、有效平均溫差39.09℃、流體流動阻力、面積裕度19.0%和壓降等都在合理范圍內(nèi)。通過計算可得出本設計的正確性后,進行筒體、管箱、管板、法蘭、折流板及其它設備進行計算和選型,并進行必要的校核。最后運用CAD制圖軟件進行裝配圖和工藝流程圖的繪制。</p><p>  關鍵詞:固定管板式;面積裕度;壓降</p><p><b>  Abstract<

5、/b></p><p>  This topic is the design of the handling capacity of 15×104 t/a of kerosene cooler, kerosene entrance temperature of 140 degrees centigrade, the outlet temperature is 40 degrees centigra

6、de; cooling water entrance temperature of 30 degrees centigrade, the outlet temperature is 40 degree Celsius. Two fluid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o achieve energy-saving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materials. So the selecti

7、on of the fixed tube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double, single shell and kerosene go shell </p><p>  Keywords:Fixed tube plate; area margin; pressure drop</p><p><b>  目 錄</b><

8、/p><p><b>  任務書1</b></p><p><b>  1. 概述2</b></p><p>  1.1 設計目的2</p><p>  1.2 換熱器設備的在生產(chǎn)中作用及應用2</p><p>  1.2.1 浮頭式換熱器2</p>

9、<p>  1.2.2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2</p><p>  1.2.3 U型管式換熱器2</p><p>  1.3 列管換熱器的特點3</p><p>  1.3.1 浮頭式換熱器3</p><p>  1.3.2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3</p><p>  1.3.3 U型管式換

10、熱器3</p><p>  2. 設計內(nèi)容4</p><p>  2.1 確定設計方案4</p><p>  2.1.1 選定換熱器類型4</p><p>  2.1.2 選用流體流動空間及流速4</p><p>  2.3 流程敘述4</p><p>  2.4 估算傳

11、熱面積4</p><p>  2.4.1 計算熱負荷4</p><p>  2.4.2 計算冷卻用水量4</p><p>  2.4.3 計算逆流平均溫差4</p><p>  2.4.4 初選總傳熱系數(shù)K5</p><p>  2.4.5 估算傳熱面積5</p><p>

12、  2.5 工藝結構尺寸5</p><p>  2.5.1 管徑和管內(nèi)流速5</p><p>  2.5.2 管程數(shù)和傳熱管數(shù)5</p><p>  2.5.3 平均傳熱溫度差校正及殼程數(shù)5</p><p>  2.5.4 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6</p><p>  2.5.5 殼體內(nèi)徑6<

13、;/p><p>  2.5.6 折流板6</p><p>  2.5.7 接管6</p><p>  2.5.8 其他附件7</p><p>  2.6 換熱器核算7</p><p>  2.6.1 傳熱能力核算7</p><p>  2.6.2 壁溫核算9</p>

14、;<p>  2.7 換熱器內(nèi)流體的流動阻力9</p><p>  2.7.1 管程流動阻力9</p><p>  2.7.2 殼程流動阻力10</p><p>  換熱器主要工藝結構參數(shù)及計算結果一覽表12</p><p>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13</p><p><b>  

15、致 謝14</b></p><p><b>  附錄15</b></p><p>  附錄1 列管式換熱器中總傳熱系數(shù)K的經(jīng)驗值15</p><p>  附錄2 常用的換熱管的管中心距15</p><p>  附錄3 工程上常用物質(zhì)的熱導率大致范圍15</p><p>

16、;  附錄4 合理壓降的選取16</p><p>  附錄5 污垢熱阻的大致數(shù)值范圍16</p><p><b>  參考文獻17</b></p><p><b>  任務書</b></p><p>  設計題目:處理量15×104噸/年煤油冷卻器的設計</p>&

17、lt;p>  1. 設計原始數(shù)據(jù)</p><p>  (1)煤油:入口溫度140℃,出口溫度40℃</p><p>  (2)循環(huán)介質(zhì):采用冷卻水,入口溫度30℃,出口溫度40℃</p><p>  (3)允許壓降:不大于105Pa</p><p>  (4)煤油定性溫度下的物性參數(shù):</p><p>  ρc

18、=825kg/m3 ,μ=7.15×10-4Pa·s,Cpc=2.22KJ/(kg·℃),λ=0.14W(m·℃)</p><p>  (5)每年按300天計,每天24h連續(xù)生產(chǎn)</p><p><b>  2. 設計任務</b></p><p>  (1)處理能力:15×104t/a煤油&l

19、t;/p><p>  (2)設備型式:列管式換熱器</p><p> ?。?)選擇適宜的列管式換熱器并進行核算</p><p>  (4)繪制帶控制點的工藝流程圖(A4圖紙)</p><p> ?。?)繪制換熱器結構圖(A1圖紙)</p><p>  (6)編寫設計說明書(具體要求見附件)</p><p

20、><b>  3. 設計要求</b></p><p>  參加設計的班級需確定一個固定教室作為設計場所,每個班分為兩個大組,每個大組指定一名指導教師。為使學生獨立完成課程設計,每個大組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1名學生,每組學生的原始數(shù)據(jù)均不同,理化性質(zhì)可通過化工設計手冊查得。請同學們認真根據(jù)自己的原始數(shù)據(jù)及設計任務進行設計,嚴禁雷同和抄襲。</p><p><

21、;b>  4. 設計時間</b></p><p>  2017年5月29日------2017年6月9日</p><p><b>  1. 概述</b></p><p>  在石油、化工生產(chǎn)過程中,換熱器應用很廣泛,它是完成各種不同換熱過程的設備,如加熱式冷卻用加熱器或冷卻器,蒸餾或冷凝用蒸餾釜等。隨著煉油、化工及石油化工

22、的迅速發(fā)展,各種換熱器發(fā)展很快,新結構不斷出現(xiàn)。雖然管殼式換熱器在換熱效率、緊湊性及金屬消耗量等方面不及其它新型換熱器,但它具有結構堅固、可承受較高壓力、制造工藝較成熟、適應性大、材料范圍廣等優(yōu)點,因而目前仍是煉油、化工及石油化工生產(chǎn)中的主要設備。工業(yè)生產(chǎn)中可選用標準系列產(chǎn)品,也可以按特定條件設計,以滿足生產(chǎn)工藝的要求。</p><p><b>  1.1 設計目的</b></p&g

23、t;<p>  本課題研究的口的主要是針対給定固定管板式換熱器設計要求, 通過査閱資料、分析設計條件,以及換熱器的傳熱計算、壁厚設計和強度校核等設計,基本確定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的結構。通過分析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的設計條件,確定設計步驟。對固定管板式換熱器筒體、封頭、管板等部件的材料進擇、壁厚計算和強度校核。對固定管板式換熱器前端管箱、后端管箱、傳熱管和管板等結構進行設計, 對換熱器進行開孔強校核。繪制符合合設計要求的固定管板式

24、換熱器。</p><p>  1.2 換熱器設備的在生產(chǎn)中作用及應用</p><p>  1.2.1 浮頭式換熱器</p><p>  浮頭式換熱器兩端的管板,一端不與殼體相連,該端稱浮頭。管子受熱時,管束連同浮頭可以沿軸向自由伸縮,完全消除了溫差應力。[1]浮頭式換熱器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廣泛的適應性,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不斷促進了自身的發(fā)展。故迄

25、今為止在各種換熱器中仍占主導地位。</p><p>  1.2.2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p><p>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是一種實現(xiàn)物料之間熱量傳遞的節(jié)能設備,是在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冶金、電力、輕工、食品等行業(yè)普遍應用的一種工藝設備。在煉油、化工裝置中換熱器占總設備數(shù)量的40%左右,占總投資的30%-45%。近年來隨著節(jié)能技術的發(fā)展,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利用換熱器進行高溫和低溫熱能回收

26、帶來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p><p>  1.2.3 U型管式換熱器</p><p>  U形管式換熱器僅有一個管板,管子兩端均固定于同一管板上。此類換熱器的特點是管束可以自由伸縮,不會因管殼之間的溫差而產(chǎn)生熱應力,熱補償性能好;管程為雙管程,流程較長,流速較高,傳熱性能較好;承壓能力強;管束可從殼體內(nèi)抽出,便于檢修和清洗,且結構簡單,造價便宜。但管內(nèi)清洗不便,管束中間部分的管子難以更

27、換,又因最內(nèi)層管子彎曲半徑不能太小,在管板中心部分布管不緊凄,所以管子數(shù)不能太多,且管束中心部分存在間隙,使殼程流體易于短路而影響殼程換熱。[2]此外,為了彌補彎管后管壁的減薄,直管部分需用壁較厚的管子。這就影響了它的使用場合,僅宜用于管殼壁溫相差較大,或殼程介質(zhì)易結垢而管程介質(zhì)清潔及不易結垢,高溫、高壓、腐蝕性強的情形。</p><p>  1.3 列管換熱器的特點</p><p> 

28、 1.3.1 浮頭式換熱器</p><p>  浮頭式換熱器是采用法蘭把管束一端的管板固定到殼體上,另一端管板可以在殼體內(nèi)自由伸縮,并在這端管板上加一頂蓋后稱為“浮頭”。這類換熱器的主要特點是管束可以從殼體中抽出,便于清洗管間和管內(nèi)。管束可以在殼體內(nèi)自由伸縮,不會產(chǎn)生熱應力。但這種換熱器結構較為復雜,造價高,制造安裝要求高。適用于殼體壁溫與管壁溫差較大或者殼程流體易結垢的場合。</p><p

29、>  1.3.2 固定管板式換熱器</p><p>  這類換熱器制作簡單、便宜。最大的缺點是管外側清洗困難。因而多用于殼側流體清潔,不易結垢或污垢容易化學處理的場合。當管壁與殼壁溫度相差較大時,由于兩者熱膨脹不同,產(chǎn)生很大的溫差應力,以至于管子的管子扭彎或使管子從管板上松落,甚至毀壞整個換熱器,因此,一般管壁與殼壁溫度相差50℃以上時,換熱器應有溫度差補償裝置。</p><p>

30、  1.3.3 U型管式換熱器</p><p>  這類換熱器僅有一個管板,并用隔板將封頭隔成兩空,中部呈U形,可以自由伸縮,故殼體與管子間溫差很大時,也可以使用。缺點是管內(nèi)的清洗較困難,管板上排列管子少。[3]</p><p><b>  2. 設計內(nèi)容</b></p><p>  2.1 確定設計方案</p><p

31、>  2.1.1 選定換熱器類型</p><p>  兩流體溫度變化情況:熱流體(煤油)入口溫度為140℃,出口溫度為40℃;冷流體(冷卻水)入口溫度為30℃,出口溫度為40℃。</p><p>  兩流體的定性溫度如下:</p><p>  煤油的定性溫度 Tm=(140+40)/2=90℃</p><p>  冷流體定性溫度

32、tm=(40+30)/2=35℃</p><p>  兩流體的溫差 Tm-tm=90-35=55℃ (>50℃,<70℃)</p><p>  可選用帶溫度補償?shù)墓潭ü馨迨綋Q熱器。</p><p>  2.1.2 選用流體流動空間及流速</p><p>  因冷卻水較易結垢為便于污垢清洗,故選用冷卻水走管程,煤油走殼程。<

33、;/p><p>  同時選用管徑為的碳素鋼管,管內(nèi)流速。</p><p><b>  2.3 流程敘述</b></p><p>  煤油入口溫度為140℃,出口溫度為40℃;冷卻水入口溫度為30℃,出口溫度為40℃。煤油走殼程從列管內(nèi)流過,冷卻水從列管內(nèi)流過。隔板將分配室等分為二,煤油只能先流經(jīng)一半的管束,待流到另一分配室折回而再流經(jīng)另一半管束,

34、然后從接管流出換熱器。兩流體溫差大,為補償溫度故選用了固定管板式換熱器。[4]</p><p>  2.4 估算傳熱面積</p><p>  2.4.1 計算熱負荷</p><p>  按管間流體煤油計算,即</p><p>  2.4.2 計算冷卻用水量</p><p>  忽略熱損失,則水的用量為</p

35、><p>  2.4.3 計算逆流平均溫差</p><p><b>  逆流溫差:</b></p><p>  2.4.4 初選總傳熱系數(shù)K</p><p>  根據(jù)附錄1知,參考總傳熱系數(shù)的大致范圍,同時考慮到殼程氣壓壓力較高,故可較大的傳熱系數(shù),現(xiàn)假設K=450W/(m2·℃)。</p>&l

36、t;p>  2.4.5 估算傳熱面積</p><p>  考慮15%的面積裕度: </p><p>  2.5 工藝結構尺寸</p><p>  2.5.1 管徑和管內(nèi)流速</p><p><b>  前已選定管徑為</b></p><p><b>  管內(nèi)流速</b&

37、gt;</p><p>  2.5.2 管程數(shù)和傳熱管數(shù)</p><p>  根據(jù)傳熱內(nèi)徑和流速確定單程傳熱管數(shù)</p><p>  按單程計算所需換熱管的長度 L</p><p>  按單程設計,傳熱管過長,根據(jù)本設計實際情況,取傳熱管長l=4.5m</p><p>  則該換熱器的管程數(shù)為 </p>

38、<p><b>  傳熱管的總根數(shù) </b></p><p>  2.5.3 平均傳熱溫度差校正及殼程數(shù)</p><p>  按單殼程,雙管程結構,溫差校正系數(shù)圖</p><p>  但R=10的點在圖上很難讀出,因而以1/R代替R,PR代替P,查同一圖線</p><p><b>  可得<

39、;/b></p><p><b>  平均傳熱溫度:</b></p><p>  由于溫差校正系數(shù)>0.8,同時殼程流體流量亦較大,故取單殼程較合適。</p><p>  2.5.4 傳熱管排列和分程方法</p><p>  采用組合排列,即每層內(nèi)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兩側按正方形排列。</p>

40、<p>  取管心距參考附錄2[5] 則 </p><p>  隔板中心到其最后一排的距離S:按凈空不小于6mm的原則確定</p><p>  亦可按下式求?。?</p><p>  分程隔板兩側相鄰管排之間的管心距: </p><p>  管中心距t與分程隔板槽兩側相鄰管排中心距</p><p>  

41、2.5.5 殼體內(nèi)徑</p><p>  采用兩管程結構,取管板利用率η=0.7 則殼體內(nèi)徑</p><p><b>  圓整取 </b></p><p>  2.5.6 折流板</p><p>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圓缺高度為殼體內(nèi)徑的25%</p><p><b>  

42、則切去圓缺高度為:</b></p><p><b>  折流板間距: 則</b></p><p><b>  折流板數(shù)</b></p><p>  考慮到支撐板相當于一塊折流板,故實際折流板數(shù)為31塊[6]。</p><p><b>  2.5.7 接管</b>

43、</p><p>  (1)殼程流體(煤油)進出口接管</p><p>  取接管內(nèi)煤油流速為,則接管內(nèi)徑為</p><p><b>  取標準管徑為 </b></p><p> ?。?)管內(nèi)流體(冷卻水)進出口接管</p><p>  取接管內(nèi)冷卻水流速為,則接管內(nèi)徑為</p>&

44、lt;p><b>  取標準管徑為 </b></p><p><b>  (3)其余接管忽略</b></p><p>  2.5.8 其他附件</p><p>  拉桿直徑為,其數(shù)量應不少于10根,本設計取31根。</p><p>  2.6 換熱器核算</p><p&

45、gt;  2.6.1 傳熱能力核算</p><p> ?。?)殼程對流傳熱系數(shù)</p><p>  對于圓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克恩(ken)公式:</p><p>  當量直徑由正三角形排列得:</p><p><b>  殼程流通截面積:</b></p><p><b>  黏度校正:

46、 </b></p><p>  殼程流體流速、雷諾數(shù)及普蘭德數(shù)分別為:</p><p><b> ?。?)管程傳熱系數(shù)</b></p><p><b>  管程流通截面積:</b></p><p>  殼程流體流速、雷諾數(shù)及普蘭德數(shù)分別為:</p><p> ?。?/p>

47、3)污垢熱阻與管壁熱阻</p><p>  查查附錄3[7]得管外側污垢熱阻:</p><p>  查查附錄3[7]得管內(nèi)側污垢熱阻:</p><p>  查查附錄4[8]得管壁(碳鋼)的熱導率:</p><p><b>  (4)總傳熱系數(shù)</b></p><p><b> ?。?)傳

48、熱面積</b></p><p><b>  理論傳熱面積</b></p><p>  該換熱器的實際換熱面積 </p><p><b>  面積裕度 :</b></p><p>  面積裕度在15%-25%之間,故該換熱器能夠完成生產(chǎn)任務。</p><p>  2

49、.6.2 壁溫核算</p><p>  因管壁很薄,且管壁熱阻很小,故管程壁溫按下式計算:</p><p>  取兩側污垢熱阻為零計算壁溫,查附錄5得傳熱管平均壁溫:</p><p>  殼體平均壁溫近似取殼程流體的平均溫度90℃</p><p>  殼體平均壁溫與傳熱管平均壁溫之差:</p><p>  與假設基本

50、一致,不需要膨脹節(jié)。</p><p>  2.7 換熱器內(nèi)流體的流動阻力</p><p>  2.7.1 管程流動阻力</p><p>  式中,衛(wèi)結構校正系數(shù);為管程數(shù);為殼程數(shù)。</p><p>  取換熱器管壁粗糙度為0.1mm,則,而</p><p><b>  查莫迪圖[9]得 </b&g

51、t;</p><p>  流速, 密度 ,因此</p><p><b>  對的管子有</b></p><p>  2.7.2 殼程流動阻力</p><p>  式中,為結垢校正系數(shù),對液體;為殼程數(shù)。</p><p><b>  流體流經(jīng)管束的阻力</b></p&g

52、t;<p>  F為管子排列方式對壓降的校正系數(shù)</p><p>  正三角形排列時,正方形直列時,正方形錯列時。</p><p>  為殼程流體的摩擦系數(shù),當時</p><p>  為橫過管束中心線的管數(shù) </p><p>  折流板間距,折流板數(shù),</p><p>  流體流經(jīng)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53、/p><p>  參考附錄6,該換熱器的壓降在合理范圍內(nèi),故設計的換熱器合理。</p><p>  換熱器主要工藝結構參數(shù)及計算結果一覽表</p><p>  表 1 換熱器主要工藝結構參數(shù)及計算結果一覽表</p><p><b>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b></p><p>  本次設計是有關換熱

54、器的課程設計,雖然時間很短,但收獲頗多。</p><p>  首先,本次課程設計是我接觸的第一個專業(yè)課程設計,所要用到的知識很多,包括化工原理、機械制圖、傳熱學、流體力學和換熱器原理與設計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不是機械的相加,還是需要全面的考慮和整體布局。不止一次因為考慮不全兒而要重新來過,有時會不耐煩,可想想不耐煩對我沒有任何益處,便及時的調(diào)整過來。這次設計鞏固我以前所學的知識,讓我專業(yè)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55、。</p><p>  其次,這次課程設計還考驗了班級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和平和的心態(tài)。這次設計工作量大,用到的知識多,而我們又是第一次設計,所以單獨考自己是無法完成本次課程設計,我們經(jīng)常要進行討論,甚至爭論,現(xiàn)在依然記得大家爭著面紅耳赤的場面,這沒有什么關系,因為問題就是這樣發(fā)現(xiàn),比較合理的結果和方法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大家都明白了,那其他都不是問題。同時爭論讓我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讓我明白我要更加耐

56、心的表達我的想法,把問題解析清楚,也要耐心的聽其他同學的意見。</p><p>  酸甜苦辣,基本上每一天的工作時間上都在10到12小時,連續(xù)兩個星期是一件挺辛苦的事。有時為了一個數(shù)據(jù)查找了好幾本書,還有找不到結果的時候,是挺納悶的,很容易讓人想放棄。但有目標在,和繼續(xù)請教其他同學,或繼續(xù)尋找,努力終會有結果,這結果就是對努力的獎勵。特別是在其他同學都還沒找到,而你找到到時候,拿來跟其他同學共享,那更是一件快樂的

57、事。很辛苦的同時,享受著辛苦帶來收獲的喜悅。</p><p><b>  致 謝</b></p><p>  本課題在選題及進行過程中得到朱鋆珊老師的耐心指導。設計過程中,朱老師多次幫助我分析思路,開拓視角。朱老師嚴謹求實的治學態(tài)度,踏實堅韌的工作精神,將使我終生受益。再多華麗的言語也顯蒼白。在此,謹向朱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感謝大學兩年來,石油化工學院所

58、有老師對我學習上幫助和生活上的關懷,正是您們的辛勤工作,才使我得以順利地完成本次課程設計。感謝師姐馬榮的幫助,在我課題研究過程中給予我技術上的極大支持和心理上的鼓勵。感謝過控1501班所有同學,是你們的陪伴讓我度過了最難過的時光。</p><p><b>  附錄</b></p><p>  附錄1 列管式換熱器中總傳熱系數(shù)K的經(jīng)驗值</p><

59、p>  表 1 列管式換熱器中總傳熱系數(shù)K的經(jīng)驗值</p><p>  附錄2 常用的換熱管的管中心距</p><p>  表 2 常用的換熱管的管中心距</p><p>  附錄3 工程上常用物質(zhì)的熱導率大致范圍</p><p>  表 3 工程上常用物質(zhì)的熱導率大致范圍</p><p>  附錄4

60、 合理壓降的選取</p><p>  表 4 合理壓降的選取</p><p>  附錄5 污垢熱阻的大致數(shù)值范圍</p><p>  表 5 污垢熱阻的大致數(shù)值范圍</p><p><b>  參考文獻</b></p><p>  [1]杜景祥.換熱器[M].北京:烴加工出版社,1986:4

61、3.</p><p>  [2]鄭津洋.過程設備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68.</p><p>  [3]王帥.U形管式換熱器管板研究與優(yōu)化[D].山東:青島科技大學,2015:4.</p><p>  [4]潘國昌.化工設備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32.</p><p>  [5]付家新.化工原理課程

62、設計[M].第2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6:61.</p><p>  [6]馬永其.陳罕.薄管板結構強度計算的新思路[J].化工機械,2002,(01):3.</p><p>  [7]楊祖榮.劉麗英.劉偉.化工原理[M].第3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6:143.</p><p>  [8]劉兵.化工原理課程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