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 錄</b></p><p><b> 目 錄1</b></p><p> 第1章: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2</p><p> 1.1 反向齒輪箱的用途2</p><p> 1.2 反向齒輪箱的技術要求2</p><p>
2、1.3 審查反向齒輪箱的工藝性3</p><p> 1.4 選擇毛坯3</p><p> 1.5 定位基準的選擇4</p><p> 1.5.1精基準的選擇4</p><p> 1.5.2粗基準的選擇4</p><p> 1.6 工序的分散與集中4</p><p>
3、 1.7 加工順序的安排5</p><p> 1.7.1機械加工順序5</p><p> 1.7.2熱處理工序5</p><p> 1.7.3輔助工序5</p><p> 1.8 機床的選用及工藝設備選用5</p><p> 1.9 確定加工方案6</p><p>
4、 1.10 確定加工路線6</p><p> 第2章:三號夾具設計7</p><p> 2.1 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的選擇7</p><p> 2.2 定位誤差分析8</p><p> 2.3 工件夾緊裝置11</p><p> 2.4 繪制夾具裝備圖,并打印出A2圖紙12</p&
5、gt;<p><b> 致 謝13</b></p><p><b> 參考文獻14</b></p><p><b> 附 錄A15</b></p><p><b> 附 錄B16</b></p><p> 第1章:加工
6、工藝規(guī)程設計</p><p> 1.1 反向齒輪箱的用途</p><p> 該反向齒輪箱用途非常廣泛。常用于加速減速,就是常說的變速齒輪箱;改變傳動方向,例如我們用兩個扇形齒輪可以將力垂直傳遞到另一個轉動軸;改變轉動力矩,同等功率條件下,速度轉的越快的齒輪,軸所受的力矩越小,反之越大;離合功能,我們可以通過分開兩個原本嚙合的齒輪,達到把發(fā)動機與負載分開的目的,比如剎車離合器等;分配動
7、力,例如我們可以用一臺發(fā)動機,通過齒輪箱主軸帶動多個從軸,從而實現一臺發(fā)動機帶動多個負載的功能。</p><p> 1.2 反向齒輪箱的技術要求</p><p> 按表1的形式將反向齒輪器的主要技術要求列于表1中。</p><p> 表1-1 反向齒輪箱零件技術要求表</p><p> 該反向齒輪箱形狀復雜、結構簡單,屬于典型的箱體
8、零件。為了實現改變方向、力矩等功能,其軸承孔與軸承有很高的配合要求,因此尺寸加工精度要求較高,而且要求較高的同軸度。上蓋結合面作為設計基準和定位基準,要求較高的平面度。為了保證齒輪箱有較高的裝配精度,上蓋面采用銷定位。吊耳孔雖然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要求對上蓋面有很好的平行度。</p><p> 綜上所述,該反向齒輪箱的各項技術要求比較合理,符合零件在實際工作中的功用。</p><p>
9、 1.3 審查反向齒輪箱的工藝性</p><p> 分析零件圖可知,齒輪箱的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均要求銑削加工,上蓋接合面的四角伸出端與左右端面相接,這樣既減少了加工面積,又減少了材料的使用,同時還提高了接觸剛度;加工Φ47mm軸承孔和Φ35mm軸承孔時,由于孔徑較大,要選擇鏜刀進行加工,為了滿足兩孔的同軸度,可以用在一個工位里完成它們的加工;該齒輪箱是單件小批量的生產,要求工序盡可能的集中,因此多選用在加工中
10、心上完成,以提高生產效率。由此可見,該零件的工藝性較好。</p><p><b> 1.4 選擇毛坯</b></p><p> 由于該反向齒輪箱在工作過程中不會受到很大的沖擊載荷,對齒輪箱的強度的沖擊韌性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毛坯可以選用鑄件。由于是單件小批量生產,可以選用灰鑄鐵材料,用金屬模砂型機械鑄造的方法得到毛坯。</p><p> 1
11、.5 定位基準的選擇</p><p> 定位基準有粗基準和精基準之分,通常先確定精基準,然后再確定粗基準。</p><p> 1.5.1精基準的選擇</p><p> 根據該箱體零件的技術要求和裝配要求,選擇上蓋結合面和后側面作為精基準進行加工,然而這兩個平面是需要加工的表面,因此首先要加工這兩個面。選擇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作精基準,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
12、它們作為基準進行加工,即遵循了“基準統(tǒng)一”的原則。由于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又是作為設計是選用的基準,因此選用它們作為基準又遵循了“基準重合”的原則。選用上蓋結合面作基準時,采用一面兩孔的方式定位,夾緊穩(wěn)定可靠。</p><p> 1.5.2粗基準的選擇</p><p> 作為粗基準的表面應平整和光潔,不能有飛邊、澆口、毛刺、冒口及其他的缺陷。本箱體零件選用下底面作為粗基準。以下底面作為粗
13、基準加工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可以為后續(xù)工序準備好精基準。</p><p> 1.6 工序的分散與集中</p><p> 本零件是單件小批量生產,可以選擇工序集中原則來安排齒輪箱的加工工序。這樣就可在工件的一次裝夾中,加工好工件的多個平面。因此可以較好地保證這些表面之間的相互位置精度,同時可以減少裝夾的次數和輔助時間,并減少工件在機床之間的搬運次數和工作量,有利于縮短生產周期。選用工序
14、集中原則,還可以減少機床和夾具的數量,并相應地減少操作工人,節(jié)省車間面積,簡化生產計劃和生產組織管理工作。</p><p> 1.7 加工順序的安排</p><p> 1.7.1機械加工順序</p><p> 1)遵循“先基準后其他”原則,首先加工精基準——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p><p> 遵循“先粗后精”原則,先安排粗加工工
15、序,再安排精加工工序。</p><p> 3)遵循“先主后次”原則,先加工主要表面——上蓋接合面和后側面,后加工次</p><p> 要表面——左右端面和四角端面。</p><p> 4) 遵循“先面后孔”原則,先銑削上蓋接合面,再鉆接合面上的孔,先銑削吊耳凸臺面,再鉆孔。</p><p> 1.7.2熱處理工序</p>
16、<p> 先對鑄件毛坯進行正火處理,以提高其金屬性能。</p><p><b> 1.7.3輔助工序</b></p><p> 在熱處理之后、粗加工之前對鑄件涂底漆,以防止工件生銹;精加工之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終檢工序。</p><p> 1.8 機床的選用及工藝設備選用</p><p> 在單
17、件小批量生產前提下,為了滿足工序集中的原則,可以選用高效專用設備和組合機床,該零件多選用加工中心完成加工過程,其中就有四軸聯動的加工中心。在加工的初始階段選用了通用的立式銑床,這些要提出機床特征并注明機床的型號。工藝設備主要包括刀具、夾具和量具。在工藝卡片上寫出它們的名稱,如鉆頭、千分尺、塞規(guī)和銑床夾具等。該零件的加工采用專用夾具。</p><p> 1.9 確定加工方案</p><p&g
18、t; 在綜合考慮上述工序順序安排原則的基礎上,表2列出了反向齒輪箱的工藝路線。</p><p> 表2 反向齒輪箱工藝路線、設備及工裝的選用</p><p> 1.10 確定加工路線</p><p> 在綜合考慮上述工作結果和工序順序安排原則的基礎上,將反向齒輪器箱體零件的工藝路線填入機械加工工藝卡片中??ㄆ姼戒汚。</p><p&g
19、t; 第2章:三號夾具設計</p><p> 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加工質量,降低勞動強度,需要設計專用夾具,經過與老師協商,決定設計三號夾具。該工序要加工兩個不同尺寸的軸承孔,且軸承孔有同軸度要求,故在設計夾具是考慮利用轉位工作臺進行。另外還要加工吊耳孔,其與上蓋結合面有平行度要求,最后加工前端面上的孔。</p><p> 2.1 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的選擇</p>
20、<p> 完成該箱體的加工一共需要三個不同的夾具,根據工藝規(guī)程設計,三號夾具用在以上蓋結合面為定位面加工左右兩端面的軸承孔,吊耳孔和前端面上的孔。由于上蓋結合面已經精加工,且是設計基準,故根據“基準重合”原則可以設為精基準,利用上蓋結合面上有4個孔中的兩個孔,采用一面兩銷定位方式進行加工。</p><p> 一面兩孔組合定位常用于加工箱體、杠桿、蓋板等零件,易做到基準統(tǒng)一,保證工件的位置精度,又有
21、利于夾具的設計與制造。工件的定位平面一般是加工過的精基面,兩孔可以是工件結構上原有的,也可以是為定位需要而專門設置的工藝孔。一面兩孔定位時相應的定位元件是一面兩銷,兩定位銷可以有以下兩種:(1)兩個圓柱銷(圖2-1);(2)一個圓柱銷和一個削邊銷(圖2-2)。</p><p> 圖2-1 兩個圓柱銷 圖2-2 一個圓柱銷和一個切邊銷</p><p>
22、; 圖2-1這種定位是過定位,沿連心線方向的自由度被重復限制了,只能用于加工要求不高的場合,使用較少。三號夾具采用圖2-2的定位方式。工件以平面作主要定位基準,用支承板限制工件的三個自由度;其中一孔用定位銷定心定位,限制工件的兩個自由度;另一孔用菱形銷定位,僅消除工件的一個轉動自由度,如圖2-3所示。菱形銷作為防轉支承,其軸長方向應與兩銷的中心連線相垂直,并應正確選擇菱形銷直徑的基本尺寸和經削邊后圓柱部分的寬度,以保證僅限制一個轉動自
23、由度的功能。</p><p> 圖2-3 限制的自由度</p><p> 2.2 定位誤差分析</p><p> 左端:圓柱銷與加工零件孔之間的配合為間隙配合,選用H8/f7。故孔徑120+0.022mm,公差為TD1=0.022mm;圓柱銷銷徑12-0.034-0.016 mm公差為Td1=0.018mm;最小間隙為Δ1=0.016mm。 </
24、p><p> 右端:菱形銷與加工零件孔之間的配合為間隙配合,選擇H8/f7。故孔徑公差為TD2=0.022mm;菱形銷銷徑公差為Td2=0.018mm;最小間隙為Δ2=0.016mm。 </p><p><b> 分析:</b></p><p> 先單獨分析左端圓銷1的定位情況。銷與孔之間的最大間隙為:ε1 =Δ1 + TD1 + Td1 。
25、</p><p> ε1將使一批工件安裝時孔的中心偏離銷的中心。其中偏心位移誤差范圍,是以 ε1為直徑的圓,圓心即為銷的中心O1(如圖b中所示)。 </p><p> 再分析削邊銷2定位情況:由于削邊銷不限制X 的移動自由度,而限制Z的轉動自由度,所以孔2與削邊銷2的中心偏移范圍為: </p><p> 在X方向: εx = ε1 =Δ1 + TD1 + Td
26、1 = 0.056mm</p><p> 在Y方向: εy = ε2 =Δ2 + TD2 + Td2 = 0.056mm </p><p><b> 綜合誤差:</b></p><p> 孔1、2的中心偏移誤差組合起來,將引起工件的兩種定位誤差:</p><p> (1) 縱向定位誤差:即在兩孔聯心線方
27、向的最大可能移動量( εx )。</p><p> εx = ε1 =Δ1 + TD1 + Td1 = 0.056mm (相當于第一孔定位誤差)</p><p> (2) 角度定位誤差:即工件繞O1和O2的最大偏轉角θ 。 </p><p><b> 角度定位誤差:</b></p><p><b&g
28、t; =0.000318</b></p><p><b> 分析:</b></p><p> 由上式看出,欲減小,可以從兩方面著手:</p><p> (1)提高孔與銷的加工精度,減小配合間隙;</p><p> ?。?)增大孔間距。故在選擇定位基準時,應盡可能選距離較遠的兩孔;若工件上無合適的兩孔而
29、需另設工藝孔時,兩工藝孔也應布置在具有最大距離的適當部位。 </p><p> 若采用以上兩種措施還不能滿足要求,應采用單邊靠。此時,角度誤差為:</p><p> 為了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必須使上述所有誤差因素對工件加工的綜合影響,控制在工件所允許的公差(T公差)范圍之內,即:</p><p> ε=ε制造 +ε安裝 +ε加工 ≤T工件</p>
30、<p> 上式即為保證規(guī)定加工精度實現的條件,也稱為用夾具安裝加工時的誤差計算不等式。</p><p> 為使T工件做到合理地分配給以上機械加工中產生誤差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通常在夾具設計時,夾具上定位元件之間,定位元件與引導元件之間,以及其他相關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公差,一般取工件上相應公差的1/5~1/2,最常用的是1/3~1/2,因粗加工的T工件大,此時,夾具上相應公差取小的比例。</p>
31、<p> 2.3 工件夾緊裝置</p><p> 由螺釘、螺母、螺栓或螺桿等帶有螺旋結構的元件與墊圈、壓板或壓塊等組成的夾緊機構稱為螺旋夾緊機構。目前夾具上用得最多的一種。三號夾具采用螺旋壓板夾緊裝置(如圖2-4)。</p><p> 圖2-4 螺旋壓板夾緊裝置</p><p> L1:原始力Q離支點的距離</p><
32、;p> L2:夾緊力W離支點的距離</p><p> 支承在中間,工件在左端,螺旋壓緊的原始作用力位于壓板右端</p><p> 對支承取短,通常夾緊力:</p><p> 其中η——效率=0.95</p><p> 對于夾緊力作用點及作用力方向的選擇,夾緊力應落在工件剛性較好的部件上。如圖2-5所示:</p>
33、<p> 圖2-5 夾緊力作用點及作用力方向</p><p> 螺旋夾緊機構的特點:夾緊力大W≈(60~120)Q,自鎖性能好,工作安全可靠。但夾緊行程大,操作費力費時,難以實現機動。 </p><p> 在估算時,將工件視為分離體,以最不利于夾緊時的狀況為工件受力狀況,分析作用在工件上的各種力,列出工件的靜力平衡方程式,求出理論夾緊力,再乘以安全系數,作為實際所需的夾緊
34、力。 </p><p><b> 夾緊力:F=KFj</b></p><p> K—安全系數,一般取1.5~2.5;</p><p> F—由靜力平衡計算出的理論夾緊力,單位為N。</p><p> 分析工件的受力情況時,除了夾緊力、切削力外,大工件還應考慮重力,運動速度較大時還必須考慮離心力和慣性力的影響。&l
35、t;/p><p> 2.4 繪制夾具裝備圖,并打印出A2圖紙</p><p><b> 裝配圖見A2圖紙。</b></p><p><b> 致 謝</b></p><p> 值此本論文完成之際,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王石峰老師。王石峰老師從一開始的論文方向的選定,到最后的整篇文論的完成,都非常
36、耐心的對我進行指導。給我提供了大量數據資料和建議,告訴我應該注意的細節(jié)問題,細心的給我指出錯誤,修改論文。他對分時電價領域的專業(yè)研究和對該課題深刻的見解,使我受益匪淺。王石峰老師誨人不倦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嚴肅認真的治學風格給我留下深刻的影響,值得我永遠學習。在此,謹向導師王石峰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p><p><b> 參考文獻</b></p>
37、<p> [1]機械制圖.第二版.李 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p> [2]機械制造基礎.喬世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p> [3]機械設計基礎.第二版.鄧昭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p><p> [4]數控機床.夏鳳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p><p> [5]互換性與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