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混凝土結構》(樓蓋)課程設計任務書</p><p><b>  設計題目</b></p><p>  現澆鋼筋混凝土整體式肋梁樓蓋結構</p><p><b>  二.設計目的</b></p><p>  1.了解現澆混凝土結構單向板肋梁樓蓋、雙向板肋梁樓蓋的一般設計過程;&

2、lt;/p><p>  2.通過單向板肋梁板、次梁的設計計算,掌握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的計算方法;通過主梁的設計計算,掌握按彈性理論分析內力的方法;</p><p>  3.通過雙向板、次梁、主梁的設計計算,掌握按彈性理論分析內力的方法;</p><p>  4.熟悉現澆梁、板的構造要求;</p><p>  5.掌握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的表達方式

3、、制圖規(guī)范、提高繪圖能力;</p><p>  6.學習繪制鋼筋材料表。</p><p><b>  三.設計內容及要求</b></p><p>  (一)設計計算說明書的編制</p><p>  依據有關規(guī)范、文獻, 進行結構選型、結構布置、結構設計計算。主要包括如下內容:</p><p>  

4、1.進行結構選型、柱網布置,主、次梁布置;</p><p>  2.樓板、主梁及次梁截面尺寸的確定;</p><p>  3.混凝土、鋼筋強度等級的選擇;</p><p>  4.確定連續(xù)板、連續(xù)次梁及連續(xù)主梁的計算單元及計算簡圖;</p><p>  5.計算永久荷載(恒荷載)及可變荷載(活荷載);</p><p>

5、  6.不同荷載下的連續(xù)板、連續(xù)次梁及連續(xù)主梁的內力計算:</p><p>  單向板:按考慮塑性內重分布的方法計算。</p><p>  次梁:按考慮塑性內重分布的方法計算。</p><p>  主梁:按彈性理論方法計算。</p><p>  雙向板及其主、次梁:按彈性理論方法計算。</p><p>  7.選取板、

6、次梁及主梁控制截面內力,分別進行配筋設計及構造設計,并進行裂縫及變形驗算。</p><p> ?。ǘ├L制結構施工圖及鋼筋材料表:</p><p>  (1)樓蓋結構布置圖(樓板、次梁、主梁布置);</p><p> ?。?)樓板配筋圖及鋼筋表;</p><p>  (3)次梁的配筋圖及鋼筋表;</p><p> ?。?/p>

7、4)主梁的抵抗彎矩圖,配筋圖及鋼筋表。</p><p>  (三)完成成果要求:</p><p> ?。?)設計計算書一份。</p><p> ?。?)繪制結構施工圖一張A1號圖紙,包括樓蓋結構布置圖,樓板配筋圖,次梁的配筋圖,主梁的抵抗彎矩圖,配筋圖。</p><p><b>  四.設計原始資料</b></p&

8、gt;<p>  1.學生分組及設計參數見表1。每組3-5人,其他參數由指導教師確定。</p><p>  2.樓面做法:工業(yè)倉庫:20-25mm厚水泥砂漿地面;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15-20mm厚石灰砂漿抹底。</p><p>  百貨商場、百貨商場樓蓋:大理石地面,可根據相關圖集由學生自己確定構造做法。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15-20mm厚石灰砂漿抹底,吊頂材料自選。<

9、;/p><p>  3.材料: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C40;主、次梁內縱向受力鋼筋為HRB335或HRB400;板中鋼筋及梁中箍筋為HPB300或HRB335。</p><p>  4.樓面活荷載查閱荷載規(guī)范確定。</p><p>  表1 學生分組及主要參數表 </p><p>

10、  注:梁柱線剛度比大于5。</p><p>  《混凝土結構》(樓蓋)課程設計指導書</p><p>  樓蓋結構設計的整體專業(yè)知識概念框圖</p><p>  第一部分 設計計算說明書的編制</p><p>  混凝土肋梁樓蓋結構設計的計算說明書,主要包括如下內容:</p><p>  一、樓蓋結構選型及結構布置

11、</p><p>  依據設計任務書的給定資料,確定樓蓋結構的類型,選擇柱網尺寸,進行主、次梁布置。并初步確定構件的截面形狀、尺寸,對選用樓板、次梁、主梁等構件類型及相關尺寸(跨度)的說明。</p><p>  1、在設計中,對l2/l2≥3的板按單向板計算,而忽略長跨方向的彎矩,僅通過長跨方向配置必要的構造鋼筋予以考慮;</p><p>  對l2/l1≤2的板按

12、雙向板計算;</p><p>  當2<l2/l1<3時,宜按雙向板計算,如按單向板計算,則需注意在長跨方向配置足夠的構造鋼筋。</p><p>  2、當L1梁與L2梁的線剛度比大于8時,L2梁在交叉點處的負彎矩與連續(xù)梁L2’梁中間支座負彎矩基本接近。</p><p>  3、肋形樓蓋的結構布置(包括柱網布置、主梁布置、次梁布置)</p><p

13、>  柱網布置決定了主梁的跨度,主梁布置決定了次梁的跨度,次梁布置決定了板的跨度。</p><p>  通常鋼筋混凝土主梁的經濟跨度為5~8m。主梁應盡可能沿柱網短跨方向布置,主梁與柱形成框架作為抗側力體系。</p><p>  肋形樓蓋中,板的混凝土用量占整個樓蓋的50%~60%。因此次梁間距一般不宜太大,單向板跨度取1.5~3m(雙向板的跨度取4~6m較為合適,板雙向受力比單向受

14、力更為有效,宜優(yōu)先考慮雙向板布置)。</p><p><b>  4、構件的尺寸選擇</b></p><p>  單向板:連續(xù),h/l不小于1/40</p><p>  簡支,h/l不小于1/35</p><p>  最小板厚,一般屋面≥60mm</p><p><b>  一般樓面≥7

15、0mm</b></p><p>  雙向板:四邊簡支,h/l1不小于1/45</p><p>  四邊連續(xù),h/l1不小于1/50</p><p>  連續(xù)次梁:h/l不小于1/18~1/12</p><p>  連續(xù)主梁或框架梁:h/l不小于1/14~1/10。</p><p>  二、計算單元及計算簡圖

16、</p><p><b>  1.板</b></p><p>  板為連續(xù)板,從整個板面上沿板短跨方向取單位板寬(b=1000mm)作為計算單元。通常,板的剛度遠小于次梁的剛度,次梁可作為單位板寬板帶的不動支座,故可按單位板寬板帶簡化為連續(xù)梁計算。僅在荷載組合中考慮次梁對板的約束作用。</p><p><b>  2.次梁</b

17、></p><p>  次梁為連續(xù)梁,取一次梁相鄰兩跨1/2跨度寬的從屬面積作為計算單元。對于次梁和主梁組成交叉梁系,當主次梁線剛度比大于8時,主梁可作為次梁的不動支座,次梁可簡化為支承于主梁和墻上的連續(xù)梁。僅在荷載組合中考慮主梁對次梁約束作用。</p><p><b>  3.主梁</b></p><p>  以主次梁交點為中心的四面各

18、1/2跨寬所圍面積作為(集中荷載)計算單元。當主梁線剛度與柱線剛度之比大于5時,主梁的轉動受柱端的約束可忽略,而柱的受壓變形通常很小,則此時柱可作為主梁的不動鉸支座,主梁也可簡化為連續(xù)梁。當主梁與柱形成框架結構時,則按框架計算。</p><p><b>  4.計算簡圖跨度</b></p><p>  鋼筋混凝土樓蓋結構通常為現澆整體,連續(xù)梁的計算跨度l0應根據支座實

19、際尺寸和受力情況確定。從理論上來說,計算跨度l0是兩端支座處轉動點之間的距離按彈性理論計算連續(xù)梁內力時,幾種支座情況下計算跨度l0的確定方法見圖。按塑性理論計算時,考慮到塑性鉸位于支座邊,計算跨度取凈跨ln。</p><p><b>  按照彈性理論計算</b></p><p><b>  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b></p><

20、;p>  圖1 梁、板計算簡圖</p><p><b>  三、荷載計算</b></p><p><b>  1.折算荷載:</b></p><p>  板:折算恒載:;折算活載:</p><p>  次梁:折算恒載:;折算活載:</p><p><b>  

21、2.荷載組合</b></p><p><b>  ①活荷載不利布置 </b></p><p>  連續(xù)梁上荷載包括恒荷載和活荷載</p><p>  恒荷載保持不變,而活荷載由于其空間位置的隨機性,在各跨的布置具有不確定性。</p><p>  為確定各跨各個截面可能產生的最大內力,就需要確定針對某一指定截面

22、內力的活荷載最不利布置,見圖2。并與恒荷載作用下產生的內力組合,得到該截面的內力設計值。</p><p><b> ?、趦攘τ嬎?lt;/b></p><p>  按彈性理論計算連續(xù)梁的內力可采用結構力學方法。</p><p>  對于工程中經常遇到的2~5跨等跨連續(xù)梁,在不同荷載布置下的內力已編制表格供查用。</p><p>

23、;  5跨以上的等跨連續(xù)梁可簡化為5跨計算,即所有中間跨的內力均取與第3跨相同。</p><p>  計算單元(圖3)范圍內的荷載計算包括:</p><p>  1)豎向的恒荷載(構件自重):按材料重度與體積或面積相乘計算轉為線荷載或集中荷載;</p><p>  2)樓面活荷載;按荷載標準值與計算單元寬度相乘轉為線分布荷載。</p><p>

24、;  相關材料的重力密度、荷載標準值可查《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p><p><b>  圖2 活荷載布置</b></p><p><b>  圖3 計算單元</b></p><p>  四、內力計算及內力包絡圖</p><p><b>  1.內力計算</b></p&

25、gt;<p>  彈性理論計算連續(xù)梁板時,假定結構的剛度不因荷載大小和作用時間的長短而變化,內力與荷載之間呈線性關系。但是鋼筋混凝土超靜定結構在承受荷載的過程中,由于混凝土的非彈性變形、裂縫的出現和開展、鋼筋的錨固滑移以及塑性鉸的形成和轉動等因素的影響,結構構件的剛度在受力不同階段不斷發(fā)生變化,這種剛度隨荷載變化而引起的內力變化稱為結構的塑性內力重分布。</p><p>  圖4 彈性內力計算&l

26、t;/p><p>  按塑性內力重分布計算時,可充分發(fā)揮各截面承載力,發(fā)揮材料性能,從而提高整個結構的極限承載力。但預應力結構、直接承受動荷載的結構等不宜采用。</p><p>  圖5 塑性內力計算系數</p><p>  連續(xù)梁、板設計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很多,其中最簡便的方法是彎矩調幅法(簡稱調幅法)。所謂調幅法是先按彈性理論求結構控制截面的彎矩值,然后

27、根據需要,適當調整某些截面的彎矩值,通常是支座處(邊緣)截面絕對值較大的彎矩進行調整。</p><p>  采用調幅法計算連續(xù)梁、板時,一般應遵循如下原則:</p><p>  截面彎矩調幅系數不宜超過0.25。</p><p>  彎矩調整后的截面相對受壓區(qū)高度不應超過0.35,以保證塑性鉸具有足夠的轉動能力;也不宜小于0.10,是保證塑性鉸處混凝土裂縫寬度和撓度

28、在允許的限值內。</p><p>  彎矩調幅后,梁、板各跨兩支座控制截面彎矩平均值的絕對值與跨中彎矩值之和不得小于該跨按簡支梁、板計算的跨中彎矩值的1.02倍;同時,各支座控制截面的彎矩不宜小于簡支跨中彎矩值的1/3。即:</p><p><b> ?。?)</b></p><p><b> ?。?)</b></p

29、><p>  式中 、——分別為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計算的支座控制截面的彎矩;</p><p>  ——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計算的跨中彎矩值;</p><p>  ——按簡支梁、板計算的跨中彎矩值。</p><p>  連續(xù)梁、板設計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后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的計算方法與未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的計算方法相同。但為了防止結構在實現彎矩調幅

30、所要求的內力重分布之前發(fā)生剪切破壞,應將下列區(qū)段內計算的箍筋截面面積增大20%:對集中荷載,取支座邊至最近一個集中荷載之間的區(qū)段;對均布荷載,取支座邊至距支座邊為1.05h0的區(qū)段(h0為梁的有效高度)。箍筋的配箍率應滿足下列要求:</p><p><b>  (3)</b></p><p>  5)當多跨連續(xù)梁的跨數大于或等于5跨時,可按5跨計算;當跨數小于5時,可

31、按實際跨數計算。為簡化計算,當相鄰跨度相差不超過10%時,可按等跨計算;否則,當相鄰跨度相差超過10%時,可按不等跨計算。</p><p>  2.內力的計算截面位置</p><p>  按塑性理論計算(次梁、板)時,考慮到塑性鉸具有一定的長度,因此,彎矩計算截面的位置為計算簡圖中跨中及支座處;剪力計算截面的位置為支座內、外側截面。</p><p>  按彈性理論計

32、算(主梁)時,彎矩、剪力的計算截面為支座邊緣處(圖6)??筛鶕奢d性質(均布、集中)按下列相應公式計算:</p><p>  均布荷載 (4)</p><p>  集中荷載 (5)</p><p>  式中

33、 、——支座中心處截面上的彎矩和剪力設計值;</p><p>  ——支座邊緣處剪力設計值;</p><p>  ——按簡支梁計算的支座剪力設計值;</p><p><b>  ——支座寬度。</b></p><p>  圖6 支坐邊緣處內力 圖7 內力包絡圖</p

34、><p><b>  3.內力包絡圖</b></p><p>  按彈性理論計算主梁時,將恒荷載作用下各截面產生的內力和相應截面最不利活荷載布置下產生的內力疊加,便得出截面可能出現的最不利內力,各截面最不利內力的連線稱為內力包絡圖,主要有剪力包絡圖和彎矩包絡圖。</p><p>  利用內力包絡圖及材料圖可以確定梁縱向鋼筋的彎起位置、根數以及支座處

35、鋼筋的截斷位置、數量。</p><p>  按彈性理論計算內力時,應考慮活荷載的最不利布置,一般布置規(guī)律如下:</p><p>  1)欲求某支座截面最大負彎矩時,應在該支座相鄰兩跨布置活荷載,然后隔跨布置;</p><p>  2)求跨內截面最大正彎矩時,應在該跨內布置活荷載,然后隔跨布置;</p><p>  3)求跨內截面最小正彎矩時,

36、該跨不布置活荷載,而在其相鄰兩跨布置活荷載,然后隔跨布置;</p><p>  4)求某支座截面最大剪力時,應在該支座相鄰兩跨布置活荷載,然后隔跨布置;</p><p>  一般對于n跨連續(xù)梁,有1+n種最不利荷載組合。每種組合中包含恒荷及一種布置活荷??梢愿鶕刂平孛孀畈焕M合,進行內力計算。計算方法可以采用靜力計算手冊,或二次彎矩分配法??闪斜斫M合及計算。</p><

37、;p><b>  五、截面設計與構造</b></p><p><b>  1.板</b></p><p><b> ?。?)截面設計</b></p><p>  四周與梁整體連接的單向板,可形成具有一定矢高的內拱,從而可減小板中各計算截面的彎矩。因此,設計時將其中間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間支座可將計算

38、得出的彎矩乘以折減系數0.8 ,對于邊跨跨中和第一內支座不折減,因為內拱作用不可靠。</p><p><b> ?。?)構造要求</b></p><p>  當多跨單向板采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正彎矩鋼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負彎矩鋼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應覆蓋負彎矩圖并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p><p>  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當板厚h≤150mm

39、時,不宜大于200mm;當板厚h>150mm時,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p><p>  簡支板或連續(xù)板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5d,d為下部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連續(xù)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p><p>  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于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

40、宜小于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于板中單位寬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三分之一。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從梁邊算起每邊不宜小于板計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p><p>  圖8 現澆板中與梁垂直的構造鋼筋</p><p>  1-主梁;2-次梁;3-板內受力筋;4-上部構造鋼筋</p><p>  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筑或嵌固在承重砌體墻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

41、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于8mm,間距不宜大于200mm,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現澆樓蓋周邊與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墻整體澆筑的單向板或雙向板,應在板邊上部設置垂直于板邊的構造鋼筋,其截面面積不宜小于板跨中相應方向縱向鋼筋截面面積的三分之一;該鋼筋自梁邊或墻邊伸入板內的長度,在單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計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雙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計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處該鋼筋應沿兩個垂直方

42、向布置或按放射狀布置;當柱角或墻的陽角突出到板內且尺寸較大時,亦應沿柱邊或墻陽角邊布置構造鋼筋,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應從柱邊或墻邊算起。上述上部構造鋼筋應按受拉鋼筋錨固在梁內、墻內或柱內;   2)嵌固在砌體墻內的現澆混凝土板,其上部與板邊垂直的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從墻邊算起不宜小于板短邊跨度的七分之一;在兩邊嵌固于墻內的板角部分,應配置雙向上部構造鋼筋,該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從墻邊算起不宜小于板短邊跨度的四

43、分之一;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構造鋼筋,其截面面積不宜小于該方向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三分之一;沿非</p><p>  當按單向板設計時,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鋼筋外,尚應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鋼筋。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于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5%,且不宜小于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徑不宜小于6mm;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

44、加,其間距不宜大于200mm。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qū)域內,鋼筋間距宜取為150-200mm,并應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并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p><p><b>  2.次梁</b></

45、p><p>  在截面設計時,由于次梁和板整體澆筑,板可以作為次梁的上翼緣。因此,在正彎矩作用下,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計算;在負彎矩作用下,跨中、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進行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時,支座、跨中截面皆按矩形截面考慮。</p><p>  次梁中受力鋼筋的彎起和截斷一般按彎矩包絡圖確定。但當次梁相鄰跨度相差不大于20%及時,可按經驗構造確定(參見相關資料)。</p><

46、;p>  鋼筋混凝土簡支梁和連續(xù)梁簡支端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帶肋的鋼筋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錨固長度las應不小于12d。</p><p>  當梁端實際受到部分約束但按簡支計算時,應在支座區(qū)上部設置縱向構造鋼筋,其截面面積不應小于梁跨中下部縱向受力鋼筋計算所需截面面積的四分之一,且不應少于兩根;該縱向構造鋼筋自支座邊緣向跨內伸出的長度不應小于0.2l0,此處,l0為該跨的計算跨度。</p>&l

47、t;p>  在混凝土梁中,宜采用箍筋作為承受剪力的鋼筋。</p><p>  當采用彎起鋼筋時,其彎起角宜取45°或60°;在彎起鋼筋的彎終點外應留有平行于梁軸線方向的錨固長度,在受拉區(qū)不應小于20d,在受壓區(qū)不應小于10d,此處,d為彎起鋼筋的直徑;梁底層鋼筋中的角部鋼筋不應彎起,頂層鋼筋中的角部鋼筋不應彎下。</p><p>  梁內架立鋼筋的直徑,當梁的跨度

48、小于4m時,不宜小于8mm;當梁的跨度為4-6m時,不宜小于10mm;當梁的跨度大于6m時,不宜小于12mm.   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鋼筋及架立鋼筋)的截面面積不應小于腹板截面面積bhw的0.1%,且其間距不宜大于200mm。此處,腹板高度hw按本規(guī)范第7.5.1條的規(guī)定取用。</p><p>

49、<b>  3.主梁</b></p><p>  主梁的截面設計與次梁相似, 主梁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時,支座按矩形截面、跨中按T形截面考慮;進行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時,支座、跨中截面皆按矩形截面考慮。但計算支座截面時,由于主、次梁承受負彎矩的鋼筋交叉布置,主梁的截面有效高度減小。當主梁支座負彎矩鋼筋為單排時,取;為雙排時,取</p><p>  主梁的縱向鋼筋的彎起或截

50、斷根據內力包絡圖及材料圖確定。</p><p>  為防止次梁傳來的集中荷載在主梁腹中產生斜裂縫而引起局部破壞,主梁腹部必須有足夠的抗沖切能力,位于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箍筋、吊筋)承擔,附加橫向鋼筋宜采用箍筋。箍筋應布置在長度為s的范圍內,此處,s=2h1+3b。當采用吊筋時,其彎起段應伸至梁上邊緣,且末端水平段長度應滿足拉區(qū)20d、壓區(qū)10d的規(guī)定。</p><

51、p>  圖9 梁截面高度范圍內有集中荷載作用時附加橫向鋼筋的布置</p><p>  (a)附加箍筋;(b)附加吊筋</p><p>  1-傳遞集中荷載的位置;2-附加箍筋;3-附加吊筋</p><p>  4.彎矩包絡圖及材料圖</p><p>  圖10 梁負彎矩區(qū)的鋼筋截斷位置</p><p>  圖1

52、1 彎起鋼筋彎起點與彎矩圖之間的關系</p><p>  第二部分 結構施工圖繪制</p><p>  結構施工圖包括:結構布置圖(主梁、次梁及板),板配筋圖,次梁配筋圖,主梁內力包絡圖及配筋圖,材料表及設計說明等。要求采用適當比例,手工繪制在一張A1號圖紙內。</p><p><b>  一.一般規(guī)定</b></p><

53、p>  按照結構制圖標準,圖紙幅面尺寸、標題欄(會簽欄)、繪圖線型和寬度、字體、尺寸標注、符號、鋼筋編號等都應符合標準的要求,文字應為工程字,圖面布置美觀、整潔。</p><p><b>  二.結構布置圖</b></p><p>  主梁、次梁、板的布置</p><p>  三.主梁內力包絡圖、配筋圖及材料表</p>&l

54、t;p>  四.次梁、板的配筋圖及材料表</p><p><b>  五.圖紙上文字說明</b></p><p>  圖形無法表達的內容,可以用文字說明,但要簡練。應用工程字,注意字大小應與圖幅相協調。</p><p><b>  主要參考資料</b></p><p><b>  一

55、.選用規(guī)范</b></p><p>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p><p>  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2006版</p><p>  3.《建筑結構制圖標準》(GB/T50105-2010)</p><p><b>  二.其他</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