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壤有機碳庫作為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最大的碳庫,它微小的變動就能影響著全球碳的平衡、生物多樣性、土壤養(yǎng)分狀況及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簡稱“光合碳”,通過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將大氣中的CO2固定在植物體內,然后以植物殘體、根茬、根際沉積碳等形式進入土壤。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統(tǒng)的分配與固定對土壤有機碳庫的循環(huán)、周轉和動態(tài)變化均會產生影響。施肥和添加植物秸稈是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和土壤養(yǎng)分的有效措施,但施肥及添加植物秸稈對植物

2、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統(tǒng)中的分配及固定機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13CO2對不同生育時期互花米草進行4次室內脈沖標記,通過示蹤法定量研究互花米草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統(tǒng)中各部分的分配,探討施肥對光合碳分配及固定的影響。同時采用網袋法將13C標記后的互花米草秸稈與土壤混合后在鹽城濕地不同發(fā)育階段鹽沼進行野外原位培養(yǎng)1年,定量分析互花米草秸稈碳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以及貢獻量。結果表明:
  (1)互花米草在經過4次穩(wěn)定碳同位素脈沖標記后,

3、植物根、莖、葉、根際土壤以及土體13C豐度值都有明顯增加?;セ撞葜仓旯潭ǖ?3C總量在52.80mg C·株-1~276.81mgC·株-1之間。植株各個器官(葉、莖、根)、根際土壤以及土體固定的13C量隨標記次數(shù)增加而增加?;セ撞萃寥老到y(tǒng)光合碳分配到葉比例在32.48%~39.20%之間,莖的分配比例在39.83%~47.65%之間,根的分配比例18.01%~20.34%之間,根際土壤分配比例在0.30%~0.42%之間,土體分配

4、比例0.08%~0.20%之間?;セ撞?土壤系統(tǒng)各部分13C豐度、固定13C量分配比例呈現(xiàn)莖>葉>根>根際土壤>土體,互花米草光合作用固定的13C量主要集中在植物地上部(莖葉)。
  (2)施肥各處理組植株不同部位13C豐度均增加,葉的13C豐度93.67%~94.51%之間,莖的13C豐度93.91%~94.47%之間,根的13C豐度93.01%~94.14%之間,根際土壤的13C豐度92.05%~92.34%之間,土體的13

5、C豐度92.00%~92.14%之間。氮磷均添加處理固定13C大于單獨添加氮或磷處理。
  (3)固定13C地上部分分配比例在74.72%~86.81%之間,地下部分在13.19%~25.27%之間。各處理葉的分配比例在36.63%~44.38%之間,莖的分配比例在38.09%~45.82%之間,根的分配比例在12.24%~24.16%之間,根際土壤分配比例在0.34%~0.61%之間,土體的分配比例在0.22%~0.43%之間。

6、互花米草-土壤系統(tǒng)葉、莖、根、根際土壤以及土體各部分固定13C量占凈光合13C總量分配比例為莖>葉>根>根際土壤>土體。與第一次標記相比,互花米草地上分配比例逐漸減少,地下分配比例逐漸增加,說明土壤中有機碳明顯發(fā)生了富集。施肥對互花米草光合碳的分配產生影響,N3、N+P3以及P2施肥水平有利于光合碳向土壤中分配。
  (4)添加13C標記秸稈后,鹽沼各樣地土壤有機碳、有機碳δ13C值都增加,且明顯大于對照組土壤δ13C值。說明土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