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掃描式LASIK術后散光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分析裂隙掃描式激光機行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術后散光的變化規(guī)律和術后散光偏差(prediction error PE)的相關影響因素。 方法:201例(399眼)近視和近視散光患者均為自愿行LASIK手術者,隨訪超過6個月。其中男性113例(223只眼),女性88例(176只眼);患者年齡在17~41歲,平均23.89±5.27歲。術前球鏡屈光度為-0.50D~-10.00D,平均為-4.15±2.01D。

2、術前柱鏡屈光度-0.50~-5.00D,平均為-0.90±0.99D。屈光度在2年內(nèi)基本穩(wěn)定,術前最佳矯正視力(BCVA)均在0.5以上。按等效球鏡度(SEQ)分為三組:低度組(SEQ≤3D)共100眼;中度組(3D6D)共99眼。按術前散光度數(shù)分為三組:A組共166眼,術前無散光;B組共157只眼,術前散光-0.50D~-2.00D,平均(-1.07±0.47 D);C組共76只眼,術前散光

3、-2.0D~-5.00D,平均(-2.53±0.45D)。對不同組手術前、后散光的變化進行比較,采用矢量分析方法,對手術矯正效應的量和方向進行分析。399眼中術后6個月有50眼(12.5%)出現(xiàn)散光偏差(PE>0.50D)并作為散光組,349眼為對照組。對可能影響散光偏差的研究因素包括:術前的球鏡和柱鏡、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刀的吸引環(huán)直徑、光學區(qū)切削直徑、切削深度和術中的并發(fā)癥。術前檢查包括遠近視力、角膜及眼前段、眼底、眼壓檢查和角

4、膜地形圖檢查以及角膜中央厚度和眼軸長度測量,并進行睫狀肌麻痹后檢影,結合綜合驗光議和試鏡確定屈光度及最佳矯正視力(BCVA)。手術由同一個嫻熟的醫(yī)生進行;準分子激光儀是日本NIDEKEC-5000;LASIK角膜瓣制作采用美國SCMD氣動平推式微型板層角膜刀。并在術后第1天、第1周、第1、3、6月復查雙眼裸眼視力(UCVA)和屈光度。所有患者資料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保存整理,用SPSS13.0軟件對資料

5、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結果: (1)LASIK術后一天裸眼視力≥4.7者占96.99%,≥4.9者占81.70%;術后1周三組UCVA均低于術前最佳矯正視力(P<0.05)。隨時間推移視力逐漸提高趨于穩(wěn)定,術后6月3組患者平均UCVA和術前平均BCVA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同時術后散光的發(fā)生比例較高,術后第1天為49.87%,術后1周降為35.84%,并隨時間的推移有逐漸減小

6、的趨勢,術后6月仍有16.29%的散光眼。 (2)術前A、B、C三組的等效球鏡分別為-3.76±2.66D,-4.98±2.17D,-6.29±2.27D,三組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三組的等效球鏡分別為0.59±0.76D,0.62±0.95D,0.39±1.19D,與術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隨時間推移屈光度逐漸趨于穩(wěn)定。B、C組在術后6月有不同程度的回退,與術后3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7、<0.05)。 (3)LASIK術后1天,循規(guī)性散光由術前的76.2%明顯減為術后的24.6%;而逆規(guī)性散光由術前的13.0%增至術后的35.3%。斜軸散光由術前10.8%增至術后的40.1%,三種軸與術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隨著時間的推移,循規(guī)性散光趨于穩(wěn)定,逆規(guī)性散光有增多的趨勢。 (4)按等效球鏡度分類的低、中、高三組術前等效球鏡度分別為-2.02±0.75D、-4.46±0.88D、-7.56±

8、1.24D,術后1周剩余散光分別為0.37±0.28D、0.43±0.36D、0.47±0.39D。三組術前與術后1周比較有顯著性意義(P<0.01)。隨著時間的推移剩余散光趨于穩(wěn)定。術后6月三組的等效球鏡越高,術后剩余散光就越大,三組比較有顯著性意義(P<0.01) (5)A、B、C三組通過矢量分析,A組為無散光組,但術后1周剩余散光為0.50±0.34D,但隨著時間推移有下降的趨勢,不同時間比較有顯著性意義(P<0.05)但

9、仍有8眼散光度>0.5D;B、C兩組術后1周的剩余散光分別為0.33±0.32D和0.47±0.38D,均較術前明顯減少,與術前比較有顯著性意義(P<0.01)。術后6月三組比較顯著性意義(P<0.01)。 (6)從散光實際矯正的效果看,B、C(中、高度散光)兩組的術前散光度分別為1.07±0.47D、2.53±0.45D,術后1周至3月基本穩(wěn)定,術后6個月時的實際矯正的散光度有所下降。兩組術前、術后6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10、<0.05);B、C兩組術后實際效應軸向與術前柱鏡軸向的夾角(取其銳角)分析,兩組在術后早期的軸向變化較無規(guī)律,未見具有明顯優(yōu)勢分布的散光軸向。而且術后剩余散光與擬矯正柱鏡軸向的夾角標準差較大。術后1月時散光實際效應軸向和術前散光軸向的夾角明顯增加,隨時間推移有逐漸減小的趨勢。術后6月B、C兩組的散光夾角為6.67±3.41度和5.54±3.62度,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7)通過矢量分析,399眼術后6個

11、月仍有50眼(12.5%)發(fā)生散光偏差(PE>0.50D)。散光的偏差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術前的等效球鏡(≥-6D)(X2=13.86;P=0.001),術前較高的球鏡度(≥-6D)(X2=14.19;P=0.001),術前的散光度(≥-0.75D)(X2=23.27;P=0.001)和光學切削區(qū)直徑≤5.5mm(X2=12.85;P=0.001)。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生散光PE的風險因素有:術前等效球鏡(≥-6D)OR=3.05

12、(95%CI=1.66-5.61)、術前較高的球鏡度(≥-6D)OR=3.21(95%CI=1.71-6.03)、術前的散光度(≥-0.75D)OR=5.78(95%CI=2.64-12.68)和光學切削區(qū)直徑(≤5.5mm)OR=2.92(95%CI=1.59-5.35)。 結論: (1)裂隙掃描式LASIK治療近視及近視散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 (2)術后可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散光,隨時間的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