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壤有機碳(SOC)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標,是作物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的基礎。外源碳投入是增加SOC含量的主要途徑,但SOC含量并不是無限增加的,存在最大的碳容量即碳飽和。本研究以長期不同施肥模式下不同碳飽和程度的紅壤水稻土和潮土為研究對象,通過田間取樣和室內(nèi)分析,對土樣基礎理化性質、土壤有機碳物理-化學聯(lián)合分組組分、傅里葉紅外光譜及土壤活性有機質等進行測定和分析,探索長期不同施肥下不同土壤碳飽和機制規(guī)律。主要結果如下:
(1)與原始土壤相
2、比,水稻土在長期定位施肥下的pH有所下降,施豬糞能抑制土壤酸化;旱地潮土經(jīng)過長期施肥后pH基本不變。水稻土和潮土有機無機配施顯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分別增加103%-179%、105.9%-113.2%。水稻土速效鉀的含量都下降,但潮土速效鉀含量增加。水稻土的堿解氮含量基本不變,而潮土的堿解氮增加25.9%-51.8%。水稻土豬糞處理的速效磷增加376%-474%,潮土有機肥處理和高氮化肥處理的速效磷增加277.9%、188.3%。
3、> (2)長期施肥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總有機碳儲量以及各組分儲量,且配施有機肥和秸稈還田顯著增加土壤總有機碳含量。有機無機配施下水稻土和潮土分別提高了10.2%-23.8%、45.5%-46.8%。水稻土土壤游離活性碳庫和物理保護碳庫有機碳與累積碳投入之間呈非線性關系,即趨于碳飽和;化學保護有機碳庫、生物化學保護有機碳庫表現(xiàn)為顯著線性關系。而潮土土壤碳投入與各組分有機碳增加量之間呈明顯的線性關系,說明距離飽和還有很大距離。總體來看,
4、隨著有機碳含量的增加,游離活性碳庫和物理保護碳庫向更穩(wěn)定的碳庫(化學保護有機碳庫、生物化學保護有機碳庫)轉移,游離活性碳庫和物理保護碳庫是土壤有機碳變化的指示碳庫。
(3)在不同碳飽和度下,長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有機質具有基本一致的碳骨架,但官能團的種類和吸收強度差異較大。有機-無機肥配施能夠顯著增加土壤中惰性物質(高分子的脂肪族、芳香族、多糖和有機硅化合物)的含量,從而增加土壤的化學穩(wěn)定性。
(4)施有機肥或者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長期施肥我國典型農(nóng)田土壤有機碳組分對碳投入的響應特征.pdf
- 不同施肥條件下黑土碳氮組分變化特征研究.pdf
- 長期不同施肥土壤易、耐分解碳氮組分的礦化特性.pdf
- 長期不同施肥下我國四種典型土壤易、耐分解碳氮的組分特征.pdf
- 長期不同施肥下紫色水稻土有機碳變化特征及影響機制.pdf
- 長期定位不同施肥對土壤有機碳及水熱變化的影響.pdf
- 長期施肥下黃壤稻田有機碳氮及其組分的演變特征.pdf
- 黑土碳氮及其組分對長期施肥的響應.pdf
- 長期輪作與施肥對旱作農(nóng)田土壤碳、氮庫變化的影響.pdf
- 長期施肥下稻麥輪作體系土壤團聚體碳氮轉化特征.pdf
- 黃土旱塬長期施肥作物產(chǎn)量與土壤碳庫的變化.pdf
- 長期不同施肥制度下黑土顆粒有機碳和酶活性的變化.pdf
- 長期連作及秸稈還田棉田土壤有機碳組分變化研究.pdf
- 長期施肥的農(nóng)田土壤固碳與增產(chǎn)效應.pdf
- 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機碳庫變化特征.pdf
- 長期施肥措施對褐土有機碳庫及組分的影響.pdf
- 長期不同施肥對黑土基本性狀及土壤有機碳組成的影響.pdf
- 長期不同施肥方式對黑土有機碳、氮的影響.pdf
- 不同生長年限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變化特征.pdf
- 長期輪作施肥對棕壤有機碳組分、周轉及其來源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