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6Al4V合金微弧氧化涂層的形成機制與摩擦學行為.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為了在Ti6Al4V合金表面獲得良好的減摩涂層,本文進行了Si-P-(Al或Mo)、P-F-Al及 Al-C三種電解液體系中的微弧氧化試驗,并優(yōu)選出最佳工藝參數。利用XRD、SEM、EPMA、XPS、TEM等手段對涂層的微觀組織結構進行了分析,研究了涂層的形成機制,并測試了涂層在滑動與微動條件下的摩擦學性能。
  試驗表明,涂層內層致密、外層疏松,表面多微孔(孔徑2~5μm)。同一電解液中單脈沖的放電能量是決定涂層生長速率與組織結

2、構的主要因素。恒流比恒壓氧化時涂層生長速率高,但表面疏松。恒流+脈沖參數分級式調節(jié)使脈沖能量合理分配,能提高涂層生長速率及表面質量。
  涂層的組織結構主要取決于電解液體系。Si-P-(Al或 Mo)涂層由納米晶(<50nm)金紅石和銳鈦礦 TiO2組成,并有少量SiO2和非晶化合物。P-F-Al涂層由納米晶(<60nm)金紅石 TiO2及 AlPO4相組成。Al-C涂層由板條形(寬~100nm,長幾百nm)Al2TiO5構成,內

3、層有少量Al2O3及Ti2O相。
  P元素在鄰近膜基界面的內層富集表明,微弧放電時形成貫穿涂層的放電通道,PO43-離子以放電通道“短路徑”向膜基界面遷移,新涂層產物形成于膜基界面鄰近區(qū)域。通道內熔融產物冷電解液及基底的瞬間冷卻,凝固并沉積于通道內壁。冷卻時產生的溫度梯度,導致通道邊緣形成柱狀晶。
  與基底接壤的新生涂層為納米晶(僅幾 nm),反復放電使新生層向基底側推移。放電在膜基界面或其鄰近區(qū)域產生,但局部瞬間高溫不

4、改變基底的原始組織。在初始階段涂層以向基底外側生長為主,黃色火花出現(xiàn)后涂層以向內生長為主,向外生長的涂層厚度小于總厚度的30%。
  涂層致密層硬度高,疏松層硬度較低,但高于 Ti6Al4V基底硬度。Si-P-Al、P-F-Al及Al-C涂層最高顯微硬度分別為HV800、HV580和HV800。不同涂層硬度的差別主要取決于涂層相組成。Si-P-Al、P-F-Al及 Al-C涂層的剪切膜基結合強度分別為70MPa、40MPa和110

5、MPa。涂層破壞有兩種方式:膜基界面處的脫層破壞及涂層內部的內聚破壞,內聚破壞越顯著則結合強度越高。不同涂層經500℃溫差50次熱沖擊后,涂層不剝落,表明涂層抗熱震性良好。涂層自身物相結構與致密性決定抗腐蝕性依次為Al-C涂層>Si-P-Al涂層>P-F-Al涂層>Ti6Al4V基底。
  滑動干摩擦時,未拋光的各種涂層與GCr15鋼球對磨時摩擦系數高(0.7左右),拋光后摩擦系數顯著降低(約0.2),摩擦后期對偶鋼球發(fā)生的氧化磨

6、損機制導致摩擦系數逐漸增大。拋光Si-P-Al與P-F-Al涂層的減摩性能好于 Al-C涂層。Si-P-Mo涂層更加致密,拋光前后均具有良好的減摩性能(摩擦系數約0.2)。
  微動干摩擦時, Si-P-Mo涂層與Ti6Al4V合金的摩擦系數同處在0.8~1.0,沒有顯示出微弧氧化處理的優(yōu)越性,但可有效抑制微動裂紋和嚴重粘著的產生。微動油潤滑摩擦時,未經微弧氧化處理的Ti6Al4V合金摩擦系數由原來的0.8~1.0下降到0.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