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對儒家的回應.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莊子》中的名篇《齊物論》,現(xiàn)代大多數(shù)學者幾乎都認為是表達“萬物齊一”即“齊萬物”、“齊是非”,既齊物又齊論的思想,然而,通過對整篇文章進行細致閱讀和反復分析,卻很難得出莊子是在探討“萬物齊一”的思想這個結(jié)論,毋寧說莊子是在探討傳統(tǒng)、正統(tǒng)以及世俗的價值標準是否成立、是否具有真理性、普遍性、永恒性的問題,再聯(lián)系《莊子》的其他篇章,諸如《逍遙遊》、《人間世》、《大宗師》、《應帝王》、《刻意》、《秋水》、《至樂》、《外物》、《寓言》、《漁父》

2、等篇,可以看出這個問題始終貫穿于這些篇章之中??梢哉f,對正統(tǒng)、傳統(tǒng)以及世俗的價值標準的反思和質(zhì)疑以至否定,是莊子哲學中的一個基礎性的問題。那么,莊子為什么探討價值標準的問題?他質(zhì)疑傳統(tǒng)的、正統(tǒng)的、世俗的價值標準,所針對的對象是什么?他進行這些論證的最終指向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莊子哲學本身要解決什么問題?
   在以往的莊子哲學研究中,雖然學者們也都認為莊子哲學涉及到許多內(nèi)容,比如自然哲學、人生哲學、政治哲學等等,但是他們大都傾向

3、于認為莊子哲學的主題是解決人生問題,即人們?nèi)绾潍@得自由逍遙的問題。如果說莊子哲學是人生哲學,莊子哲學的主題是解決人生問題,那么,問題是如何來看待莊子哲學與百家爭鳴的關系:莊子是否參與了先秦諸子的討論?他與諸子百家爭論的是什么問題?莊子的人生哲學是針對先秦諸子的什么問題而進行回應的?進而言之,莊子是通過解決人生問題來達成社會政治問題的解決嗎?他又是如何通過解決人生問題來達成社會問題的解決?質(zhì)言之,學者們所傾向于認為的莊子的哲學主題就是解決

4、人生問題的看法是否成立?人生問題是否就是莊子哲學的核心問題?
   要解決以上問題,不得不考察莊子本人問題意識的來源,考察莊子的哲學是由什么問題引發(fā)出來的。對《莊子》文本的解讀,不僅要重視莊子對自己哲學思想的論證過程,重視他所提出的哲學概念及其含義,而且要注重這些哲學論證以及他提出的哲學概念所發(fā)生于其中的語境和動因,才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莊子進行了哪些哲學論證,莊子的哲學論證是圍繞什么核心問題來展開,為解決什么問題服務的,這樣也才能

5、清楚他的哲學論證的最終指向。
   基于以上的認識,本文把莊子置于戰(zhàn)國時期社會混亂的歷史背景和百家爭鳴的話語系統(tǒng)中來進行考察,先弄清楚莊子哲學問題意識的來源及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圍繞莊子的核心問題把莊子哲學展示出來,或者說展現(xiàn)莊子是如何圍繞核心問題來進行多方面的論證的。總的來說,文本認為,先秦諸子對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和爭論就是由儒家的主張引發(fā)出來并圍繞儒家的主張來展開的。為此,本文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討。
  

6、導論部分主要對莊子與儒家關系研究的歷史及現(xiàn)狀進行述評。通過這一部分的工作,力圖達到兩個目的,一方面明確莊子是否是儒家學派以及莊子與儒家的關系,考察和確認本文所探討的莊子對儒家的回應的前提是否成立,另一方面考察對于莊子與儒家關系的研究還有沒有探討的空間,還有哪些問題可以進一步探討。通過對持莊子淵源于儒家的觀點的立論及其根據(jù)和論證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們的根據(jù)和論證都是不充分的。而對于莊子與儒家及其他諸子的關系的研究,學者們主要是從莊子對其他諸

7、子的批判、莊子與其他諸子的互相影響以及他們思想的異同這些方面來研究。然而,莊子與其他諸子共同面對什么現(xiàn)實問題,爭論的核心和目的是什么,都沒有進行揭示。概言之,沒有圍繞莊子與其他諸子所共同關注的中心問題來展開。因此,莊子對儒家的回應,他如何圍繞儒家的主張展開多方面的論證,以此來表達他對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觀點,這些方面還有許多可以研究的問題。
   第一章主要探討先秦諸子爭鳴的主題以及問題的焦點,目的是說明莊子哲學與其他諸子的關系,闡明

8、莊子的問題意識的來源及莊子哲學的主題。
   通過對先秦時期的歷史和對儒、墨、名、法諸家思想的考察分析,再參考去古未遠的漢代學者的認識,可以看出,面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提出“正名”的主張,企圖以此恢復周天子的統(tǒng)治和復興周禮,并提倡孝悌仁義來達到維護周代社會政治秩序的目的。其核心就是維護西周時期建立的以周天子為中心、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具有等級特征的社會結(jié)構和秩序。對此,諸子紛紛作出回應,比如墨子提出“

9、兼愛”、“尚賢”、“非樂”、“節(jié)葬”等主張來進行回應,稍后于墨子的商鞅提出以法治國的思想而產(chǎn)生回響,這時爭論的焦點就是是否通過恢復周天子的統(tǒng)治和周禮來恢復社會政治秩序。到了戰(zhàn)國中期孟子的時代,不但恢復周天子的統(tǒng)治已不可能,就是復興周禮也不具有現(xiàn)實性,但是孟子仍然堅持把周禮中的核心精神,即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具有遠近親疏的等級關系作為建立理想的社會政治秩序的根基,并且從人性論的角度對其進行了論證。此時,告子、許行等對此又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這

10、時,是否建立一個以血緣關系的遠近親疏為基礎的等級秩序,成了人們論爭的中心問題。要言之,是否恢復周天子的統(tǒng)治和復興周禮,退一步說,即使不主張恢復周天子的統(tǒng)治,也不主張復興周禮,但是是否建立一個以血緣關系的遠近親疏為基礎的等級秩序,成為了諸子爭論的焦點問題。這個問題又可以轉(zhuǎn)換為名實問題,是主張采取正名的方式來“以實符名”,還是主張“取實予名”、“按實定名”,即,是根據(jù)原來的社會政治秩序和典章制度來規(guī)范混亂的現(xiàn)實,還是根據(jù)社會現(xiàn)實的變化建立新

11、的社會政治秩序和典章制度,這也就是名實問題成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熱點問題的原因??梢哉f諸子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思想主張就是以儒家思想為反思對象而展現(xiàn)出來的。
   通過分析《莊子》文本的內(nèi)容和所涉及的哲學問題,考察莊子的哲學論證所發(fā)生于其中的語境和動因,也可以看出,莊子也是在百家爭鳴的背景和諸子的話語系統(tǒng)中來探討問題,是由諸子的相互激蕩而產(chǎn)生問題意識,并探討和解決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比如,莊子探討了有關周禮的永恒性、普遍性、正當性的問

12、題,探討了仁義禮智及其根據(jù)的問題,還探討了名實關系的問題等等,也就是說,莊子也是以儒家的思想主張是否正確合理作為解決社會問題的出發(fā)點,緊扣在戰(zhàn)國時代推行周禮是否合理,孝悌仁義是否能夠作為維護社會政治秩序的保障以及建立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等級秩序是否合理這個核心問題來對儒家進行回應的。對社會現(xiàn)實以及諸子對此所作出的反應的關注,特別是對儒家核心問題的關注和回應,圍繞儒家以及由儒家所引起的問題展開多方面的論證,以此來表達他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思想主張

13、,就是莊子哲學的重心所在,也是莊子哲學的最終指向。
   總之,面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混亂的社會秩序,先秦諸子紛紛作出反應,各自提出自己解決社會問題的主張,并且相互之間產(chǎn)生了激烈的爭論。由于儒家對周代的社會政治制度及其思想文化的態(tài)度所決定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思想主張,諸子之間有關解決社會問題的爭論實際上又變成了圍繞儒家思想主張的爭論,可以說他們的思想主張就是以儒家思想為反思對象而展現(xiàn)出來,圍繞儒家的思想觀點而進行論證的,他們的哲學論證的

14、最終指向就是解決現(xiàn)實政治問題,莊子哲學也不例外。
   第二章主要探討莊子針對儒家堅持周禮所作出的回應,力圖闡明莊子對以恢復周天子的統(tǒng)治和周禮來恢復社會秩序的方法是否可行的認識。
   在這一章中,首先探討莊子從社會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角度對周禮的永恒性進行反駁。莊子認為,社會在不斷地變化,某一事物的價值和作用也不會永恒不變,周禮不可能適應于一切時代,孔子想在與周代社會現(xiàn)實截然不同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推行周禮,以求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

15、必然徒勞無功。然后闡述莊子對周禮是否具有普遍性,即是否適應于一切國家、一切人的思考。莊子認為,物各有性,而萬物之性都是得自于“道”,因此,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來截短續(xù)長去規(guī)范不同的事物并沒有正當性與合理性,同理,儒家把周禮當作人類典章制度的唯一標準和理想模式,用來整合社會、規(guī)范人群,也不具有正當性與合理性??梢哉f,莊子探討價值標準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周禮是否具有永恒性、普遍性的問題。莊子還從經(jīng)驗事實的角度對儒家的禮樂制度的社會功能和道德自

16、覺的可能性進行了質(zhì)疑。在這一章中還探討了莊子從生死的本質(zhì)對儒家喪葬禮儀制度的反思和否定。喪葬禮儀制度是周禮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周代的社會政治組織形式和結(jié)構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莊子對喪葬禮儀制度的反思和拋棄,實質(zhì)上就是為了否定儒家所崇奉的以血緣關系為基礎而建立的等級秩序,可以說,莊子對生死問題的探討就是由儒家堅持喪葬禮儀制度的主張所引發(fā)的。
   然而,單就莊子從時代變化、社會的復雜、禮樂的功能、道德的自覺、生死的本質(zhì)等方面來論證周禮并

17、不具有永恒性、普遍性、正當性,從而對儒家的思想主張進行了反思和否定,可以說,莊子與其他諸子并沒有多少本質(zhì)的區(qū)別,這是墨家、法家、名家都有的相同認識。那么,問題就是,在具有相同認識的前提下,墨家、法家、名家為什么呈現(xiàn)出不同的思想形態(tài)?莊子與他們的根本分歧又在什么地方?為此,本章從莊子的“名實”觀的角度對此問題進行了思考和解答。莊子的名實論探討的就是“名”的建立是否成立、是否合理的問題,以此來反思周禮的普遍性與合理性,進而來探討拋棄周禮后建

18、立新的典章制度是否合理的問題。莊子認為,人們的命名是建立在對事物認識的基礎上,然而,由于事物的不斷變化和豐富復雜,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并沒有確定性和普遍性,因此,命名實際上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說,人們根據(jù)自己對現(xiàn)實的認識所建立的典章制度是不成立的。儒家所崇尚的周禮沒有普遍性與合理性,其他諸子的認識也不能成為普遍標準,放棄周禮之后,諸子根據(jù)自己的認識而重新建立的典章制度同樣也不具有普遍性與合理性,也是不成立的。只有順物自然、無為而治,才是解決社

19、會問題的根本方法。這就是莊子既與諸子有某些相同的認識,又和他們有根本不同的原因所在。
   第三章分析莊子對作為周禮保障的仁義及其根據(jù)的反省,主要涉及莊子對儒家的孝悌仁義的社會功能、自然情感基礎以及孟子的性善論等內(nèi)容的反思。
   由于周代社會政治組織形式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君臣之間的關系就是一種父子兄弟親戚的關系,因此,面對禮崩樂壞的混亂局面,孔子認為,處理好了倫理問題就能夠處理好政治問題,故而,他提出以孝悌為根本

20、再推己及人的仁愛思想,想通過倫理問題的解決來達成政治問題的解決。并且孔子認為,推己及人的仁愛精神得以產(chǎn)生的根據(jù),就在于人們具有愛自己的父母勝過愛他人的天然情感,而能夠愛他人是由于先愛自己的父母擴充出去的。在這一章中,首先,一方面探討莊子對提倡仁愛思想解決社會問題的反省,莊子認為,以提倡仁愛思想來解決社會問題,不過是一種在艱難的困境中救急的權宜之計,而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長久之策,甚至會火上澆油,適得其反,因為,仁義這種道德追求、價值懸

21、設,會擾亂本性和人心,只會導致社會混亂。再者,以愛有差等為根據(jù)來建立社會秩序,這既破壞了人們本然的生存狀態(tài),又扭曲了人們的本性,不但不能保證社會秩序的良好運行,反而是造成社會秩序混亂的根源。另一方面探討莊子對仁義的自然情感基礎的質(zhì)疑。莊子認為,“親親”的自然情感并不是人類特有的現(xiàn)象,就是虎狼這樣的動物之間也存在,從這種情感之中并不會產(chǎn)生愛有差等的情感階梯,更不會有此擴充而產(chǎn)生愛一切人的情感。
   孔子沒有對仁愛思想得以產(chǎn)生的原

22、因作明確的論證,而到了孟子才從人性的角度為此尋找了根據(jù)。由于人性善,會產(chǎn)生“親親”的情感,由“親親”的情感會推己及人而產(chǎn)生一種有差等的愛,所以,人性也就是儒家之道合理性的根據(jù)。莊子從社會上存在的子殺父、臣弒君等等經(jīng)驗事實對此進行質(zhì)疑,如果人性善,善之根怎么會結(jié)出惡之果?因而認為,從人性善的角度根本就不能論證儒家之道的合理性。
   莊子還從言意關系的角度來反思儒家崇尚的先王之道是否成立的問題。他認為,言不能盡意,既然言不能盡意,

23、那么,書上所記載的圣人之言自然就不能夠傳達圣人之意,通過學習《六經(jīng)》等文獻典籍來體認先王之道也是不成立的。莊子探討言意關系問題,目的就是從言意關系的角度論證儒家所提倡的先王之道并不具有正確性和權威性。
   第四章分析莊子回應儒家的理論基礎,主要分析了“齊物論”的含義以及莊子探討“齊物論”的目的和由此導出的治天下的主張。
   由于學界對“齊物論”的理解存在許多不周全的地方,因此,這一章首先對“齊物論”的研究歷史和現(xiàn)狀作

24、一些述評。概括言之,許多學者從莊子主張認識的相對性推出莊子堅持相對主義,又從莊子主張相對主義推出他主張萬物都是一樣的和各種認識、各種標準都沒有區(qū)別的思想。那么,問題就是,從莊子認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識,任何人的認識都只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確定性和普遍性,是否可以推導出莊子主張相對主義,即莊子是否認為所有人的思想主張、各種標準可以并行不悖?如果說莊子堅持相對主義,如何來評判天下事物的正確與否,他又為何批判儒、墨、名、法各家的思想?其實,學

25、者們的這種說法,本身就自相矛盾。因為,相對性和相對主義,本來就是以各種認識的差異性以及各種認識都不具有絕對性、普遍性為前提。如果各種認識都是一樣的,天下萬物沒有差別,就無所謂相對性與相對主義了,現(xiàn)代學者所理解的“齊萬物”、“齊是非”與相對主義本身就不相容。然而,如果說莊子不堅持相對主義而堅持一個共同標準,這又是他的論證所要否定的。那么,如何既不主張以某一家的思想為標準,也不主張所有學派的思想都可以并存,但是又必須有一個共同的標準而又不損

26、害事物的差異性,換句話說,如何能夠做到既不主張相對主義,而所堅持的共同標準又不損害萬物的差異性,這是莊子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他探討“齊物論”的原因和目的所在,也是這一章重點探討的問題。
   在對“齊物論”的研究情況進行述評之后,本章結(jié)合文本對“齊物論”所表達的思想和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偟膩碚f,“齊物論”其實就是表達不存在一個統(tǒng)一的價值標準的思想,是莊子對傳統(tǒng)的、正統(tǒng)的、世俗的價值標準進行反思和質(zhì)疑,也是他回應儒家的主張及

27、其解決社會問題的理論基礎。由于莊子認為世上不存在一個唯一的標準,儒家以及諸子針對儒家所提出的主張也不具有普遍性,并且他主張事物存在的差異性具有合理性,因此,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就成為莊子解決社會問題的必然歸宿,本章最后就闡述莊子由此導出的治世主張。
   總之,本文從政治哲學的角度,把莊子放在百家爭鳴的背景中來研究,對莊子哲學進行重新審視和解讀,圍繞莊子解決社會現(xiàn)實的困境這個核心問題,以莊子對儒家的反思和回應為視角把他的哲學思想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