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以KWS2409糖用甜菜為試驗材料。在田間條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對甜菜纖維根系生長、分布及氮、磷、鉀吸收分配的影響;采用“斷根”法研究了不同時期、不同部位纖維根系與甜菜塊根膨大及糖分積累的關系。獲得如下結果: 1.甜菜纖維根系生長與塊根增重同步,在7、8月份增長最快,主要分布依次為0~40cm、40~80cm土層,在8月底達峰值后呈下降趨勢;側根活性在7月底開始迅速下降,主根傷流量則在8月底達高峰后緩慢下降;在塊根糖分增長期
2、,0~40cm淺層側根系起主要作用,在糖分積累期,40~100cm深層纖維根系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施氮肥明顯促進0~1m土層中甜菜纖維根系生長,增加側根數(shù)和深層及外層纖維根量,提高甜菜各生育時期主根和側根活力,過量的氮肥對纖維根發(fā)生及活力提高作用下降。施氮肥增加甜菜塊根產量和產糖量與氮肥促進纖維根生長及活力提高有關。 2.在施氮量為0kg/hm2~360kg/hm2的范圍內,隨著施氮量的增加,顯著增加植株的氮、磷、鉀吸收量;增加
3、葉片、葉柄和塊根中的氮、磷、鉀積累量和百分含量,葉片和葉柄的增幅顯著大于塊根。在塊根產量為82609.63kg/hm2,含糖率為16.83%時,生產1000kg塊根,需N、P2O5、K2O分別為5.49kg、2.02kg、6.03kg。 3.增施氮肥顯著增大群體中后期的葉面積指數(shù)、群體總干物質積累量和塊根含水量,顯著降低收獲時的根冠比和塊根含糖率;塊根產量和產糖量則隨著施氮量增加,呈現(xiàn)先增后降的趨勢。施氮量以處理180kg/hm
4、2,獲得最高產糖量為13892.64kg/hm2。 4.塊根糖分增長期(8月1日)斷根,塊根干物質量較對照下降幅度最大,為19.89~27.71%,糖分積累期斷根(8月29日)塊根干物質量下降幅度最小,為1.72~4.32%;不同時期斷主根均較斷側根的塊根干物質下降幅度最大。斷根降低總干物質產量、塊根產量、塊根含水率,提高含糖率;除在糖分積累期斷根較CK增加產糖量4.11~9.40%外,其它時期斷根處理均降低產糖量,降幅為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產春大豆氮磷鉀吸收分配規(guī)律研究.pdf
- 洋蔥對氮磷鉀吸收分配規(guī)律及優(yōu)化施肥方案研究.pdf
- 茄子優(yōu)化施肥方案及對氮磷鉀吸收分配規(guī)律的研究.pdf
- 生姜對氮磷鉀吸收分配規(guī)律及高效施肥技術研究.pdf
- 菊芋生長發(fā)育動態(tài)及氮磷鉀吸收積累與分配.pdf
- 高產春大豆根系生長規(guī)律研究.pdf
- 轉基因抗蟲棉生育特征及氮磷鉀吸收分配特點的研究.pdf
- 高產施肥模式下春玉米氮磷鉀營養(yǎng)規(guī)律研究.pdf
- 施氮方式對烤煙生長、氮磷鉀吸收累積及品質的影響.pdf
- 川產干姜質量、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及氮磷鉀營養(yǎng)規(guī)律研究.pdf
- 優(yōu)化施肥對大豆氮磷鉀吸收與分配的影響.pdf
- 密度對大豆生長發(fā)育及氮磷鉀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pdf
- 伊犁地區(qū)甜菜氮磷鉀互作及肥料效應研究.pdf
- 施肥對旱作馬鈴薯不同品種質氮磷鉀吸收分配及產質量的影響.pdf
- 不同供鉀水平萵筍鉀氮磷吸收特性和鉀素診斷研究.pdf
- 磷鉀鎂肥對不同茬口油菜物質生產及氮磷鉀分配的影響.pdf
- 施氮時期對馬鈴薯氮磷鉀積累分配特征及產量影響的研究.pdf
- 施肥部位對大豆氮磷鉀吸收及產量的影響.pdf
- 寧夏枸杞氮磷鉀養(yǎng)分吸收特點及合理施肥技術研究.pdf
- 鈣和硼對大豆吸收氮、磷、鉀養(yǎng)分及其生長、產量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