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表明,芯片級的熱流密度已經高達100W/cm2,目前常規(guī)的芯片冷卻方式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高熱流密度芯片的冷卻要求,所以尋找高效低成本的冷卻介質,并采用高效能的冷卻輸運方法已成為研究的熱點。
本文將流化冰這種新型相變冷卻介質應用于電子芯片的冷卻中,主要進行了兩部分內容的研究:(1)通過自行設計的冷卻散熱裝置,進行了不同流量流化冰對芯片冷卻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2)利用FLUENT軟件模擬分析了導流板長度分別為55mm、
2、60mm、70mm、80mm、85mm、90mm和93mm,流化冰溶液的質量流量分別為0.4kg/s、0.3kg/s和0.2kg/s時的冷卻效果,考察了不同流化冰流量和流道尺寸對芯片冷卻性能的影響,并分析了流道中流體的溫度、速度和壓力分布。在給定條件下,實驗結果與模擬結果的規(guī)律一致,芯片表面穩(wěn)定溫度的實驗值與模擬值的誤差集中在2%~5%之間。
研究結果表明:(1)隨著流化冰溶液流量的增大,冷卻速率加快,芯片表面溫度降低,相
3、同條件下流化冰溶液的降溫速率為0.7℃/s,明顯高于其他冷卻方式。(2)當流量一定時,芯片表面溫度隨導流板長度的增加而降低。導流板長度L在55mm、60mm和70mm區(qū)間內變化時降溫效果較為平緩,達到80mm以上時產生劇烈降溫效果。當L=90ram時,芯片表面溫度穩(wěn)定于29℃,且各測點間的最大溫差由導流板長度為55mm時的13℃減小至1.1℃,繼續(xù)增加L至93mm時,芯片表面溫度降低,但是溫度分布分層嚴重。因此,綜合考慮降溫效果與芯片表
4、面溫度分布的均勻性,導流板的長度應處于流道長度的83%-93%之間。(3)增大流化冰溶液的流量與導流板的長度對芯片冷卻都有強化作用,但是流道內的壓降也隨之顯著增大,相比于流道內的能量損失,芯片溫度的降低代價過大,本文給出了流化冰流量、導流板長度及芯片表面溫度相對最優(yōu)值的選取方法。
總之,在實際應用中,應在保證系統(tǒng)對芯片進行有效降溫且冰晶可以完全融化的前提下,合理設計影響系統(tǒng)性能的條件,使流化冰潛熱巨大的優(yōu)勢得以最大程度的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熱流密度電子部件熱電冷卻技術研究.pdf
- 高熱流密度環(huán)境下噴霧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pdf
- 高熱流密度芯片微通道散熱與噴淋散熱技術研究.pdf
- 大功率高熱流密度電子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pdf
- 高熱流密度電子元件噴霧相變冷卻系統(tǒng)的研究.pdf
- 高熱流密度電子器件相變冷卻結構優(yōu)化與特性模擬.pdf
- 間歇式噴霧冷卻高熱流表面機理研究.pdf
- 微結構表面上高熱流密度蒸發(fā)冷卻過程的傳熱特性研究.pdf
- 高熱流密度傳熱試驗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研究.pdf
- 高熱流密度芯片用熱管散熱器的實驗研究及其復合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pdf
- 微結構表面上高熱流密度蒸發(fā)冷卻過程的傳熱特性研究(1)
- 納米多孔表面高熱流密度下傳熱特性研究.pdf
- 高熱流密度相變均熱板傳熱特性的理論研究.pdf
- 高熱流密度航天器精確熱分析方法研究.pdf
- 高熱流密度LED離子風散熱系統(tǒng)性能研究.pdf
- 高熱流密度微結構散熱器換熱特性的研究.pdf
- 高熱流電子器件冷卻技術的評估與分析.pdf
- 高熱流密度下熱流均勻度對熱電器件熱應力的影響.pdf
- 高熱流電子器件陣列冷卻的關鍵技術研究.pdf
- 高熱流密度熱沉結構的數值模擬與集成方法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