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槽式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是當前研究的熱點,通過該技術產生120~200℃的中高溫蒸汽可以在工業(yè)中廣泛應用。槽式技術通過拋物柱面反射鏡將太陽光聚焦到集熱管的外壁上,加熱集熱管內工質。在系統(tǒng)正常工作時,集熱管正對反射鏡面部分溫度較高,背面溫度較低,一直處于管壁局部受熱的狀態(tài)。要提高系統(tǒng)光熱轉換效率和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性,對局部加熱條件下集熱系統(tǒng)的流動傳熱特性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設計并搭建了自然循環(huán)槽式太陽能蒸汽發(fā)生系統(tǒng)模擬實驗臺
2、,集熱管熱流密度3.7~7.5 kW/m2,排汽壓力0.15~0.35 MPa。本文根據分離型熱管特點重新定義了熱管充液率,從集熱管加熱方式(全管加熱,底部加熱,頂部加熱)、集熱管加熱溫度(500℃,550℃),熱管充液率(60%,120%)三個方面對穩(wěn)定排汽階段,熱管回路的溫度分布特征和變化規(guī)律進行了實驗研究。
隨著排汽壓力和加熱溫度的提高,熱管回路整體溫度上升;熱管充液率增大,冷凝水入口端蒸汽逆流和上升管液體回流作用增
3、強,熱管回路溫度出現周期性波動。以0.2MPa穩(wěn)定排汽工況為例,得到以下結論:
(1)熱管60%充液率,500℃加熱溫度下:底部加熱方式相比全管加熱方式集熱管平均傳熱系數(hj)升高了13.20%,系統(tǒng)熱阻(Rpipe)下降了11.41%;頂部加熱方式相比全管加熱方式hj升高了7.98%,Rpipe下降了8.49%。
(2)熱管60%充液率,隨著加熱溫度由500℃增加到550℃:全管加熱方式hj升高了13.5
4、3%,Rpipe降低了12.27%;底部加熱方式hj升高了15.25%,Ripe降低了14.37%;頂部加熱方式hj升高了18.54%,Ripe降低了15.42%。
(3)500℃加熱溫度,隨著熱管充液率由60%增加到120%:全管加熱方式hj升高了25.80%,Rpipe降低了17.74%;底部加熱方式hj升高了20.40%,Rpipe降低了14.82%;頂部加熱方式hi升高了32.64%,Rpipe降低了18.5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太陽能集熱型蒸汽發(fā)生裝置的結構及傳熱研究.pdf
- 自然循環(huán)槽式太陽能中高溫集熱系統(tǒng)中流動傳熱特性及強化傳熱機理研究.pdf
- 太陽能污泥干燥系統(tǒng)流動傳熱特性的研究.pdf
- 滿液式太陽能蒸汽發(fā)生器的結構設計及傳熱研究.pdf
- 立式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tǒng)溫壓耦合自然對流傳熱特性研究.pdf
- 環(huán)路熱管太陽能平板熱水墻傳熱特性研究.pdf
- DSG槽式太陽能集熱管傳熱特性研究.pdf
- 太陽能槽式熱發(fā)電蒸汽發(fā)生器系統(tǒng)動態(tài)仿真.pdf
- 太陽能—地源熱泵系統(tǒng)運行特性實驗研究.pdf
- 新型太陽能制冷循環(huán)設計及實驗研究.pdf
- 太陽能高溫熔鹽傳熱蓄熱系統(tǒng)設計及實驗研究.pdf
- 基于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太陽能熱互補發(fā)電(ISCC)集成特性研究.pdf
- 太陽能多孔介質空氣吸熱器傳熱特性研究.pdf
- 太陽能煙囪強化自然通風特性研究.pdf
- 回路型重力熱管太陽能蒸汽發(fā)生系統(tǒng)的設計及理論分析.pdf
- 太陽能中溫新型集熱管的傳熱特性研究.pdf
- 太陽能鍋爐中回路型熱管傳熱特性的研究.pdf
- 新型中高溫太陽能噴霧式蒸汽發(fā)生器研究.pdf
- 太陽能帆板傳熱與振動研究.pdf
- 碟式太陽能聚光系統(tǒng)的聚光與傳熱特性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